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和日本伤亡人数统计
个人日记
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发布了国民革命军在1937年7月至抗战结束期间的伤亡数字:
陆军:阵亡1319950人
失踪130126人
负伤1761335人
失踪130126人
负伤1761335人
空军:阵亡(可能也包括失踪)4321人
负伤347人
以上国民政府正规军事力量(不包括海军)总损失为3216079人。其中:
阵亡1324271人
失踪130126人
负伤1761682人
国民革命军的以上损失数据按时间划分如下:
1937年7月7日-12月,447114人
1938年1月-5月,342526人
1938年6月-11月,2251000人
1938年11月-1940年2月,404653人
1940年3月-1941年11月,972851人
1941年12月-1945年9月,789646人
1938年1月-5月,342526人
1938年6月-11月,2251000人
1938年11月-1940年2月,404653人
1940年3月-1941年11月,972851人
1941年12月-1945年9月,789646人
合计3211418人(与上述数字略有出入)
空军伤亡按时间区分如下:
1937年阵亡270人
负伤90人
其中陆军的损失,很有可能仅指战斗伤亡。 (空军例外,其战斗损失为:阵亡军官241人,伤243人,失踪14人,其他人员伤亡304人),而且阵亡人数中可能也不含死在后方的伤员。根据各种资料估测,同时考虑到战时医疗条件的极端恶劣,中国军队在8年抗日战争期间的全部死亡人数(包括中共军队、伤死和病死人员),可能在200万左右,其中不含尚未送到军队便已冻饿而死的壮丁和各种非正规武装力量的损失。
除了国民政府军队外,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也遭受了相当的牺牲,其损失总数为584267人。其统计范围包围八路军、新四军和南方的一些游击队,似乎也没有包括众多的非正规武装。损失构成为:
阵亡160603人
失踪87208人
被俘45989人
负伤290467人
失踪87208人
被俘45989人
负伤290467人
与国军数字相加,则总的数字为3800346人。这个数字也就是坊间常见的所谓“380万军人之死”的原始出处。当然其间并非全部都是战死者,其损失构成为:
阵亡1484874人
失踪、被俘263323人
负伤2052149
失踪、被俘263323人
负伤2052149
按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64年3月发表的统计资料,日本陆军从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4日的死亡人员,按照地区区分如下:
中国关内(包括香港,不包括东北和台湾):385200(海军另有19400人)
日本本土:58100
小笠原群岛:2700
冲绳诸岛:67600
台湾:27200
朝鲜:北部2700
南部:8800
北方四岛:7900
中国东北:26000(1977年发表的新数据为245400,含停战后。海军另有500人)
太平洋以及东南亚各地:896100
日本本土:58100
小笠原群岛:2700
冲绳诸岛:67600
台湾:27200
朝鲜:北部2700
南部:8800
北方四岛:7900
中国东北:26000(1977年发表的新数据为245400,含停战后。海军另有500人)
太平洋以及东南亚各地:896100
以上总计1482300,其中关内侵华日军死亡人数占总数的26%。
另外,在1945年8月15日到日军基本遣返完毕这段时间内,日本陆军死亡者为164900人。其中在中国(包括香港,不包括东北和台湾)死亡50400人。则在华死亡的日本陆军人员总数为435600人,其中181000人死亡于1937年7月7日-1941年12月期间。如果再算上海军人员,日军在关内死亡总数45.6万人。
上述死在中国关内的近46万日军中,既包括战斗损失,也包括非战斗损失,甚至还包括失踪未返人员。而根据近年的一些日本资料,其在华死亡人数中,非战斗死亡占了大约一半,约22-23万人,最主要的死因是营养不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不仅在本土抗击侵华日军,而且还派出约三十万兵力至缅甸地区对日作战。按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52年的统计,日军在缅甸先后使用兵力303501人,最后得以回国者为118352人,死亡失踪者为185149人。其中不仅包括在中国云南、印度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因船只沉没而死亡者,而且包括在缅甸作过战的日军部队在其他战区的死亡者。1964年,厚生省援护局最终确定的缅甸以及印度日军死亡总数为160400人(不含运输中死亡)。日方没有统计其中因中国军队所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国方面的资料,我国军队在缅甸三年期间消灭日军约六万人,如果按死一伤三的比例折算,其中死亡者估计约一万五千到两万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