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个人日记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一卷,唐朝玄奘大师译。

般若波罗蜜多,是梵语的译音。般若、意译为智慧,但是与通常所谓的智慧不同。因为世智辨聪的智慧不究竟、不圆满的。而般若是诸佛之母,是观照的智慧,是出世清净智慧,在中国无相当的名词来代替,所以沿用原音。不过在说明其意义时,仍作智慧解。波罗蜜多,意译为到彼岸,是说明远离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涅槃彼岸的方法,也就是本经中“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的意义和方法。

心,指心脏,是百骸五脏之主,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此经是佛陀所说,全文二百六十字,是七百余卷般若的精要,二十二年般若谈的心髓,故以“心”名之。在佛陀四十多年的说法中,般若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般若心经》又是般若教义的枢要。因此,本经摄如来一代时教,为大藏的总钥,众生的指南,是阐述般若真义要典。

本经也是流传民间最普遍的一部经,所以凡是祈祷、祝福、追荐,多读诵此经。玄奘大师一生亦得益于此经。现存最古的汉译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但历来一般大众所使用的多为玄奘译本。

《心经》原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