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想说就说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特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记: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三。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孔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死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署,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孔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与军民生死攸关的重要领域,它蕴含着国家存亡的深刻道理,所以不可不认真地研究考察。因此,要用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常规原则,把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从总体战略上进行估计谋划和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基本情况。这些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帅,发制。政治,是说要使平民百姓和君主的愿望相一致 ,能够同心同德,这样就可以患难与共。使他们能为君子而生为君子去死,从而不敢违抗君主。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情况。地利,是讲路途远近,险要平坦、广阔狭窄、高峻低矮、死地生地等地行条件。将帅,是要具备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基本素质,发制,是讲****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指责,粮食来源和军需物品的管理情况和制度。凡是属于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不能不知道,知道熟悉这些情况的就能打仗,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因此,要把敌我双方的以上五个方面在总体上进行充分估计比较,探索弄清战争胜负的情势。我认为,战争的胜负要看,哪一方君王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占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哪一方的军规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推断谁胜谁败了。
(二)《原文》将听吾计,用之比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比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之,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意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译文》如果听从我的计谋,运用它去指挥作战,必定能够战胜对方,那么就保存它。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即使用我本人指挥作战,也已定会失败,不如辞去。分析双方的利害条件,使计谋能够被采纳,然后造成有利的气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气势这个东西,是指利用有利的条件,因势利导,灵活掌握,运用它指挥****是充满了诡诈欺骗行为的,要兵不厌诈,因此,能打,却装做不能打,要打,却装做不想打,要向近处用兵,却显示出向远去的样子,要向远处调兵,却假装成向近处去的模样。用小利去诱惑敌方,造成敌方判断失误,出现混乱,才能攻取它。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要放备它,敌方兵力强大,就要避免和它正面交锋。激怒敌人,因而能干扰它,使它屈服。用谦卑弱的言辞表示自己弱小,让敌人骄傲起来(因为骄兵必败)。敌人休整的好,要设法使它疲劳,敌人内部和睦,要想方设法离间它。进攻敌人没有准备的地方,发起出乎敌人意外的军事行动(才能使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从而战胜敌人)。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可能先传达,呆板规定的。凡是在未开战以前预计可以胜利的,是因为取得胜利条件多。未开战之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取得胜利的条件缺少,条件充分,谋划周全的就能胜利,条件不充分又不进行周密计划的就不能胜利。何况毫无条件毫无谋划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看,胜败就显而易见了。
第二篇…作战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则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胃矢弓,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译文》:孙子说:凡是用兵作战的一般方法原则,是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步兵十万,要向千里以外运送军需粮饷,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招待国宾使节的费用,保养弓箭甲盾等兵器的胶漆等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保养修补,每天要开支经费千金银。(这些都是准备好后)十万****才能出动。用这样的****去作战,就要力求速胜,持久战斗就会使****疲惫,挫伤锐气,攻取城池就会力量耗尽,长久出兵国外,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造成供给不足。如果****精神疲惫,锐气受挫,力量耗尽,军需物品缺乏不足,那么其他诸侯就会乘虚而入,那时即使有智谋的人,也无法妥善处理,也就没有好结果了。所以用兵只听说稳扎稳打地速战,没有看见过投机取巧长久的,大概战争持久而对国家有利的,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因此,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害处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利处。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用征集两次,粮饷军需不用运输三回,军需费用在国内取用,粮草要向敌国征集,这样****所需的物品粮草就可以满足了。国家之所以会因出动****而贫穷的,就是因为远道运输,远道运输(部队去打仗)百姓就会因此贫困。在****集中的附近地区,东西就会涨价,东西涨价,就会使百姓财富枯竭,财政枯竭就要急于增加赋役。这样在国内疚会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耗费,包括车辆的损坏,马匹疲劳,盔甲,甲胃,箭弩,戟盾,蔽橹的补充以及运输用的牛和大车,也要损失十分之六。
第三篇 谋攻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阅,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堡拔者,此攻城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部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度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惑,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诗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军”、“旅”、“卒”、“伍”:古代以一万二千五百士兵为一军,以五百士兵为一旅,以一百人为一卒,以五人为一伍。
《译文》孙武说:一般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使敌国全部降服为上策,击破这个国家就稍逊一筹,使敌军全军降服为上策,击溃这个****就稍逊一筹,使敌人全旅降服为上策,击溃这个旅就稍逊一筹,使敌人全伍降服为上策,击溃这一伍就稍逊一筹,因此,百战百胜,并不久是高明中最高明德,只有不战而使敌军届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因此,优秀的军事家先是用政治谋略挫败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孤立敌人,再次是用军事力量征服敌人,最下等的是强攻敌人的坚城。选择攻城的做法,实出于不得已,修建攻城用的侦察敢方的高台和掩护兵卒的兵车,准备攻城用的云梯,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愤与焦躁的情绪而强迫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还是攻不下来,这时强攻坚城所带来的灾难。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迫使敌军屈服而不是直接交战,占领敌城不是靠强攻,攻破敌国不是靠久战,必须以万全的谋略争胜天下,所以,我军部受挫折,却能得到全部的胜利,这就是用谋略战胜敌人的原则。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它,势均力敌要设方战胜它,少于敌人要能摆脱它,不如敌人要能回避它。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持硬拼,就势必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军队的将领是国君的肋手,将领的才智周全计谋镇密,国家就会强盛,才智有偏,辅助不力,国家就一定衰弱。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自己的军队部能进攻,而硬使军队前进,不了解自己的军队部应撤退,而硬使军队撤退,这叫做束缚自己的军队,不了解自己军队的实际情况,却硬要干预军队的行政,就必须使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得将士产生疑虑。将士思想混乱而又疑俱,这样诸侯乘机进攻,我们的灾难就来了,这就叫做自乱军心,自取灭亡。 预测胜利有五种想法,知道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就能胜利,知道兵多怎样打和兵少怎样打得,就能胜利,上下一心的,就能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对付敌人的无准备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君主又不知掣肘的,就能胜利,以上五种就是预测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即了解敌人有了解自己,百战斗不会有任何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仅仅了解自己的,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即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打仗都会有失败的危险。
第四篇 形篇
《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诗敌之可胜,不可能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孙武说:过去善于作战的人,首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有利条件,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可以战胜敌人,在于敌人出现错误,有被窝利用的机会。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不被敌人战胜,而不使敌人有可胜的时机。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预先见得,却不能强求得到。要想战胜敌人,就要进攻得当。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讲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军队,如同藏在九层地之下深不可知,善于进攻的军队,如同从九霄而降使敌人猝不及防。因此,要即能保全自己,又能夺取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这步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德,打了胜仗天下人都说好,也不能算是好中最好的,这好比能举起毫毛不算力气大,能看见日月不算眼睛明亮,能听得见雷声的震动不算耳朵灵敏。古代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取得的胜利,既不显露出智慧名声,也没有勇敢杀敌的武功,他们取得胜利,是因为作战指挥上毫无差错,之所以毫无差错,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这样指挥作战,如同与已经失败的敌人作战一样。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又不放过足以使敌人失败的任何机会,因此,胜利的军队总是先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造成胜利的条件才同敌人作战,失败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企图在作战中取得侥幸的胜利。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改确定军规,确保法制严明,因此能够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兵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量双方土地面积的大小,二是估量人口,兵源的众寡;三是计算物产,资源的多少,四是权衡军事实力强弱的对比,五是分析敌我双方有利不利条件和决定取胜的方法。敌我双方都有土地,就产生面积大小的问题的“度”;双方土地大小的“度”的不同,就产生了双方物质资源丰瘠不同的量,敌我物质资源丰瘠的量的不同,就产生了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就产生了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敌我军事实力强弱的称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成败。 所以胜利的军队作战,好像“以镒称铢”,失败的军队作战,好像“以铢称镒”, 胜利者作战,就像在万丈高的山涧决开积水一样,所向披靡,具有雷霆万钧之力,不可阻挡。
第五篇 势篇
《原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部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熟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箭,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也,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诗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 孙武说:管理人数多的军队如同管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组织好的缘故。指挥人数多的军队作战如同指挥人数少的军队作战一样,这是使用旌旗等指挥工具和鼓金等联络信号的缘故,统率全国的军队,即使遭受敌人的进攻,也不致失败,这时善于出奇,用正的缘故。兵力所向,如同以石击卵,这是以实击虚的缘故。 一般的作战,都是用正面交锋,用出奇制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地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就像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去而复来,如同一年四季的更替。音韵不过五个,五声的变化,却是听不尽的,颜色不过五样,五色的变化,却是看不完的,味道不过五味,五味的变化,却是尝不尽的。战术不过奇正两种,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奇正互相传化,如同圆圈旋绕不绝,无始无终,谁能够穷尽它呢!湍急的水流,飞快地向前奔腾,以致能冲起石头,这是迅猛的水势造成的,鸟能迅猛地向下飞袭,以致能捕杀小鸟小兽,这时由于抓住了时机,因此,善于作战的人,所造反的作战险峻的势如同张满的弓箭,短促的节奏就如同击发箭机一样, 旌旗纷纭,人马纭纭,在混乱的状态中作战,必须使自己的部队不发生混乱,车马浑沌,步卒奔驰,在迷蒙不清的情况下作战,必须把部队部署的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 军队过分的严整将失去灵活性,反而因为不能应付战势的突变而混乱。过分的勇猛往往产生对失败的恐惧,过分的将大则会产生心理上的弱点,严整或混乱,是由于编织和指挥好坏造成的,勇敢或怯懦,是由于态势的优势造成的。 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人,用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必定会贪图来取,用小利调动敌人,用重兵特机打击敌人。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反有利态势,而不苟求于人。所以他能选用适当的人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能够利用有态势的人,指挥士兵作战,如同转动滚木圆石,在平地就安稳,在陡坡就滚动,方的就安稳,圆的就滚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声势,有如从千仞高山上滚下圆石,势不可挡。
第六篇 虚宾篇
《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战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
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趋 。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取必取者,攻其所不是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改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是得与我战者,其所之夜,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夜,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瓜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故曰:胜可谓也,故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的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邹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无形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五形: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特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记: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三。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孔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死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署,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孔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与军民生死攸关的重要领域,它蕴含着国家存亡的深刻道理,所以不可不认真地研究考察。因此,要用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常规原则,把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从总体战略上进行估计谋划和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基本情况。这些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帅,发制。政治,是说要使平民百姓和君主的愿望相一致 ,能够同心同德,这样就可以患难与共。使他们能为君子而生为君子去死,从而不敢违抗君主。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情况。地利,是讲路途远近,险要平坦、广阔狭窄、高峻低矮、死地生地等地行条件。将帅,是要具备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基本素质,发制,是讲****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指责,粮食来源和军需物品的管理情况和制度。凡是属于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不能不知道,知道熟悉这些情况的就能打仗,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因此,要把敌我双方的以上五个方面在总体上进行充分估计比较,探索弄清战争胜负的情势。我认为,战争的胜负要看,哪一方君王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占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哪一方的军规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推断谁胜谁败了。
(二)《原文》将听吾计,用之比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比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之,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意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译文》如果听从我的计谋,运用它去指挥作战,必定能够战胜对方,那么就保存它。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即使用我本人指挥作战,也已定会失败,不如辞去。分析双方的利害条件,使计谋能够被采纳,然后造成有利的气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气势这个东西,是指利用有利的条件,因势利导,灵活掌握,运用它指挥****是充满了诡诈欺骗行为的,要兵不厌诈,因此,能打,却装做不能打,要打,却装做不想打,要向近处用兵,却显示出向远去的样子,要向远处调兵,却假装成向近处去的模样。用小利去诱惑敌方,造成敌方判断失误,出现混乱,才能攻取它。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要放备它,敌方兵力强大,就要避免和它正面交锋。激怒敌人,因而能干扰它,使它屈服。用谦卑弱的言辞表示自己弱小,让敌人骄傲起来(因为骄兵必败)。敌人休整的好,要设法使它疲劳,敌人内部和睦,要想方设法离间它。进攻敌人没有准备的地方,发起出乎敌人意外的军事行动(才能使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从而战胜敌人)。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可能先传达,呆板规定的。凡是在未开战以前预计可以胜利的,是因为取得胜利条件多。未开战之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取得胜利的条件缺少,条件充分,谋划周全的就能胜利,条件不充分又不进行周密计划的就不能胜利。何况毫无条件毫无谋划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看,胜败就显而易见了。
第二篇…作战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则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胃矢弓,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译文》:孙子说:凡是用兵作战的一般方法原则,是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步兵十万,要向千里以外运送军需粮饷,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招待国宾使节的费用,保养弓箭甲盾等兵器的胶漆等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保养修补,每天要开支经费千金银。(这些都是准备好后)十万****才能出动。用这样的****去作战,就要力求速胜,持久战斗就会使****疲惫,挫伤锐气,攻取城池就会力量耗尽,长久出兵国外,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造成供给不足。如果****精神疲惫,锐气受挫,力量耗尽,军需物品缺乏不足,那么其他诸侯就会乘虚而入,那时即使有智谋的人,也无法妥善处理,也就没有好结果了。所以用兵只听说稳扎稳打地速战,没有看见过投机取巧长久的,大概战争持久而对国家有利的,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因此,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害处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利处。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用征集两次,粮饷军需不用运输三回,军需费用在国内取用,粮草要向敌国征集,这样****所需的物品粮草就可以满足了。国家之所以会因出动****而贫穷的,就是因为远道运输,远道运输(部队去打仗)百姓就会因此贫困。在****集中的附近地区,东西就会涨价,东西涨价,就会使百姓财富枯竭,财政枯竭就要急于增加赋役。这样在国内疚会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耗费,包括车辆的损坏,马匹疲劳,盔甲,甲胃,箭弩,戟盾,蔽橹的补充以及运输用的牛和大车,也要损失十分之六。
第三篇 谋攻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阅,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堡拔者,此攻城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部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度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惑,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诗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军”、“旅”、“卒”、“伍”:古代以一万二千五百士兵为一军,以五百士兵为一旅,以一百人为一卒,以五人为一伍。
《译文》孙武说:一般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使敌国全部降服为上策,击破这个国家就稍逊一筹,使敌军全军降服为上策,击溃这个****就稍逊一筹,使敌人全旅降服为上策,击溃这个旅就稍逊一筹,使敌人全伍降服为上策,击溃这一伍就稍逊一筹,因此,百战百胜,并不久是高明中最高明德,只有不战而使敌军届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因此,优秀的军事家先是用政治谋略挫败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孤立敌人,再次是用军事力量征服敌人,最下等的是强攻敌人的坚城。选择攻城的做法,实出于不得已,修建攻城用的侦察敢方的高台和掩护兵卒的兵车,准备攻城用的云梯,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愤与焦躁的情绪而强迫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还是攻不下来,这时强攻坚城所带来的灾难。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迫使敌军屈服而不是直接交战,占领敌城不是靠强攻,攻破敌国不是靠久战,必须以万全的谋略争胜天下,所以,我军部受挫折,却能得到全部的胜利,这就是用谋略战胜敌人的原则。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它,势均力敌要设方战胜它,少于敌人要能摆脱它,不如敌人要能回避它。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持硬拼,就势必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军队的将领是国君的肋手,将领的才智周全计谋镇密,国家就会强盛,才智有偏,辅助不力,国家就一定衰弱。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自己的军队部能进攻,而硬使军队前进,不了解自己的军队部应撤退,而硬使军队撤退,这叫做束缚自己的军队,不了解自己军队的实际情况,却硬要干预军队的行政,就必须使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得将士产生疑虑。将士思想混乱而又疑俱,这样诸侯乘机进攻,我们的灾难就来了,这就叫做自乱军心,自取灭亡。 预测胜利有五种想法,知道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就能胜利,知道兵多怎样打和兵少怎样打得,就能胜利,上下一心的,就能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对付敌人的无准备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君主又不知掣肘的,就能胜利,以上五种就是预测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即了解敌人有了解自己,百战斗不会有任何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仅仅了解自己的,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即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打仗都会有失败的危险。
第四篇 形篇
《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诗敌之可胜,不可能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孙武说:过去善于作战的人,首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有利条件,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可以战胜敌人,在于敌人出现错误,有被窝利用的机会。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不被敌人战胜,而不使敌人有可胜的时机。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预先见得,却不能强求得到。要想战胜敌人,就要进攻得当。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讲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军队,如同藏在九层地之下深不可知,善于进攻的军队,如同从九霄而降使敌人猝不及防。因此,要即能保全自己,又能夺取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这步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德,打了胜仗天下人都说好,也不能算是好中最好的,这好比能举起毫毛不算力气大,能看见日月不算眼睛明亮,能听得见雷声的震动不算耳朵灵敏。古代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取得的胜利,既不显露出智慧名声,也没有勇敢杀敌的武功,他们取得胜利,是因为作战指挥上毫无差错,之所以毫无差错,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这样指挥作战,如同与已经失败的敌人作战一样。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又不放过足以使敌人失败的任何机会,因此,胜利的军队总是先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造成胜利的条件才同敌人作战,失败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企图在作战中取得侥幸的胜利。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改确定军规,确保法制严明,因此能够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兵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量双方土地面积的大小,二是估量人口,兵源的众寡;三是计算物产,资源的多少,四是权衡军事实力强弱的对比,五是分析敌我双方有利不利条件和决定取胜的方法。敌我双方都有土地,就产生面积大小的问题的“度”;双方土地大小的“度”的不同,就产生了双方物质资源丰瘠不同的量,敌我物质资源丰瘠的量的不同,就产生了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就产生了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敌我军事实力强弱的称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成败。 所以胜利的军队作战,好像“以镒称铢”,失败的军队作战,好像“以铢称镒”, 胜利者作战,就像在万丈高的山涧决开积水一样,所向披靡,具有雷霆万钧之力,不可阻挡。
第五篇 势篇
《原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部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熟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箭,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也,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诗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 孙武说:管理人数多的军队如同管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组织好的缘故。指挥人数多的军队作战如同指挥人数少的军队作战一样,这是使用旌旗等指挥工具和鼓金等联络信号的缘故,统率全国的军队,即使遭受敌人的进攻,也不致失败,这时善于出奇,用正的缘故。兵力所向,如同以石击卵,这是以实击虚的缘故。 一般的作战,都是用正面交锋,用出奇制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地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就像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去而复来,如同一年四季的更替。音韵不过五个,五声的变化,却是听不尽的,颜色不过五样,五色的变化,却是看不完的,味道不过五味,五味的变化,却是尝不尽的。战术不过奇正两种,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奇正互相传化,如同圆圈旋绕不绝,无始无终,谁能够穷尽它呢!湍急的水流,飞快地向前奔腾,以致能冲起石头,这是迅猛的水势造成的,鸟能迅猛地向下飞袭,以致能捕杀小鸟小兽,这时由于抓住了时机,因此,善于作战的人,所造反的作战险峻的势如同张满的弓箭,短促的节奏就如同击发箭机一样, 旌旗纷纭,人马纭纭,在混乱的状态中作战,必须使自己的部队不发生混乱,车马浑沌,步卒奔驰,在迷蒙不清的情况下作战,必须把部队部署的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 军队过分的严整将失去灵活性,反而因为不能应付战势的突变而混乱。过分的勇猛往往产生对失败的恐惧,过分的将大则会产生心理上的弱点,严整或混乱,是由于编织和指挥好坏造成的,勇敢或怯懦,是由于态势的优势造成的。 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人,用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必定会贪图来取,用小利调动敌人,用重兵特机打击敌人。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反有利态势,而不苟求于人。所以他能选用适当的人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能够利用有态势的人,指挥士兵作战,如同转动滚木圆石,在平地就安稳,在陡坡就滚动,方的就安稳,圆的就滚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声势,有如从千仞高山上滚下圆石,势不可挡。
第六篇 虚宾篇
《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战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
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趋 。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取必取者,攻其所不是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改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是得与我战者,其所之夜,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夜,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瓜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故曰:胜可谓也,故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的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邹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无形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五形: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文章评论
2684478379
写得好,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