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序品第一》第11讲 印广法师主讲
妙法莲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现在继续为各位讲解《大乘妙法莲华经》,请打开经卷。
【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这里【以是因缘,地皆严净】。以什么『因缘』呢?是不是讲因为佛的毫光一放,天上人华一散,这个香风一吹,大家一高兴,所以整个地面都干干净净的,那些垃圾堆什么的,都变成黄金铺地了?不是。要注意啊!依报环境并没有改变,而是我们的心改变。心净即是佛土,这就是『地皆严净』。这个『地』就是我们的心地。
好,今天讲到这里,大家阿弥陀佛!法会圆满,诸位吉祥如意自在!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这里【以是因缘,地皆严净】。以什么『因缘』呢?是不是讲因为佛的毫光一放,天上人华一散,这个香风一吹,大家一高兴,所以整个地面都干干净净的,那些垃圾堆什么的,都变成黄金铺地了?不是。要注意啊!依报环境并没有改变,而是我们的心改变。心净即是佛土,这就是『地皆严净』。这个『地』就是我们的心地。
比如说,我们人在高兴的时候,看到小孩子即使手上很脏,脸上像三花脸一样,身上到处是泥巴,你看到他摸摸头:「你这个东西怎么这么调皮?」讲是讲这么调皮,但心里还充满着欢喜,是不是?当你烦躁时,即使小孩子身上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而且拿着一块巧克力说:「老爸,吃块巧克力。」你眼睛一瞪:「给我滚!」你这个时候地严净也是不严净。
【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咸皆欢喜』可以用智者大师的「四悉檀」来解释。虽境界千差万别,但大家都有欢喜心,这种气氛非常不可思议,叫「世界悉檀」;每个人都生起了信心,发心我要成就,这叫「为人悉檀」;每个人都破除了部分迷惑颠倒的知见,有些人不相信有来世,有些人不相信大乘,有些人贪财,有人贪色……等等等等,在这个时候都得到对治,叫「对治悉檀」;那么根机深的人,当下悟到真心本来面目,这叫「第一义悉檀」。这是「四悉檀」,实际上是无量悉檀,只要参加法会都各得其所。最差的,最起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佛出世,他也能够解脱。
『身意快然』这就解除了「尘劳之苦」。「劳」是劳心;「尘」是身苦。『然』,就是明明白白这个样子。一个见道之人,他的快乐不可思议。没有这种境界的人,他怎么样都没有办法理解。只有我们自己见道以后,你才知道你有多快乐!
【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又覩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其声清净,出柔软音,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各于世界讲说正法。种种因缘,以无量喻。照明佛法,开悟众生。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
『金色』这里是表「真实」。那个『万八千土』既有天堂,是不是也有地狱,也有饿鬼、畜生啊?既有黄金白银,也有垃圾堆啊?『皆如金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万法皆是一个念。什么金?什么银?什么铜铁?泥巴瓦块?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啊?(没有)。梦中的黄金白银、香蕉苹果、垃圾堆,是不是都是你一个念变出来的?是非好坏,是不是都是一样东西啊?黄金当下是不是苹果啊?苹果当下是不是就是垃圾堆啊?『皆如金色』这是画龙点睛呐!万法皆是真,万法皆是我。所以『皆如金色』。下面马上防止我们在这里执着,马上就跟上来说明。
【从阿鼻狱,上至有顶】。
『阿鼻狱』是不是『皆如金色』?圆顿大法「烦恼即菩提,受苦即是法身,造业即是解脱」。前七种方便从人、天、声、缘到藏、通、别,都是分别法。天堂美好,地狱糟糕。到了《法华经》《楞严经》,『凡所有相,皆是实相』。『皆如金色』,这就是立地成佛的圆顿大法。
【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
『生死所趣』就是指六道轮回。生生世世以不同的身份而存在,谁示现呐?从分别法来讲,是各人第七识;从无分别法来讲,是不是都是一个念现出了无量的万法呀?在这个问题上要多一层观照。所以这个生死是假,何况我们在有生之年那些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好好坏坏,是不是都是假的?明白了都是假的,它当下是什么?它当下就是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圆融,假的当下就是真的,真的当下就是假的。
【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注意看,诸佛出世,都是讲『演说经典』。有没有看到哪一尊佛带领大家念佛、拜佛、盘腿啊?没有啊!讲经以后,那么弟子们、菩萨们,该吃饭的要吃饭,该走路的要走路,该盘腿的要盘腿,是动静相间。那些事情不需要佛去教。明白了道理以后,自己修一切法都是真修行,一切法都在道中。
『演说经典』就是演说经典,怎么还要『微妙第一』?经典本来就是我们当人当下,可是由于在迷惑颠倒中,对自己本来面目最真实的东西,我们反而陌生,叫『微』。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已经很难用世间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微』。但是不讲也不行,所以佛强词夺理,硬是把不可思议的出世间法,而用世间法来表达,这就叫『妙』,『微妙第一』。说法者要注意这个『妙』,按照佛在《法华经》的教诲,我们要善于打比方。为什么有些人讲经说法并没有错,但是人家不懂,因为他是打官腔,打的是口头禅,他说法不妙。
【其声清净,出柔软音】。
『其声清净』,这个『清净』一定是恒顺真实义、恒顺真实相,不是依文解字,叫『其声清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离第一义。『出柔软音』,这个『柔软音』在这里可以特指为一切法它的本体——就是当人当下!你看一切法都是一个念,一切法都是一个人!这个法慈悲不慈悲啊?柔软不柔软啊?即使他像牛叫狮子叫一样,他也是『柔软音』;即使打你骂你,他也是『柔软音』。能让他心里感受到这种温暖慈悲,是不是啊?
【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
『梵音』就是前面的『柔软音、清净音』。所谓『深』和『妙』是指它达到「第一义谛实相」,彻法源底、究竟了义。『深』,本不可测,那么通过佛的智慧来表达,我们可以由浅及深,叫『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这里『乐闻』应该解释为容易明白道理,不要解释为「喜欢听」,「喜欢听」那是一种情执。
【种种因缘,以无量喻】。
这个『无量喻』就体现出微妙,没有比喻不足以让众生开智慧。『种种因缘』好理解,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顺境、逆境……都是我们劝导众生入佛门的因缘。有人家庭和睦美满——你福报这么大,还不赶快来进入佛门,来修更大的福报,来开智慧了生死。一个人家里遇到灾难,痛苦不堪——你看看,就是前生没有修好啊,入佛门可消业障,改变命运。劝人进入佛门,任何一种因缘都足以引导他来。朋友关系呢——我们好了一辈子,我还能害你?学佛就是好啊!升官发财都是入道的因缘,只看你怎样引导。菩萨要发心啊!只看你用心正不正,这也体现出「微妙法」。
【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由于众生在迷惑颠倒中执着于虚妄相,把真正的我忘记了,所以明而不明。诸佛出世把这个道理讲明白,用智慧来照破我们的迷惑颠倒,叫『照明』。用因缘法、打比喻的法,叫「方便智慧」。所『照明』了的那个智慧是真实智慧。『开悟』二字特别重要。有人讲『开悟』就是明白了道理嘛!讲得对不对啊?你还没有讲到根本上,明白什么道理?道理是谁啊?你本来就是道理,否则不能叫『开』。但在迷惑颠倒之中,佛来帮你开——如果你这里没有的话,开了还是没有。这个『悟』,我们本来就有。佛来告诉我们,「你就是佛啊!」你明白了就开悟了,「成佛不从修得」,本来就是,但是不修也不得。佛给你一开,你得了,这叫『开悟』。『开悟』的当下就是佛。
所以上面这段经文是从总体上来概述。下面呢,来具体地分述。
【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
这就体现出种种因缘。那这种因缘是对小乘根机人说法,包括藏教菩萨。「遭苦」,就是这些人感到困苦不堪,已经意识到在六道中轮回之苦,对肉团身这种生老病死已有出离心。『为说涅槃』,这里的『涅槃』是指证到人我空的阿罗汉境界,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这种「方便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也叫「有余依涅槃」,但不是师父前面讲的「有余依涅槃」。他法执没有破,对于个人身外的一切环境,他仍然执著为实有。『尽诸苦际』,我们在缺衣少食、生病、做牛、做马,知道是苦;可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快乐的当下即是苦。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这里属于中乘,修缘觉法,证辟支佛果位。他是从「集」谛下手,从「因」上下手。具体说为缘觉法,它从十二因缘入手。在《法华经》后面有讲:「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到时具体解释。
【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
这段是对菩萨人而言,这是综合起来讲。『修种种行』,无量行啊!有门、空门、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六度万行,叫『种种行』。『无上慧』,究竟成佛。『为说净道』,这里的『净道』也就是说「菩萨」根机比较利,从「道」谛上直接下手。「道」谛就是什么该做,不该怎么做。「行道」,注意这些都是方便说。你说前面阿罗汉『尽诸苦际』从「苦」谛下手,「苦」谛是不是「道」啊?都是「道」。但相对而言,菩萨行这个道呢,它意义深广——即使不该做的,明白道理以后也能做;该做的也可以不做,他本身没有执著,这就是最大的道。前面小乘人在没有见这个道之前,他执著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行的是有漏之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明白了「道」,有漏无漏是不是都是「道」啊?都是我们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
这是弥勒菩萨对文殊菩萨说话:「文殊啊!我住于此。」不能解释为,我住于这个娑婆世界,我住于这个印度这个道场,那太狭隘了。『我住于此』,就以我这个境界(这是一种谦虚),我是向你请法,我说出来你看看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见闻若斯』,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这么多。『及千亿事』是对『见闻若斯』的一个补充说明。『如是众多,今当略说』。『当』就是「正当其时」,就这种气氛。那么根据我的这种智慧呢,我说多少也就算多少,叫『略说』,就是请你文殊来开示啊!
【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码碯,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欢喜布施,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从这里开始,弥勒菩萨以偈颂的形式把前面释迦牟尼佛『眉间放光』,一光东照『万八千土』所显现出来的诸佛菩萨怎样修行,在这里详细地分述,来向文殊请法。
「彼土」,这里可以概述为十方法界一切佛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这是总说,下面是分说。『或有行施』往下这一大段,专门向文殊菩萨请问关于菩萨布施。『行施』就是布施,把自己的财物拿来供养三宝、供养众生,『施』带有供养之义。『金银珊瑚……』这往下这一大段呢,是讲外财布施。
『珊瑚』。是从海里的一种珍宝,由众多珊瑚虫及其分泌物和骸骨构成的组合。天长日久,由动物而变为矿物化石。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像小山,也有像树枝。大的还可以形成暗礁,再大的形成一个岛屿叫珊瑚岛。
『真珠摩尼』。『真珠』即珍珠,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摩尼』。就是摩尼宝珠,或出自摩竭鱼之脑中;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众生之愿。
『砗磲』。一种海洋生物形如蚌蛤,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它的直径约有一点五米,体重可达三百多公斤;在此种动物的外壳上有深大之沟纹如车轮的外圈,故被命名为「砗磲」。
『玛瑙』。是一种矿物,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它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玛瑙的种类很多,产地也很多。据《本草纲目》讲,玛瑙有清热解毒、除障明目之效。
『金刚』。就是钻石之类,是金中之金。
『诸珍』。是按照方便法讲,这些东西都是宝物,在人间稀有珍贵,就是以这种最宝贵的东西供养三宝。究竟法,如果非要要搞金银财宝来供养,穷人怎么修行?这也是表法。
『金』。是表以真诚心来修行。人类社会最初以贝壳、布匹作为一种稳定的货币,参与商品的交换。那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铁、铜、金、银这种比较稳定的货币。那么在这其中金子最贵、最稳定。故而在佛法里以『金』比喻真实。
『银』。这是比喻智慧、判别能力。古代王公贵族吃饭用银器,因为银器可以鉴定食品有没有毒,变质了没有。银器上出现一块绿色的斑块就表示食品有毒。『银』还表方便智慧——在古时候,一般金子储藏在家保值,『银』具有流通性,这是表修行人既有根本智慧又有方便智慧。
『奴婢车乘』。『车乘』作为主导法门;『奴婢』为管理、护持、打杂的人员。这是表在一门深入的同时,我们不妨参考其它一些助修法门。佛法是讲圆融,大乘法是生动活泼。见道以后,无量法门任你选择。
『宝饰辇舆』。这是对『奴婢车乘』的加重强调解释。大乘法门离不开方便法门,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哪一法不是『宝』,但是前提,你必须见道,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前,佛把除了《法华经》《楞严经》以外的其它法门说为方便法、戏论之粪。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方便法、戏论法统统是『宝』,是《妙法莲华经》。
【欢喜布施,回向佛道】。
『布施』,把自己的东西给人家还要欢喜;用钱财供养三宝,我还要感恩三宝。用世间法来讲,这是强盗逻辑,是不是?佛法就是强词夺理。怎么『欢喜』啊?张三供养一百块钱给李四,李四是谁啊?李四是不是就是张三啊?供养的一百块钱,一百块钱是不是就是张三呐?你明白这个道理,是调养自己这一种习气。世间人讲恶习难改,善习好不好改啊?有些人行善的话,你用刀架着他的脖子叫他行恶,他都不干。那么佛习、菩萨习是不是更难改啊?是调养我们的习气。
『回向佛道』我今天供养了你钱财,你要让我成佛,这是不是『回向佛道』啊?你这是回向魔道。『回向佛道』就是没有我,布施谁啊?一切都是我啊!这是我的责任!明白吗?大乘修行叫「不回向法门」。明白『如来藏』,你回向也回向,你不回向也回向,一切都是你。我们之所以要念个回向偈,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而已。
【愿得是乘,三界第一】。
『愿得是乘』,不要解释为我愿意、我想成就大乘法门。『乘』明白道理你就是『乘』。『愿』,原字下面一个心——在当下凡夫的妄想心见到了真心,你就是『愿』,你就已经成就了。『愿』当下就成就了『是乘』,『是乘』就是「佛乘」,这就叫『华开莲现,见性成佛』。『三界第一』,用方便法解释为,心地法门在无量法门中是第一。无分别不妨分别,没有分别不足以显现出佛法的大中小、胜与劣。
【诸佛所叹】。『诸佛』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佛都是一个佛,都是一个念,叫『诸佛称叹』。这段经文是讲舍财,用身外之财供养三宝。
【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
『驷马宝车』就是一车四马,为显贵者所乘,表示地位显赫。『栏楯华盖』,为国王、大臣、贵人所用。横者为『栏』,竖者为『楯』,是讲这个车子四面的护栏都有讲究啊!有金、银、铜、铁、木头乃至玉石做『栏楯』。『华盖』,帝王或贵官车上的伞盖。『轩饰布施』就是豪华布施,就相当于现在那些大款,出手阔绰,建寺院拿出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都不在话下。但是要注意,布施功德大小在于你的一念心!以上都是讲外财布施。
【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这是舍身供佛。
『身肉手足』是舍内身。『妻子儿女』是外身。大乘小乘都涉及到『身肉手足』供养的问题。那么在《金刚经》里讲,你用恒河沙数的生命供养佛,还不如受持四句《金刚经》;在《法华经》里讲,你燃一根指头供佛,都能成就。是不是有些矛盾呢?其实不然。
《金刚经》叫「不了义大乘」,它是有漏之法。连诸佛三十二相都要破除,他半见半不见。把无量生命供佛,都没有多大用处。可怜不可怜?现在动不动就燃一根指头,有什么用啊?那到了《法华经》,你燃一根指头供佛,你就是法布施,不可思议。为什么?他在明心见性情况之下来布施,是全性起修。讲到底,是不是听经闻法比什么都重要啊!要倒吸一口凉气啊!这可是佛的金口玉言呐!至于以『身肉手足』供养佛,在佛法公案里也没有少听啊。慧可大师,断臂求法;舍利弗挖眼睛供养众生;释迦牟尼舍身喂虎,割肉喂鹰……这里不多讲。
『及妻子施』,注意,不要用那种庸俗的心态——菩萨要修行,非要把自己老婆送给别人啊!不要这样想,你离开家庭出家或者不离开家庭,破除对自己的亲人的这种情执,就叫『及妻子施』。你想一想,哪一个人、哪一条狗、哪一只猫在过去世中没有做过你的父母儿女?哪一片风、哪一滴雨、哪一块泥巴瓦块,在过去世中没有做过你的父母儿女?你何必就是痴情于今生今世的父母儿女啊?!无量的万法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
因为我们要求【无上道】,这里不能解释为“最上道”,这是无分别法,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前后左右,万法归一。
因为我们要求【无上道】,这里不能解释为“最上道”,这是无分别法,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前后左右,万法归一。
好,今天讲到这里,大家阿弥陀佛!法会圆满,诸位吉祥如意自在!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