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的两个不同入手点

手机日志

  练功一般入手点有两个,一个是身外一个是丹田。

  一个入手点是身外,说白了就是折腾,就是把你一身的笨劲僵劲都折腾没了。比如说八卦掌的转圈就是和面,来回的揉你的身体,直到把你的身体揉透了,气就出来了。揉面劲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揉的好,能把面团里面的那股韧劲,有人叫筋劲,给揉出来。走圈的时候, 如果把右肩对准左膝,头向后看的时候,都会感到上身里突然间通畅了, 气息一直下去,那种感觉,好像一个开关被打开了,气息的上下通畅,甚至超过正常姿势。而且有以下特点:必须至少肩与异侧膝对上,这个限度开始,如果更加过一点,气息就通畅的更粗一些。这个姿势如果原地做,很不好,必须走起来,一旦走起来,气就通畅了。而且越走越通,越走腰拧的角度越大。外形必须到位,才能得气。还有一点,就是上身向后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拧腰的力量向腿脚传导,出内侧脚的时候,自然会脚大幅外撇,会是脚内侧向外横着踩出去,而且必然磨胫。这一点和形意拳的练法吻合,但形意拳是故意做出来的,而八卦掌是腰自然带出来的。外侧脚跟上之后,由于拧腰的劲,必然大幅内扣。整个姿势,和阴阳八盘掌的地盘式一模一样。这样的走圈,圈会非常小,当然也小不到哪儿去,因为尽管脚外撇还有低架的要求,同时伸出去的腿还得伸直,所以圈子虽然小,但不会过于小。如果是像一般人那样站着的高度,圈子就会过于小了。再一个身体的扭转程度确实会影响里脚是否会外撇。但又一点很重要,就是轴心带动周身不是心理感觉,而是外形达标后才能出来的。如果外形不达标所谓轴心带动周身纯粹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他的心理感觉而已。至少三点得做到才能有轴心:含胸拔背;小腹略微上翻,探出去的胳膊和自己的尾椎对上。这三点同时做到,才能有轴心,配合腿上的单重,轴心才能转起来。这是很难的。如果只是胳膊放在体侧或稍微向后,两腿双重,根本不可能有中轴带动身体转。如果这么练,自己不会有故意转圈的想法,完全是往前直着走,但由于腰拧,导致了结果上的转圈。这和找一棵树当圆心,围着它转圈是本质上的不同。是彻底不同的练法。要走的时间长了,由于圈小,会有错觉,就是觉得是环境在转,不是自己在转。而且慢慢的,探出去的手会有气,有气之后手就像钉在了空中一样,像个锚, 而且肘部会感到有东西坠着。由此我猜想,所谓沉肩坠肘,是有了气之后的感觉,不是故意装出来的。好多人,包括《逝去的武林》,说八卦掌转圈是向前推,绝对不是这样!没有丝毫的向前推的力量。 看起来像是推磨,但实际和推磨狗屁关系都没有。这真练的人肯定知道。走圈要求的三个部分,含胸拔背、身向后转、鸡步平起,这三个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外形严格到位了,除了生理改造作用,其实是在逼着练的人用意不用力。如果三个部分都严格做到了,这个时候身体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任何身体一个部分的多余或者不足,或者是局部用力,都会导致整体的破坏,而且像雪崩一样,立刻全身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都不合格了,只能从头再来。为了保持这个微妙的状态,转的时候必须是不用力的,如果不用力,又得转起来,自然就会用意去转。只有用意去转,才能转的圆润,没有疙瘩。用意去转的时候,脑子里有时候突然想起别的事,立刻就毁了,身体肯定要有疙瘩,得调整,转的过程就是逼着练习的人必须心无旁骛。这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拿掉,都不会有这种效果。就是说,任何一个部分没有,都可以允许用局部力的时候外形保持不受影响。妙就妙在这三者的结合,合在一起立刻就不一样了。怎么才能做到不用力呢?就是力的合一。只要全身力合一了,立刻就不用力了,只要不用力了,立刻自己就会去用意了。局部力,或曰未合一的力,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比如转圈的时候,如果脖子多了一点,立刻就得用比这一点力多很多倍的力去调整自己。一个小局部的多余仅就自身而言似乎没什么,但它导致的后果是身体所有其它部分都得重新调整,去吸收这一点多余。这是巨大的浪费,也是巨大的破坏。合一的力,特别能和意配合上。可以说是无缝对接。两者似乎是互相紧密联接的。像是物体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出现,一起消亡。合一的力,还是放松的力,那个时候既有力,自己主观觉得没用力,是放松。八卦掌的发明人太聪明了,真妙,这些抽象的拳学要领,他用一个姿势就逼着练习者自己去照着做了。练习者是不是知道用意不用力都无所谓,只要他按照要求去做外形,自然就会这样,真是妙!关于向后转的标准,假如是右手伸出,那么要右臂和左脚后跟对上。如果这样做就没法含胸拔背那你至少左肩和右膝要对上。再一个只要外形对了,其实就不再用用什么力了。鸡步的时候,只是小腿骨支撑身体,大腿、胯都是毫不用力的,放松极了。腰部的放松,在于转过去,一转过去, 连平时的支撑都感觉不到了,上身是含胸拔背,姿势一做出来,立刻胸空。转圈的时候,感到上面两个肩一合,底下两个膝一合,中间全没有。外形对了,一定走起来,越走越松,越走越空,越走越是不用力。真正费力气的,是把外形摆对了,主要是各个部分合上,六合六合,关键是得合上,一点没合上,就会费力气,浑身各处都较劲;一旦合上了,就是省力,就是放松,就是全身不用力,合上一小会,就真有空的感觉。人常说空中求法就是这个。松和空是太极拳人挂在嘴边的话,空松不是目的,是基础。原理是先要空松,然后才能得气,然后才是接气,然后是过气,过气就是打人了。所以,如果没有空松,就连气都没有,你拿什么打人?只能是用劲打人,也可以,劲打人也好使,也能打死人,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家拳。而且,和气打人完全不一样。一般练拳的人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得气?转八卦掌,浑身转空了,三盘落地了。三盘不单指胸腰胯,还指外圈,中圈,里圈。都要落了地。气到了脚底,整个转圈的架子就下去了,很低,整条腿是几乎擦着地出去的,这不是刻意练大腿力量出的效果,是你的气下去了,才这样。过去人练功穿的肥裤子,练完之后裤裆上要都是土才行。气下去还有一个作用,是你的脚离不开地面,像是有浆糊粘着。所谓趟水步,不是故意不抬脚,装样子,是气到了,你的脚就只能离地那么高。还有,气到脚底后,虽然脚不能离地太高,但是却飞快,特别活,用现在的话说,是贴地飞行。外家拳的气是闭合的,内家拳的气是随时上下前后左右流转的。八卦掌的转圈,一般人是力在转,其实应该是气在转。再说回来,即使是力在转,也大多是劲都扛在上面,劲都没下去,更何况什么松什么空什么气下去。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都是瞎扯,是招、术。真太极拳不靠劲打人,太极拳打人,得会接气。什么叫接气?说某人,家附近有个瞎子拉二胡卖艺。二胡拉的很好,但是有时候会把琴弦拉断。瞎子就靠二胡维生,一旦琴弦断了,就很麻烦。某人见了好几次,有一次对瞎子嘀咕一句,你不会接气,所以琴弦老断。瞎子听了,扔下二胡,一把抱住某人的腿,说,今天您不教我接气,我就不撒手,您打死我也不撒手。某人说,你学不会。瞎子仍然不撒手。某人就把铜钱撒了几个在地上,对瞎子说,你去把这几个铜钱捡起来给我。瞎子一个一个的在地上摸,摸到了都交给了某人。然后,某人就走了,瞎子就得了益处。之前练过外家拳的这么练是最快的,也是最好理解的。

  另一个入手点是丹田,是不要折腾,架子非常简单,也丝毫不费力,只有丹田动,所谓醒丹田,好像叫醒一个睡着的人一样。丹田醒了之后,要养丹田,好像养个小孩似的。比如说八卦掌的转圈就是丹田在吃奶,等丹田这股先天气,慢慢长大了,就要拆架子,就是原来那个简单的架子都不要了,拆掉,让先天气去练全身。说的这么玄乎,有什么外在的证据?有两个,一个是练者的体型,平时和一般人一样,一旦运气,立刻腰如水牛,后腰和肋骨上厚厚一层鼓起来,摸着极其的结实,好像厚橡胶垫的感觉,其实是气。还真摸过,X!那真是熊腰,特别的结实,粗壮,而且有弹性力量,以前摸过大水牛的腰,就是那个感觉。问他怎么练出来的,他说,丹田气足,补命门,先天之气也苏醒了,腰就是这样。开眼,真是开眼。还有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吸力。往往这些练者会鄙视推手,是因为他们觉得把人推出去没有什么稀奇,拙力照样可以做到。而丹田醒了长大了,不但能够把人推出去,而且是能够搭手吸人的。一般的发力,都是配着呼气,一呼气就发力,把人打出去,而丹田醒了长大了,吸气时也能打人,一吸气,丹田一动,对方就过去了。这是先天之气的本事。别人遇到外力,都是化劲,化掉外来的力, 丹田醒了长大了还没等对方发力就开始主动吸收了,根本用不着化。别人打杨露禅,杨露禅根本不动,那根本不是化,是在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