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虬

个人日记

        赵子虬(1897年6月~1996年12月30日),四川老武术家,字正清,男,汉族,四川广安东岳乡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四川省和重庆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全国十大武术家之一。擅长峨眉派武术。从六、七岁起就跟民间武术能手学习武艺,身灵步捷,功底扎实。三十年代,赵老在华中大学出任体育教师时,三次挑战的洋拳师,大震国威和民气。解放后,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赵老的峨眉派拳术和断门枪、青萍剑等先后获得过一等奖。
        
1982年参加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95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退休后利用大量时间,才从事挖掘和整理祖国宝贵的武术遗产工作,与陈尚洁合作撰写出38万字的《四川武术史(初稿)》,还写出《中国武术管窥录》、《峨嵋化门南拳——三十六闭手》、《从明唐顺之〈峨嵋道人拳歌〉看峨嵋拳宗风格》、《峨嵋武术纵横谈》、《气功流源琐谈》、《气功探源》等80余万字的专著等文章,主持整理了四川南拳套路。赵子虬的家乡在广安协兴镇牌坊村,赵幼生说,他老家与小平同志家的院子很近。赵子虬自小就跟着婆婆学功夫,后又拜陈晓东为师。“学武之人都容易受伤,因而都知道一些跌打损伤的治疗方法,父亲在师傅那里也学到一手。18岁那年,父亲跑出老家到了重庆,开始以卖药为生。”

赵子虬老先生赵子虬老先生
赵子虬介绍,四川南拳是峨眉派拳术的一个重要拳种,峨眉派有僧、岳、赵、杜、洪、化、字、会等八门之分,四川南拳属于“化”门,所谓“化”,即多用手腕,“制敌化劲,引进落空”,主要手法与“巴、探、挂、拿”等,其要点是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究手脚轻快。
四川南拳又称三十六闭手,也叫天手三十六。整个套路有三十六式,每一式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组手法,具有远踢近收、远手近肘的特点和“打、拿、跌”三法具备的独特风格。初学时先练十二手缠丝,锻炼功架和劲力,待功夫纯熟后,才学三十六闭手,有诗为证:
“步下基础,虚实两投,活泼稳健,随波逐流;
手法步法,随曲随直,曲则无妨,直则受敌;
腿法宜矮,步法宜圈,拳法宜钻,掌法宜翻;
入门之要,首重地盘,精神集中,气沉丹田。”
赵子虬的这套四川南拳是广安悦来场马家所传,并有所发展,他表演起来,“心如寒潭止水,气似贯日长虹,势如出山饿虎,疾如奔江渴龙”,不仅称誉国内,而且受到国外武术团体的好评
赵子虬老先生赵子虬老先生
3

文章评论

y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