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三

个人日记

作者/徐光
       第三章
解放儿童,让孩子像风筝一样飞翔

一、孩子的智慧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是很有智能的。别看年纪小,他还很会打破僵局,调解气氛呢!同时,他还会让你看到不利里透着有利的一面。

现在的孩子都很机灵。就拿我儿子来说,一次姥姥给他讲王小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叫王小的小男孩,非常孝顺。有一天,他妈妈病了,想吃鱼,大冬天的怎么办?于是王小趴在冰河上用身体给捂冰,用了很长时间,冰化了,终于给他妈妈钓回一条鱼……”故事还未讲完,儿子紧接着说:真笨,到山上弄一些柴禾,拿到冰上,用火柴点着,一会儿冰不就化了吗?就能抓到鱼了,等他用身体把冰捂化了,鱼早跑了。

儿子虽有些自傲,但他的主意还是不错,透出5岁孩子的智慧和灵性。他在我们家里是和稀泥能手,经常起到净化家庭空气的作用。也许孩子都有这种能力,只不过有的孩子没有被充分地开发。

丈夫的鼾声太大了,有时会影响我睡眠,尤其当他喝酒以后。一次,儿子看看我抱怨的神情,笑笑说:妈妈,虽然爸爸的鼾声有时影响您睡觉,但您没想想,这鼾声也同时给我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即使房里有盗贼进入,一听这鼾声,心想这家的男主人不是李逵也是张飞式的人物,跑都来不及了,谁还敢进咱家。

经他一解释,我这一肚子怨气也就烟消云散了。这也提示了我,当把一切事物从两个方面来看时,心情就舒畅许多。

儿子从来不愿意让他爸爸喝酒,但他从来不像我一样直来直去地说。有一次,丈夫在外面和朋友喝了酒,回到家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仍有很浓的酒味。儿子说:爸爸,夜里我上厕所后,到您身边躺了一会儿,本来不想在你们床上睡觉,可是我一躺下,就被您的酒味给熏醉了,现在头还晕呢!边说边摸着头。

这让我明白,要劝谏一个人原来也可以这样轻松!这些年来,我从孩子身上学到许多通过运用智慧来处理一些事情的方法,使自己的言辞尽量变得柔和,富有弹性,但道出的话语却更让人深思,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外人难以相信一堆貌不惊人的石头有何特别之处,但眼光独到的珠宝商人一眼就能认出价值百万美元的珠宝。我们需要像珠宝商人认识他们的宝石一样了解我们的孩子。

—()辛西亚·汤白斯

许多教育专家和父母都在研究家庭教育。在这探索、研究或实践的同时,我们的孩子也在思考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儿子说:让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下成长、学习,这才叫教育。

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由严格的父母教育出来的。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不过这样的高徒在自主性、生活能力方面一般不像没有限制的孩子那样强。他往往把学习看得很重,结果学习成绩可能没有后劲,逐渐下滑。城里家庭条件好、有钱,对学习期望高,但要小心不能让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因为越是这样,你的书包就会变得越来越重。其实你的书包未必变重,而是你那颗心变沉重了。

只有把学习当做娱乐,你才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不会感到学习很枯燥。

其实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父母怎样去开发了。而怎样去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是值得我们每位父母深思的话题。

三、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他的情感变化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情感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婴幼儿时期,他的喜怒哀乐几乎都表现非常明显;当孩子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他再也不像幼儿似的喋喋不休了,他渐渐懂得了自己梳理自己的情感。很多家长说:孩子大了,我倒琢磨不透他了,他也不愿意把心事讲出来。其实,这一方面说明家长与孩子缺少理解性的沟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有私密空间。家长要多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每一个细节中感悟孩子内心的冷暖。比如,从他的小练笔、小作文中去体会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子有一段时间迷上了记日记,他的日记很特别,有的一篇就是一幅画,但多数都是图文并茂。他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一大早就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学校……一转眼,已是第二节课了,我很快完成了课堂作业,而且全对!因为我有着高兴的心情,所以干什么事都有劲,觉得不再烦恼,心中的难题也就解开了。我觉得这天是我特别的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这说明他的心情很不错。有时也可以从他的作文或小练笔里看出他的内心感受,在儿子即将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的一篇小练笔充分表达他那时的心情:

不想

这是我在小学的最后的两个月,这六年来,学校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虽然有些不愉快,但我仍然感谢学校陪我度过了这难忘的六年。

我是一个转班生,一年级上半学期,我在三班就读。那时,我的班主任是鄂老师,我跟她的关系特别好!可是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我们由原来的六个班合并为五个班,而我们班恰恰被拆散了。我被分到了当时全年级最好的班五班。由于我性格开朗、活泼、又会处朋友,所以我马上就融入到了这个班集体里。

我的人缘很好,大家常常与我聊天、说笑。这使我对这个集体又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虽然学校的一切没有改变,可是我们都变了,我们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追跑打闹了。

如今,我们就要分开了,离别的滋味对于我来说是第二次了,这种滋味不好受,可又是不得不尝的。对于我的同学们,我只能给予他们鼓励与希望!

我看到之后,很受感动,尤其最后一句:对于我的同学们,我只能给予他们鼓励与希望。这句普通的话语显示了他对同学们的一片真诚和关爱。他们也许从此就各奔东西,将在不同的学校学习。

儿子有时回到家后不爱说话,我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便没有责怪他,让他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看动画片、写日记、画画等。也有的时候,他想对我倾诉内心的郁闷,我就让他说个痛快。说完了,他就轻松多了。不过,我时常给予他一些希望和梦想,给予他一些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关爱。

四、帮助孩子开发幽默感

幽默是多么艳丽的服饰,又是向导忠诚的卫士!它远远胜过诗人和作家的智慧,它本身就是才华,它能杜绝愚昧。  —()司各特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压力都比较重。什么样的人会活得更轻松自如一些呢?我想,应该是具有幽默感的人。一个幽默的人,能将生活、工作中的不幸降到最低限度,能将生活、工作中的乐趣发挥到最佳的程度。幽默,表现了人格的弹性和柔软度,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具有排泄不良情绪、聚集良好情绪的功能。同时,幽默也是一个人智慧的象征、机智的表现。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洒脱地面对生活、学习及将来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起帮助孩子开发幽默感。

在儿子6岁的时候,一天,丈夫因单位加班,夜里很晚才回来。他问儿子几点睡的,我说:晚上9点就睡了。睡前我给他讲了一个笑话:馒头和面条打仗,馒头被面条狠狠地打了一顿,打得遍体鳞伤。馒头心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报仇。一天馒头看见方便面了,不分青红皂白,把方便面一顿痛打,方便面带着哭腔说:我俩无冤无仇,你干吗要打我呀?馒头气呼呼地说:你以为你烫了发,我就不认识你了?’”

丈夫听到这儿,哈哈大笑,把儿子笑醒了。他只穿着小内裤从他的房间跑来,他爸爸说:臭小子,你以为你不穿外衣我就不认识你了?儿子睁着睡意朦胧的眼睛,看着刚涂上生眉液的爸爸说:您以为您涂了生眉液我就不认识您了?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我家里经常有,从而使家里的气氛比较活跃、轻松,儿子也变得更加幽默了。同时在与孩子交流中,我们从孩子身上也获得了许多智慧。

幽默感来源于良好的心态,乐观的个性。父母要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开朗的心态,幽默感是可以培养的。一个具有一定的幽默感的人,在与人们的交往中更容易取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对孩子来说,幽默感是一种智慧、开朗甚至是成功的开始。

在教子中,我发现帮助孩子开发幽默感的同时,成人也变得更加幽默和开心了。

五、孩子的心灵里埋藏着哲学的种子

何谓哲学家?是经常体验、见闻、猜疑、希望、幻想不寻常的事的人。  —()尼采

一次,我给儿子讲过一个寓言故事:一天,一只老猫在散步途中,看见一只小猫正在转着圈子跑来跑去。老猫惊奇地看了很长时间。当小猫终于停下来喘口气的时候,老猫问:不知你是否愿意告诉我,你在干什么呢?小猫答:当然可以。我上了猫哲学学院,学到了我们的幸福在我们的尾巴里。我正在抓我的尾巴,一旦我抓住了,我就会拥有很多很多幸福……”

还没等我把这个寓言讲完,儿子就打断了我的话,说:猫的幸福在尾巴里,这句话并不一定是假的。比如,猫高兴了,它就会把尾巴翘得高高的;如果猫情绪低落,它的尾巴都是在半空中耷拉着;如果猫生气了或无精打采的时候,它的尾巴会紧紧地贴着它的身体。根据猫的尾巴的高低,人就可以猜出猫的心情。

我紧接着给他讲寓言故事的后半部分:这时,老猫说:好的,我从来就没有上过猫哲学学院,但是我知道幸福的确在我们的尾巴里。然而,我发现只要我到处闲逛,来欣赏生活,我到哪里,尾巴的幸福就会跟到哪里。’”儿子马上接着发表他的见解:幸福在尾巴里,并不代表把尾巴抓到了就会拥有幸福,它的真正意思是说,只要拥有这条尾巴,就会感到非常幸福。

儿子是通过对猫这一小动物习性的了解,来理解猫的幸福观这一比较深奥的哲学问题的。我一直认为哲学问题是应该由大人研究的问题,而现在我明白了,孩子会从孩子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大人们认为枯燥的哲学问题,而且他们讲出来的道理是鲜活的,是带有画面、声音和色彩的,他们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往往被大人们忽视了。

其实哲学起源于好奇。而儿童则充满好奇之心。正像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意外地发现人类在哲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禀赋。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在他的一部童话体的哲学史读本《苏菲的世界》中说道: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哲学家,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这是哲学家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小孩子眼中所见到的乃是世界的原貌,他不会再添加任何的东西。儿童所特有的坦率与单纯使他们天真的心灵能够反映出一些自然的道理。这里面便有智慧的哲学。

皮亚杰承认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但他认为儿童的哲学是一种内隐的、含蓄的、隐喻的哲学。

我更明白了一点:孩子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具体实践的生活哲学家。有时大人们的哲学多半是在脑海、嘴巴中,说得多、想得多,却做得少。而孩子的哲学大多是在手、脚、脸上与行动中。孩子可能说得少、脑筋也单纯,但却是天生实践家。这是值得大人效法的!

六、具有洞见的生活观察家

正因为儿童对他的环境怀有深深的爱,而不是漠然视之,所以,儿童可以看到成人视而不见的东西。  蒙台梭利

一天,我跟丈夫说,姐姐写的诗《俄罗斯姑娘的眼睛》真美。在沙发上躺着的儿子一下子坐起来,说:妈妈,我认为五姨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个研究世间情的教育家。在我一愣时,他接着说:她不仅研究父子之情、父女之情、母子之情、母女之情,还研究万物之情。做个诗人就可以对世界万物之情有所了解,可以把自己对自然、社会、万物那种感情,结合自己的心情,勾画出一首诗。现在人们对花、草、树木不爱惜,随意践踏、破坏,但没有人想到她们的心情、感受。我听了五姨写的诗,很感人,五姨可以成为一名诗人、教育家兼思想家。

他继续说:五姨为什么那么年轻,不是因为她皮肤保养得好,而是她对生活有一种乐观的态度,遇事想得开,放得下,不被吃、喝、玩的条件所左右。比如这顿饭吃得好坏、是否吃饱,对她并不重要。她追求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比如她到俄罗斯去,对那儿的自然景物,还有漂亮的俄罗斯姑娘那种热情,能给她好多灵感,她可以写出很多优美的诗歌。同样的景物,同样的水平,别人可能就写不出这样的诗,因为他们可能对这些精神方面的东西不感兴趣,而更在意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正因为儿童对他的环境怀有深深的爱,而不是漠然视之,所以,儿童的智能可以看到成人视而不见的东西。我们如果不给孩子太多的限制或批判,而是能给予他们较多自由的空间,他们会是有洞见的。

其实,我们成人有时思考、谈论一些话题,孩子们也在不同程度地思考、理解、感悟着……

一次,我家里来了一位朋友,他与我们谈论了一些我们熟悉的人。等朋友走后,11岁的儿子就说:妈妈,人生像一条轨道,人就是一列火车,途中会经过许许多多的站,这些站就是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挫折,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只有保持每站都停,才能换来最完美的人生。人应该为在他身边所发生的事物感到富有,这些事物在无形中教育了你、感化了你、滋润了你。紧接着他用比喻句谈论:人在小的时候,是一只独木舟,只能靠着水流航行;人在少年时,像一只竹排,虽然懂得靠力量前进,可速度却不快;人到中年,则像一艘快艇,以最快的速度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理想笔直前进。人过中年以后,像一艘巨轮,多年的人生经验和周密的思想,推动他缓缓驶向大洋的尽头。

我们大人在感悟人生的同时,孩子也在用他们的心灵和眼睛来理解和思考着人生,而且他们有时思考的问题也很深、很广,充满智慧和灵性。

七、解读挫折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李泽泉写的挫折一文,感慨颇多。

文中写一对农村夫妻中年得子,因而对其宠爱有加,以至于孩子养成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躁躁,就连走路还时常跌进水田里,很让父母焦心。儿子上小学后,每天放学回来,不是弄湿鞋子,就是弄脏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在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很是诧异。是要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出了一身冷汗。

吃饭的时候,他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这个小故事提示家长怎样看待挫折教育。故事所陈述的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就已经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孩子生来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只不过后来在父母的养育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大家都知道,把新出生的婴儿扔到水里是淹不死的,因为在妈妈子宫里就是生活在羊水里。那为什么等孩子长大了还要努力去学游泳呢?因为人出生后没有一个适合游泳的环境,从而使他的能力不断地退化。这也就是为什么成人学游泳不如儿童快的原因。

我听过一句老话:吃苦胜于吃补。不忍心让孩子吃苦的父母,将使孩子的生活技能与生命潜能不断退化。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其中包括战胜困难、不怕挫折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磨炼孩子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拥有这些,孩子才能离开家长的保护伞,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独立地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如果你逃避挫折与挑战的纠缠,那么你就无法战胜它们。

八、父母要避免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