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

个人日记

 文言虚词

    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中的20多个文言虚词要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宁、去”这17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做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哪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南海   ② 辍耕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起义》

(2)必先苦其心志,用手拂之,其所自落。《活板》

2、 语气词,表示测度,劝勉,有时加强反问。

(1)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大概)《峡江寺飞泉亭记》

2、副词:“难道”

(1)其(难道)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代词

1、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的”或“......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地方)。”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语气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5、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6、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8、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1、 连词,表示接、转折、推测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不用则以纸贴之《活版》

2、副词,就是、便是。

(1)非死则徏尔《捕蛇者说》

3、法则,如:巍巍乎唯天为天,惟尧则之《论语》


1、作副词,“就”“才”“这个”“于是”

2、表判断,“是”“本来是”“原本是”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作代词:“你”“你的”

如: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副词

1、暂且,姑且。

例: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

2、将,将要。

例:①年且九十。

②久居,祸且及汝。

③不出,火且尽。

3、而且,并且。

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

②余悲之,且曰。

4、尚且,还。

例: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连词

1、连接两个动词、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

例: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移人也。

②河水清且涟漪。

2、表顺承,相当于“并且”、“而且”

例: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3、表递进,相当于“况且”、“何况”、“而且”。

例:①且焉置土石?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4、表选择,相当于“还是”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1、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可”等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样”“那样”“如此”等

(1)吴广以为然《陈涉建议》

(2)柔使之然也《劝学》

3、作形容词词尾

(1)晔然而骇者《捕蛇者说》

(2)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文章评论

火鸟

[em]e163[/em][em]e163[/em]百合双节快乐!

砺剑

北国开春雪景然,可堪芳草更芊芊。 马神初赐春阳暖,游客闲人放线牵。 紫陌灯红罗鼓舞,灯笼高映画秋千。 欢过大节承平事,空间今年胜昔年。 诚祝十九年一遇的“双节快乐”,《元宵节日阖家团团圆圆,情人节日甜甜蜜蜜》万事顺意、马年吉祥!

锦箏弹怨 (桃源东道)

[ft,#000000,2]《题先生八骏图》 七律 新韵 先生走笔绘蛟龙,八骏迥出云气中。 急雨两分蹄扫电,惊烟四散耳劈风。 乍观神驰尤凝目,细赏情昂更荡胸。 绝代丹青绝世马,奇才异致画中生。

轻风拂柳

七律·《春》 诗·轻风拂柳 早春 流霞相伴过清溪,羁客孤怀草木凄。 柳影蒙蒙寒雾锁,梅香淡淡冷烟迷。 风吹上苑闲花落,露浸中园倦鸟啼。 静待东君催梦醒,芳林似锦好开犁。 春风 袅袅馨风进万家,桃梨吐蕊草盟芽。 花如凤舞承朝日,竹似吟龙带晚霞。 瑞气轻和银汉耿,祥烟漫散玉钩斜。 屏前作赋同君醉,不觉西厢染绛纱。

轻风拂柳

春韵 歌咏绿水动潇湘,万物生辉朗日长。 翠裹丹心藏艳质,香凝粉翅蕴浓妆。 桃花百媚黄蜂闹,杏蕊千娇彩蝶忙。 阆苑芬芳观秀色,三阳开泰喜时康。 春光 风和日丽艳阳天,漫步南堤赏柳烟。 古树倒江多碧翠,新桃绕舍足芳妍。 琼枝灼引黄莺啭,倩影夭招紫燕旋。 满袖香归行乐处,琉璃水漾木兰船。

轻风拂柳

春思 又见门前柳绿枝,罗房灿烂燕归时。 江山竞秀吟佳句,草木含荣赋妙词。 好梦来频芳意醉,故交讯少绮情痴。 红尘辗转难相见,雅韵清和慰汝思。 春绪 雅律清和至晓钟,阳春三月与君逢。 香飘阆苑迎娇影,色染蓬莱醉丽容。 花合桃园牵往复,月分兰径引相从。 馨风送暖今朝乐,吾寄回文越万重。

淡墨轻毫

七律·《落花诗》 (步唐寅落花诗三十首) 诗·时就 (一) 杨柳丝衰盼暖春,满林萧瑟鸟栖贫。 梅临雪舞开娇蕊,友至醇斟讲义仁。 三盏吟诗情惬意,两人对句韵通神。 芳心觅得郎君影,畅饮琼浆敬故人。 (二) 东湖水澈碧悠悠,小棹幽幽破浪头。 两只沙鸥追柳浦,一群野鸭戏萍流。 黄昏逼近越楼槛,夜幕来临上月钩。 此刻谁知无宠信,黛眉不觉几丝愁。 (三) 笃情难断恨须臾,春夏秋冬怨影无。 怕忆灞桥攀柳绿,懒看墨苑染霞朱。 胸怀思念寻君子,肠挂心愁觅妾夫。 经纬纵横谁计里,春来秋去草荣枯。 (四) 寂寞缠心到几时?萧郎身影在哪儿? 绝音少乐寻恩眷,乏墨多愁觅宠私。 懒看桃花胭淡抹,少观梨蕊粉浓施。 春风漫拂随人意,岁月无情霜染丝。 (五) 秋雨潇潇纷乱中,芭蕉瑟瑟叶摇风。 喜看月朵勤开蕊,怕睹莲花逐落红。 霭雾蒙蒙罩半岫,飞鸿漫漫搏长空。 丹墀松柏陪千客,如水人生逝向东。 (六) 罗浮山下笃情真,十四红梅吟入神。 雪霁峰连云与月,雨晴瀑泻夏和春。 朝霞东海驱清雾,暮日西山映玉尘。 耳际萦回梁祝曲,痴心未忘意中人。 (七) 江城四月柳枝横,茂密垂丝风拂轻。 晨露生寒莺失意,夕阳倾暖絮成名。 英姿潇洒誉三镇,情趣悠然享满城。 双影同楼消寂寞,长生故地喜盈盈。 (八) 云消雨霁放天晴,嫩笋新篁破土生。 缕缕春风催叶梦,轻轻晨雾绕枝行。 骄阳正午花招蝶,圆月初更巢暖莺。 但愿闺房帘绣锦,甘来苦尽自然明。 (九) 相思不尽苦凭阑,凝望银河心谜团。 托雁寻踪人杳寂,寄书觅影路迷漫。 牛郎意惹诗多兴,织女情牵客少欢。 愁怨交加谁可断?高香一柱祁君安。 (十) 云雁声声叫夜空,南来北往有谁同? 蒹葭染翠沐朝露,菡萏描红浴晚风。 俯瞰南疆杨柳绿,仰望天际太阳红。 孤鸿引路倾情意,万里征途辛苦中。 (十一) 梅开玉树未恬惔,雪掩冰封屡屡添。 喜鹊登枝迎雅客,佳人赏蕊卷珠帘。 尊容岁岁冬天识,秀貌年年春日恬。 多少骚人诗咏醉,一身傲骨信毫拈。 (十二) 星辰日月必遵规,春夏秋冬各对时。 山涧雾腾云荡远,海边水涌鸟飞迟。 萦回赏景随君影,追忆并肩任柳垂。 情愫如丝难断尽,两行清泪却为谁? (十三) 凫鹜凄鸣不见游,由为荷败惹心愁。 埠头砧响飞长曲,水上波平锁小舟。 沙岸草黄蒲叶驻,堤边溪碧柳丝留。 秋寒难阻鸿翔远,带我相思越壑丘。 (十四) 解忧酗酒盏成堆,乱语胡言醉玉颓。 眼直昏花看饮客,耳鸣嗡响听碰杯。 佳肴满席心称谢,绿酝三樽魂可催。 作乐寻欢弹一曲,心花未绽又愁开。 (十五) 菊娇梅傲不矜夸,惜雪珍霜独两家。 秋至冬臻描胜景,春来夏去掩芳华。 横枝瘦影随风起,滂雨惊雷任日斜。 不慕翠微迷墨客,只歆溪草隐冬蛙。

孤山樵客

我是f05东山小草拜访老师, 咏春雪 青山昨夜换肌肤,大地茫茫银墨涂。杨柳抒眉披鹤氅,鹅绒塞路困樵夫。琼姿装点新春景,梅蕊深藏北国图。 年过天开呈瑞兆,神州万里玉尘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