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方便品第二》第19讲 印广法师主讲

妙法莲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现在继续为各位讲解《大乘妙法莲华经》,请打开经卷

       【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怎么『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啊,佛在这个出定以后翻来覆去地讲,从成佛以来,以种种因缘譬喻说法,而讲了佛通过修证,证得了什么什么什么法,这都是过去讲的因缘方便等等法,那么现在呢,佛讲了,我现在要讲的这个法呢,此法呢『难思量』,『难思量』也就是没有办法讲,佛当年讲法是讲修,讲证,是不是,如今要讲这个《如是法》,那个《如》不从修得,是不是啊,那过去都是讲『是』啊,怎么修怎么证,就包括通教菩萨,别教菩萨,讲那个『如』他还要修,是不是啊,他怎么修啊,观照啊,而现在佛讲这个『如』呢,不从修得,那么佛讲的『是』要凶修得,而『是』要从修得,与过去讲七方便法,从修得来比较,也等于不从修得是不是,他明白了就得了,是相对而言等于不从修得,即使修得,也是一步登天,一修就得,一修一切得,所以『不知是义所趣』,所以《法华经》妙就妙在这里呀,注意啊,那我们现在知道不知道,这个道理『所趣』啊,听懂了“一心三藏”,就知道这个道理,『所趣』是这样观照。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舍利弗把《法华经》说成第一方便。因为佛把过去的种种的因缘譬喻方便,已经予以否定。现在要讲的这个法,必须以方便法来破方便法。所以这里称『第一方便』。

       【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反复讲『甚深微妙』,无非是从「空、不空、空不空」这个『一心三藏』而言。这个『一心三藏』,纵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横及东南西北十方虚空,广及森罗万相。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是舍利弗第一次请法,为四众弟子也为自己破除疑惑。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慧日』和『大圣尊』都是佛的一个别号。喻佛如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久乃说是法』,一个『久乃』足见佛的良苦用心。佛讲任何法,从来没有看到过像这样卖关子。久久地、反反复复地重复几句同样的话:这个法怎么怎么难说。

     『自说得如是』,把『如是』放在『力无畏三昧』之前。这是总说自己证得了「如是法」——十个如是,百界千如。『如是』,『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自说得如是』就是『如是我闻』。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讲的法,连问都不知道怎么个问法。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这是总结佛讲的那么多话,我们没有办法问,只有佛在自己的现量境界,才能讲得明白。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无漏阿罗汉』,这里是统指声闻人。『堕疑网』就是疑心重重。『佛何故说是』,佛是什么道理?说出了以上种种的言语。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

      『求缘觉者』是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的修行人。『比丘比丘尼』,这里一般是统指法会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等』,这一部分众生来讲,神通自在呀!一般地比人道的众生灵性要高。『相视怀犹豫』,就跟有时候几个人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相互之间看一下,表示大家都怀疑。然后再把目光对准让我们起疑的那个人。最后又把目光转向佛,怎么回事?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

这是舍利弗自己的谦虚:佛啊!你当着大众说我是智慧第一,我哪是智慧第一呀?这个问题我也疑惑,我也不能了达呀!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这两句话是真正的疑惑。佛亲口宣讲「四圣谛、十二因缘」、《金刚经》《六百部般若》《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法,我们也信了,修了,证了。那么佛现在说这都是方便;那我们现在在怀疑了:『为是究竟法』,到底是我们证的这个果位不究竟呢?『为是所行道』,还是我们所修的这个因不真实?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修证圣果是通过佛法来把我执和烦恼习气化掉,使境界提升,等于是从佛口所生。『合掌瞻仰待』是表示一种期盼的心理。

『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如』就是『实』,『实』就是『如』。『如』不可见,所以非『妙音』而不可言。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这个『诸菩萨』来讲,是从他方佛土而来的菩萨。『欲闻具足道』,圆满的菩提,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具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称为『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第一次制止舍利弗,是因为佛要说的这个法『甚深难解』。只有诸佛知道,要讲出口来很难;第二次制止,是防止天人惊恐、怀疑。

这种怀疑呢,祖师大德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奇怪惊疑,佛过去讲小乘阿罗汉已经成佛了,现在说是「化城」;第二个是颠倒怀疑,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佛在自相矛盾;第三个怀疑,带有后悔的意思:「我们过去怎么没有搞明白佛这个话中有话呀!」;第四种怀疑一般地是指,怀疑佛是在打诳语,增上慢人有这种怀疑;那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讲《法华经》,还可以讲第五种怀疑。怀疑说《法华经》的人是赞自毁他。

       所以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引导:「这不是师父讲,是佛在《法华经》自己讲,师父讲的法没有一句离开《法华经》。这是不得不讲,没有办法回避。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这是舍利弗第二次向佛请法:佛啊!你只管说吧!你别担心啊!这个会上无数的众生曾见诸佛,在过去世中就已在诸佛法中修行,有这个根机。特别那些菩萨大众,有些是乘愿再来。『智慧明了』,他能够辨别「方」与「便」、大与小,能够明白佛讲第一义难解之法,一定能够信受。生起疑惑的人肯定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怀疑就不讲《法华经》,请佛权衡利弊。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法王无上尊,唯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就有点在哀求,是不是?大众中总有人能相信《法华经》的。佛在后面怎么讲的?《法华经》有一个人听,你都要讲,对一个人讲法就跟对无量人讲法一样。《见宝塔品》怎么讲啊?太虚空级的大法师站在二十八层天的天顶对无量大众讲无量经典,而且都培养成为阿罗汉的这个功德,不如你能讲一句《法华经》,写一句《法华经》,问一句《法华经》的功德大。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増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如果讲了《法华经》,那些天、人、阿修罗、贡高我慢的比丘听了以后,如果他不相信,产生怀疑心、轻慢心,要下火坑!但你生欢喜心的话,你成佛了。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佛第三次制止:不能讲!不能讲!这个法太妙,太难解,太难思,太难议!那些增上慢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绝对不肯相信的。他以下劣心、以牛羊眼来看待佛所说法。那在末法时代有人来讲《法华经》,更难免遭到别人的误解。丑话讲在前面,请大家要把持好自己的身口意这三业。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两个『唯愿说之』越来越恳切。佛越是不讲,舍利弗越是请法,这是代表整个法会大众的心态。这就是佛的激将法。按照佛的本意,管你多少人怀疑,哪怕只有一个人请法,他都要讲。先不讲的目的,就是给大家打预防针,要你好好听。『等比』,就是等类。『世世已曾从佛受化』,有些过去世中就已经听闻《法华经》,需要在听《法华经》中进修;有些毕竟在佛座下多生多世修行,都想听《法华经》。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叫『长夜』。所以听闻《法华经》,明白『如来藏』道理,吃了一个定心丸,叫『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我为佛长子』,舍利弗为诸弟子中首座和尚,叫『长子』,他经常代佛管理弟子大众。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这里的『听受』是依教奉行之义。

      【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我们大家都愿意听法,你只管讲,不要怕没有人听。这个意思是告诉佛不要怕晾台。其实佛才不怕呢!佛后面讲了,有一个人听《法华经》我都要讲。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才是佛的本怀。前面是卖卖关子,吊吊大家胃口而已。我怎么可能不说啊?!佛不轻易说《法华经》,又不甘心不说。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这里至关重要。『谛听』,『谛』就是真实。不要理解为:你要认真听。这个『谛』是表真实听,就是表「闻慧」,闻必有慧呀;『善思』就是「思慧」;『念之』就是「修慧、行慧」。小乘人修「戒、定、慧」,大乘人修「闻、思、修」。《大涅槃经》呢,把「闻慧、修慧、思慧」,再加一个「亲近善知识」作为证涅槃的四个条件,叫「涅槃四因」。没有善知识传法,你无由开悟。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当』即正当名分,诸佛如来不打妄语。这些字眼,要注意回归「第一义谛」。『分别解说』,佛所证之法是无分别第一义法,但是没有分别法不足以开示众生。所以无分别不妨分别,『分别』本来是我们妄想分别。但是明心见性之人仍然利用我们的妄想心、利用假名相而说正法。当下「转妄为真,转识成智」。这个问题很重要啊!许多人在判别正法的时候,认为真法不可传,讲出来的都是错的,他不懂得「转识成智」。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黙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増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五千人』也真能做得出啊!肉身佛在世时的皈依弟子,竟敢当面『礼佛而退』。再看佛前面卖了三次关子,如果不卖关子的话,可能不是五千人,而会十倍百倍都要退。就有这样狂妄的人。你最起码等佛把话讲完了以后,你觉得佛错在哪里,可以请法、沟通乃至争辩都没有关系。末法时代众生更加飞扬浮躁。所以请各位,一定要耐心从头到尾把一部《法华经》听完,你得大自在。

      下面分析这五千人为什么退席。

      『罪根深重』,这个罪根无非是「烦恼障、所知障、我执」太重。我执是诸罪之根,由于我执而产生「烦恼障」、「所知障」,自以为是,让烦恼习气把自己障碍了。

       『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仍然是讲自以为是。自己以为懂得了什么、证得了什么,其实不是那回事。

       『有如此失』,失于所知障,失于烦恼障,失于我执。所谓「烦恼障」,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些习气,很难克服;所谓「所知障」,自认为学到了什么东西,懂得了什么东西,用这种心态把自己真正的智慧障碍了,「所知障」也叫「智障」——这个「智」,既包括凡夫世间的世智辩聪,也包括小乘人乃至通教别教的那种不圆满的智慧。当我们想到一切人、一切鬼、一切泥巴瓦块都是我,并且深信不疑,那你在见道位即已破除我执,相对而言,这个「所知障」、「烦恼障」就要减轻。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佛不度无缘之人。为什么?他已经仁至义尽,已经三次卖关子把话说在前面,再讲也失去了自己的威严,所以点到为止,事不过三。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这是对五千人退席的一个总结。好了,残枝败叶、不堪造就的人走了。一棵大树的枝叶有什么用啊?烧烧火而已,它不能成为栋梁之才。枝叶去除了,『纯有贞实』,剩下主干,就是顶梁柱,真正能成就的人留下来了。『贞实』,忠厚诚实之义。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这些人走了也好啊!省得在这里影响别人。

『唯然』,『唯』就是只有,『然』就是这样。也就是说:哦!也只有这样了。佛啊,『愿乐欲闻』,我最喜欢听你讲法!这是真心坦诚。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这样的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时』,也就是说这个法可不是想讲就讲啊!不到机缘成熟的时候是不会讲的。

      【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优昙钵华』是一种天上的华,三千年才开一次;也有的说法是在转轮王出世的时候『优昙钵华』才出现。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佛讲的话都是正当名分,恰如其分。佛当初讲小乘法的时候也是真实,佛讲《法华经》的时候,又把小乘法判为戏论法,那当你明白了《法华经》的时候,戏论法是不是也是我啊?这个法太圆融了。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这里就是提醒,过去讲的一切的方便法,不要以为你们就懂得,这种法门的意趣是很难解的。等你听了《妙法莲华经》以后,你才能真正懂得过去讲的那个方便法。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为什么这样讲啊?我用了无数的方便、套近乎,说缘分,打比喻,演说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那么多方便法,你们没有理解呀!也不是我所能用语言讲出来的呀!他讲出来了,说不能讲出来;人家理解了,他说人家不能理解。如果是凡夫的话,看了是不是自相矛盾?我讲的那些法,你不要以为你们已经懂得,那不是你们能懂的;我今天要讲的这个法呀,更不是以前能够用语言讲、能够用思维来理解的,不是依文解字所能解的,【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一大事因缘』,这是整个《法华经》画龙点睛之处。『诸佛世尊』出世只为一件事,就是讲《妙法莲华经》,与后面讲的『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相一致;与在《药王菩萨本事品》十个比喻讲《法华经》是「经王」一脉相承。

      『一大事因缘』,『一』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讲一个心,就是讲三个如来藏。『大』即甚深无量,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东南西北上下无量无边;森罗万相千变万化。『事』就是以『一』和『大』这个法来教化众生。『诸佛』就为这个『事』。佛为「能教化」,众生为「所教化」,叫『因缘』。这句话是不是讲得斩钉截铁,一点点都不拖泥带水?他讲『唯以一大事』,没有讲「亦以」,除此以外没有其它事,明白吗?佛拖泥带水讲了七方便,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是迫于无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什么?一开始就讲这个『如是我闻』的话,没有一个人相信,国家法律还要制裁,你怎么讲这个法呀?连泥巴瓦块、树木华草、牛马猪羊都是佛,那我们谁还愿意做牛做马呀?所以佛讲了四十一年经,从《华严经》到《阿含经》到《金刚经》都是良苦用心,方便引导。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开佛知见』,这一个『开』字,石破天惊,佛并没有讲「欲令众生得佛知见」。为什么讲『开』不讲「得」啊?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啊!这个佛迷失在我们的妄想颠倒中,佛帮助打开你的佛知佛见,你就是佛,你悟不悟?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开』了以后,我往里一看,是不是当下现前了?叫『示』。非『开』而不能『示』。『示』是表信用、表真实。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悟』,这就带有修证之义。当一『开』,看到全体是我的时候,他必然来回光返照自己,否定自己过去的知见,这就叫『悟』。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入佛知见』,无功用道,自然成佛。

      『开、示、悟、入』,看上去是四步,对于大根机者来讲可以成就于一时——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明心见性的菩萨四十二位法身,或者讲六十个圣位,其实每一分每一位它都有无量的等级。但是你可不要害怕,无量的等级按圆顿大法来修,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叫「一步登天」。你从这个『开』起,可以证到初果罗汉,一直往上,乃至可以证到等觉位;当然像龙女那样的大成就也不是没有,但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

      所以《法华经》《楞严经》反复强调,修行人听佛几句话就证果位!特别是有些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修行很认真的人,这本来是大好事,这种人明心见性以后勇猛精进,一定是大品位。但是他却以此变成执著,以此怀疑轻慢大法,反而使自己断去慧命,是不是很可悲呀?

       也有些法师把这个『开、示、悟、入』与菩萨法身大士四十种果位对照起来解释,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不圆融——不能体现出「见道当下成就」,会使有些人认为要苦修、苦行、苦证四十个位次,与《法华经》背道而驰。因为四十个位次是佛在讲《楞严经》为照顾中下等根机的人,而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仍然是在讲前面的『唯一大事因缘』,诸佛如来都是来教菩萨法的。这个菩萨法是唯一的大乘法,《法华经》讲是『唯此一事实』,是圆教一乘,没有第二乘。

      【诸有所作,常为一事】。是讲佛良苦用心。虽然讲了那么多法,都是为了要引导到这『一大事因缘』。

      『常为一事』,『常』是时时、事事、处处。佛讲无量法的时候,心里是『常』,说的是『便』。所以佛讲《法华经·信解品第四》时把自己过去讲的法判为『戏论之粪』。为什么自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因为都是在执著『戏论法』。请诸位敞开心量,千万不要打妄想,不要以门户之见来看待如来藏正法。佛的教导:「依法不依人」!你不要听师父讲了什么法马上就与人联系起来:是不是针对某某祖师?是不是针对某某大德?一定不要有这种心态。我们现在积重难返。所以师父必须大声疾呼,让大家从迷梦中醒来。

      『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这是重复说明『佛之知见』,无非是『一心三藏』这个无上智慧、无上妙法。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一佛乘』就是「成佛的法华」。

      【无有余乘,若二若三】。没有其它什么乘,没有第二部经,没有第三部经,何况无量百千万的经呐?!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不光是我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是这样,佛佛道同。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过去无量诸佛讲无量法,也都是为唯一的《法华经》做引子,作方便引导。听闻《法华经》的众生皆能从《法华经》证得『一切种智』。『种智』是种种差别,种种万法皆由一念而现,这叫「见性」。一切菩萨都是从听闻《法华经》而真正明心见性,这是『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过去佛是这样,未来佛也是这样,谁也不例外!同时,过去现在未来,无论何时何处的众生,只要听闻《法华经》,皆得究竟。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佛陀意犹未尽啊!我们真要感动得热泪盈眶啊!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再往后听,如果说不了解佛的良苦用心,你越听越烦恼:这个佛爷是不是年纪大了,哪来这么多的啰嗦话呀?如果你真正理解佛的良苦用心,你越听越感慨呀!《法华经》哪有什么东西?就是讲『一心三藏』!越是真理越简单!在佛法里,有「加法修行」:我知道多少多少咒,我知道多少多少法门,我要念多少多少佛,做多少多少事;还有「减法修行」,越减越少,少到一句话,少到一个字都能明白。

       诸佛都是反复讲,『以佛之知见』示现众生,反复讲是『教菩萨法』。因为「菩萨道」是成佛的法门啊!可是因为有中下等种种根机的众生,佛必须反反复复强调。就跟世间法一样,我讲了这么多,让你想不学《法华经》你都不好意思。也防止后来人怀疑、误解讲经的法师在故弄玄虚。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佛也胆小。因为诸佛都是这样讲的,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讲。所以大家要理解师父,为什么把佛扛在头上,因为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仍然强调,天地之间就是一朵『妙莲华』,没有第二个说法,更没有第三个说法!在后面偈颂里还是要讲『无二亦无三』,也有的把它解释为「尚无二乘」。

      《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都讲到『五浊恶世』。师父讲『五浊恶世』,是按照佛在《楞严经》的法理法义来解释『五浊』。把这个『五浊』搞明白,你对《法华经》《楞严经》的精华基本掌握。等于听了一次《法华经》和《楞严经》。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

      『劫浊』,是从总体、从根本上来说明众生的迷惑颠倒。『垢重』,我们现前的烦恼从何而来?是无量劫以来的习气积聚而来,这种积聚叫『垢』。在佛法里把众生分成「见、慢」之我——「见」是指我们在今生今世这一个时空点所形成的烦恼习气;「慢」是指我们过去无量劫以来累积而有的烦恼习气。当下这个人,既是个老古董,又是个现世宝。这叫『垢重』。『悭』是吝啬,是不出——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好,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官大,不愿意别人比自己钱多,不愿意别人比自己的名望好;『贪』是只往内进,所以『悭贪』是只进不出。『嫉妒』呢,比『悭』的内容更广泛一点,什么地方都只能自己占上风,自己吃不得亏。这是不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的一种普遍性的习气啊?

      『成就诸不善根故』,这是不是也是『成就』啊?成佛成菩萨叫『成就』,做鬼做畜生也叫『成就』;成佛成菩萨叫解脱,做人做鬼也叫解脱;由此时此地解脱于彼时彼地,由此生解脱于彼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变化来变化去,总还是一个自己。

      【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好,今天讲到这里,大家阿弥陀佛!法会圆满,诸位吉祥如意自在!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空间视频《法华经·楞严经》印广法师主讲
请加法华微信号码fahua321或扫二维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