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诗词联唱《五律.思友》

诗词作品

 
图片






相望终究隔在山水之外,
回首处,断了来时路。
相忘怕是老不了初心,长记当年,
枉有相怜意,却无相守计。
几多悲欢藏在心里,无人能诉,几多意愿放在心里,无法言说。
赊就一纸一笔,
可否许我“长笛谁教月下吹”的怀念。
可否许我“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思念,。
可否许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惦念。

 


 
     
      
图片


                       五律.思友(原作)
文/言语
未得几回逢,怜身似转蓬。
花随时节变,心与故人同。
字不书愁处,泪何落酒中?
 唯能成一愿,相约醉春风。
浅析(文/湄子)
"字不书愁处,泪何落酒中?" 曾为情醉,又为情伤,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问世间众生,谁做到不爱,不动情! 
爱着不能相守,望着便恨着一见倾心无法更改。
念着便
怨着遥遥相望何时了。
痛着入骨,便泪成了行。
何须对伊人说,唯酒知我情有几许深!

 
 

五律.思友
文/飘蓬无踪
帝京当日别,奈做九州蓬。
羁旅因由各,忆君诗约同。
燕莺迁节序,赣楚又吴中。
俗累三杯酒,苍驹一霎风。
  浅析(文/湄子)
“燕莺迁节序,赣楚又吴中。”身不由己,飘零恨路长!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燕莺当知归,我呢?忙忙碌碌又为谁?
相知,是缘分。相交,是情分。相念,是牵挂。
路过是风景,擦肩是过客。
不问来生永远,不求今生长久,
一段缘分是珍惜,一世情分是真诚,一生牵挂是感动。
念起你,便是温暖,便是晴天。

 

                                          
                                     五律.思友
文/湄子
 一约不曾逢,生涯类转蓬。
    冷暖何人共,凄凉几许同?   
  客悲摇落里,心老别离中。 
  愁肠余几寸,无语对东风。
 浅析
(文/湄子) 
“愁肠余几寸,无语对东风。”未料生涯多辗转,负了佳期,负了伊。
有些恨只有留给自己,有些债只有来生偿还。
情与情之间是心安放之地,
见与不见,思念从无半分减。
 
回忆多或少,都忘记不了曾经。 
问东风,
离别,还会不会相遇。相遇,还会不会牵手。



                                    五律.思友
                                    文/一剪梅
                              交久未曾逢,天涯各转蓬。
                              蕉窗尘梦醒,黑水客心同。
                              有约游吴地,无缘抱病中。
祈天怜瘦骨,岁岁沐春风。
浅析(文/湄子)
 
 
蕉窗尘梦醒,黑水客心同”无须话语多少,无须距离的远近。
山水隔去望眼,隔不去呵护的心。
无声的陪伴是一种习惯,
无意的期待是一种眷恋,
远远的守着,静静的念着,
因为懂得,陌生的名字似曾写过。
只因懂得,陌生的面容似曾相识过。
来与不来,我都在天涯等你 


 
 

图片
              五律.思友
文/疏影
 犹记约相逢,飘零似乱篷。
     欲知山水远,始信两心同。    
      灯守寒窗里,愁醒断梦中。    
 
青衫唯旧识,可否醉春风?
浅析(湄子)
“灯守寒窗里,愁醒断梦中。”
爱是执着,立尽黄昏不肯归,
爱是付出,不
悔红颜老去,
 
 灯守家,是一份永恒的温暖,
 人守心,是一份不变的许诺。
 有盏灯,不分白天黑夜在照亮离人回家的路,有个人,不管清醒睡梦都在念念一个名字。
许多爱不用说,用心去感受,
  许多情不用知,用时间来回答。
今生有伊,






           



 




  








文章评论

湄子

江边柳 雍裕之 嫋嫋古堤边, 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 留取系郎船。

湄子

【鉴赏】 古人常借咏柳以赋别,此诗也不脱离情旧旨,但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诗的一、二句,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嫋嫋”、“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之色,冼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之轻盈和春之秾丽,这里径以“一树烟”称之,想象奇特,造语新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   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咏柳惜别,诗人们一般都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等等。雍裕之却不屑作经人道过语,而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道人之所未道,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试想,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是何等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自是不言而喻的了。这里也没有一个“江”字、“柳”字,而江边柳“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的独特形象,亦是鲜明如画。至此,“古堤边”三字才有了着落,全诗也浑然一体了。   中唐戴叔伦写过一首《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由“丝”而联想到“织”,颇为新颖,但后两句却未能由此加以生发,而落入了窠臼;它没有写出堤上柳与别处柳的不同之处,如果把题目换成路边柳、楼头柳也一样适用。其原因盖在于作者的描写,脱离了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境。两相比较,我们就更感觉到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确是匠心独运、高出一筹了。

疏影

[em]e102[/em] [em]e102[/em] [em]e102[/em] 沙发[em]e192[/em]

飘蓬无踪

[em]e156[/em][em]e157[/em][em]e160[/em][em]e163[/em]相思灾相思债,言语不多被花出卖[em]e113[/em]只不知言语思的是哪个美眉[em]e100[/em]

天易

五律.思友 梦里可曾逢,此身类转蓬。 隔窗犹觉远,约字墨香同。 共赋春光里,偏书秋月中。 醒时听夜雨,梧叶拨清风。

东风破

五律.思友 那年曾一别,辗转各飘蓬。 煮酒三更醉,分茶几度同。 秋心来月下,雁信寄云中。 不敌寒侵梦,隔窗独听风。

慕容文轩

【如梦令】 春来 原创/慕容文轩: 陌上春意初透,江南杨柳争秀, 鱼燕双双来, 穿过坞衣梁柱, 春路,春路,主人欢喜依旧。

慕容文轩

【如梦令】 春晓 原创/慕容文轩: 春风轻虏湖面,山里桃花烂漫, 游人三两两, 惊起群鸥片片。 回看,回看,迎来百花争艳。

慕容文轩

【如梦令】 春景 原创/慕容文轩: 江南茵茵小草, 处处梨花樱桃。鱼雁双双飞, 越过屋梁柳梢, 多好,多好,小桥流水环绕!

慕容文轩

【如梦令】 春水 原创/慕容文轩: 西湖胭脂涂抹, 鱼儿溜跑。蜻蜓点坠水, 又与蝴蝶争吵。 争吵,争吵,问君相思多少?

蓑笠翁

[QUOTE]引自:湄子 于2015年07月05日 21时43分16秒发表的评论 【鉴赏】 古人常借咏柳以赋别,此诗也不脱离情旧旨,但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诗的一、二句,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嫋嫋”、“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之色,冼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之轻盈和春之秾丽,这里径以“一树烟”称之,想象奇特,造语新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   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咏柳惜别,诗人们一般都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等等。雍裕之却不屑作经人道过语,而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道人之所未道,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试想,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是何等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自是不言而喻的了。这里也没有一个“江”字、“柳”字,而江边柳“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的独特形象,亦是鲜明如画。至此,“古堤边”三字才有了着落,全诗也浑然一体了。   中唐戴叔伦写过一首《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由“丝”而联想到“织”,颇为新颖,但后两句却未能由此加以生发,而落入了窠臼;它没有写出堤上柳与别处柳的不同之处,如果把题目换成路边柳、楼头柳也一样适用。其原因盖在于作者的描写,脱离了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境。两相比较,我们就更感觉到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确是匠心独运、高出一筹了。[/QUOTE] @{uin:657305930,nick:湄子,auto:1} 见地

长风破浪

湄子的诗自是才高一筹。清婉回环,境中寓情,幽而不怨,虽书别离之情,却仍是格局开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