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国的老百姓不爱国,而是这个国家不属于老百姓
个人日记
行云鹤转载自网络!
——长期残忍地压制人民,使人民变成奴才,让人民的脊梁已经弯曲了。当面临外敌入侵,大乱当头之际,又指望人民在自己面前仍弯下腰当奴才,而在外敌面前直起腰来反抗,这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梁启超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梁发芾先生的《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里面写道:“说到鸦片战争,教科书中总是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三元里人民投入反抗侵略的战争。
事实上,中国老百姓并没有组织反抗。
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只是在三元里,人们听说英军强奸当地女人之后,三元里的百姓才投入战斗,但这与保卫满清国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珠江北上之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
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
尤其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火烧圆明园后,当地百姓,旗人等乘火打劫,皇家珍宝被洋人和当地百姓抢劫一空。
百姓并没有对于皇家的财产产生什么爱戴之心和手下留情。
对于洋人放火烧毁圆明园,老百姓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愤怒。
在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争夺江山的战争,什么时候不是杀人放火的勾当,把被征服者的宫殿一把火烧掉就是胜利的最好证明。
中国历史就是在不断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建宫殿,在战火中烧毁宫殿轮回的。
梁先生最后在文章中写道:
我很认同梁先生的观点,不是中国的老百姓不爱国,而是这个国家不属于老百姓。
老百姓和国家都属于封建专制统治者的私人财产,无论是国内统治者还是国外入侵者,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坐在一边,看谁打赢,然后跟着谁当奴隶。
封建社会的时候,皇帝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打赢了,打输了,与老百姓都没什么关系,最多换一个统治者而已。
所以我们看到当年满清入关的时候,他们人数很少,多尔衮是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思来中原的。却没想到的是,中原老百姓压根儿就不怎么反抗,即使反抗也是因为清兵烧杀掠夺,并没有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为了国家兴亡而战。如果真为了国家而战,比满族人多出几十倍的汉族人会如此不堪一击吗?
姜文的《鬼子来了》表现了同样的主题。日本人占领这个村庄后,老百姓并没有想过要反抗,甚至还和日本人举行联欢活动。这时候,老百姓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只要日本人不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和以前的生活没什么两样,他们为什么要反抗呢?但是当日本人烧了村庄后,姜文所扮演的马大三才开始进行复仇…
到了今天,中国依然没有一个独立的国家概念。以前国家属于皇帝的,现在国家属于中、共的,人民依然是臣民,而非公民。我们也没有公民的概念。公民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
可现实情况是,要求我们所做的就是绝对的服从命令,毫无个人意识,我们并没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仍然是被统治者。
很多人都义愤填膺的骂自己的同胞在国外丢脸,或者骂自己的同胞不爱惜公共财产,没有公共意识。
这就不难理解,这个国家既然是中共的,它所有的一切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有了荣耀也都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取得的,出了问题由老百姓自己承担,他们照样花天酒地。
国家和统治者是两码事,不爱残暴的统治者并不等于不爱国家。
当统治者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时,又何必去爱统治者呢?
古时有云:“君不正则臣投外国”,是指皇上昏庸无道时,臣民们就会投向国外。
统治者与人民实际上是两个人格主体,如果相互尊重,君民一体,国家就强大;要是君王压迫人民,就势如对敌,国家就要灭亡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