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譬喻品第三》第25讲 印广法师主讲
妙法莲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这个『失』是迷失。
【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我本著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关键在『如是法音』,把『如是』二字搞明白,就吃了秤砣铁了心。『如是我闻』,你闻不闻呐?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舍利弗为了防止有些人不敢深信佛语,他现身说法。现在许多人对「听经闻法直接成佛」是不是认为魔说?你们要告诉他:这不是魔说,这是佛说。《法华经》《楞严经》讲得很清楚。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什么意思啊?舍利弗实际上前世已经明心见性,他带着「隔阴之谜」而来,像这样的菩萨多得很。所以《法华经》就是发心的经。那么与舍利弗一对照,是不是就知道我们过去世的情况了?但凡愿身再来的,一定能够接受大法,特别是《法华经》《楞严经》。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现在继续为各位讲解《大乘妙法莲华经》,请打开经卷
这个『金色三十二』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 我们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八十种妙好,【妙好】就是八十种随形好,我们昨天讲的,比如说耳朵大大的,是大人相,耳朵肥肥的亮亮的,是不是,那就是【妙好】随形好,它是表法啊。你比如说舌头很长,是不是啊,就是大人相,舌头很长的话,能把自己的眼眉毛遮起来,把脸都遮起来,那么【妙好】呢?舌头红红的,嫩嫩的,是不是啊,亮亮的,不是象人家,舌苔还发白,是不是啊,那就不是妙法,所以说这个法现在不是我们当务之急,证到妙觉位菩萨以后,我们再研究还不迟。现在呢,尽量地能够心往好处想,这个心变的狠平和一点,慈悲一点,光亮一点,我们相呢,相对而言也能好一些,有些人即使长得狠丑很丑,他修得好,行得很好,也能讨人欢喜,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有些人即使长得很庄严,高高的,白白胖胖的,亮亮的,如果这种人心态不好的话,可能别人看到也感到,感到有点毛骨悚然,是不是,有点恶心,就这个道理。
『十八不共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而特有之十八种功德法,全称是「十八不共佛法」。
这个『金色三十二』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 我们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八十种妙好,【妙好】就是八十种随形好,我们昨天讲的,比如说耳朵大大的,是大人相,耳朵肥肥的亮亮的,是不是,那就是【妙好】随形好,它是表法啊。你比如说舌头很长,是不是啊,就是大人相,舌头很长的话,能把自己的眼眉毛遮起来,把脸都遮起来,那么【妙好】呢?舌头红红的,嫩嫩的,是不是啊,亮亮的,不是象人家,舌苔还发白,是不是啊,那就不是妙法,所以说这个法现在不是我们当务之急,证到妙觉位菩萨以后,我们再研究还不迟。现在呢,尽量地能够心往好处想,这个心变的狠平和一点,慈悲一点,光亮一点,我们相呢,相对而言也能好一些,有些人即使长得狠丑很丑,他修得好,行得很好,也能讨人欢喜,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有些人即使长得很庄严,高高的,白白胖胖的,亮亮的,如果这种人心态不好的话,可能别人看到也感到,感到有点毛骨悚然,是不是,有点恶心,就这个道理。
『十八不共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而特有之十八种功德法,全称是「十八不共佛法」。
前三个是「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这三种功德实际上就是在讲「戒」,一般地是仅仅限于佛;但是对于圆教菩萨来讲,他已经能够体会出这种法味。当我们真正刻骨铭心知道万法都是自己一个念,在这个前提之下,你所想、所讲、所做不会有大的过错;你就是开口骂人、动手打人你都没有错,他绝对不会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愤,而是恨铁不成钢,有道无道自己要知道。
第四个,「无异想」。许多人讲:哎呀!我这个妄想怎么老是就除不了啊?我告诉你,你果真把『一心三藏』搞明白并且时时提起观照,要不了多长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半载,你想打妄想都打不起来。
第五个,「无不定心」。我们果真明白了头上顶的蓝天,脚下踩的大地,对面吹来的风,没有哪一法不是自己,就等于「吃了秤砣铁了心」,你真正感觉这个心已经落到实处,叫「无不定心」。
第六个,「无不知己舍心」。特指我们在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在面对名闻利养的时候,你没有贪心,无法不舍。人家伤害你也好,骗你也好,你不会往心上去。
第七个呢,叫「欲无减」。这已经不是过去为名闻利养的那种欲望,这种欲是要成就众生,要弘扬佛法。相当于「四如意」里面的「欲如意」,乐于自利利他。
第八个,「精进无减」。这是念念在道。只要真正明白『一心三藏』,不用很长的时间你会有这种体会——总是想到修行,总是想到与修行有关的事情,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习气,与人交谈三句话不离本行。
第九个,「念无减」;第十个,「慧无减」;第十一个,「解脱无减」;第十二个,「解脱知见无减」。这几个「无减」可以总讲。
「念无减」最重要,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有了这个念你必然就有智慧,以此念,以『一心三藏』来观照一切的万法,这叫「慧无减」。智慧一现前,烦恼习气就退缩,这就是「解脱无减」。你即使烦恼现前的时候,有了惭愧心也是一种解脱,解脱了「无惭无愧」,叫「解脱知见无减」。我们刚才讲了,过了一道关,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在这个方面我解脱了。比如过去看到一个人最讨厌,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看到他,想恨都恨不起来,这是不是一种解脱啊?叫「解脱知见」。再过一段时间想到他很可爱,又是一种解脱。
第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第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第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这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所显现出来的智慧行。
你看到人家生种种烦恼,念一句阿弥陀佛是不是智慧啊?叫「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你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当下的心念知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念,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叫「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那么「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怎么样行?看到乞丐沿街讨饭,我们去供养他,这是不是身业啊?为什么供养他呀?因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万法都是一个本体。明白『如来藏』以后,他是「全性起修」。
第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第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第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在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对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万法以佛眼观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十八不共法』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啊?只是被我们的烦恼习气所迷失。因为是「迷失」,所以「迷而不失」;虽然不失,但因为在迷中,我们得不到真实妙用。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去除我执和烦恼习气,使我们在如来果地上的无量种智慧德能能够现行妙用。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这个『失』是迷失。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
读经、诵经、绕佛、禅定、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都叫『经行』。小乘人修行往往独处较多,集体活动较少,各人自己用功;那么他看到佛跟大乘人就是另外一种气氛,总是置身于大众之中,给大家讲经说法。『自惟』,自认为啊;『失此利』,我就失去了这种殊胜利益——自利利他。由此足见小乘人不同根机之人心态的区别。你看摩诃迦叶这些人,他对大乘佛法他才不感兴趣呢。佛逼着他们出去讲经说法,他是硬着头皮答应;舍利弗却因为自己不能参与行菩萨道,感到「若有所失」。
有些人提到去教化众生,摩拳擦掌,兴高采烈,恨不得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不睡觉;那心量小一点的就不是这样的,按部就班。人与人之间的根机千差万别,从舍利弗跟摩诃迦叶这对比我们就看得出来。修行人要懂得见贤思齐,我们为了教化众生,只要有一口气都要拼命,但是这里也是要讲究智慧。怎么讲究智慧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每当看到过去那些祖师大德,唐玄奘六十四岁就走了,智者大师六十一岁就走了,就是因为积劳成疾。匆匆忙忙地走了,是不是很可惜啊?如果再住世几十年,他们的理论也会一次比一次圆满。
每个人都有感觉:登台讲经的法师,每次的境界也不一样。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时代也是这样——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后胜前前。我们并不是批评古人、苛求古人,这是讲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既要发大心勇猛精进,又要用智慧来使我们有足够的健康和寿命,弘扬如来家业。
【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我本著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为失为不失』,我到底是不是菩萨?我到底是不是佛?如来的那十八种功德我到底有没有?我到底有没有佛所讲的那些无量的智慧和德能?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
这四句话对前面四句是个重复,以表达舍利弗对这个事情非常上心;他说了一遍,觉得意犹未尽,就再说一遍。『筹量』就是前面的『思维』。筹量我哪里比人家差,我怎么就不是菩萨?我怎么就没有佛的那种智慧之意?
『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表达他现在明白了佛的良苦用心。真正懂得了佛现在的说法音,这样返回来就懂得了佛过去的说法音——明白了佛当时表面对菩萨讲,实际上是对我们的旁敲侧击,是对我们讲。
『无漏难思议』,当然是指菩萨法;他通过旁敲侧击,『令众至道场』。这个道场不是指讲经堂,是指到『如来藏』这个道场,大家都能到道场。所以师父讲,你别说在这里听我讲课,你即使在这里睡大觉,你到道场了没有啊?把断气的人抬过来听,他到道场了没有啊?是讲这个「到道场」,是讲我们的真人到道场了。这就是妙法,叫『闻在本识』。就是死人抬过来,他今天都成佛,因为他的根本识听到了。
『我本著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
舍利弗在没有剃度之前也是野心勃勃,想要来当修行界的统领。佛知道他这个野心,所以为他『拔邪说涅槃』,就是破除他这种情执。这个『涅槃』是证得人我空,超越分段生死这种「方便涅槃」。
『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以舍利弗这样的智慧,一个礼拜就证得四果罗汉,钝根之人不知道要证多少时间。证到初果罗汉还要七返人天;从三果罗汉证四果罗汉,要二十万大劫。想一想,这个利根和钝根天壤之别啊!
『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
小乘阿罗汉果位破除了「人我执」,那「法执」全在;真正的涅槃必须证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法都是我一个念。过去认为的那种涅槃是「化城」而已,是佛的一种安慰法,是先解除你的当务之急,等于让你喘一口气,但那不是究竟的涅槃。尘沙烦恼、无明微细烦恼全部转为菩提,叫「真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这里的『三十二相』我们不能混淆为藏教菩萨所执著的那种有形有相的佛。圆顿大法所成之佛,在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解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之后,证妙觉位菩萨;然后再进修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里的三十二相已经经过了『一心三藏』圆满的修证。所以到这个时候是真正的灭度。
『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这是代表一切法来恭敬。不可以把它理解为:哎呀!那样才气派嘛!才像佛的样子嘛!你错了。这是表万法来印证佛,佛来印证万法。佛证金身、法身,大至佛刹、小至微尘,十方法界一切万法,无非诸佛法身真常,这叫「自他不二」。
怎么『永尽灭无余』?「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与天龙八部、夜叉、鬼众、泥巴瓦块……一切万法证为一个本体。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这是佛在大众中为舍利弗授记。
『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关键在『如是法音』,把『如是』二字搞明白,就吃了秤砣铁了心。『如是我闻』,你闻不闻呐?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舍利弗为了防止有些人不敢深信佛语,他现身说法。现在许多人对「听经闻法直接成佛」是不是认为魔说?你们要告诉他:这不是魔说,这是佛说。《法华经》《楞严经》讲得很清楚。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
佛啊!你讲的种种的因缘法、譬喻法,来安顿我的心,我相信佛语真实,所以断除了怀疑。舍利弗在这里是故意做一些文章,为的是帮助在会的那些中下等根机的同修:你们不要再怀疑了,我已解决了这个疑惑。
下文又从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再讲到眼前的释迦牟尼佛,佛佛道同,都是先以善巧方便之法来开导引导众生,最后归于《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既是表自己的这个证悟的经历,也是在以此影响法会大众。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佛讲的这个真实法,波旬讲不出来。波旬魔王如果能讲出『一心三藏』,他就不是波旬魔王。
『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谓是魔所为』也是我的一种迷惑颠倒,现在已经破除了。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这里的『实智』就是指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在明白之前,这个智慧就在,这叫「本智、根本智」;我现在明白了,叫『实智』;当这个智慧起用,反过来观照世间一切的万法,这个时候叫「方便智」。所以「方便智、真实智、根本智」是不是一个智慧?当下就是。通过这种分别,把我们的心由粗转细,这叫开智慧。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这是在见道位深信不疑。『定当作佛』是做究竟圆满之佛;那明白了我『定当作佛』,现在即是分真即佛;现在即已是分真即佛,最起码永远不落三恶道。『为天人所敬』,这里我们应该理解为,跟一切万法圆融、道交感应,『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怎么『转』法?用我这个心轮带动众生的心轮跟我来转法轮,转到一起,自他不二。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这是佛给舍利弗授记。佛在这里讲缘分:我们这个师生关系啊,已经是二万亿佛法了!再讲具体一点,从大通智胜佛以来我们与释迦牟尼佛已为师生关系。所以我们就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听《法华经》就能沉得住气?而当年灵山法会还有五千人退席。
要明确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道远!我们要发心:从现在开始,把释迦牟尼佛这一万年末法要扭为正法!我们不允许进入灭法时代!只要我们发心真实,我们一定能如愿所行!诸佛菩萨、天龙八部都会加持我们!
『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这是肯定你也有这个根机,从来没有半途而废,没有怀疑过老师,叫『长夜受学』。
『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为什么我鼓励大家见人就要传法?你所传法之人将来的生生世世都是你的学生,都跟你一起弘法!包括看到牛马猪羊这些众生,你都要结缘;只要看到都要给它授三皈依,都要结下佛缘。当然这并不是为了求学生多,而是为了弘法。为什么有些老和尚资历很老,出家七八十年,到最后还是单人匹马?这些都属于没有结好法缘,成就不了自己,也成就不了众生。我们行菩萨道,就是要入世修行,广结法缘,自利利他。
我们要学会包容人,不是要人来包容你;你要学会喜欢人,不是要人来喜欢你。人的心电感应是平等的。你遇到境界很高很高的人,你不包容他,他能包容你;遇到境界次之的或者跟你差不多的,甚至比你低的,你不包容他,他绝对也是不包容你。最后你没有路走了,这就很可悲。何况我们修行人就是要广结法缘,恨不得连哄带骗把人骗过来,是不是?佛法需要气氛。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什么意思啊?舍利弗实际上前世已经明心见性,他带着「隔阴之谜」而来,像这样的菩萨多得很。所以《法华经》就是发心的经。那么与舍利弗一对照,是不是就知道我们过去世的情况了?但凡愿身再来的,一定能够接受大法,特别是《法华经》《楞严经》。
那么《法华经》呢,既是对中间一部分再来的菩萨指导其进修的课程,增加他肩上的担子;也是令初学当生成就、当下成就的一乘法门。在法华会上,一般再来的菩萨叫「影响众」;有些是初发心的菩萨来成就。大家各自对号入座,从而提起我们的信心,增强我们的责任感。而且有些菩萨级别很高。比如我在这里讲法,我只能悟到三分,他能悟到四分、五分、六分;各人开智慧的时空点不一样。这是不可思议的。
『汝今悉忘』,『悉忘』就是因为带着隔阴之谜。
『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把阿罗汉当成了真。一般愿身再来的菩萨,即使没有人引导他来学佛,他自性中一定流露出慈悲心、正义感、安全感。有的人从来没有看到他念佛拜佛,也没有皈依,但是他为人一生就是善良、正直、为人所信任,他就是以这种自性中的气氛来加持周边的环境。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所以这次再讲大乘经,让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透过我们的隔阴之谜,知道我们过去世中怎么回事。
『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名妙法莲华』,这就是《法华经》的精华。『莲华』十方佛土都有,你能把它观照透彻,就是明心见性。
『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莲华法』就是『菩萨法』,『菩萨法』是成佛之道——强调不是过去的「声闻缘觉」,也不是过去的那个权教的菩萨。如果把权教菩萨、别教菩萨叫「真」菩萨,那么圆教菩萨叫什么菩萨?叫「真真」菩萨。在〈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讲,受持《法华经》的菩萨是菩萨中的菩萨,跟《楞严经》讲「真真如性」是不是一个意思?大家注意啊,这都是佛的金口玉言,绝对不是师父在这里赞自毁他。可是佛虽然这样讲,没有人强调就使许多人熟视无睹。
『佛所护念』,这是给我们传《法华经》的人吃了定心丸。因为师父没有天眼通,也没有什么什么通,我并不知道你们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受持《法华经》的根机;但是我现在知道统统都是,因为与我没有关系,是佛在把门,你没有这个根机你进不来。
所以我也像佛一样,只是说真实法,我就没有这些顾虑。《法华经》是三世佛共同守护「秘密之藏」,能来的千里迢迢来相聚,不能来的对面相见也不相认,这是佛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你只管讲;不仅这样,佛还专门帮腔——讲解《法华经》的人,一切的想法、一切的说法都是佛讲。即使现在佛没有讲,也是古佛讲的,你们不要怀疑。这段话在哪一品呢?在《法师功德品》后面「意功德品」。你不要去跟讲解《法华经》的人强词夺理,他讲的所有的话都是对的。你即使在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中找不到,也是老古佛讲的,厉害不厉害?
这个『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在《法华经》里这三句话反复多次出现,非常重要。
(二)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这是正式给舍利弗授佛记。『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是表智慧的境界,过一天、过一年、过一念都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把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法界归于当下这一念。佛之所以是佛,佛活在一念之中;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妄想分别。所以这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念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你不能非要确定一定是多少数字,因缘成熟自然示现成佛。为什么呢?因为这其中既有定数,也还有变数。
那么对于这种授记该如何观照呢?如果依文解字讲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的话,他永远也成不了佛。无量无边嘛!所以对授记的功德我们作两种观照。
第一种观照:我们从授记之日到成佛,现量功德最低保障线,是永远不落三恶道;上不封顶,一下成圆满佛都有可能,这要看你见道的深浅。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轮回受苦,以后不落三恶道,这是不是吃了定心丸了?
第二种观照:佛既然授记他成佛,他一定是指日可待。但是有一项功德是真实:从授记之日起已是「分真即佛」,已是菩提不退转。如果是初果罗汉的话,你永远不落三恶道;乃至地位菩萨、等觉菩萨,到具体成佛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或者相差个十年二十年、或者相差个千年万年都没有一定——因为佛法里是讲「因缘果报」,「缘」是讲变数,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他最终成佛是一定的。
再想一想:能不落三恶道是不是比你究竟成佛这个定心丸的分量还要重无量倍?能不能理解这个法?因为我们从授记之日到成佛,毕竟是指日可待,是个有限的量。那么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不落三恶道,这段时间有没有限啊?没有限呐!所以有限的量与无限的量再比较,这个有限的量是不是小不点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能够明心见性不落三恶道比成圆满佛,心里不知道要自在多少倍呀!所以这就是《法华经》的功德,这就是『如来藏』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我们当下就能得到。所以我们在后面不管哪个过多少多少大劫,我们不必去过分当真。
『供养若干千万亿佛』,仍然是不定数——也可以是无量数,也就是说在若干千万亿佛法中进修,这是方便说;究竟说,明心见性的菩萨时时事事处处都在供养无量佛——既包括已经圆满成佛的佛,也包括还在众生位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我们统统都在供养,一念一言一行我们都在供养。世间法有讲:只要你开口讲话就是在搞宣传。对于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你尽管多开口讲话弘扬正法,加持世界,成就自己的道行。你讲一句《法华经》,则为供养一切佛!你心里经常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这就是『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常作如是观照,你一定会逐步地口业清净,身业清净。用心至关重要啊!并不是供养无量千万亿佛非要几点钟去唱,一天到晚去上供品或者怎么样。
『奉持正法』,吃饭、穿衣、走路,我们都在『奉持正法』。能吃的是谁啊?被你吃的是谁啊?穿衣服到底谁穿谁啊?看到父母是谁生谁啊?这就是『奉持正法』。真正明白『如来藏』道理,你会心开意解。
『具足菩萨所行之道』,这是最后大圆满。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破除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生死彻底了断。
这尊佛的别号叫『华光如来』,『华』,即成佛的《法华经》,是表「缘因佛性」,是表解脱了、化生了;『光』呢,是表「了因佛性」,开智慧了,成就了般若德;『华光』,已经回到大光明藏中,大光明藏就是我们的「正因佛性」,是我们的法身德。
好,今天讲到这里,大家阿弥陀佛!法会圆满,诸位吉祥如意自在!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好,今天讲到这里,大家阿弥陀佛!法会圆满,诸位吉祥如意自在!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请加法华微信号码fahua321或扫二维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