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问我闲何处,爱向清风绝句亲。

个人日记



绝句情结


阅尽沧桑皆不是,分明自在最为真。
若人问我闲何处,爱向清风绝句亲。
 
    “
人生将过半,壮气渐随风。名利无缘我,烟云梦事空。”
    予,草根一枚。四年前,为生活所迫,惜分亲朋故友,忍别家山,辗转漂泊。多数时间皆在旅途中度过。为了打发羁旅寂寞,常常背囊中夹带几本书,消磨时间。无意中,拾得一本《唐诗宋词鉴赏》。聊赖
中翻看。不曾想,无端醉倒在无限诗意之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唐诗绝句具有的音乐美,波澜的节奏,加之意境的表现和感染力,最得予之钟爱。其后,更萌发了吟啸一番的冲动。鉴于,愚我读书不多,学养有限,呵呵,可怜,悲哉!空有温肠千百度,无能作得绝尘诗!
    为此,闲暇之余,搜了些有关绝句的各家观点及个人的感受,编辑如下,以便自我学习提高或是感兴趣的朋友驻足一观。文化浅薄,草根草语,入不得方家青眼,还请看客海涵!
    贫才难尽如真理,且把情怀作笑言! 
 
   什么是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邵祖平《七绝诗论》)中云:七言绝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乐”,“最合于诗人之陶写”, “自唐迄今千数百年,为之者众,好之者弥笃”。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又,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 唐宋两代是中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绝句的特点:
   
绝句分为律绝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只讨论律绝,古绝约略。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绝句按字数分为: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至于其他形式,因极为少见,这里约略不谈。
五绝:
(1)平起首句不压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仄起首句不压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平起首句压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王涯《闺人赠远》)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4)仄起首句压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 
(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 五言
绝句中,有关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在五绝中要谨慎看待。这主要是考虑防孤平的大            忌。其次,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
 
七绝:
(1)仄起首句不压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平起首句不压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
                                     
(窦巩《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3)仄起首句压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平起首句压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1·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平起为常见。同样,七言绝句一三五不论也要考虑个别格式中犯孤            平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
         2·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                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3·对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            式中“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字可平可仄,作为一种特殊变体,已被默认,视作四种基            础格式之外的特例,不算出格。
        4·
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               平平仄平仄,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              同。
    
     ·
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也作借韵,不管你怎么借,借       韵也不是随便在邻韵里任意借的。一定不要影响在朗读时,流畅自然就好。)。

        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首联不押韵的绝律诗,一般要求对仗。例如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上下两联都用对仗的,也是有的。如杜甫《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然,你说不对仗行吗?敝人只能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是对还是错的,我们且不
去管他。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
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历代各家绝句诗话摘录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五七言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王安石)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解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啼花又笑,毕竟为谁春”。唐人《铜雀台》云:“人生富贵需回首,此地岂歌舞来”,《寄边衣》“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折杨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佳句也。------然鲜有四句全好者。杜牧之云:“清江漾漾白鸥飞,绿尽春深好染衣。南去北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唐人云:“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韩偓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蔷薇花在否,侧卧卷帘看”。-----四句皆好矣。

 
元杨载《诗法家数》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相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

     绝句者,一句一绝也。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藏奇峰,秋月扬明辉,冬零秀孤松”是也。或以为陶渊明诗,非。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实祖之。王维诗“柳条拂地不须折,松树披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宋六一翁亦有一首云:“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阶此体也。
     绝句四句皆对,杜工部“两个黄鹂”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也。唐绝万首,唯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刘长卿“寂寂孤莺啼杏园”二首绝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其余如李峤《送司马承祯还山》云:“蓬阁桃园两地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瑟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
    柳中庸《征人怨》云:“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策马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周朴《边塞曲》云:“一对风来一对沙,有人行出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亦其次也。
     唐人之诗,乐府本自古诗而意反近,绝句本自近体而意实远。故求《风》、《雅》之仿佛者,莫如绝句。唐人之所偏长独至,而后人力追莫同者也。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少陵虽号大家,不能兼善,以拘于对偶,且汩于典故,乏性情尔。 (案胡振享《唐音葵鉴》卷十引杨慎此条加按语曰:“按唐乐府五言绝法齐梁,然体制自别,七言亦有作乐府者。然如《宫词》、《从军》、 《出塞》等,虽用乐府题,自是唐人绝句,与六朝不同)。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七言绝句,盛唐诸公最严。大历以下,稍有旁出者。作者当以盛唐为法,盛唐人突然而起,以韵为主,意到词工,不假雕饰,或命意得句,以韵发端,浑成无迹,此所以为盛唐也。宋人专重转合,刻意练,或难于起句,借用旁韵,牵强成章,此所以为宋也。

    左舜齐曰:“一句一意,意绝而气贯,此绝句之法。一句一意,不工亦下也,两句一意,工亦上也,以工为主,勿以句论。”

     同书卷二

     赵章泉、韩涧泉所选唐人绝句,惟取中正温厚,闲雅平易,若夫雄浑悲壮,奇特沉郁,皆不之取,惜哉!洪容斋所选唐人绝句,不择美恶,但备数尔,间多仙鬼之作,出于偏俾小说,尤不可取。

 
明王士祯《艺苑卮言》卷一

‍‍‍‍     绝句固自难,五言犹甚。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腰腹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吾曾读

《维摩经》得此法,一丈室中,置恒河沙诸天宝座,丈室不增,诸天不减。

     同书卷四

    五七言绝,太白神矣,-------太白之七言律,子美之七言绝皆变体,间为之可尔,不足多法也。

      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完而意不尽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气不甚完,‍‍然各有至者,未可以时代优劣也。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绝句李益为胜,韩翃次之,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皆铁中铮铮者。“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真不减柳吴兴“回乐峰”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

     谢茂秦论无言绝,以少陵“日出东篱水”作诗法,又宋人以“迟日江山丽”为法,此皆学究教小儿号嘎者。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与“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一法,不惟语义高妙而已,其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皆新绝,‍‍ 然中自舒缓,无余法而有余味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体,实所从来。七言短歌,始于垓下,梁陈以降,作者纷然。第四句之中,二韵互叶,转换既迫,音调未舒。至唐诸子,一变而为律吕铿锵,句格稳顺。语半于近体而意味深长过之,节促于歌行而咏叹悠永倍之,遂为百代不易之体。

    唐初子安(王勃)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度湘江》、《赠苏綄》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致张说《巴陵》之什,王翰《出塞》之咏,渐入盛唐矣。

      太白五七言绝句,字字神境,篇篇神物。于鳞谓即太白不自知所以致也,斯言得之。

      王摩诘无言绝穷幽极玄,少伯(王昌龄)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晚唐绝如“清江一曲柳千条”,真是神品,然置之王李二集,便觉短气。“一将功成万骨枯”是疏语,“可怜无定河边骨”是词语,少时皆剧赏之,近始悟前之失。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岂不一唱三叹,而气韵衰飒殊甚。“渭城朝雨”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此论盛唐、晚唐三昧。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年年点检人间事,只有春风不世情”“世间甲子须臾事,仙人莫看棋”、“虽然万里连云阵,争似尧阶三尺高”、“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皆去张打油一间,而当时以为工,后世亦极称之,此诗所以难言。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崔鲁、太白同咏玉环事,崔则意极精工,李则语由信笔,真是气象不同

    唐五言绝,得右丞意者,惟韦苏州,然亦有中盛别。

    中唐绝,如刘长卿、韩翃、李益、刘禹锡、尚多可讽咏。
    晚唐则李义山、温庭筠、杜牧、许浑、郑谷,然途轨纷出,渐入宋元。多岐亡羊,信哉!

    初唐绝“葡萄美酒”为冠,盛唐绝“渭城朝雨”为冠, 中唐绝“回乐峰前”为冠, 晚唐绝“清江一曲”为冠,“秦时明月”,在少伯自为常调,用修以诸家不选,故唐绝増奇,首录之,所谓前人遗珠,兹则缀拾。----(按杨慎谓“清江一曲柳千条,十五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小说以为刘采春女周德华作。又云刘梦得,刘集中不载。近按,此白居易作,题曰《板桥》,诗共六句:“梁苑城西三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乐工采以入诗,止存四句,非刘作,杨说出《丽情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神韵无论,“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雄浑绝出,然皆未成律诗,非绝体也。

     对结者须尽意,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达夫(高适)“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
明朝又一年”,添着一语不得乃可。

文章评论

淡墨残笔

轱辘体<桂花今夜为谁香> 步韵南山松柏 诗·时就 一 桂花今夜为谁香?孤影清妆伫碧窗。 羡慕脂胭非汝梦,借毫濡墨诉衷肠。 二 君旅天涯墨早凉,桂花今夜为谁香? 锦书托雁捎何处?独上南山望远方。 三 再观竹简泪成行,追忆西窗翰墨长。 丹笔有情倾意赋,桂花今夜为谁香? 轱辘体<桂花今夜为谁香> 文\南山松柏 一 桂花今夜为谁香,帘外风凉月映窗。 万缕相思难入梦,捻弦研墨诉柔肠。 二 墨洒案台晚露凉,桂花今夜为谁香。 婵娟千里同君共,一曲琴音奏远方。 三 枕琴入梦泪千行,寄语殷殷爱意长。 冷案清词无处赋,桂花今夜为谁香。

淡墨残笔

辘轳绝·桂花今夜为谁香 步韵月影 诗·时就 一桂花今夜为谁香?柔美清纯品德扬。 谁付真情同我素?花开花落莫哀伤。 二 半夜孤灯墨早凉,桂花今夜为谁香? 毫锥有意催思路,窗外清辉泻四方。 三 秋风萧瑟袭闺房,绡帐空寒玉枕伤。 窗外星疏斜月影,桂花今夜为谁香? 辘轳绝·桂花今夜为谁香 诗/月影 其一 桂花今夜为谁香,无限柔情月下扬。 且把相思和墨煮,笺中走句不忧伤。 其二 墨洒青笺茶未凉,桂花今夜为谁香。 唐风宋韵千年耀,皓月光芒照四方。 其三 金秋序曲绕书房,案上诗笺话旧伤。 月映寒江波问影,桂花今夜为谁香。

淡墨残笔

七绝四首(轱辘体)《桂花今夜为谁香》 步韵仙人掌 诗·时就 一 桂花今夜为谁香?淡雅清妆不远扬。 惟是浓香风里荡,撩人濡笔醉痴狂。 二 八月三更墨苑凉,桂花今夜为谁香? 化妆艳丽非能可,爱慕清容莫要殇。 三 一枝孤影照西窗,惹得毫锥吐句伤。 不忍凭栏望半月,桂花今夜为谁香? 轱辘体<桂花今夜为谁香> 文\仙人掌 一 桂花今夜为谁香,犹自临风月下扬。 且共闲情斟白玉,黄昏几度醉疏狂。 二 小月新出暮晚凉,桂花今夜为谁香。 柔情一片君知否,锦字三千慰我殇。 三 红妆懒理倚西窗,笛管横空曲曲伤。 忍看庭深浮月影,桂花今夜为谁香。

淡墨残笔

五律三首·《秋绪》步韵芦苇 诗·时就 砚中荡小月,窗下桂芬芳。 一阵熏风气,三更浓郁香。 倚栏望玉界,满脸映沧桑。 情是为何物?狼毫任他凉。 诗·芦苇 砚台轻隐月,瓶菊散芬芳。 透纸三分气,挥毫一段香。 诗书大世界,室雅小沧桑。 绿蚁杯中物,临窗夜已凉。 诗·时就 秋夜晚风凉,看花咏野棠。 蟾宫生桂树,菱镜画眉妆。 绡帐心中梦,华笺墨上霜。 雁声南岭过,前景满星光。 诗·芦苇 贤友话秋凉,寻花看海棠。 海棠揩泪去,金菊巧梳妆。 一笛吹寒梦,层林染白霜。 抬头观雁过,野涧漾星光。 诗·时就 木樨比菊傲,怜悯柳丝凉。 紫竹黄莺转,书斋绿蚁香。 毫锥生惬意,清墨泼痴狂。 身影依窗瘦,望云思故乡。 诗·芦苇 人同金菊傲,蛙语夜初凉。 石径因溪转,茅村窖酒香。 吟诗歌古意,微醉乐轻狂。 秋水为谁瘦,望云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