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六)
个人日记
父亲说,那时候唱戏主要是京剧,虽然不是什么名角儿,但都是从小就练的真本事,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京剧分全本戏和折子戏。全本戏多改编自名著,像《牡丹亭》、《西厢记》、《白蛇传》等,情节完整,鸿篇巨制,一出戏唱下来往往需要一两个月。折子戏顾名思义,是相对全本戏而言,是整本戏里的一折或一出。好的折子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其思想观点有较强的人民性,所以广为流传,比如有名的《锁麟囊》、《霸王别姬》、《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等,一直到今天,这些经典剧目都是久演不衰。
京剧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生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指女子,又分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净是花脸,分正净、副净、武净;末是须生,也有把其归之生的;丑指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我对这些知之甚少,感兴趣的是我大伯年轻时演过戏,而且还是旦角。男人演旦角在当时并不稀奇,而且还出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据说大伯戏演得还很好,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只听师傅说几遍戏就能把大段的戏词唱得八九不离十。有一次一个演员临时有事上不了场,那边观众已经入座,锣鼓点也敲起来了,救场如救火啊。情急之下大伯被委以重任,大伯说也不会戏词啊,班主就说编,只要顺下来就行。大伯常年在戏班里,对各出戏的剧情都知道一些,靠着现编现唱,硬是顺利地唱下来了。现在看来,一是大伯绝顶聪明,或者说戏曲天赋颇高,二是那时候文化人少,多数都是看个热闹,就算唱词有不对的地方也听不懂或根本不在乎。
旧时戏园演白天戏,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开锣,父亲想去听戏,往往就得翘课,这我在本系列的《求学》中有过交代。戏园子是要赚钱的,看戏当然不能白看,那时候票价虽然不过毛儿八分,但也架不住天天看、月月看。为了逃票,父亲跟小伙伴们只好混进去,开始是趁人不备钻围挡,后来是跳墙。父亲年纪小,不懂剧情,但喜欢听那咿咿呀呀的唱腔,也喜欢看那五颜六色的行头,遇有观众叫好也跟着手舞足蹈地喝彩。那时演戏都是现场真演真唱,难免有出错的时候,有一回一位须生上台忘记带髯口,自己没觉得,有明眼的观众可看出来了,一时间台下乱哄哄的,纷纷叫起倒好来。须生自己还纳闷呢,拽拽衣服、正正头冠,咦?没什么不妥啊,直到几句唱词下来一捋胡须,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慌张张在一片倒彩声中跑回后台。
解放后,戏园子红火依旧,村里各家还敛了份子,类似现在的入股,就是各家出不等的钱,戏园子家家有份儿。既然是股东了,戏园子会按出资多少发放一定数量的戏票,父亲可以堂堂正正进出戏园了,更是想着法儿跑去看戏。时间久了,几乎把京剧的代表剧目都听了个全,有的还不止一遍两遍地听,耳濡目染对京剧有了更多了解。文革时流行现代京剧,代表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其中的很多经典唱段父亲都会哼唱。每次父亲带我出门,我坐在自行车前大梁上一路都有父亲的京剧唱段相伴。当时我年纪小,听不懂唱词,为此还闹过笑话。父亲唱《红灯记》中的“临行喝妈一碗酒”,我总听成“临清河蟆(老家那边蛤蟆的叫法)一毛九”,就像很多人听错歌词一样。心里纳闷儿又不敢问父亲,还跟小伙伴探讨呢:临清(山东的一个市,离我们老家不足60里)怎么还卖河蟆啊,还一毛九,是一斤啊还是一只?
直到现在,父亲看电视也爱看中央台的戏曲频道,而且一听就能听出是哪出戏的哪一段、唱腔是西皮还是二黄,闲下来的时候还哼几句自娱自乐。如今是多媒体时代,年轻人喜欢京剧的越来越少了,希望国家充分重视对国粹的保护和传承,也希望京剧就这么陪伴着父亲,一直到老……
文章评论
老马识途
文艺要到老百姓中间去,老百姓喜欢文艺,就是穷也少不了精神生活。百合家有文艺传统,希望后继有人。
侧卫
[ft=,,宋体][/ft]父亲唱《红灯记》中的“临行喝妈一碗酒”,我总听成“临清河蟆(老家那边蛤蟆的叫法)一毛九”,哈哈,搞笑!真喜欢农村浓浓的乡土气息,悠久的乡土文化,朴实的庄稼人。[ft=,,宋体][/ft]
绿色空间
人生如戏,都在演绎自己的角色,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听书看戏捎带串亲戚,十里八乡向一起聚集,是精神享受,也是亲朋团聚!
勿忘我
从小喜欢京剧,个个行当都很喜欢,尤其喜欢旦角和老生戏,每天必听,百听不厌,有时还哼唱一段。看了老同学文字倍感亲切,京剧是国粹,咱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宣传京剧,弘扬国粹是京剧人的责任义务,我们戏迷也要为之发扬光大创造好的氛围。
中校
中国许多地方戏种都几乎到了灭亡失传的境地。看过一部记录片,山东即墨地方戏——柳腔剧团在农村演出,台下竟没有一名观众,只有很远地方有几个老大妈在聊天偶尔瞧两眼。 社会在发展,艺术如果不与时俱进也会被淘沃,这是一切事物所尊循的规律,无一例外。但是她们又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发展的脚印,放任她们消亡是对历史的亵渎!因此国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来进行一定的保护,赞成。
绿竹百合
@{uin:1197209881,nick:海之心} 谢谢姐[em]e100[/em]
自得其乐
我们小时候看的样板戏,给我们的印象根深蒂固,不管对错,都会哼唱几句,哪怕词唱错,“临清河马一毛九……”我也有类似的创作,回味过去,丝丝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