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10

个人日记

一、修法步骤---元音老人
我们修法,粗粗讲来,依照密宗讲来,可以作为分四步。
第一步‘见到本性’。现在能明白这一念断处的灵知就是本性,也是一样。大圆满也是直接开示,使人当下见本性。
第二步‘觉受增长’,是说接下来做保护功夫,做保护功夫当中‘觉受增长’。觉是觉悟、觉照,不迷,不为境界所动、所转。真正的觉悟就得到真正的受用,就不会烦恼了。不然逆境时你要烦恼,要发火。觉悟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影子,不执著,不追求,不烦恼,就得真实受用,法喜充满,一天到晚轻安愉悦,快活得很。所以说初地是欢喜地,觉受增长,就一步步向上证,初地、二地、三地,自己常考验自己:‘我现在比以前如何,是否有所进步?’当然不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到十地、等妙二觉了,要有个过程。
第三步是‘明体进诣’。明体就是光明体,进步了,光明大发,朗照十方世界。十方世界诸佛入我身,我身入诸佛之身,彼此交参无碍,这是《华严经》的境界。因为这是觉受增长的缘故,到这个地步,贪嗔痴慢疑就绝对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但还不是究竟。
第四步才是‘法界究竟’。一切光明都不可得,一切神通都不可得,都摄归自性,都不显现。按大圆满说起来就是‘如腊月三十之月’。腊月三十的月亮还能看得见吗?看不见了。摄归自心,都没有了。禅宗到这里也是这样讲。上次讲过一则公案,有僧问曹山:‘朗月当头如何?’朗月当头就是大圆的月亮照在头上。曹山答曰:‘犹是阶下汉。’还没到家。曰:‘请师接上阶。’请师父慈悲,拉我一把。答曰:‘月落时相见。’所以禅宗和密宗是一样的,不要弄错了。高深的密法,最上层的密法就是禅宗。所以你们如能站稳脚跟,不为人言所惑,才能证成大道。如一听人言‘***来了,有大神通’,就跟著跑,那就要走到叉路去了。因为没有再比禅宗高的密法,而且求神通就要倒楣、要著魔。
这次广州来的一个姑娘,学气功,求特异功能,结果两个鬼都进到她身里去了。先进去的一个还好,有什么事鬼告诉她,似乎有了一点神通。再来一个,她肉体就吃不消了,难过了。这就是求神通的恶果。所以我们学佛法要明白,要走正路,晓得佛法最要紧的不是发神通,而是了生死。生死怎样了?不著境,不跟念头跑,一点境界不粘著,才能了生死。求神通,不究竟,不能了生死。求神通的人都是著相,都是为了名闻利养。尝闻气功师先作带功报告,卖门票赚钱,然后治病敛钱,再后发售资讯物。都是不相干的东西。说穿了,都是骗钱的玩意儿。跟他们走,岂不冤屈。
我们学佛法要认定心地法门,‘唯此一真实,余二即非真’。离开心地法门之外用功,心外取法就是外道。成就不是发神通,而是心空无住,坦荡荡的,潇洒自在。能做到顺逆无拘,潇洒自在,才是最大的神通。因为离开这个,发了五神通,心也不自在。比如有了宿命通,知道了过去世怎么样,心里就懊恼,‘过去世做了这么多坏事啊’。有一个罗汉就是这样,过去世杀了自己的父亲,得了通,心里难过了,‘我怎么如此不孝,杀了自己的父亲哩?!’坐也坐不住了。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这个罗汉发了宿命通,知道杀了自己的父亲,心不稳了,我们给他唱台戏,说说法,救救他。’于是文殊拔剑要杀佛,大家一看吓死了,杀父亲罪就不得了,杀佛更不得了。佛说不要惊慌,文殊并无杀佛之心。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妄心妄想蠢动,实际上这些事就像梦中所显现的梦境一样,都是虚幻的,真的事情是没有的。所以过去世做的事情等于梦中所做的梦一样,醒了就没有了,心也就安稳了。佛就这样给罗汉说法,而使这位罗汉心安稳下来。所以我们要明白,过去做的错事都如梦中做的梦一样,现在醒悟了,放开、心空就没了。心空,业障就消了;心不空就坏了,那就要受业障之报了。所以心不空时得宿命通,那就烦恼无边。修道人应时时刻刻在心地上用功夫,不要妄求神通。走正路,莫入歧途,才能真了生死!
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陀住世时,有一天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面前,双手各拿一只花瓶,来献给佛陀,并向佛陀请教破除烦恼、获得幸福的方法。佛陀听后指着他说:“放下!”黑指婆罗门马上将左手中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黑指婆罗门又急忙将右手中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依然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将双手摊开,不解地看着佛陀说:“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了,再没有东西可以放下,您让我再放下什么呢?” 佛陀见婆罗门这样,就笑了,说:“我并没让你去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是让你放下那些想要拥有幸福和快乐的念头呀,这就是我教你的方法。当你不再为如何得到幸福和快乐而痛苦烦恼时,你就身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了。” 黑指婆罗门当下领会了佛陀的道理,礼拜而去。 幸福和痛苦,快乐和烦恼,都是人心的一种感觉而已,并不是外在的东西可以决定的。当你执著于一种东西而又得不到时,就处在痛苦和烦恼之中,而当你放弃这种执著的心念,便会轻松快乐起来。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注重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只管努力去做就行了。
南无元音阿阇黎!南无元音阿阇黎!南无元音阿阇黎!
二、元音老人关于入定的开示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
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入流”有几种解法,...........正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中去。“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
修心中心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
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十至十二次。念的时候,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修佛法你要知道,不是用力气,是省力气,是休息。坐在这里,一切都放松。
是吧。一切都放松了,休息。不是用力,哈哈哈。不用力气,是吧,它是休息。所以也不出声念,出声还用力。也不出声,它是金刚持。在心里念,嘴唇微动,而且动到后面,嘴唇也就不动。因为他要入定啦,他就不动了。再入定它咒也就没有啦,也脱掉了。咒也就没有了,脱掉了,定进去了,定进去是大休息。我们能入定一个小时,咒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一个小时,等于睡足七个小时,等于是好好地睡,好睡眠七个小时。这是养精神啊,最好的事情啊,不是(用力)。所以我们叫你们都别,这个气不要提起,都要降下,放松,不要紧张,放松。初初持咒时,要盯得紧一点,要听住,嗡 跋勒跋勒------,盯得紧一点,慢慢慢,松松松,好,松松松,就入定啦。你一直是抓这么紧,不好。先紧,慢慢松下去松下去。松紧,自己随时地调整,调太紧了,放松,过松了,收紧。
上座时,念头是要来的,念头来了,不要睬,念头一来就把咒提起,
你提起咒,噢,把咒拉起来,嗡跋啦---------,那么这个样子念头就化了,就是用咒来化念,把它化掉,不是压念不起。 我们这个修法最要紧的就是,死心塌地,上座时比如死了,不动。不要想这想那,那么心念咒,耳朵听,贯注全神,全神贯注,听这个咒语,把大脑意识抓住,叫它不动,那就容易入定。 入定了,咒念不出来了,那就不念了,但是不能有心放。咒不念,哦,讨厌,不念了,那不行,要念。所以耳朵听得清爽,这个咒才回过,这一念去,那才行。真正入定,它是念不出来了。
打坐须知就是告诉你怎么样用功啊,怎么修法!就是在座上,
第一不要要求入定,要求开悟,都不要求!不要求,只管持咒,心念耳闻,别的都不求,它自己定!你要求入定,它定不了,所以只问耕耘,不问收成,就没事!就是这样哦,一切诸法,都在里面!这就是了嘛,是吧,所以处处,时时处处都是禅!所以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我们上座时,要死心塌地,一念不生,死心塌地。
心念耳闻,念咒是心念不是嘴念,耳朵要闻,听得清清爽爽。叫你把大脑思想抓住不动,很容易入定。下座时,绵密观照,看住念头起处,不跟念头跑。境界当前,不为境界所动,这样做功夫,很快。上座的时候,死心塌地,一点念头不想,念头来了,让它来,不压制它,只要不跟它跑,不随它转,要念来不随。念头来了看见它。其实我们念佛,也要这样做功夫,念头来了,看见念头,不跟念头转。念头不转之后,就容易入定,定中就容易打开来,就打开智慧,见性成佛。所以我们持咒,念佛,都应该是心念耳闻,这样子才能入定啊。你不这样子,你不入定哎。乱七八糟地,胡思乱想地,就不得力了。所以我们持咒的时候,它一定是要心念耳闻,用耳根把意根抓住,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用功法门。我们现在用耳根抓,抓自己的意根,意根也不动了。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了。在我们真正地持咒,听得清爽的时候,那么妄念就不动了。妄念不动当中,这个一下子中,忽然之间,能念之心,所持的咒,能持咒的心,所持的咒啊,脱开了,就是净念了。
修法还是修这个心哎,哦,姿势啊,不在乎怎么样。
只要你心真正定、安,思想不乱动,它自然消。所以我们修法的时候一定要心念耳闻。这个咒不是嘴念,心念,咒,心念出来,你这个脑筋就不大动了。耳闻,听住你念咒声音,就用耳根抓意根,就把你的意根,大脑,第六识,抓住,它不动,入定了。哎,就它在这个心,不在姿势。心念耳闻啊,注意这点啊。心念咒,耳朵听,自己心念咒,无声之声,我们不出声的哦。出声要伤气的啊,不出声你心念咒,耳朵听心念咒无声之声,听住它、盯住它,就耳根把意根就抓住,它就不动了,它就入定了。哎,啊,哦,坐下去,就行了。啊,女同志讲起来还不宜双盘。因为女人,因为这个身体组织和男人不同,啊,可能弄得不好有血崩的危险。女同志单盘最好。上座时不要要求入定,赶快定啊赶快定啊,定不了!你要求定是个妄心,妄念,是吧。要发神通更坏,不能要发神通,一切境界要来的,不是没有,打坐当中一个境界没有,是不可能,它一定要有,就不睬,要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佛来也不睬。哎,你要这样子干干净净的,要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没有东西。你挂一个佛在身上,还行吗。所以,不要有追求才对,有所求就错。赶快入定哦,发神通哦,成佛------,错错错,没有。你本来是佛,不是你修成佛,就是你回复你本来,回复本来。修是修去你的执着心,修去你的追求心,修去你的有所得心。
这个定是活泼泼的。在世界上能起大用的,对境不粘着,那个定才是真定。
所以六祖大师说得很清爽,定,不是坐那里不动,定是对境不迷惑。你看,说得很清爽。不是坐那里不动,入定,这不是定。出定与入定,这个定不是正定。禅宗有个公案,女子入定,一个女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殊菩萨走来一看,哎呀,这个女子不象话,怎么坐在佛边上入定啦,把她拉出定。到她面前,对这个女子弹指,不出定,不出定,啊,不出定。这个文殊菩萨神通很大的,把她举到三十三天,不出定,噢。不出定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出定。因为这个定很深。释迦佛说,你不能叫她出定啊,下方有个罔明菩萨能叫她出定。正说这个话,下方的罔明菩萨来了,哎,你来正好,你叫这个女子出定。这个罔明菩萨也一弹,喔,这个女子出定了。就这样的公案。请问大家,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七尊佛的师父啊,就是到释迦牟尼佛出世,是第七尊佛,前面有六尊佛。就是七佛之师。为什么不能叫这个女子出定啊?而小小的下方罔明菩萨,能叫这个女子出定啊?是什么缘故啊?大家说说看。什么缘故?不怕嘛,说错也没关系。(弟子:是不是因缘问题吧?)不相干,不是什么缘的问题。就是说,不能起知见。我们任何人不能起知见。文殊菩萨第一个起知见了。这女子在佛面前入定啦,哦,不应该入定。这知见不能起。文殊菩萨是代表大智慧的,叫大智文殊菩萨,是吧?大愿地藏王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慧。大智慧不能起知见。罔明,什么意思啊?罔者,不可得,是一切聪明智慧不可得,哎。所以不要有这种见是一弹指就出定。所以说我们,不要弄小聪明啊。时时提防不要弄小聪明,把你的聪明打掉。孔夫子去见老子问道,你看孔夫子虚心啊,向老子问道。我们这里,要贡高我慢了,喔,我了不起,不去问他,哎哟。孔夫子没有这样见解。老子说,掊击尔智。把你聪明智慧打掉。掊击就是打,尔就是你,你的智慧打掉。聪明智慧打掉,就是世智才聪要不得。我们要证道,世智才聪,小聪明,不需要,都放掉,心空空的,就证得大道。所以说,大慧杲祖师颂这个公案:“入定与出定,是定非正定。”入定和出定,这个定不是正定啦。正定没有出入的。叫大定无出入,无时不在定。所以,说的这个定啊,不是坐那里不动的定,而是对境不动摇,不迷惑是真定。不是入定出定是定,无时不在定才是正定。
三、心中心法简介
心中心法属上上乘密法,为密宗最高之第四真如门,其修法以明心见性为首要目的,成就无相悉地。此法不取于相,亦不离于相,三分之二靠佛力,三分之一为自力,先从第八识起修,首破无明,后降盖障,于短时间内可使行者打开本来,证得根本。以法而论属于密部,唯可使行者直证心源而又通乎禅净,破一切法见至极究竟地,所以堪称总括诸宗之大法。其法仪轨简单,既不必修加行和各种前行,又不必陈设种种供养,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只要肯发无上道心,每日能坐二小时者,即可修习。是当今末法时代之明心见性、证成佛智、离苦得乐、解脱生死最为当机之法。
唐朝武后年间,印度高僧菩提流志来到长安,奉诏译《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二卷,此经即是心中心法的法本。本经于开篇释迦如来即告诉与会大众:“诸善男子,善哉!善哉!众生没尽,汝悉知不?我今诸众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护得众生,谁有方计摄得此毒?”其时即有诸菩萨、金刚密迹、一切世界大自在天等依次上前,分别欲以慈悲、神力、自在变化摄伏众生,世尊俱告之言,非其所摄。乃应会中实德菩萨之请,开示救护之方:“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何以故?能令诸魔生大慈故,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常不离故,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能令持者心所为作无不辧故,能令所有障难皆断绝故,帝释梵王常扶持故,能令一切直至菩提无退转故,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故。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故。”并讲授了心中心的修持方法,以此因缘世尊为与会大众开演一无上法宝,后世无量众生依之而修得以脱离苦海,成就菩提道果。
汉地本来曾有自己的密法传承,唐玄宗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东来,翻译《大日经》等诸多密部经典,在汉地传播密法,史称开元三大士,这一时期的密宗后人叫作“唐密”。其后至唐贞元年间,慧果祖师把密法传给了日本的弘法大师空海,自是日本开始有密法,被称为“东密”。由于密宗修法仪轨繁杂,需建立曼陀罗,并广陈各种供养,而在唐武宗会昌法难中,所受打击最为惨重,后于明太祖朱元璋时又遭迫害,唐代所传密宗在汉地基本失传。心中心与其它各部密法,因为流入日本,得以保存至今,但由于属于无相悉地,只有修到甚深境界方可传授,故得之者寥寥。
继密宗进入内地之后,莲花生大士又将另一系密法传入西藏,后人称其所传密法为宁玛巴(俗称红教),在该部教法中一直有心中心法的传承。当年诺那上师于汉地弘扬密法,曾经言及心中心法,因其属于无上密部,对一般人等不能轻传,故仅在上海传予袁希濂一人。前些年台湾有一位怀泽法师,他在年轻的时候到日本高野山(东密的根本道场)学习密宗,修了六年以后看到心中心的法本,于是向其师父提出学习的请求。师父告诉他,你现在的条件还不够,要等到具备阿阇黎的资格时才能传授。他没有这个耐心,就来到西藏,找到红教的师父想学这个法,结果红教的师父对他讲:既然你在日本已经修了六年密法,可以少用点时间,就在我这里再住上十年,先修习一下其它的密法,然后才能传给你。所以说心中心法在日本和西藏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
现在我们所讲的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也非来自藏密,而是我们汉地独有之传承,远在唐密中就有的,又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其开山祖师是上大下愚阿阇黎。
大愚祖师,湖北武汉李氏子,民国初年参政,曾任湖北省议员。其时正值军阀割据时期,连年战祸,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愚祖师睹此惨状,痛心疾首,顿生出离之心,乃弃官出走, 于南京宝华律寺出家,后至庐山东林寺砺志苦修。初修净土法门,虽屡经厄难而不稍懈,继而发心修般舟三昧,历尽艰辛而不悔初衷。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终至偷心死尽,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贤菩萨现身,授以心中心法,并告诉《大藏经》中原有此法,甚为善巧,可检而修学。此法借佛、菩萨加持之力,对于打开本来,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用以补禅宗仅恃自力修行之不足,与当今众生之根机最为相宜。愚公依菩萨指授,于大藏中觅得《佛心经》,详参法要,经七年苦修,终于彻证本真,成就悉地,二十年代中下山传法,开印心法门。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的密码;手印则如文件加盖的印信,又如电视机上的天线。通过结印持咒,使学人与佛、菩萨之心灵沟通,打成一片,故加持力大,证道迅速。心中心的六个手印作用各不相同,依次修习可以净除学人业习,巩固入道之基,进而证体起用。
第一印为菩提心印。乃教学人立大志、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巩固修道之初心。如造百丈高楼,须先打好地基,基础如不牢固,楼要倒塌。学道如不立大志,不发大愿,势必知难而退,遇挫即止,绝不能百折不挠地奋斗到底,证成圣果。所以此印最为重要,在密宗的一万六千余种手印中,以此印为诸印之王。
第二印为菩提心成就印。修习此印可以消除宿障,治疗诸病,为开慧之前奏。《佛心经》上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契持者,转业消障,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常持此契,得闻持不忘,於诸法要自然通达。从久远来所未持者,应心所作,皆悉契合。”修持此印者常会出现腹泻现象,盖得此印加持之力,将宿世污染、垢秽尽从大便排除之故。
第三印为正授菩提印。乃诸佛、菩萨发光加持学人,推之前进,迅速入定之要印。学人于修法期间,若遇事烦心乱,修持此印,即能迅速改观而深入禅定。如远方有亲朋好友生病,或有不如意的事,为其加修此印,亦能于修法后痊愈,或转好。
第四印为如来母印。是为开慧、成道与往生净土之要印。《佛心经》上说,修持此印者“诸佛长生,我亦长生;诸佛成道,我亦成道;诸佛度人,我亦度人;诸佛无碍,我亦无碍;诸佛化身,我亦化身;诸佛放光,我亦放光;诸佛寂定,我亦寂定;诸佛三昧 ,我亦三昧;诸佛说法,我亦说法;诸佛不食,我亦不食;乃至种种诸佛所作之事,皆悉能为能作。”所以当六印修完开始专修二、四印时,第二印只修一天,而第四印须修六天,可见此印之重要。很多同仁都是在修此印期间打开本来,得见真性的。
第五印为如来善集陀罗尼印。乃集合诸佛密咒之功德 、威力与妙用于一体之印。其力至大,其势飞猛,能降服魔障,破除外道邪法,而且能移山填海,消除翻种子等的烦恼。故修心中心法无入魔之虞,亦无受外道邪法困扰之患。
第六印为如来语印。若行者修持此印,所有诸佛所说之经与菩萨所造之论,均能一目了然,理解通达,无稍疑惑。持此印契并能召请诸佛、菩萨的加持,满足诸愿。当我们把贪、嗔、痴、慢、疑和各种欲望都化空了,依靠佛菩萨加持的力量,能迅速显发本具的神通。
因为心中心法的六个手印分别具有发心、消业、得定、开慧、降魔、除障等各种功用,因此学习本法不需历经加行及生起、圆满等次第的修持,而可以直接进入大圆满次第。
心中心的修法是定慧双修之法。上座之时心念耳闻, 重在修定,慧在定中,是为以定养慧;下座之后历境练心,以慧照力觉破一切妄念,是为以慧摄定。由定慧交资、而定慧圆融、而定慧等持,故修持此法作用明显,见效奇快,数十座内打开本来者并不鲜见。
心中心的修法又是非空非有。说空,它有个咒印在;说有,咒与印无意义可讲,没有思想可动。教你一心持咒,推着你前进,心空到一定时候自然根尘脱落,就见到本来了。
心中心法更妙在能够融万法于一炉。《佛心经》上讲,修心中心结第四印能往生西方净土,更能往生十方净土,即是净土宗;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就是禅宗;证到最后,心通十方世界,十方世界在我心中,诸佛在我心中,我在诸佛心中,光光互摄,重重无尽,彼此交参无碍,就是华严宗。此法不同于寻常密宗,乃诸佛之心髓,王冠之宝珠,说其圆含万法,总括诸宗,实非过语。其修持用功大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修六印之期。本法的六个手印须依次而修,不可跳跃,每个手印修八天,四十八天为一个循环,共修两轮。此为打基础时期,六印修满,即可关闭三恶道之门,断除轮回之因。此既是密法之殊胜处也。
二、专修二、四印之期。六印之后既进入心中心的专修阶段,在此期间以七天为期,第一天修二印后六天修四印,循环往复至大彻大悟止。只要行法者如法而修,不无故缺座,千座之内即可得好消息。至于千座内未曾打开,而继续努力用功,精勤不懈,至七、八年后方相应者,也有人在。
三、打七之期。在专修二、四印之期间,可以插入“打七”之法。心中心法的打七选在冬季进行,时间不超过四个七,需有善知识主七,每日三座,每座四小时,前两座打四印,后一座打二印。最后一天打三次共九座,只打四印。
打七为特别精进之法,因为每日连续用功,加持之力非常强大,修法者无暇它顾,所以偷心易死,心花易开,效果比之平时泛泛而修更加显著。由于打七需要专门的时间、场地,对身体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不是人人可修,更不是人人必修。修法用功主要在平时,功夫做到了,自然会相应,有条件者用打七法来精勤求证,当然更好。
四、见性后保任除习之期。修法的目的是为了见到人人本具的佛性。若真见性人则心性已明,道眼已开,谛观佛与众生当体平等,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起心动念无非般若,举手投足皆是妙用。见性以后由于无始以来妄习还在,仍需从心地上反复历练,但因为已证无住无为之空性,虽时时用功而心无所执,此时再说修与不修是两头话。初悟之人因为妄习很多,未满千座者还应继续打座,彼等虽然根本已明,但定力未充,遇到境缘还会妄念频生,需借打座以培养定力。千座之后若习气弱者,即可放弃打座,而于事境上磨练心性,涵养圣胎。如果习气依然深厚,则不妨继续打座,借修法的力量逐渐打磨习气,但不可再执着于坐,否则法见不除,难入自在之境。
心中心法虽然可以帮助行者尽快打开本来,见到佛性,但由于受个人根基以及用功程度的影响,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证悟的。那么对于没有见性的人,心中心法是否有继续修学的必要?结论是肯定的。前面我们曾经讲过,心中心的第四印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因此修心中心坐满千座,只要不退初心,临终都可以随愿往生。大愚祖师怕大家修法不能成就,又特别传授慈氏咒和往生广咒,依法持诵决定可以往生兜率内院或西方净土。修心中心者只要肯用功,都可得到受用。很多人修法时间不长就明显感到自己的身心开始发生变化:习气经过反复翻腾而日益减轻,执着心由最初的坚固而变得愈发淡薄,心情从苦恼压抑而变化为开朗热情,身体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的方面转化。其成就之快、见效之速,实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惟修者方可知其妙也。
大愚祖师下山弘法时,密宗在内地湮灭已久,无上法宝人皆不识,为使世人知此善巧方便法门,师祖于所到之处略显神通,大江南北无不为之轰动,一时求法者不下五、六万人。起初由于每日忙于灌顶传法,未及详谈法要,世人遂以普通密宗视之,皆重神通不重道。师祖乃于1930年连开九次般若法会,始以密意示人,随后将法传予得心髓之弟子王公骧陆,易装归隐于川蜀之地。大愚祖师毕生只作《解脱歌》一篇和《告别诗》一首,没有留下其它文字著述。
心中心二祖王骧陆上师,号“仁知居士”,浙江海盐人。师公自幼天资聪颖,夙具慧根,喜好经典。青年时期曾任钦差大臣之翻译官,赴印度南洋考察,拜谒佛祖遗迹,向道之心益坚。初广求各宗精义,念佛参禅十余载,未敢自信有把鼻。后随大愚祖师修持心中心,终于深入三昧,得见实相,发明心地。自承嗣祖位,师公先后于津沪两地建立印心精舍,广传心中心大法,接引后学不遗余力,授徒不下万余人,信而有证、修而有得者,亦有数百人。师公开示学人循循善诱,言辞简洁,深入浅出而又意理精微,闻者咸受法益。其一生著作种类繁多,不下数百万言,可惜大部分毁于文革时期,幸存部分由其孙女明真居士收集、整理成《王骧陆居士全集》,现已付梓流通。《全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各种经文之抉隐、述意、白话解释;第二部分为《乙亥讲演录》、《入佛明宗问答》及其它讲述手稿;第三部分为印心法要及随录。师公一生著述皆是悟心以后由光明性体上流出,承祖师心髓,深契无上密意。楷定印心宗旨:以般若为宗,以总持为法,以净土为归。诚可谓字字珠玑,语语珍璞。熔禅、净、密于一炉,扫门户之狭见,会宗、教、律于一体,开众生之眼目。是后学者明教典之纲宗、通心地之历程、悟性海之理体的指针。实为近代佛学的杰出之作。心中心法的理论架构至二祖时才真正建立完备。
一九五八年师公现病相于沪上寓所,自知化缘将毕,乃授法予大弟子李钟鼎,并再三相嘱:“须以此大法广为弘扬,济世度人。”病笃,手结随心陀罗尼印契数日,安祥而逝。
心中心三祖李公钟鼎,号“元音老人”,安徽合肥人。幼读孔孟遗教,究生死恍失所在;少时与父同阅《金刚经》,似曾相识。后随父移住镇江,入寺庙嬉戏,闻钟声而闹心顿息。时金山有悟道高僧,众皆尊为活佛,睹师幼秉慧根,堪为法器,乃以木槌敲其头曰:“好好用功学习,后福无穷!”青年时再随父徙居上海,入沪江大学学习,二十岁时父因病亡故,师为奉养老母,乃觅一工作,半工半读。由涉世日深,益感人生苦短,出离之心愈发强烈,遂发心学佛,不事婚娶。师尊于学习工作之余,先后跟随台宗大德兴慈、华严座主应慈老和尚及范古农居士,学习天台、华严和唯识教理。冬季随众参禅、打净七,忽感人身顿失,光明历历,惜于末后一着犹欠少分。此后经友人介绍,得识心中心二祖仁知上师,修学心中心法,终于证得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蒙诸佛、菩萨护念,瑞相屡现;参大愚祖师问答,妙语连珠。
四、打坐时有几个禁忌---元音老人
打坐时有几个禁忌:
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因为平时想不起的念头,一上座都想起来了,噢!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又该怎么做。这样不好!这样打坐没有用处。我们上座时要死心踏地,好比死掉了,死了还能管什么事情呢?家里事情,工作事情,都不管了。座上妄念翻出来,就把咒提起来,用咒来转化自己的念头。不是压念头,念头来了不压,不阻止,让它来,我就是不睬、不理,自然叫它化空,这就是转化。不是压制,压制是把念头压死,压到死水里去了,一个念头不起,死在那里,死水不藏龙,那样不能开悟。所以我们成道是要成****、要起妙用的,不要压念,念头尽管来,不睬就是。
二、 不能求神通,一点不能求!求神通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是有份。因为心有所求就是执着,执着就是成魔的因素。我们心中空净如洗,一点不著,一点不执,一点不求,那才能真正的成佛,就是自心是佛,自性成佛。心空净,才能成佛,心不空净,不能成佛。所以成佛是在心,不在神通。外道也有神通,怎么他们成了外道呢?成了魔王呢?就是因为他们太执着了,心不空静。心真正空静了,什么也不可得,一法不立,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样才能成佛。所以说要开智慧成佛,不是发神通成佛。大家不要执着神通,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 吃饱了饭不能马上上座,对胃不好,要隔开一到一个半小时,才能打坐。
四、 心情不愉快、烦恼时,不要打坐,因这样压制了肝气不通,会生病。所以心情不愉快时,可以出外散散心,把不愉快的心情消化掉,再来打坐。
五、 尤其要注意的是夫妻同房的事情。因为夫妻同房伤害身体很厉害,打坐之后,不能马上夫妻同房,要隔开5-6小时;同样的,同房之后也不能马上打坐,须经过5-6个小时休息后再打坐,如果立刻打坐很容易生病!
六、 女人月经来不要紧,可以打坐,但是不能双盘,双盘容易造成血崩的危险,所以月经期要注意。怀孕时还可以继续打坐,但是四个月之后就不要盘腿坐了,可以躺着修;到八、九个月快要临盆时,就不要修了,可以躺在床上念六字大明咒,有观世音菩萨加持,对修法没有妨碍。
(编者按:根据印光大师《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文》开示,妇女临产疼痛难忍时,可出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或心咒,不宜默念)
问:修法的地方要有佛像吗?打坐面向何方为好?
答:不一定,家里没有佛像也不要紧,方向也不一定,因为方方都有佛,佛不一定都在西方。
问:打坐什么时间好?
答:时间每个人可以自己安排,最好是在早上。因为刚睡了一夜,体力充足,坐起来有精神;如果晚上坐,一天工作疲劳,坐起来容易打瞌睡,所以还是早上坐最好。
问:先拜佛,后打坐,行吗?
答:那很好!先拜拜佛,提提神,把心清净下来,再来打坐,这样很好。
问:是不是念咒念到不想念时,就不念了?
答:不对,不想念,还是有妄想啊!要念到不能念时,念到咒念不出来时,自然就不念了。
问:身体不适应,还要打坐吗?
答:小小的不适应,还可以打坐。假如病得很厉害,不能打坐了,可以躺着修。年纪太大的人,坐着不行,也可以躺着修。
问:大小便时可以念咒吗?会不会不恭敬呢?
答:大小便可以念咒,但不要出声念,这样就不会不恭敬。
上座有八忌:
(1)忌风处坐,(2)忌饱后坐,饭后一个半小时为宜,(3)忌下座即解大小便,必须过十分钟后才可以解,(4)忌贪坐,一时高兴多坐,以后易退转,以每天一座,最多二座,每座一至二小时为宜,(5)忌大声持诵,免伤气,要金刚持(唇动无声,自己听见),(6)忌身体多动,必致腰疼,伸腰要慢,身体不必过于正直,(7)忌求见光见佛,(8)忌有幻象时执取生疑,如闻妙香妙音,生欢喜心等皆可致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