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太原县城
手机日志
沿着新晋祠路出太原市,南行10余里,有一个晋源站,下车后西行300余米有一座小城,明清古院落随处可见,修葺一新的文庙规模宏大,龙王庙、关帝庙、泰山庙等现存庙宇十余处,大街、小巷依然保留着明清格局,从北城门和西城门洞穿过的风,如同穿越千年的时光遂洞,幽幽地向人们叙说着昔日的辉煌。
这就是具有630余年历史的古太原县城,俗称“凤凰城”。如今这里是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办所在地,很多生活在太原的人听都没听说过它。今年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发现,迷人的凤凰正在浴火中新生。
古城沧桑
古太原县城,也称明清太原县城,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隶属于明清太原府,比太原府城的建城年代晚了393年。它是在晋阳古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规模不及晋阳古城的二十分之一,虽是晋阳城毁之后的建筑,但古老的建筑风格、浓郁的风俗民情,无不与晋阳古城一脉相承。
斑斑驳驳的北城门内,有一匾额上书“德化”两字,与南城门外的“龙天庙”遥相呼应,许许多多在生活中碌碌奔波的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它也像生活在古城内的人们一样拙朴、澹泊。然而,这两个字是《史记·汉文帝传》中记述的汉文帝“以德化民”的缩写。清道光《太原县志·帝王》中这样写道:“汉文帝讳恒,高祖中子,太后薄氏出,初立为代王,都晋阳……故晋阳人立庙祀之”。汉文帝刘恒龙潜晋阳16载,景帝出生于晋阳,8岁随父离开晋阳。文景两帝在晋阳,受到晋阳文化的熏陶,养成了和善、朴实、真诚、颖慧的品格,正因如此,文帝才在西汉早期动荡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中,在汉刘邦的17个王子当中脱颖而出,以“仁德宽厚”被迎立为帝。景帝继之后,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现存的古太原县城,是晋阳古城的延续,它传承了2500多年晋阳古城的文脉,沿用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被人们称作“凤凰城”。
原明清太原县城,内有九街十八巷,设四门,四周城堵51堵,敌台32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两岸植柳。城垣周长3732米(城垣数为考证实测参考数),南面城墙从东至西1152米,整体向外呈弧形。西面城墙从南至北676米,呈斜线形。北面城墙从西到东1150米,由西向东南呈斜线形。东面城墙从北到南756米,由北向西南呈斜线形。东西宽,南北窄,略呈平行四边形。北门城门洞向北,瓮城门洞向东开,表示凤首向东顾盼,取“丹凤朝阳”之意,瓮城内外出路南北两侧各有一眼水井,象征凤之双目。东西内门洞各向正东、正西,外门洞皆转向南,如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尖端直指南方。四条大街交汇于十字中心,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征凤的腹部。整体上看,县城如俯冲落地的凤凰占据高台。凤凰城因其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曲线形成的街型,高低错落的建筑,而有活城之说;每临集市、庙会,远离县城五里之外,都能听到里面的叫卖声。
原太原县四门城楼上供奉关帝、文昌、财神、药王四神灵。北门额书“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寓意此地为北方屏障,依据于晋阳古城奉上级召宣之门,以德化民,是汉文帝刘恒治国纲领的缩写。东门“东汾聚秀”、“观澜”,形容汾水秀丽,在城头高处观赏滚滚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门“西兑金汤”、“望翠”,意为西山宝藏汇聚,满目青山翠绿。南门“桐荫晋阳”、“进贤”,意为晋阳乃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封叔虞之地,后代子孙都享受王族权益,凤凰城里读书人多、人才辈出。
太原县城内外原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余处,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这些祠堂的存在都是传承古晋阳历史文化的有力佐证。四条大街原有12座牌坊,十字街、丁字道原有五道将军庙22处。宝华阁、鼓楼、观音阁等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重。直到20世纪40年代,县城内作坊店铺多达160余家,南关、西关车马旅店40余座,其繁华景象非同一般。
往事如烟,令人惋惜的是,古太原县城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损毁殆尽。“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河山依旧,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在这里可见一斑。
文物荟萃
太原县是古晋阳治所所在地,县治始于秦,曾设晋阳、龙山、阳直、平晋县等,其治几经迁徙,所辖版图变化频繁,明洪武四年县治迁于故晋阳城南关,洪武八年改为太原县后,县名沿袭至“文革”前夕。1998年太原市区划调整成立在原太原县址上成立晋源区。明清太原县所辖区域比现在要大。
太原县西依龙山,东视汾河,自古物阜民丰。表里河山曾是大唐龙兴之地,水秀山明历代名人不绝于里。据清道光六年重修的《太原县志》所载的帝王就有8位。除了上文提到的汉文帝、汉景帝外,还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是“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太原公子”——李世民。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世民竭力辅佐父亲从太原起兵,南征北战,一举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唐朝。即位之后,李世民牢记隋亡教训,克己廉洁、“以民为本”、励精图治,创造了辉耀古今的“贞观之治”。临去世前一年,李世民回到太原,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一篇气吞山河的诗篇《晋祠之铭并序》,抒发了自己“以德治国”的理念。
浴火新生
古太原县城,尽管没有当年晋阳古城“霸府”、“北都”大都会城市的威仪,却也亭、台、楼、阁、寺、庙、观、坛比比皆是,虽屡遭天灾人祸、破损严重,但至今西城门洞、北城门洞尤存,城内基本结构未变,大街小巷仍是五六百年前的旧时风貌,保留下来的庙宇、民居仍占旧城古建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政府和民间都加大了保护力度,文庙、龙天庙、玉皇庙、秦家大院、西城门洞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修复。
古太原县城保护开发建设项目,作为晋源区2007年的重点项目,已引起山西省及太原市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重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东城门恢复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关帝庙正殿已经修复,新晋祠路边的牌坊已经竣工。项目建成后,将与晋祠、天龙山、龙山、蒙山、晋阳湖等景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晋阳文化旅游系列,有效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山西旅游的中部崛起。
文章评论
笼的传人
[em]e1000064[/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