【舞马词】.草原万里苍茫

何静词集

 
【舞马词】.草原万里苍茫 [舞马词]     文/源芝    简体 繁体

创作原因:大概10天前,我们自驾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故填词一首以做纪念。。
配乐:《敖包再相会》

备注;【禄马风旗】是草原特色,红黄蓝白绿五色彩旗。风一吹过,这些旗帜就哗啦啦一起飘起来。你立于旗下,觉碍又庄严、又神圣。。【以下来自百度收索】圆板的边缘,头朝下画着八个白森森的骷髅。那旗帜上呢?好像有一匹腾飞的骏马在隧风飘动。。事实上,你把它看成弓箭,看成长矛,已经对了大半。自古青色蒙古爱马尚武,旗帜是一面蓝布上的奔马,出则举于军前,居则竖于帐外。成吉思汗西来鄂尔多斯的时候,就是高举着这面旗帜,用弓箭长枪(矛)攻灭西夏的。后来成吉思汗葬于鄂尔多斯,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旗帜和武器仿制下来,竖于自家门前,逢年过节,必得朝拜,历久成俗,就形成你上面看到的禄马,蒙语叫“嘿毛利”,意思就是“希望之马”,“时运之骏”。溯源却与战争有关。它的形体,可以看成是骏马和兵器的合璧。那圆板上倒挂的骷髅,不明摆着“斩下敌首,祭我矛头”的含义吗?
成吉思汗的长矛当地人称作“苏鲁德”,原来供奉在鄂托克前旗查干陶勒盖苏木,每逢成陵大祭的时候,要由一匹枣骝公马把它驮到一个名叫千棵树的地方,参加十二年一度的镇远黑纛大祭。据说从来没有人靠近过的野公马,一驮上这柄苏鲁德就像绵羊似的老实了。苏鲁德为什么这么厉害,原来它本身就是神物。成吉思汗有一次被围困在千棵树,四面楚歌,形势危急,便翻身下马,将马鞍取下,朝天反置,大叫一声:“苍天呀苍天,你救我不救?”一语未了,只听空中一声巨响,这柄苏鲁德便倏然从天而降,挂在树梢上便不动了。术华黎根据成吉思汗的授意,登在枣骝公马的背上,将其取了下来。从此成吉思汗把它举到哪里,哪里就奏起了凯歌。如今禄马土描绘的,便是这一段故事。当中的矛头就是苏鲁德,日月代表苍天。圆木盘象征苏鲁德承接于树上,缨子用枣骝马鬃做成,表明苏鲁德取于马上。那矛头两边的两股形成的u形,就是那个朝天反放的马鞍。蒙古人歇马卸鞍的时候,忌讳把马鞍直接放在地上,更忌讳朝天反置,一定要把它搭在一个东西上,因为只有人仰马翻的时候鞍子才凹面朝天的。

【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 ,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舞马词》是唐朝开元名相张说(yuè)首创的

舞马词》【唐】张悦
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舞马词】词牌格律
●○●●○△,○○●●○△。
●●○○●●,○○●●○△。
(注:○=平●=仄△=平韵=▲=仄韵◎=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按张说《舞马词》,后入乐府为杂曲歌辞,与《回波乐》同。舞马抛《新店书·礼乐志》载:“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

因在蒙古草原骑马时会在周围的看到这种蒙古人敬若神明的敖包,故也入乡随俗了。。置顶,与大家共同分享。。。问好大家,顺祝所有于心。。
 



词林正韵;

《舞马词》
       ——作者:源芝
草原万里苍茫,龙媒驶向何方。
禄马风旗烈烈,敖包垒土祈祥。

 

本文发表于 2015-07-10 10:55 


 

文章评论

緑茵

[ft=#3c773d,,][/ft]喜欢“悟”字,悟是心灵经过痛苦挣扎之后的一种灵魂升华!悟,从吾从心,我心能静方可悟!心静则意淡,意淡则无欲,无欲则明,明则虚,虚则能纳万境,能纳万境者,在元气混茫间方能自由飞翔!......朝可悟道·夕死无憾......易静·圆之 发表 [url=javascript:void(0)]取消[/url] 主人的热评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