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
说的空间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友情提示:朋友们欣赏音画视频时请关闭空间背景音乐!
【歌曲简介】:
李叔同这首《送别》为送别朋友而赋诗,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李叔同词曲并擅,将其揉合改良,写成了中国诗味极浓的校园歌曲。那种痴情,那种哀怨,那种眷恋,统一于《送别》的歌吟中,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全词韵字——边、天、山、寒,即an韵,皆读平声韵,声音亮丽。第二节开头两句,换一个uo韵,无呆板之感,词浅意深,凄美阴柔,哀而不伤,和谐优美。再配以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在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二十世纪的中国人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作者生平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他学贯中西,艺专多科,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于杭州等地,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在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他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福建泉州。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资料网络)
图片 中外摄影家优秀风景摄影
音乐《送别》1.上海梵唱团吟唱 2.钟国玉大提琴演奏
音乐音画合成 说 责任编辑 秋日私语
说的空间 出品
文章评论
Alice
离情时时有,莫伤怀,人生如曲,曲终人散,自古无异,惜人生,路途长短未知,静安,缅怀更惜今朝!问候!
香淼
私语对《送别》歌曲的理解,[em]e160[/em] 描写太感人了,我摘下了,谢谢!
吉星高照
[em]e177[/em] [em]e179[/em] 很喜欢这首歌。中学音乐课本里有。经典之作!
天山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要定期体检,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过度操心劳累。
易山
[em]e100[/em] 悲欣交集是大师一生写照。
莲的心事
记得《城南旧事》那部电影,尤其是这首《送别》,优美极了![em]e163[/em]
蓉儿
[em]e160[/em] 人间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这些都无法回避,我们必须面对和接受它~[ft=,4,楷体_gb2312][/ft]
风儿轻轻
一首《送别》千古吟,万载悲欢终难尽······生死相隔簿纸间,惜事恋世有生时!姐姐,秋凉多保重!![em]e163[/em] [em]e160[/em]
毛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愿你的朋友一路走好!
妙
欢聚短,离别苦。人生就是修行。
等待戈多
[em]e1000007[/em]
无情雨
人生无常,珍惜拥有的
天空
喜欢这首歌[em]e163[/em]
清之水
悲哀!他是太累了,到那边休息了。愿活着的人们好好爱惜自己,享受生活。
雪
[em]e179[/em]快30年了……谢谢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