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梦想

生活

       冬天的梦想是不要冷。
   
我依然冷着,在此刻。等会儿会更冷要骑电动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回家。
    
头痛,感冒依然没好。无论如何得赶紧好,孩子吃药加偏方,只剩下了流鼻涕,我不能落在他后面,传染他病情反复。
    
真冷啊!可是即使冷着仍要做些事,因冷而懒着无所事事只会更冷。
    
好在,日喀则孤儿院的孩子们如今会好过些,虽然那里离开阳光只会更冷,冷到彻骨。我清楚地记得,那年在日喀则藏历新年后,我离开孤儿院前往尼泊尔--那是个上午,即使阳光照进车窗仍不减寒意,我已经穿得够厚,仍冻得浑身哆嗦,只好把临别时孩子们献的哈达,一层层覆盖在腿上身上,仿佛不如此,血液都要冻结了。
    
感谢写日志的习惯,让丹丹看了我的上篇日志后想起孤儿院的孩子们,再次发起募捐。那天丹丹微信我,说快过年了,该给孩子们送些牛肉牛奶之类的年货,让我问他们还需要什么。我当即打电话给孤儿院的负责人平措,得知孩子们并不很需要吃的,只是缺过冬的棉衣。
    
我记得孩子们过藏历新年有时会有新衣服,除夕夜整齐地放在枕边,次日一早穿上。新衣让孩子们愈发热衷于兴高采烈地配合我给他们拍照,哪怕只为秀那身难得的新衣。令人心酸的是,新衣常常看似廉价而单薄,分给大些孩子穿的甚至不是棉衣只是单外套。但孩子们总是又蹦又跳的,仿佛从来不知道冷。那间他们用来学习、吃饭、看电视、玩耍、会客的大房间,有时会烧起牛粪炉,非常暖和。但牛粪不便宜,不能长时间烧着。
    
我给丹丹说,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吃的东西,而是保暖的棉衣,最好是羽绒服,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穿过羽绒服。但羽绒服相对较贵,孤儿院二十三个孩子,二十三件羽绒服,凭我们几个人凑钱,有点吃力。现实情况是,钱对任何人都是不够用的,我们也是。我们这几个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凑钱买孩子们所需物品的人,职业都是导游,大都是单身女性,也有像我一样的单身妈妈,都需要养家养自己。西藏旅游早已结束,我们大都在歇业无收入的状态中,新旅游法下,明年的西藏旅游会怎样,我们还能不能像往年一样虽辛苦却能挣到一些钱,还是未知数。
    
但我答应了平措,也想到孩子们的冷,这衣服无论如何要送到。当时我在火车上,结束郑州的同业年会并住了一夜匆忙逛了一会儿街后,正返回驻马店。那是蹭在火车站工作的一位朋友的免票证件,我们勉强站在拥挤得连下脚处都紧张的车厢。我问朋友:“有没有几十块钱一件的羽绒服。”朋友说:“没有,就算有那能穿吗?有消过毒吗?”我说:“给孤儿院的孩子买的,人多,买好的没那么钱。”朋友释然道:“我刚都想打你,以为你要给咱孩子买那么便宜的衣服。”我虽没吭声,心里却想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孩子买便宜衣服,只要是清洁的合适的,孩子穿什么不行?我的春天至今穿的仍是他出生前后朋友们送的或新或旧的衣服,还有母亲和朋友母亲帮他缝的棉衣,我自己给他买的衣服,都很有限。量力而行下,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以什么都能穿,只要是清洁的合适的。
    
我打电话和丹丹商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即给孩子们买棉衣,凑的钱多就是买羽绒服,钱少就买普通厚棉衣。我在电话中谈这件事时,有朋友就站在我身旁,我心想她会否参与募捐,但结果是她虽说老公三年赚了一百万元,但仍然未对此事发表一字看法。下车后我对另一朋友提了此事,她说:“我这会儿心里正着急团的事呢,顾不着想你这个事,我没有那么心胸开阔。”我想着她那只穿名牌的服装模特儿般的漂亮女儿,不由得神色黯然。我不甘心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这么亲密的朋友竟是这样的,后来问她老公要不要捐钱,只听对方干脆地说:“不捐。我们以前也给孤儿院送过东西,就是孩子用过的书,很新的。”我也问过另一同事,当时她很爽快地说:“捐,我也捐一百。”我说:“捐就拿钱,我们好按钱数买东西。”她又说:“那西藏的孤儿院我可去不成啊,我还不知道孤儿院是什么样子。”话音落时,她已经人影都不见,至今未见。
    
那一阵子,我心里很是凄凉。但很快又温暖起来,并持续温暖到如今。我把此消息发到微信上,至今有五人参与。参与的人最先是一直关心孤儿院的本地朋友王景,还有她的朋友陈慧敏,听说我要捐一百元后,她说她们也各捐一百元。一位曾是本地导游后来在藏区做了尼姑的朋友秦影,捐了五十元,并感谢孩子们给她这次机会。还有一位我以为是朋友,后来才知并不认识的网友杨晓晓,她说她一直关注我的空间日志和微信,她捐了一百元。还有一位是本地华夏旅行社的胡敬波,我只是在接受了北辰国旅的工作走访各旅行社时,与她有一面之缘,后来见她经常出现在我的空间,再后来互为微友,有时交流一下育儿经验,她捐了一百元,并说以后有类似活动一定通知她。
    
感谢!感谢!感谢的同时我的心是如此之暖,即使是在数九寒天。
    
前几日去了海南,出全陪去的。走之前的二十一日我在微信上说:计划了很多次去海南,明天终于成行。可惜是带团去,兴致顿减几分。晚上九点多的航班,早上八点我就要启程,这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让多少人不得不百般折腾。今天从郑州回来,一别又是两日的孩子见我仍无笑脸,不笑反哭,伸长手臂扑过来要我抱,像是以不高兴来表示委屈。从连续带两日游以来,孩子在家笑得少多了,更不像从前一逗就笑,仿佛随着一天天长大,变得越发深沉有个性了。是不是太严寒的这冬日,封冻了孩子的心情?总也不散的雾霾,蒙蔽了孩子看世界的眼睛?我得赶紧带他去温暖的地方,卸去束缚他的棉衣还他手脚的自由,不误了他学会爬行。久违的河南的冬季,好冷好冷。远在天边近在心里的西藏日喀则,孤儿院的孩子们,在火一样的太阳下、冰一样的空气中,冷吗?一定是冷的,不然如何放弃了过年做礼物的美食,只想有棉衣。朋友再次发起募捐,已有些朋友响应并着手网购二十三件尽量物美价廉的羽绒服,我是参与者之一,本地一起参与的还有另两位朋友,非常感谢!若还有想参与的朋友,可联系我。捐款数额上限一百元,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无下限,即使一元几角,也是暖暖爱心,谢谢!
    
--于是到了海南,虽然是为工作而去,顺便也满足了私心。二十三日的微信上我说:其实只是面朝大海看花开,海南已经够美。赶景点,评论是非,都是游客的事。我也算游客吧,也是全陪,抛开功利,轻松工作,同时独对大海看花开,感受想象与现实中海南的美。许久不用相机,今天终于拍了几张。晚上翻看从前的上千张照片并删除,突然明白孩子脸上那一点印记是怎么回事了。我想我会因此减少对孩子的爱吗,最终的结果是不会的,无论如何,孩子毕竟是我的孩子,不管怎样,我都只有无条件地更爱他。
    
--后面说的有点模糊,让有的朋友有点担心。当时有点忌讳,此时已不算什么,就是我从孩子生父的照片中找到了和孩子类似的一点点特征,由此感叹遗传的奇妙,却不得不为孩子遗传了我们俩不好的表相方面的特点而遗憾。孩子固然是爱情的结晶,但我已不复再爱那个人的现状,让我面对孩子脸上他的特征,有点烦恼,有点矛盾,但很快释然,因为有些先天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我不能为了不再爱孩子的生父而减少一点爱孩子的心。
    
海南真的很美,尤其是很温暖甚至有点热。到达后的前两天我还很安于独享这种美与舒适,后来想到了孩子,二十四日我在微信上说:想想都是罪过--我在这气候宜人的海南,独享碧海蓝天椰风海韵。孩子却在冷飕飕的家里,裹着厚重的棉衣伸不出手脚,满目只是萧条,还没有我这个妈妈在身边。真想马上结束带团,即刻带老人孩子再次前来。纵然天涯海角,若能和亲爱的家人在一起,抱着亲爱的孩儿,那是多大的福气!自从孩子如天使般降临,对我来说一贯的独享已不再是完美境界,缺失的那一大块,要由家人尤其是孩子来补了。此刻在天涯海角,倚石望海,想念着孩子,只好打个电话,希望能听到他的声音。
    
当夜我又写道:平安夜在三亚,还好住的是海景房。只是到的太晚了,明天走的也太早,没多少时间欣赏与享受。想着孩子,不知他是否会想我。想着前几次带完团回家,孩子见我不笑反哭,只是伸手要抱--是不是以此表示想我时不见我的委屈?中午打电话,妞妞说小弟弟正坐在沙发上玩,我给他说话,只听得龙龙大声嚷嚷,隐约有春天轻声的嘟囔。有孩子,才是家,终于,有想家的感觉了。
    
二十五日回到加重了我的感冒症状的海口,住进二十二日夜航班后所到的最初使我感冒的宾馆,我在微信中说:是因为相对靠近家乡的缘故吧,海口有点冷。收起裙子,准备好来时的棉衣,明天就要返程。决定租房还是在三亚,更美、更温暖、更有海南的感觉。拜托朋友了,希望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房,好和全家老小及朋友们一起欢聚海南,一起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从二十六日海南回来已经两天过去,昨天带孩子洗澡游泳,今天带孩子去逛超市,都有半天时间在旅行社,对这种工作与孩子兼顾的生活,我还是很满意的。报了账,在网上查了三亚的租房情况,又写了这篇日志,昨夜还绣了半夜的十字绣,两天洗了不少衣物,今天做了顿午饭,算是时间没有虚度。
    
二十六日回到家已是夜里十点多,我打开门,父亲正从我房间出来,说孩子刚刚睡着。我给父亲吃从海南带回来的他见都没见过的水果,然后回房间看孩子。仿佛孩子在睡中听到我的声音,我刚俯身看他一会儿,他就睁开眼睛了。睁眼就伸出双手摸我的脸,微微笑了几下。我抱他吃奶,感觉像做梦一般--早上还远隔千里思念着,此时已抱他入怀。
    
孩子的成长日志,又漏了几天,这个月亏欠了他。先是三个两日游,然后去郑州两天,海南又一别五日,还好孩子没忘了我。昨夜他坐在床上玩着,我在他旁边绣佛像。听他玩着玩着打起了轻微的呼噜,扭头一看他已睡着,靠枕头坐着就睡着了,连我给他脱衣服放进被窝都没醒来,那可笑可爱的样子,让我笑了好久,幸福了好久。
    
--最不记仇的是孩子,刚刚还在为我忽视他的哭闹而恼怒呢,一吃上奶,这么快就变脸,主动笑起来,边吃边笑。他们仿佛从不记得半分钟之前的事,故而情绪变化极大,怪不得人们把天气变化快来比小孩的脸,也有比女人脸的,意思相同。但后者与前者相比,多了任性、目的与功利,少了自然、单纯与童趣。如此说来,最活在当下、最真实、最不计较的也是孩子,虽然这与他们的能力与记忆力有限有关。如此说来,难道成年人的能力与记忆反成了包袱不成?生命的沉重、矛盾与复杂,岂不正是为此?原来我们转了一大圈,学习了若干年,觉悟了无数次,却把最初最有用的本性丢掉,武装了一身看似有用却也有害的性能出来。孩子最近比以前笑得少,除了需要我时,并不怎么搭理我了,难道也与他的成长有关?顾此失彼,我们人类,原来与进了玉米地的猴子无疑,也这是自然规律吧?就像诸事利弊相依一样。若真是自然规律,就随它去吧,无须迎风落泪对月伤怀,勉强加一些人为的因素出来,杞人忧天,累人累己。
    
--这其实是十九日我在微信上所写,一直以来,孩子让我感悟许多,成长许多,也幸福许多,感谢他!
    
昨天他游完泳后,穿得很薄时仍不会爬,把玩具放在他前方,他仍只会边哭边不情愿地匍匐着伸手。这么冷的天,还是实施了全家去海南的计划吧。海南的朋友虽答应帮忙找出租房或家庭旅馆,但或许很忙,迟迟没有消息。网上这么多租房信息,我却看了许久迟迟未定下,犹豫什么呢?无非是不想多花钱。
    
钱对任何人都是不够用的,包括我。我是不舍得花钱,包括去海南。但为孤儿院孩子们花的钱,这些年来,却一直让我很温暖。
    
今天早上看了一篇短文,说死亡一直只是生者要对面的,并不是已经死的人。幸还是不幸?我们都是一直在面对着一次次死亡的生者,虽然那些都是别人的死亡。直到我们自己最终告别这个世界,面对死亡这件事才会交给活着的别人,那是我们的幸还是不幸?    
    不管我们幸还是不幸,面对过父母亲人死亡的孤儿们肯定是不幸的--我们有多么爱我们的孩子,我们一旦死后他们就有多么不幸,就算我们是长命百岁后的善终。尤其是我们正做着父母的人,想也不敢想有些失去是很难且不能承受的。
    
而温暖,不仅是收到棉衣的孤儿们能感受到的,给他们凑钱买棉衣的我们,不也因此如沐春风吗?

                                                                                           2013-12-2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