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可知

个人日记

         下午,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家长,把他的儿子接走了。
         看得出来,这位中年人的生活境遇。他一定是众多平庸者中很普通的一员,他的样貌,他的言行,他的行为,都可以显见他的身份和知识水平的地下。而他的儿子,已经是高一的学生了,已经有了父亲的影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位学生,站在办公室里班主任的身边,他可以言行肆无忌惮,甚至要从老师的手中硬抢被收缴的手机,而他的父亲,也可以拒接老师的电话还撒谎。
         记得英国有一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层是否真的很难逾越;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1964年,他选择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2012年,他们完成了56岁的拍摄。
        中国有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不得不遗憾的说,基因遗传和潜移默化,真的是终极影响。

         纪录片中,在他们56岁的时候,精英家庭的几个孩子顺利的从牛津大学毕业,成为著名律师或者政府要员,过着上层社会的优裕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中产家庭的男孩子也有几个上了好大学,成为大学教授、中学教师或者公务员;儿那几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 ,他们很早辍学,早早结婚,成为司机或杂工,年老以后有很多儿女甚至孙辈,他们常与事业为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的处境堪忧。
         当然,社会阶层并不是完全不可以逾越的,但是,上层终归是上层。
上层社会的人,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但是他们本身,有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地方。他们志向高远,见识广博,从小他们就接触不一样的教育,他们有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更有从小被家庭富裕的那种自律自强的精神和对健康生活的引导。
    所以,父母,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以致一生,有着重要的终极的影响。
    当然,性格可以重塑人生,有人可以从原先的阶层中跳了出来。可是,不是所有的下层人士有这样的好运气和坚持不懈的特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多么令人泄气的一句话。
    那么,为了我们的儿子或女儿,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命运呢?而他们成长起来,又该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呢?无他,只有尽力奋斗。“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们要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那样,可以更有力的掌控人生。” 

当我们有了儿子女儿,

有了孙子孙女,

/



文章评论

枫叶

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文字中那样的父子还是为数不多的。大凡高层的儿女接受教育不同。他们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清瞳

当今社会,利益固化,阻碍了底层人士向上流动的通道,对于底层人士,读书对命运的改变不是很大。

删繁就简

主要在于老师,干嘛收缴孩子的手机,老师是菜根,学生还不就是菜货吗?

北国红豆

不管你读不读书都要明事理,懂得遵守制度,尊重他人劳动过程中的规矩。中国之所以乱了是因为原来那些好制度被一点点的蚕食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权势压人,所以让底层的人越来越不满,对什么都持抵触情绪,对上级如此,对教育亦如此。

羁风

过于偏颇!你没说片子里还是有特例的,有一个奋斗的典型!我对女儿说,努力也许不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她略有思索,回答道:很有道理!

金林因霖

老师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时代变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阶层并不那么固化,很多出身贫寒的人也可以出人头地;环境塑造人,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并非终极影响,现在人口流动大,很多从小地方的低文化水平家庭的年轻人去了大城市,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环境的影响,志向高远、见识广博,生活品质高等;读书也并非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我家乡很多初中未毕业就四海做生意发家的大有人在,他们见识广,为人处事非常好。

兰亭酗[em]e327863[/em]酒

直接没收,高一的学生心理反弹的情绪是最大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这一招好象全国一个调)............

独立风中

没有直接和这种人接触过的人,是不会明白这种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