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创作方式和方法
个人日记
创作有一点神秘性,过去把灵感看作神秘的,现在则更看重心灵的体验。突然产生冲动了,想写,却又不知道写些什么,但是动笔了,就收不住,自己也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总之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行。然后慢慢找到感觉,抵达心灵的深处,把感情全都激发出来。
关于散文创作,古丽姐(帕蒂古丽)给我找了一篇好文章,是赵瑜写的,他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这篇创作谈很好地阐释了创作的种种体会,是可触摸的体会,而不是枯燥的理论。下面我们就结合这篇文章来谈谈散文创作。
第一项是表达。
“关于散文写作,我的直觉是,散文的表达,一定是日常的、被忽略的、在某个特殊的瞬间又突然发现的生活样态。我不喜欢将散文拔高,抒情不止的散文一定不是好散文。散文的感情向内会更动人一些。我主张散文要有自己的体温,要做减法。”
赵瑜在这段话里提了两点:一是表达的内涵,二是情感表达方式。散文要表达什么内涵呢?我们都知道要表达生活的内涵。所以很多人写散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以叙事为主,写见过的人,见过的事,见过的山山水水。写生活没有错,错在许多初学者写的是生活的表面,而不是生活的内涵。把自己的经历讲一遍,那是生活的内涵吗?不是。生活的内涵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心灵体会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我们每天都穿鞋、脱鞋,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如果写怎么穿鞋,怎么脱鞋,没意思,对幼儿园小朋友或许有些用处。如果你联想到鞋子就像人生的枷锁,我们总想脱下它,可第二天却又不得不穿上,摆脱不掉。这就是被忽略的意义。一双鞋,如果你用心体会,可以发现许多你平日发现不到的意义,所谓生活的内涵,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意义。
情感表达,很多人喜欢以激情的方式或者煽情的方式来表达,直白、张扬。这种表达方式未为不可,但文学的美更多的时候是内敛的,含蓄的。情感是冲动,没错,但在表达的时候克制一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哀而不伤,引而不发,会有更大的张力。文字的张力不一阵波一阵波地叠加上去的,写了一层,觉得不够味,再加一层,非得写得激情澎湃才罢休,那不可取,这是情感的加法,加多了适得其反,会令人倒胃。内敛的感情是减法,本想说出来,收住,不说了;减少,不断减少,让读者听弦外之音,听弦歌而知雅意。这样表达出来的感情是微妙的,含蓄的。
“有自己的体温,是说写作态度。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在记忆的漏斗里停了下来,又或者,一定是有些事件转折了自己,硌痛了自己。这样的写作动因,让文字不自觉地会沿着自己的感觉和视觉切入,渐渐深入,从而抵达自己原本也不曾想象的地方。是的,写作还有发现陌生自己的可能。”
这段话,也是两点,一是态度问题,二是陌生化问题。写作态度,要真诚,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用王克楠大哥的话说是疼了才可以写,没有痛感那就别动笔。关于情感的疼痛,大家通常会想到失恋了会疼,失去亲人会疼,受到伤害会疼;其实还有一种疼,爱得深了也会疼,发现一种美也会疼,体验到幸福也会疼。天空会不会让人疼呢?当你站在贡嘎山下,望着向你压下来的天空,也会疼的。写文字的人,敏感,很容易疼的,如果不疼,说明你不适合写作。
疼了就要琢磨,为什么这么疼?是什么让自己流泪?追随自己的感情,追随直觉,一层层往下切,要切到感情深处,把心挖出来。挖出来一看,这是我的心吗?自己都觉得奇怪。这就是陌生化。写作写到很深的时候,会发现陌生的自己。深度并非哲理的深度,而是情感的深度,只要你拓深感情,你会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心灵之旅。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然而最陌生的也是自己。为什么呢?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角色化了,在工作上扮演一种角色,在家庭中又扮演一种角色,久而久之,我们会误认为戴着面具,扮演的角色才是自己。事实不然,那不是本我,本我藏在潜意识深处了,那个我变成了一个很陌生的我。陌生化并不是把一个熟悉的事物写成一个陌生的事物,一只鸡你非得把它写成凤凰,假了。恰恰相反,你是穿透日常生活给它笼罩的假象,发现它的真实意义,也发现真实的自己。所谓有自己的体温,是指有自己的真实体验,而不能编。
“关于做减法,我想针对的是堆砌式的写作,散文的写作到最后不止是词语上的减法,而且是人生切口的减法。忽然想起雷平阳写过的一首诗,大体是他写自己热爱的事物,从一开始是全人类,到最后回到自己的村庄,又或者自己的亲人。从大到小的过程消耗了他的一生。我当时看到以后特别有共鸣感,其实,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减去的过程。写到最后,我们应该发现,有很多东西,我们渐渐不会了,我们只会做很小的事情,写很少的东西。”
这段话是讲意义的,什么是文章的意义?涵盖民族的,社会的,题旨宏大的,就是具有意义吗?其实意义不一定体现在大的事物上,而是很小的,很琐碎的事物上。这就像庄子的道,道无所不在,可能包含在一粒灰尘里。禅也是,可以很小很小。生命的意义也是这样,生命并非全都体现在出生、恋爱、结婚、生子、死亡这些大事上的,而是可能藏在微不足道的小事里。所以现代散文总是琐碎地叙事,表面一看唠唠叨叨,其实很有意义的。减法对文学创作很重要,不是词语的增加,而是减少,用少而精的语言,才更有效率。高效率的语言是美的。人生的切口也是减法,现代散文常常是小切口的,用一个很普通的点展开叙述,而不是什么大事件,思路犹如在刀尖上跳舞,就在这么大一块地方,也许是一枚钉子,展开想象,体现出思维延展力来。
“我个人的散文写作比较自然主义,属于风吹哪里便打哪里的方式。这就有了局限,比如结构,比如深刻的思想,比如继承与开拓。但我还算克制,并尽量只写真情实感。我解决个人写作困境的办法是多阅读,不仅仅阅读书籍,也读人,读世事百态。我觉得散文一定是我看到了,我想到了,我表达了。在别人都看到的日常里找到你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在没有人抵达的地方发现日常一样重要。尝试着写了很多篇散文以后,我对自己的困境已经有一个很深的体味,那就是,若我不难过,若我不喜欢,我都不会去写散文的。我写,一定是内心里有一股或热或凉的气息迫使我来写了。”
这段话是对上文的综述,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自动写作,一个是阅读。赵瑜所提的自然主义其实并非左拉的自然主义,而是类似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布勒东所提的“自动写作”。所谓的自动写作是受弗洛伊德影响而产生的创作理念,非理性的写作,无意识的写作。过去我们谈写作,总是讲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要布局谋篇,先要有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该取则取,该舍则舍,一切为中心思想服务。那么现代创作理念已经变了,反对主题先行。这个理论最早是由巴赞提出来的,他强调纪实,反对主题,他认为不需要先有主题,只需要把客观形象呈现出来,主题自然就在那里。意义来自于现实本身,用现实说话。为什么不能先有主题呢?举个通俗的例子,小崔自费去美国调查转基因的事,他调查到的结果多数是对反转基因有利的;而另外一家媒体也去美国调查了,可他们得到的结果恰恰相反,都是对转基因有利的信息。为什么呢?这就是主题先行造成的。因为小崔是反对转基因商品化的,所以他自然找对他有利;而另外一家是和他对着干的,自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从中我们看出,主题先行,有悖于公正公平,它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先有主题,意味着你会不自觉地扭曲现实,反而发现不了客观真实。而散文创作,是要服从内心真实的,是怎样就怎样,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你想不到的东西,发现熟悉的事物背后的陌生意义,甚至发现陌生的自己。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平时我们不注意,没有思考罢了。如果先有主题,好,你会不自觉地往熟悉的事物上找证据,找材料,来完善你的中心,你的主题。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只是表面化的,只写出了生活的表象,而没有挖掘出生活的内涵。当然有人会反对,我有主题啊,我的中心思想就是内涵啊。但是这是你编造出来的一个内涵,而不是你发现的。它是扭曲的,不是真实的。所以,现代散文的内心化写作,是你去寻找主题,发现主题,而不是先有主题,然后再去寻找材料。现代散文并非没有主题,而是有一个或者多个,这些主题都是文本带出来的,是写完后才能发现的。甚至写完了,作者也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是什么,最后由评论家发现文章的意义。顺着直觉,冲动,服从你的情绪,你的内心,自然地写就是,不要先定调子。定了调子,那是演奏,不是创作。
阅读这点不用多说,不仅仅是书,只要用心,一切都可以阅读,一草一木都可以阅读,重要的是读出了你自己的心,有你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是与别人雷同。另外一点,写不下去就放一放,不要天天写,写多了未必就会提高。如果长时间水平不见长进,那就停下来,读书,充充电,思考思考,多悟悟,这样水平才能见长。一股劲地写,弄不好不进反退。
第二项是遮蔽。
“散文写作在当下比较弱势。多数写作者还停留在自我抒写的阶段,看不到自己和时代的疏离感,不知道散文写作还有承担。不痛不痒的散文写作太多了, 让大家对散文的印象仿佛停在一个比较平庸的印象层面。原因有很多种,也比较琐碎,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写作者自己的视野。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你才能抒写什么样的情怀。多数写作者被规定看到和阅读的场景,比如常常被嘲笑的电视节目,比如庸俗的报刊。而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在民间写作中又被设置诸多的禁忌。 在媚上和平庸的写作环境里,真正能打破这些拘囿的越来越少,即使你打破了局限,写出了有疼痛感的文字,却也会为这个时代的孱弱感到失望。散文写作的没落, 和这个时代有紧密的关系。冲破这时代的遮蔽,写出常识,其实也就写出了经典的文本。”
“阅读散文时,我常常会感到焦虑、孤独、失望。焦虑是因为写作和生存的悖论,失望是因为好的文字经常被淹没,而坏的文字被到处赞美。”
在这两段话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视野,一个是承担。关于视野的问题,赵瑜写得比较含蓄,他说多数作者看不到自己和时代的疏离感,这话很奇怪,是不是?我们都活在这个时代,怎么会有疏离感呢?其实这话呢,话里有话,假如你生活在朝鲜,你也不会觉得和时代有疏离感,但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他们已经远离时代了。我们也是,尽管在一些事上和国际接轨了,但在文化上我们和国际还是有距离的,我们有偏见。自己不会觉得,但站在人家的角度看,是疏远时代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西方现代文学书籍,免得视野狭窄,视野是会影响文字的。咱就不说国际上了,就说国内吧,常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的,和在专业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视野是不一样的,写传统散文的和写现代散文的视野也是不一样的。视野和境界有关系的,视野宽阔,境界就高,写出来的自然有深度;视野狭窄,自然就孤陋寡闻,目光短浅。
第二个是承担,也就是担当精神。萨特是主张文学介入生活的,主张发现真理,对抗庸俗。那么后来的文学家是批判了萨特的观点的,认为艺术就是纯艺术,不应当介入政治啊之类的事情,要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白,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纯而又纯的艺术,除非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不和外界发生任何联系,那可能会写出纯度很高的艺术作品来,但这样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叫“社会”的地方,是不可能不和“社会”发生联系的,你的感情多少都要受到社会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哪怕你现在出家修行,也要受影响,对吧,少林寺,也要搞商业的。生而为人,还是要有一种担当精神的,哪怕你是担当家庭,孝敬父母,爱妻子儿女,也要担当啊。虽然如今在文字上不好担当,赵瑜的话也是那么云里雾里的,什么遮蔽啊,那也要有担当精神,那是骨头,没骨头文章立不起来的,只是一堆注水肉。不要总写不痛不痒的文字,出于需要,偶尔写写也没什么,毕竟现在的文学大赛总是要积极意义的文章,但你不能总这么写,那就把你自己遮蔽了。不能总写正能量的东西,如果宇宙只有正能量,早就灭亡了,因为宇宙中有负能量,所以才有星星,才有生命。菩萨低眉是慈悲,金刚怒目也是慈悲,宣扬善是好事,批判恶也是好事。要有批判精神,和担当精神。话又说回来,当今有批判精神的文字是很少的,所以大家都怀念鲁迅,但是鲁迅又被撵出课本了,可见批判多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的文字,好文字真不多。
第三项是乡村。
“当下的很多乡村散文多是虚伪的乡村。乡村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被城市物质文明侵蚀,到了今天,乡村的伦理已经基本消失。旧的伦理消失,而新的伦理又没有建立。于是,当下的乡村非常无序。没有城市诸多法则和秩序,却又有着城市消费观念,那么,乡村注定是一个让人疼痛的地方。而这些年,我们的乡村散 文很少触及这些外延。乡村散文若不能即时地传达乡村的凋蔽与疼痛,那么,乡村散文就死了。其缺点就是:大家一味地还原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尔雅,却完全忽视当下乡村的凋蔽。甚至只以道路修通了楼盖得高了这些浅薄的物质标准来判断乡村的发展,更是荒唐可笑。”
从这段话来看,大家也就明白公众为什么不喜欢乡土文学了,说句难听话,乡土散文根本无视当今农村的客观真实,而赋予它一片虚幻的诗情画意。老百姓尽管文化程度低,也不是傻子,你那样写农村,就好像春晚里的农村形象,充满了CCTV的味道。有几个人爱看春晚,有几个人爱听假话?我觉得所谓文学就是小众的,这句话颇有阿Q的自我安慰的意味,《百年孤独》不好懂吧,可当年它是畅销书,非常火的。八十年代初,严肃文学也是很火的。但是,后来的文学是自己把自己边缘化的,因为远离大众。相声大家都喜欢,可是当相声没有讽刺,只有搞笑的时候,大家就不爱听了。《武松打虎》这样的相声很有讽刺意味,后来不说了,纯搞笑,是纯艺术了,可没人喜欢了。文学也一样,失去了批判的锋芒,也没人喜欢了。可以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拥有的读者群最庞大的。文学没有批判,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第四项是标准。
“优秀的散文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五个元素:个性的语言、开阔的视野、深度叙事的能力、有写作者个人的体温、动人的细节。如果再列下去,应该还有。但是,最为基本的,应该是以上五点。”
“当然,散文和所有文体一样,也必须传递常识。每一个散文写作者,都有义务将自己所阅读到的、所经历的欢喜和失落写下来。我相信,个人的历史,就是这个时代的历史。时代的底线是我们每一个人,时代的悲伤和欢喜也由我们每一个书写者组成。”
赵瑜提出的五个标准是很有眼光的,个性的语言,什么叫个性,与众不同叫个性,与众不同的语言才是个性的语言,模仿他人的那不叫个性。很多人以为追随时尚潮流叫个性,那不是。你能够坚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个性,不管别人认同不认同,你有自己的东西,你独一无二。
视野我们已经谈过了,不再多谈。深度叙事能力,这点是值得研究的,大家切记,哪怕你是写抒情散文,也要有一定的事件支撑,而不空发感情。感情的堆砌是苍白的,必须以事件为原点展开。什么叫深度叙事?就是把一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一层层展开,往里深挖,找出它与众不同的意义来。以前我讲过王晓莉的《怀揣植物的人》,她就是通过观察一个疯子,怀里揣着一株死了的植物,而展开层层联想,一步步递进,并得出生命的意义的。这种深挖的功夫很难做到,需要训练,通常的作者都是点到为止,只挖掘出一个表面意义。但深挖不能浅尝辄止,要挖到你自己也想不到意义出来,这才叫深挖。很奇妙的过程,居然能从沙子里挖出金子,那种心理体验是美妙的。
个人的体温,也就是个人生命体验,要很鲜活的体验,要自己的,无论是丑的美的,在文学上,没有绝对的美丑之分,猪八戒也是美的,美学意义上的典型。哪怕是疯狂的,歇斯底里的,只要是个性化的,真真切切的体验,都是带有个人体温的体验。
动人的细节,这点不用多说,细节决定一切,在文字上,能写多细腻,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很多人写作线条很粗,在传统文学作品里,也许那就叫细节了。但是,在现代作品里,细节被放大了,过去,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生活的,如今,是拿着显微镜观察生活的。能把一个瞬间放大,并且贴近,是不容易的。大家可以试着训练一下,在大街上,迅速扫一眼一样事物,然后你就把这一秒钟的体验写出来,至少写一百字,一秒钟,一百字。
传递常识,千万不要误解这句话,并非让你传递众所周知的常识,而是你个人的常识,你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因为,写出你的体验,你就是历史,一个人就是历史。阿Q就是一个人,可他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于连也是一个人,他也象征了那个时代。
第五项是自然。
“一位散文写作者能‘走红’,是好事情。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因为走红而失去了书写的能力。写作不是为了走红而开始的,但是真的走红了,最起码从某个方面证实,那个写作者写出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东西,或者共识。比如近几年李娟的散文写作,她完全游离于体制之外,也很少在专业的散文刊物上发表作品。但是,她都‘红’了。因为她的确有自己独特的书写领域,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她写出来了,她走红了。这些都是美好的事情,至于‘走红’以后,会不会破坏她自己的写作,甚至她会不会以后写不出好东西了,那是写作者个体的成长。过于看重‘走红’这件事情,或者过于低调,假装清高地拒绝走红这样的事情,都是荒诞的。自然而然就好。散文这个文体,本来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写作。”
昨晚古丽姐把我狠狠教训了一顿,说我清高是不自然的,的确,她说得对,一切顺其自然才对。在写作上要自然,在做人上也要自然,既来之,则安之,不要刻意。刻意是一种俗,过分低调或者高调都不好。
比如得不得奖,发表不发表,不要看太重。太想得奖了,太想发表了,是功名心重。可过分不看重发表和得奖,也是刻意的,是伪清高。无论走红不走红,都要顺其自然,成名就成名吧,顺其自然就是。发表作品了,发到哪儿都无所谓,发到报纸上了,档次低的刊物上了,很不高兴,觉得自己应该上大刊,低档次的不要。很清高,但这种清高是刻意的,证明也是看重发表的,看重名利的,同样也是世俗心太重。真的看淡了,这些无所谓的,管它呢。
古丽姐说,文字的命运由文字自己决定,她的文字放博客上,谁要都给。文字就像孩子,生出来就让它独立吧,它去哪儿是它的事,不再是作者的事。不要为孩子太操心。
我这人以前是个伪清高的人,不喜欢作协,不喜欢和这圈里的人打交道。这种伪清高在中国古代被捧得很高,不知道古代是怎样一种状况。但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这种伪清高害了一批人,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有才华,但是也固执,狭隘,偏激,我也一样。瞧不起这,瞧不起那,说明太看重自己,把自己摆得太高了。后来发现这样是不行的,永远埋头读书,那就永久地埋没自己吧。不行,还得往作协的圈子里混,到了这圈子,发现自己以前的看法确实很偏激,这圈子,好人很多,有才华的人很多。我很幸运,遇到了许多知心朋友,给我莫大的帮助。伪清高害了一批有才华的人,被埋没了,没有出头之日。这不能证明你的智慧,这样做是蠢的。假如卡夫卡没有任何一篇作品发表,他的手稿早被当作废纸卖掉了,哪会传世?我们发表一篇作品,没有引起重视,相反,一些并不太好的作品被夸了。怎么办呢?赌气,牢骚?没必要的,那是文字的命运,也许就要经过一些苦难的才能出头的。假如你坚信自己的文字有价值,那就不要再关心它,随它去吧。不要像个乞讨者乞求别人重视自己,没必要的。要有好的心态,要多向别人取经,要学会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你,帮助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态度决定的,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要勤奋,也要真诚地和人交往,要付出。付出并不只是努力地写作,认真地评价别人一篇文章,跟一个帖子,也是付出。很多人不爱跟帖,不爱看别人的作品,只关心自己的,这样是不行的,一来你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二来你很难和他人展开交流。而交流是很重要的,你记得,每一个小小的付出,可能会带来回报。大家都是平等的,你不要把别人看得太高,更不要把自己摆得太高,要心态平和。
在写作中,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心,不为世俗所左右,要有自己独特的领域,能够写出这个时代所缺乏的东西,而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因为缺乏才会渴望,大家渴望能够读到他们得不到的东西,只有你写出这样的东西来,阅读才会变为享受。面对成名,也要守住自己的心,不因走红而改变自己。
随着心去写作吧,当然,你要发现自己,真实的自己,不是戴着面具的自己,不是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而是本我。那个我,才是最自然的我。只有找到自然的本我,才能写出自然的文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