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来自童心的你

空间转载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福雷(特级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一年级的课堂,上课的内容是《三个小伙伴》。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孩子们由刚进教室的异常兴奋变得异常安静。唯一例外的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红衣男孩。他自始至终都在动,不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手舞足蹈,就是把旁边的同学也拉进他的世界共享课堂以外的快乐。因为就坐在他的身后听课,所以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
  上课没一会儿,他对旁边的伙伴说,“你听我说,我给你投资怎么样?你要不要?”简直匪夷所思,不知道这个小脑袋里是怎么冒出这个话题的。但就此便说他根本不在听课倒是冤枉了他。教师指导朗读:“没有箩筐怎么办?”这一句时,他竟绘声绘色地摹拟着文中的角色做着夸张的动作,投入地朗读。读到“怎么办?”时,他那胖乎乎的小手配合着头的摇摆不停地挥动着。演得惟妙惟肖,读得有滋有味。若是请他上台表演读,绝对是一个亮点。这还不算,当一个学生朗读漏了一个字时,他立刻大声纠正。可见他对语言极其敏感。在玩玩闹闹之间却不忘语言的学习,难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张小脸。胖嘟嘟的,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像极了著名小品演员陈佩斯。他一堂课都是笑眯眯的,那双“单缝”眼成为我记忆中永远的定格。

这个孩子是谁不重要,叫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什么没有进入教学的视野?这个幽默而又睿智,活泼而又敏感的生命竟疏离于课堂之外!看着他始终如花的笑靥,忘情物外的姿态,我甚至想,他是否来自人间,也许来自另一个星球吧!在那个星球里住着天真,住着好奇,住着自由,住着快乐,住着善良,住着纯洁,住着一个完整的自我。那是一个稚嫩的,有缺陷的,却自然的,真实的自我。这个星球我们并不陌生,它的名字叫“童心”。说到童心,就会想起李吉林老师,她自己是“长大的儿童。”这便是一个真正的语文人的人格密码,一个真正的教育人的不竭泉源。唯有我们心中也住着天真,住着好奇,住着自由,住着快乐,住着善良,住着纯洁,住着一个完整的自我,我们才能发现“红衣男孩们”的存在,才能将理性而又温情的爱荫及每一位孩童。唯此,我们才可能读出顽劣背后的美好,不羁之中的价值。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关注童心,解读童心,呵护童心,滋养童心。而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怀着对童心的敬畏,将爱与智慧送达。这谈不上高尚,亦无关乎伟大,这是我们的职业使命--“为了来自童心的你”!

                                福雷作于合肥                                   2014年6月18日

 此文作为卷首语发表于《七彩语文
·教师论坛》(CN)2014年第9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