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经》译文

个人日记


一宇
二柱
三极
四符
五鉴
六匕
七釜
八筹
九药
 
 

一宇(宇者道也)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之,而啧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曰: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元。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元。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
  曰:观道者如观水,以观沼为未足,则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泪皆水。
  曰:道无人,圣人不见甲是道乙非道。道无我,圣人不见己进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曰: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曰:一陶能作万器,终无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曰: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物迭迭而无非乎。电之逸乎,沙之飞乎。圣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曰: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夫何故?水无源无归。圣人之道,本无首,末无尾,所以应物不穷。
 曰:无爱道,爱者水也;无观道,观者火也;无逐道,逐者木也;无言道,言者金也;无思道,思者土也。惟圣人不离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曰: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鱼茫然,忽望波明食动,幸赐于天,即而就之,渔钓毙焉。不知我无我而逐道者亦然。
  曰:方术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强,或尚弱。执之皆事,不执之皆道。
 曰:道终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终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圣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曰:闻道之后,有所为有所执者,所以之人,无所为无所执者,所以之天。为者必败,执者必失。故闻道于朝,可死于夕。
 曰:一情冥为圣人,一情善为贤人,一情恶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无,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恶者,自无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恶为有知,惟动物有之,一情冥者为无知。溥天之下,道无不在。
 曰: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圣人力行,犹之发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圣人坚守,犹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曰: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展转,无有得时。知言如泉鸣,知行如禽飞,知学如撷影,知识如计梦,一息不存,道将来契。
  曰:以事建物则难,以道弃物则易。天下之物,无不成之难而坏之易。
  曰:一灼之火能烧万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万物,物亡而道何在。
 曰: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历久得道。彼未死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生,不名为死。彼未契道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事,不名为道。
  曰:不知吾道无言无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忽遇异物,横执为道,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就末,无时得本。
  曰:习射习御习琴习奕,终无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无形无方,故可得之于一息。
  曰:两人射相遇,则巧拙见;两人奕相遇,则胜负见;两人道相遇,则无可示。无可示者,无巧无拙,无胜无负。
 曰:吾道如海,有亿万金,投之不见;有亿万石,投之不见;有亿万污秽,投之不见。能运小虾小鱼,能运大鲲大鲸。合众水而受之,不为有余;散众水而分之,不为不足。
  曰: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
  曰:小人之权归于恶,君子之权归于善,圣人之权归于无所得。惟无所得,所以为道。
  曰:吾道如剑,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伤。
  曰:笾不问豆,豆不答笾,瓦不问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问欤答欤,一气往来,道何在。
  曰:仰道者跂,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圣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丰,不借道于圣,不贾道于愚。


译文:关尹子说,道是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出来的,道是无法用人类的思维来思考的,超越思想、意念后,即可得道,宇宙天地运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着,产生、壮大、衰弱、灭亡,又产生、壮大、衰弱、灭亡,往返循环,没有开始结尾,你争我斗,你胜我败,伟业、衰落,层出不穷,一幕一幕,来来往往,一幕与一幕,好象一样,其实又不太一样,争斗着、参与着、喜厌着、来了去了、一会为主一会为次。用语言说出来,就好象用嘴巴吹影子一样,用大脑的思维去想,就好象用刀刻灰尘一样,人类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宗教家大伟人,他们的学说,其实在创造迷幻,道,鬼神都不知晓。

  道,是不可作为的、不可达到的、不可进出的,不可探测的、不可分割的,所以道,称做天意,称做命运,称做神奇,称做最开始,称做万物之母,称做上帝,称做自然规律,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天意,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命运,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神奇,宇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开始,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人怎么会不是这样呢?每个人都可称为天,每个人都可称做神,每个人都可以致命通元,不可以认为那是天,这不是天,不可以认为那是神,这不是神,不可以认为那是命,这不是命,不可以认为那是元,这不是元,所以真正得道者,从任何一样东西中,就知天尽神,致命通元,求道时,通过学习、体验这些不同的名词、现象,找到那同一统一的实质,得道后,已经与宇宙万物的实质相同相熔,却忘记了曾经求道时,所学到的名词、现象。观察、研究道,如同观察、研究水,大江大河大海被认为是水,怎么观察、研究也观察、研究不全面,但是,不知道我自身的津液涎泪都是水。

  道,没有个体,得道的圣人不会认为这个东西是道,那个东西不是道。道没有范围,得道的圣人不会认为自己进到道的里面了、自己从道的里面出来了,道,是超越有无的,因为没有认为这个东西有道,所以也不存在着这个东西没有道的问题,道,是超越得失的,因为没有认为我得到了道,所以也不存在我失去了道的问题。

  不明白道妄意猜测的人,好象射击覆盂,高水平的,得到金玉,中等水平的人,得到角羽,劣等水平的人,得到瓦石,那么这些东西是不是覆盂呢?只有放置的人清楚。陶泥能烧结出上万种物品,但没有一种物品能做成陶泥,能损坏陶泥。道能产生出万物,但没有一物能生成道,能损环道。道茫茫然,没有知识,心傥傥然,没有挂念,物迭迭然,没有分别,电闪雷鸣一来,接着就是飞沙走石,。得道的圣人清楚,心、物、道是一回事,不会认为最初期的一和后来的非一不一样,不会认为后来的非一能损害最初期的一。把一个盆当成沼泽湖泊,中间放一块石头当成岛屿,小鱼儿在里面环游,不知晓有几千万里,无头无尾没有穷尽。什么原因?盆里的水没有源头没有归属。得道圣人所讲的道,同样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因此,变化呈现出万事万物而没有穷尽。

  对道不要产生喜爱,喜爱是水,对道不要进行观察,观察是火,对道不要追随,追随是木,对道不要用语言说出,语言是金,对道不要用大脑思考,思考是土。只有得道的圣人不离开金木水火土、不离开宇宙万物、不离开人类社会人情事故,而明白道的真谛。心念没有生出的时候、宇宙万物没有产生的时候,道已经本来就在那儿了。乌云庶天,江湖上阴暗下来,在湖里的游鱼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忽然眼前一亮,看见食物在那儿晃动,以为自己幸运,得到老天的恩赐,一中吞下食物,没想到被渔人的鱼钓钓上岸而死。追求道的人不明白“我”是没有个体的,他们就象那钓上岸的鱼儿。世界上有很多所谓得道的练法修法、绝技招式,有的方法怕别人也学会,几个人在私下潜心修炼,有的方法是世界上的人都明白的得道的好方法,有的方法强大盛行被很多人吹宠,有的方法衰落被人们遗忘,如果执著这些方法,就是事业,如果不执著这些方法,就是道。道,终究是不能得到的,那所谓的得到了道,其实叫德,而不叫道,道,终究是不可行的,那所谓的得道行为,叫圣洁的行为,不叫道,得道的圣人因为明了德,有圣洁的行为,所以能充分的享受活着的乐趣,得道的圣人因为明了道是不可得的,也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所以能体验到死后的奇妙,凡是听到讲“道”的理论之后,有所作为有所追求和目标的人,他还是个人,凡是听到讲“道”的理论之后,不再有所作为不再去追求什么,他已和日月天地相熔融。有所作为,一定会有失败,有所追求有所目标,一定会有灭亡,所以早晨听了关于“道”的理论,晚上心里的追求、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全都没有了。

  情欲冥灭者,是圣人,情慈心善行为美者是贤人,情邪心恶行为劣者是坏人。圣人是情欲冥灭者,从有到无,所以拿不出什么东西在人前显示,贤人恶人是情欲的产生者,从无到有,心意和行为隐藏都隐藏不了,贤人恶人有大智慧有小聪明,这就是一切动物之类的生命所具有的本能,圣人将情欲都冥灭了,所以动物所具有的智慧聪明经验,他们都没有了。全宇宙中,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不要看到圣人勤劳不懒散,就认为道由勤奋而成,不要看到圣人不被任何事所动摇,就认为道因坚定的执著而获得,圣人的行为,就好象发射出去的箭,按宇宙规律而行,并不按自己的喜好而行,圣人的坚定不动,就好象箭握在手中,还没有发射,按客观存在的需要而坚守不动,并不是按自己的喜好而不动,如果以言行学识追求道,你解释我,我解释你,转来转去,永远也不可能得道,应该明晓语言如同泉水的声音,行为如同禽鸟在飞行,学习如同捕获影子,知识如同晚上做梦,一切意念、行为都没有的时候,就和道相契相溶了。办成一件事情、造出一件物品,是很难的,道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要,是很容易的。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建成难,损坏容易。

  一把火烧毁了上万个物体,物体没有了,火存在在什么地方?道能冥灭万物,万物没有了,道存在在什么地方?人活在世上,有活一天死的,有活十年死的,有活百年死的。活一天死的,就好象一瞬间得道,活十年百年死的,就好象过了好长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才得道。人活着的时候,不管他怎样,都叫生,不叫死,同样,没有得道的人,不管他的行为如何奇妙、事迹如何显赫、学问如何深博,都只能叫事,不能叫道。

  人们不知晓,我所说的道,是没有言词可说出的、没有行为可表示出来的,如果通过言词、行为去追求道,忽然遇到特殊的事情,便认为这就是道,殊不知舍源求流,永远也找不到源头,舍本求末,永远也找不到根本。

  学习射箭学习骑马学习弹琴学习下棋,没有一件是可以一瞬间学会的,只有道无影无踪,所以能够一瞬间就得到。两个射箭的人相遇,可以分出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两个人下棋,可以分出谁胜谁败,两个得道的人相遇,都拿不出来可显示的,因为拿不出来可显示的东西,所以就没有谁高谁低谁胜谁败。

  我所讲的道,如同大海,投进去亿万斤金属,也看不见,投进去亿万斤石头,也看不见,投进去亿万斤拉圾,也看不见。大海能容纳小鱼虾,能容纳大鲲鲸,各条河流的水都流进去,大海不会因此而水多,从大海中取出很多水,大海因此也不会水缺。我所讲的道,如同在暗处,站在明处的人,看不见暗中的一件东西,而站在暗处的人能看见明处的所有东西。坏人的想法、手段,属于恶的范畴,好人的想法、手段,属于善的范畴,得道圣人的思想、行为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没有可归属的范围,因为无可归属,所以才是道。我所讲的道,如同利剑,用剑割物,剑是我的好工具,用手握剑,剑就要伤我的手。笾枝不问豆,豆不问笾枝,石头不问瓦片,瓦片不问石头,道就在其中,所谓问所谓答,只不过是空气在嗓子眼跑来跑去,和道的在不在有什么关系。

  仰慕道的人如同拐子,追求道的人如同瘫痪,只知晓道的现象,不知晓道的本质,所以圣人不会仰望道,觉得自己渺小、贫乏,不会因为自己得道了,觉得自己伟大、丰厚,得道的圣人不向高人索取道,也不会把道给愚人。
  

二柱(柱者建天地也)

关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兆龟数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是知天地万物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两精相搏,而神应之。一雌一雄,卵生;一牡一牝,胎生。形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执。爱之以合彼之形,冥观之以合彼之理,则象存焉。一运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为天,自中而降为地。无有升而不降,无有降而不升。升者为火,降者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为金。木之为物,钻之得火,绞之得水。金之为物,击之得火,镕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为精为天,火为神为地,木为魂为人,金为魄为物。运而不已者为时,包而有在者为方,惟土终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
 曰: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曰:心应枣,肝应榆。我通天地,将阴梦水,将晴梦火。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纯纯各归。
  曰:天地虽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数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虽大,彼固不知计。天地者,皆我区识。譬如手不触刃,刃不伤人。
 曰:梦中鉴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梦天地者寝不寐,欲去鉴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无,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曰:天非自天,有为天者;地非自地,有为地者。譬如屋宇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无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曰: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尝有南北。何谓非气?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风。彼未摇时,非风之气;彼已摇时,即名为气。何谓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彼已钻时,即名为形。
 曰: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曰:衣摇空得风,气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知此说者,风雨雷电皆可为之。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曰: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八风之朝,可以卜当时之吉凶。是知休咎灾祥,一气之运耳。浑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认而己之。
  曰:天地寓,万物寓,我寓,道寓,苟离于寓,道亦不立。
 

  译文:关尹子说:饭碗、脸盆、瓶子、水壶、酒杯,都可以创建天地。龟盖、草节、瓦片、石头,都能够告诉人吉凶。从这些现象我们就可以知晓天地万物的规律,随随便便一个物品都包涵了宇宙的规律、所有的物品都包涵了宇宙的规律,谁也不用从谁那儿借助。

  用我的精华,再结合他的精华,两种精华互相反应,对应的神明就产生出来了。一个雌性动物和一个雄性动物的精华融会在一起,就产生出一个蛋,一个公的动物和一个母的动物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就产生出一个胚胎,这个生命的肉体是双方的精液形成的,这个生命的性情是双方的心意形成的,性欲产生了精液,爱慕产生了神明,性欲属于水的范畴,爱慕属于火的范畴。因为爱慕身体就产生了各种激素和精液,这属于木的范畴。双方的爱慕所产生的神明形成了,相对应的性欲所产生的激素、精液也聚结成了蛋卵、胚胎,这属于金的范畴。因爱慕而产生的意念,使各个空间的种种因素,向创造出一个生命的方向聚合而来,肉体的性欲所产生的激素、精液,来创造这个生命的肉体,爱慕的心意所产生的神明,来规划这个生命的性质、过程,如此一来,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在这个四维空间中诞生了。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气的变化运动所成。

  气充满太空,气分散开来,升上去,成为这个东西的天,气聚结起来降下去,成为这个东西的地,升升降降,循环不停。升,属于火的范畴,降,属于水的范畴,准备升,还没有升上去,属于木的范畴,准备降,还没有降下来,属于金的范畴,以木的性能为主的物体,钻头快速钻它,可以钻出火来,绞压机绞压它,可以绞压出水来,以金的性能为主的物体,敲击它可以敲出火来,放在炉子中熔炼它,可以熔炼成水,属于金、属于木性能的物体,内在包含有气的聚结降下的水性,同时也包含了气的分散上升的火性。金木的水性,创造了事物的形象和大地,金木的火性,创造了事物的规律和天空,木的水火之性,创造了生命的灵魂,金的水火之性,创造了物质的体魄。气的运往不停,创建了时间,气的分布、聚散,创建了空间、方位。土的性质,一直在其中,明白这一切又可以显示出来。

  世界上的人数超过了几十亿,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同一个人,每天夜里做的梦也不相同,在梦中有天有地,有人有物,都是人心里想的。梦中天地、万物、环境、人物、事情等等,复杂而繁多,但是人们都不知晓,现在看到的这个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也同样是心里想的。

  我所看到的、体验到的天地,就是我生命中的天地,天地与我相通相溶,我和天地好象分离,其实是一会事。巨大的天地,有物质、有形象、有运数、有时间、有空间、有方位,我同样有这些,但我还有超越这些的心识,所以可以开创各种各样的天地。

  有的生命在胚胎时就死了,有的生命在蛋卵时就死了,它们又是生命又是物体,巨大的天地中,象这样的好似生命又好似物体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天地只不过是我的心识而已。譬如,手不接触刀刃,刀刃不会伤害人。

  梦里、镜子里、水影里都有天地,想去掉梦中的天地,就不要睡觉,想去掉镜子中的天地,就不要去照镜子,想去掉水中的天地,就不要在水杯中装水,梦中、镜中、水影中有没有天地,不取决于梦、镜子、杯中水,而取决于我睡不睡觉、照不照镜子、给不给水杯装水,所以圣人要想去掉天地,不直接去天地,而是去掉自己的心识。

  天不会自己创造自己,由其它东西来创造它,地不会自己创造自己,由其它东西来创造它,譬如:房屋、木船、马车,由人来将其创造出来,它们自己不会创造自己,创造它的,却无生无灭,无天无地,无个体无范围。

  元气的运行产生了时间,元气还没有运行之前的道,就不会有昼夜时间,元气的范围产生了空间,元气还没有范围之前的道,就不会有东西南北上下。什么是元气还没有运行前?举个例子,譬如,用扇子扇风,扇子没有摇动时,空中是没有风的空气,扇子一摇动,空气变成了风;什么是元气还没有范围前?举个例子,譬如,用钻头钻木头产生出火,钻头没有钻动时,木头里有产生火的因素,钻头开始钻,产生火的因素变成了火的形态。

  气候的寒暑温凉的变化,就好象瓦片石块,放在火中就热燥,放在水中就湿寒,呵气就温暖,吸气就冰凉,都是因为外面的因素来来去去,使石瓦的温度有变化,而石瓦本身并没有变化。又譬如,水中的影像有来有去,而水并没有来去。人用衣服摇动就产生风,人用嘴呵气就产生水,人用水倒进水就产生声音,人用石击打石就产生光,知晓了这个理,就知晓了人也如同天地一样,风雨雷电都可以创造出来。风雨雷电都是因为元气而产生,而元气是因为心产生的。心中一直想热火,时间长了,就会觉的燥热,心中一直想冰水,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湿寒。知晓了这个理,就知晓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通过观察云彩的变化,就可以知晓今年庄稼丰收与否,通过观察八个方位的情况,就可知晓当时的吉凶。这是因为好坏顺逆灾难吉祥,都是因为元气的不同运行、聚散而已。
人、我、天地都是元气聚合、分布而已,都是一回事,只不过人有自我的私心,才分别出人、我、天、地。天地本身就是道,万物本身就是道,我本身就是道,道就是道,如果离开了天地、万物、生命、人类、我,也就没有了道。


三极(极者尊圣人也)

关尹子曰: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无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谦;天下之物,无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虚;天下之物,无得以难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无得以窒之,故变之以权。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乐;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财;以此周天下,可以御侮;以此因天下,以立法;以此观天下,可以制器。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归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所以尧舜禹汤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曰: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日无不照,有妍有丑,而日无厚薄。
 曰: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曰:圣人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
  曰: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者,圣人一之不胶,天下名之不得。
  曰:勿以行观圣人,道无迹;勿以言观圣人,道无言;勿以能观圣人,道无为;勿以貌观圣人,道无形。
 曰:行虽至卓,不离高下;言虽至公,不离是非。能虽至神,不离巧拙;貌虽至殊,不离妍丑。圣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见圣人。
  曰:圣人师蜂立君臣,师蜘蛛立网罟,师拱鼠制礼,师战蚁置兵。众人师贤人,贤人师圣人,圣人师万物。惟圣人同物,所以无我。
 曰:圣人曰道,观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终之,青黄之,卵翼之,不爱道不弃物,不尊君子,不贱小人。贤人曰物,物物不同,旦旦去之,旦旦与之,短之长之,直之方之,是为物易也。殊不知圣人鄙杂厕别分居,所以为人,不以此为己。
 曰:圣人之于众人,饮食衣服同也,屋宇舟车同也,富贵贫贱同也。众人每同圣人,圣人每同众人。彼仰其高侈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
  曰: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即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圣人不异众人,特物不能拘尔。
  曰:道无作,以道应世者,是事非道。道无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圣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曰:如钟钟然,如钟鼓然,圣人之言则然。如车车然,如车舟然,圣人之行则然。惟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惟莫能知,所以夺天下之智。
 曰: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圣人之言亦然,言有无之弊,又言非有非无之弊,又言去非有非无之弊。言之如引锯然,惟善圣者不留一言。
  曰:若龙若蛟,若蛇若龟,若鱼若蛤,龙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为龙,亦不能为蛇为龟为鱼为蛤。圣人龙之,贤人蛟之。
  曰: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
  曰:浑乎洋乎游太初乎,时金己,时玉己,时粪己,时土己,时翔物,时逐物,时山物,时渊物,端乎权乎狂乎愚乎。
 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则声迟迟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曰:圣人以有言有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未尝言未尝为未尝思者,所以异乎人。
  曰: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
  曰:世之愚拙者妄援,圣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圣人时愚时明,时拙时巧。
  曰:以圣师圣者,贤人;以贤师圣者,圣人。盖以圣师圣者,徇迹而忘道;以贤师圣者,反迹而合道。
  曰:贤人趋上而不见下,众人趋下而不见上,圣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岂曰离贤人众人,别有圣人也哉。
  曰:天下之理,夫者倡,妇者随,牡者驰,牝者逐,雄者鸣,雌者应。是以圣人制言行,而贤人拘之。
  曰: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鳖行,道虽丝分,事则棋布。
  曰:所谓圣人之道者,胡然孑孑尔,胡然彻彻尔,胡然堂堂尔,胡然臧臧尔。惟其能遍偶万物,而无一物能偶之,故能贵万物。
  曰:云之卷舒,禽之飞翔,皆在虚空中,所以变化不穷,圣人之道则然。
 

  译文:关尹子说:圣人治理国家,不以自己主观的意思来治理国家,所以,聪明能干的人就把他放在需要聪明能干人的位置上,愚蠢无能的人就把他放在他能胜任的位置上,不以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处理事情,而是按客观上的规律来处理。圣人知晓古今是一回事,所以有时,以古代的历史来认识事物,有时以现在的事实来认识事物;圣人知晓内外是一回事,所以有时以事物的本质来认识事物,有时以事物的现象来认识事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会积累在道中,所以道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会在道的外面,所以万物都在道的包涵中,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道的角度来讲都是简简单单的,根本没有任何难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道的角度来讲都是相通相溶的,所以采取一些方法,可以万物可以互相转变。

  知晓世界是中庸的,以此可以创立社会的礼节,知晓世界是和谐的,以此可以享受生命的快乐,知晓世界是大公无私的,以此可以分配社会上的财产,知晓世界是周而复始的,以此可以防止自己犯罪,知晓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以此可以创立法律,知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元气聚积、散开、分布,以此来观察、研究事物,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圣人不会以自己立场、解度来治理国家,而是以社会上各种人的立场、角度来治理国家,人们都把功劳归功于圣人,圣人把功劳归功于社会大众。所以尧、舜、禹、汤这几位皇帝,治理国家,人们都说非常自然.

  老天覆盖着所有东西,有生机勃勃活着的,有被杀害而灭亡的,这并不是老天喜欢谁不喜欢谁;太阳照射着所有东西,有的生长得漂亮,有的生长的丑陋,这并不是太阳对谁厚爱对谁薄情。圣人的行为、方法,完全符合道,并不是圣人自己有意要这样,圣人的高尚品格、高尚行为,是因为圣人完全符合了天意(天的自然规律)而反映出来的,并不是圣人主观上想做一个高尚的人,才有高尚的品格.行为;圣人处理社会上的事情、人与人的关系是以人的本性来处理的,并不以圣人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处理。所以圣人没有道,没有德,没有社会经验。

  圣人知晓“我”,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我,我和别人、万物都是相同相通的,所以和别人没有任何隔阂,表现出来就是仁;圣人知晓事情,没有你的事情我的事情,所以在处理事情时,所用的方法,表现出来就是义;圣人知晓立场、观念、情欲是变化无常的,没有个固定的状态,所以用戒律来规范它们,表现出来就是礼;圣人知晓思想、认识、念头是变化无常的,没有个固定的状态,所以用心灵深处的大智慧来观照它们;圣人知晓语言、文字是变化无常的,一会这样说这样写,一会又那样说那样写,没有个固定的状态,所以向别人许若的话,不再改变,一一照办,表现出来就是信。
  圣人知晓“我”,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我,所以没有“私”的概念,表现出来就是仁义礼智信的言行、处事方法,其实仁义礼智信,对得道的圣人来讲,是一回事,在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仁义礼智信这样的名词、概念的。

  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行为来观察、认识道,道是没有任何痕迹的;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言语、文字来观察、认识道,道是说不出、也写不出不的;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才能来观察、认识道,道是没有任何作为的;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容貌来观察、认识道,道是没有形象的。行为再高尚,也没有跳出高下的范畴;言语、文字再公正,也没有跳出是非的范畴;才能再出神入化,也没有跳出刁滑、笨拙的范畴;容貌再特殊,也没有跳出美丑的范畴。得道圣人凭借自己的行为、语言、文字、才能、容貌,成为人们敬仰的圣人,但不知真正要认识圣人们,却不能从他们的行为、语言、文字、才能、容貌来认识他们,只有抛开他们的行为、语言、文字、才能、容貌,才能真正的知晓圣人是怎么回事。
  圣人学习蜜蜂的组织形式,创立了君臣制度;圣人学习蜘蛛的结网形式,创立了国家管理制度;圣人学习拱鼠的社会形式,创立了礼节、风尚;圣人学习蚂蚁的战术方法,创立了军队制度。众人向贤人学习,贤人向圣人学习,圣人向万物学习。只有圣人和万物相同,只有圣人的心意和自然规律相投相通,不分彼此,所以圣人没有“我”的概念,没有“私”的概念。

  圣人观察全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全是道,盛旺衰败如一,相熔相离如一,始终如一,青色黄色如一,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一,圣人不爱恋道,也不厌弃物,不尊敬君子,也不贱弃小人。圣人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虽然各不相同,来了去了,生了灭了,有的好有的不好,直的方的,只不过都是事物的相互转变而已。

  人们不知晓圣人和一般人一样,淹没在芸芸人群中,同样的吃饭上厕所,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以为自己是得道的圣人。圣人和众人相比较,饮食衣服相同,住的房子坐的车船相同,富贵贫贱相同,每个圣人都和众人相同,每个众人也和圣人相同,人们敬仰圣人的万能、伟大、高尚,好象这些就是圣人的品质,又好象这些不是圣人的品质。

  一个鱼儿想异于其它鱼,离开水跃到岸上就死了,一个老虎想异于其它虎,离开大山,进入城区,就被人擒拿了。圣人和众人没有什么不相同的,只不过,圣人不被任何事物、观念、思想、风俗、经验所束缚。
  道没有任何作为,那些世上所谓称做道的,其实不是道,都是事;道没有形体、范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物质和精细的物质(精神),不是道。得道圣人竟然不能向人们展现出自己的道。

  圣人所讲的语言、写的文字的含义,就如同没有敲钟时,钟的声音;圣人的行为,就如同车子走过的影子、船走过的水痕。圣人知晓道,用什么名子都无法称呼、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讲清,道退出了生命中所有的语言;圣人知晓道,用什么聪明才智都无法明白,道超越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

  虫子吃蛇,蛇吃蛙,蛙吃虫子,互相吃,圣人讲关于道的语言、文字也是如此,言语、文字总是存在着有和无的弊端,刚刚说了有无,就把人们拘禁在有无中了,为了让人们冲出有无的束缚,再讲不是有、不是无,这样又把人们拘禁在非有非无中了,为了让人们冲出非有非无的束缚,又再讲去非有去非无,随之去非有去非无,又产生了弊端,言语、文字就好象用钢锯锯木销一样,所以得道的圣人,不给人们留下一言一语。

  如同龙如同蛟如同蛇如同龟如同鱼如同蛤,龙千变万化,可以化成蛟、蛇、龟、鱼、蛤,蛟,只不过,就是蛟,不能变化成龙,也不能变化成蛇、龟、鱼、蛤。圣人就是龙,贤人就是蛟。

  得道圣人的心念不会居住在任何境界中,所以,圣人的形象千变万化,一会儿是佛,一会儿是仙,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鬼,一会是风,一会儿是光,一会儿是石头,一会儿是星球……。圣人行动起来,象水的形状一样,随着外界的环境而变,自己没有固定的形状,圣人静下来,象镜子一样,不论镜子里的影像,怎样千变万化,镜子都不会变一点点。圣人对客观存在的反应,象敲击的声音一样,敲一下,响一下,自己不会响,圣人就象死尸一样,不会为自己去挣去争去斗,圣人寂静的象静静的清水一样,没有杂质,没有波动,圣人与万事万物一接触,就相溶相和了,没有任何阻隔和差异,圣人得到什么,就好象失去什么一样,因为圣人没有私、没有我,所以也就超越了得失的范畴。圣人不会成为人们的榜样,也不会追随别人的足迹。

  圣人混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所以他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宇宙中,各个空间畅游,他有时是金,有时是玉,有时是粪,有时是土,有时是鸟,有时是兽,有时是山上的物质,有时是深海里的物质,有时是权达贵人,有时是狂妄之徒,有时是愚蠢小人。
  会弹琴的人,弹琴时有悲伤的心,人们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凄凉的气氛;弹琴时有思念的心,人们就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迟疑、等待的气氛;弹琴时有怨恨的心,人们就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环绕不散的气氛;弹琴时有仰慕的心,人们就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仰望相依的气氛。所以悲伤、思念、怨恨、仰慕,不是手,不是琴,不是丝。悲伤、思念、怨恨、仰慕,从弹琴者的心中产生,传递到手上,再从弹琴者的手上产生

文章评论

空谷幽兰

资源宝贵,感谢主人的大度。不设限,自由分享。谢谢您。空谷幽兰这厢有礼啦![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