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麦积山

个人日记

        过年期间去了趟麦积山。甘肃天水的麦积山,我去过两次了,那都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不管是初览,还是重游,麦积山,都是壮美而令人向往的。

早上,驾车和家人一起走在往西的高速路,两边的风景还行,好长时间不往西去了,看到山坡有许多的树,是退耕还林的效果吧,秋季一定会更好看.一路上山洞很多,出了山洞就是桥,这条高速路可是修着不易啊。过年了,高速路通行免费,节省了。下了高速公路也不错。路两边还有许多的农家乐,路旁的农家和陕西关中农村区别不大。

图片

图片

 

行驶了近三个小时,路途不远,但一路限速。终于到了麦积山景区,车还不少,只能停在山下面。买票进入,门票70元,进山来回坐环保车上下20元。其实景区大门到石窟仅三公里之遥。

沿着山路往上走,山势陡然一转,峰回路转,眼前突然热闹非凡,各种小吃、工艺品陈列于道路两边。往前一看,啊!原来是石窟到了。我一直都没有注意的左面,突兀地冒出一座陡峰。壁立千仞,雄伟壮观。褚红的颜色盘旋而上,在山顶耸立着几株万年长青的松柏。蓝天,绿树,红山,陡峰—猛然间让人愣神。世间绝美的风景大都如此,它们绝不会出现在人正常的视觉内,而是陡然地,突然地冒出来,给人以震撼。且不说它酷似农家麦垛的独特造型,单就是它壁立千仞却又扑面而来的那种气势,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了。

 
图片

图片


  麦积山,北跨清渭,南临两当,地处秦岭山脉的西段,是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在群山环抱、郁郁葱葱的小陇山森林公园的腹地,有一座外形奇特的山峰,形如圆锥,远远望去,酷似农家高高垒起的麦垛,这便是麦积山。麦积山石窟也因此得名。奇峰的南侧,为悬崖峭壁,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就镶嵌于这个雄伟的断壁上。她与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图片 

麦积山海拔1742米,但山顶离地面实际只有142米高。山体被开凿成一排又一排并非同时规划的洞窟,犹如蜜蜂房似的,一窟一檐,层层叠加。紫褐色的水成子母岩岩体裸露于外,在灿烂的阳光映射下,与郁郁葱葱的树木相衬托,显得格外显眼。站在崖下仰望,依崖而凿的一尊坐佛造像,高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个个慈眉善目,似乎在笑迎八方香客与旅人。麦积山的岩石色呈紫褐而质地粗糙,工匠艺人无法直接在山石上精雕细镂造像,各式艺术形象多为泥塑,泥塑上彩而不重彩。1500多年来,风雨蚀,阴阳轮替,地震频发,而历代泥塑与彩绘的佛、菩萨、弟子、力士造像,如今仍旧留存于世,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人文民间又把麦积山叫做麦积崖,山是远观的,崖是近取的。杜甫在天水住过不少日子,到过麦积山。他写的那首诗,景观主要是近取的,观也是观近而不是远方观:“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诗圣写了从下而上登山直至上方的景色,他描绘的野寺、细路、乱石、重阁已不复存在。如今熙熙攘攘、络绎如织的游客,打破了深山的静谧与朴拙。麦积山的喧嚣声,向宁静的远域传开来,方归消闲与天籁。
图片 

“麦积烟雨”,居天水八景之首。麦积山的松涛、云海、奇峰、曲、闲花野草,居“秦地林泉之冠”。可惜如今是冬天,没有更好的体现,我用照相机记录下了不少回味的美景,但心却扎在古代匠作的雕塑艺术上。远远的便可看到那凿在石壁上的佛像和半山腰回廊上小如黑豆的人影。到得近前,更是生动宏伟,不得不叹先人手艺的精湛。所有的石像、石窟均开凿在一座形如麦垛的山头上,因为这座山,也便有了好多好多美好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千古佳句,所以自古以来,这儿的人文之气就很浓厚。石像依山而凿,形体高大,神态安祥,很有气势;回廊绕山而建,便于人们行走观赏,栏杆上的手工雕刻依然很精美;窟内有静坐的石像,墙上也有彩绘的佛像,色彩虽已剥落,但形神依然俱佳。

导游小姑娘不厌其烦地为游客讲解着麦积山石窟的沧桑历史,我很仔细地聆听着。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自古有之,据考证,《山海经》、《禹贡》中的古代名山冢山就是鲋鱼山,鲋鱼山就是麦积山。原来此山很出名,是历史尘封人未知!

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年,当时由于丝绸之路成了连接东西方的惟一路径,地处丝绸之路一侧的麦积山也像敦煌一样,成了僧侣们眼中不可多得的灵岩仙境。公元420年至公元423,一位法号昙弘的和尚隐居在了麦积山。最迟从那时开始,麦积山便不断的有高僧住持,有善男信女供奉香火,也有人倾其所有,请当时的能工巧匠凿窟塑像,就这样,麦积山成了一座佛山,成为了东方雕塑馆。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据史料记载,麦积山石窟是在公元384-417年的后秦时期开凿的,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在这之后的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以及后来的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均有修缮和开凿。北魏以前的造像骨秀而清俊,西魏和北周时期的造像温婉而淳厚,隋唐时期的造像丰满而细腻;宋代以后的造像或以衣纹写实,或以表情写意。从各时代的造像可将当时艺匠们的主旨思想和审美情趣窥见一斑。这些塑像,虽然都是佛国的人物造型,但无不显示着浓郁的人间趣味。那端庄的大佛,酷似人间世俗的帝王,而侧立于两旁的弟子,有的端庄严肃、毕恭毕敬,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眉开眼笑、向人招手致意。从高达十九米的大佛到身长只有二十厘米的影塑,从人物塑像到动物造态,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长达三十多米的千佛廊内,近三百尊佛塑情态逼真,活灵活现,充分显示着我国各个时代泥塑艺术的特点、风格、渊源和演变发展过程,表达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麦积山是一座在悬崖峭壁之上,历1500余年而不衰的雕塑博物馆。这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图片

图片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踏着栈道,仿佛反复进行着历史三级跳的跨越:忽而宋,忽而明、清,一千多年的历史烟雨,淋漓出这7200尊的拈花微笑……。
   麦积山是红土与砂石构成的砾岩
,开窟尚可,塑像却不成。工匠们没法像云冈、龙门那样依山取势造大佛,或是借石刻形雕菩萨,只得和泥塑像,这倒成全了麦积山,使它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惟一的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石窟,泥塑毕竟比石雕更易揉捏,才会有那样动人、那样传神的微笑。麦积山是微笑的,麦积山的佛陀与菩萨也是微笑的,这是麦积山泥塑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喜乐安详、亲切宜人。

  而最使我不能释怀的是那架设于断崖之上的木质栈道,她就像一个连接历史的阶梯一样,将折射着无限古拙美的石窟群上下相连,层层相叠。站在对面的高处鸟瞰整个麦积山石窟,你在欣赏她那无限壮美的同时,还可以尽情地对她展开无边的畅想!天水谚云:“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 “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麦积山石窟的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建筑于距地面2080米的峭壁上。在没有现代机械与防护的古代,木匠、泥瓦匠、石匠、画匠、雕塑艺人如何凌空作业?民间谚语传递了一条颇具征信的建造方式:在地面堆积木材,至洞窟施工现场,营造一层,拆除一层木材。而栈道的架设,则自下而上,曲折往复,高12层,俗称“十二龛架”。
 图片

单从“麦积山”这个名称,就可以得知秦州人民的勤劳、质朴以及为之付出而得到的收获!远远望去,那近于直立的断崖,好比蜜蜂精心筑造的蜂巢,更像从远古走来的历史壁画。那些大小不一、高底错落的石窟群,就像一个个密密麻麻、紧密相连的蜂房;石窟中众多形象逼真的泥塑,好比人类精心酿造的花蜜;勤劳的秦州人民宛若蜜蜂一样,在自己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不断地涅磐,将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毫不保留地展现于各个石窟中,进而成为在中华民族众多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吸引着中外游客不断来这里观光览胜。

陕西关中的渭水冲击平原,号称“八百里大秦川”。两地种的庄稼、人的风俗习惯,相通处甚多。拿给山起的名字说—麦积山,通俗、形象,我读着,顿生亲切感。

我注重麦积山雕塑艺术群,是因为它在中国石窟群中地位特殊、稀罕。敦煌莫高窟490余窟,泥塑数量居全国石窟之首,但由晋到北朝共25窟,多为隋和隋以后的造作,没有麦积山早期造像的丰富多彩。炳灵寺北朝窟约40个,早期多为先石雕外型再敷泥塑,龙门的北朝洞窟均为石刻造像。而麦积山石窟除了两铺摩崖大像和千佛廊的千佛像,绝大多数都是泥塑的。泥塑易于成型的优点,令雕塑家与绘画艺人可以尽情挥洒才艺,可以自如地将想象力付诸美的对象物,作品最为灵动活泼。麦积山雕塑艺人用高浮塑、圆塑、粘贴塑、壁塑技法,所造之像,端庄的佛,犹如无冕世俗帝王,而侧侍菩萨、弟子,或低眉含嫣,或眉开眼笑,或交头接耳,或窃窃私语,或聪慧虔诚,或俊俏天真,充满生活气息。使人能从中感受的普济苍生的宗旨,甚至于激起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们莫不在欣赏领悟中提高精神境界。

麦积山雕塑,在中国和世界艺术殿堂独树一帜,每一洞窟,都有其源流衍变、僧俗互动的故事流传,集中起来,又从时间纵轴上,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1500年的艺术历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麦积山的早期洞窟,塑一佛二菩萨,人物造型朴拙,宽额隆鼻,嘴唇长而薄,多异族胎气风骨。北魏后期造像,“秀骨清像”,面瘦颈长,臂胛趋窄,一尊尊汉人或鲜卑人时世装束,向中国化迈出了一大步。隋代一窟塑五身、七身群像,人物造型由清癯瘦削而趋于面肥、鼻低、耳大,形成头颅大、上身长、下身短的视觉。唐代造像追求雍容华贵,人物造型饱满、匀称、庄重、自然,衣折富于质感,色彩艳丽而纹若出水,而眉目、面容、姿态、衣饰,又冲破人“神”的界限,获得了泥塑艺术的“生命精髓”。麦积山宋代的洞窟造像,佛像螺髻,面相长圆如瓜子形,鼻矮准宽,嘴角下垂,眼皮稍厚。菩萨像面相清秀丰圆;力士像筋肉隆起,雄武纠纠,艺人似乎用凸起的圆线条将人的血肉之躯融入泥胎与色彩,“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悬崖上的栈道云梯,盘旋如登山公路,蚁似的人群正依次攀援。如今的栈道,在洞窟下方用钢筋水泥的横梁加固了;如今云梯,也是用胳膊粗细的无缝钢管焊作的。旅行者攀云梯,踩栈桥,只要不刻意向下俯视,用不着胆战心惊。可在古代,站在木结构的栈道、云梯上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犹如飞鸟身悬云雾之中,实有命悬一线之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的植物园、佛道合一的圣地仙人崖、“甘肃小黄山”石门、松涛阵阵的净土寺、山清水秀的曲溪等景点和近年开发的街子温泉渡假村,共同组成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这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汇聚成天水独有的历史渊源,向世人展现着她那璀璨的古代文明和繁盛的现代气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不仅深感于麦积山给我带来的震惊和享受,同时,也深感于古城天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愉悦!

图片

图片

图片

 

麦积山是壮美的,甘肃天水也是令人向往的。这里的每一个景点,无不折射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每一座石窟,无不凝聚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每一种造型,同样洋溢着人类感知灵魂的神圣;甚至每一眼神,都充满着人类从古至今的畅想!

时间关系,结束了一天的行程,远远看着那高高的麦垛,真的有了无限感慨。耳边突然想起童年的一首歌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老和尚。”一时间,很多遥远的遐想,都随这一首儿歌涌上心头……

环视麦积山,龛窟密如蜂房,依窟建格,层层相叠。虽没有住着老和尚,但每一个龛窟里都住着在此休息的佛,每一座佛都有着一段沾满岁月味道的过往。千年的静寂,凝重的过去,深思包容一切的空远,叫人不忍发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带走一份思念,不忍惊扰你千年旧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青青草

图文并茂,直接带我去麦积山游玩了一次、、、、、、、

菏叶

欣赏了!真美[em]e179[/em] [em]e179[/em]

佳佳

看了大河的文章和图片,虽然我没去过。但是跟着你的足迹,我仿佛神游到了麦积山,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心灵的洗礼。

笨笨猫

我也来凑个热闹欣赏了,文笔流畅感情细腻,我咋就写不出如此好的文章呢[em]e143[/em]

過眼浮雲

图文并茂, 比我前年亲游时都感受深,赞一个!!!

紫伊

又一次跟着你免费旅游,听讲解![em]e112[/em] 真好!

樱子

汗颜啊,麦积山我也去了,可回来就没留下优美的文章,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