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一年级第四讲讲义
个人日记
初级一年级第四讲讲义(分句首字平仄分配、韵字阴阳)今天是初级一年级第四讲,再一讲之后,将举行升级考试了,合格者,可以升入二年纪。预祝大家升级成功哟!先说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有少部分同学,在粘,对,替方面还存在失误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现在,告诉大家一个避免失误的办法,以李白的五律举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我们假设这首作品就是自己的作业,那么在粘,对,替三方面,应该怎么做呢?正确的方式是,在完成自己作业之后,逐字在自己的作品上,标注平仄,以这首为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在这样逐字标出来以后,去掉原诗,只把平仄保留下来,逐句排列整齐 ,结果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我们把得到的这个平仄标注,做成一个图如下从这个图上看 ,第2,4位置的字,竖着排列从上往下,每一列,上字与下字,平仄肯定是全部相反,如果得到这个结果,那么,作业的平仄就是完全对,没有问题的,其中,任何一个不相反,都是错误,这是一种办法。另外一种办法是,如下图从图上看,图中的平声,从上往下,呈现S型规则排列,仄声,同样也是呈S型从上往下规则排列,如下图经过这样的检查之后,平仄是不是有失误,就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下面介绍使用最快捷的办法 解决韵字入诗的问题,2分钟就能解决韵字入诗的失误具体看下图
鉴于大家对普通话比《平水韵》更熟悉,以及记忆中普通话的一些习惯不可能一下子除去,因此,我们按照普通话韵母一致的字,分别标注有可能照成误会的字,从图上看,城,蓬,征三个字 ,韵母都是eng,那么,只需要简单的去查一下,确认“蓬”字是不是在所压的韵部即可。青,情,鸣,按照普通话,韵母都是ing,那么只需要简单的查一下,确认“青”字是不是在所压的韵部就行。实际上,也是查两个字而已,这费不了多少时间的,但结果可以避免韵字入诗。以上是简单解决平仄和韵字入诗的最简单办法,所花的时间也非常少。但问题却可以得到彻底解决,结果是正面的,至少,使自己的作品,不会出现这两方面的失误,同学们一定不要吝惜这几分钟,宁可花这几分钟,也不要让自己的作品被诟病。上两节课,我们讲了意境,今天我们讲新的内容:先看例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们讲的内容,是每个分句的第一字,李白这首律诗,8个分句,分别有平声五个字,青,孤,浮,挥,萧。仄声三个字白,此,落
如下图这种每个分句第一字的平仄分配,中华诗词学院称为分句首字平仄分配,三平五仄或者三仄五平,均使用3/5表示,四平四仄,使用4/4表示,以此类推, 李白这首,就是3/5
我们看看杜甫的作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同样用图例来进行标注:
通过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杜甫这首作品,8个分句首字的平仄分配是三平五仄,继续看李商隐的,也是我们课堂一直作为例诗的作品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盘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篷。
通过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李商隐这首作品,是4/4分配,大家平时阅读唐诗的时候,可以略为注意一下每个分句的首字,看看实际的具体分配是怎样的,按照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作这样的排列:1.4/4这种情况,在唐诗作品中,很正常,其数量较适中,因此,我们学院对这种分配是支持并主张的。2.3/5这种情况,具体到唐诗作品中,数量亦同样的适中,所以,3/5分配,也是我们主张并支持的。3.2/6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就少了很多,少部分作品有这样的比例。4.1/7这种情况,属于极其罕见,即使读上三百首,也不一定能遇到。5.0/8这种情况,几乎可以忽略为没有,说没有,是目前尚未实际读到过。一.第1,2种情况,学院将其作为律诗作业的硬性规定,要求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两种分配比例执行。二.特别说明第三种情况,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实际创作中,若换掉其中一个首字,虽然可以达到3/5的分配比例但被换掉的这字,会使句子或作品大为逊色,也就是指,该字是属于根本就无法替换的字,没有别的字来替换它,必须使用该字,那么,在这个前提条件下,2/6也是被许可的,原因在于,任何文学体裁,内容高于一切。局部必须让步于全局。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那么作业中出现,2/6这种分配,明确扣分标准为5分。 三、如果作业中,出现分句首字1/7这种分配,作业将被直接判为不及格,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是不及格。四、作业中出现分句首字0/8这样的分配,该作业简单的判为0分。律诗,不仅是写来看的,更是写来读的,写来吟的,因此,读每个分句的时候,如果第一字,仄过于多,会给读者造成单调的感觉,没有疑问,单调肯定不符合“抑扬顿挫”的要求,单调,当然不美,我相信在座的朋友们,谁也不会拒绝美。
汉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不算远古时期的陶文,相对已经成型并且可以使用句子,而不是单独的字来表示相对完整含义的文化,有实际出土的实物甲骨文为证,距今已经3200多年,记载中的文字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汉文化,被继承并流传下来,一直影响到今天并同时影响世界,不外呼,道和儒。道家,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比如中医理论,一个人体内阴阳失去平衡,就会生病。方位上有南就有北,有上就有下,这是地球上最早的相对论,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早三千年以上。遗憾的是,道家本身强调阴阳平衡,但在科学技术上并不使用甚至到后来,抵制这个平衡,将之神话化了,丧失了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世界的机会,这种神话,实际就是极端,不符合道家主张的阴阳平衡。当三清(两天尊一道君)高高在上的时候,毫无平等可言。儒家的核心价值,强调的是中庸,这也是一种平衡,今天河南话里所说的“中”,就来自儒家这个中庸。比如问:我们晚上去唱歌,中不中?答:中。这个“中”,就是合适,符合的意思,不仅有肯定的含义,更包含了完全符合儒家之道德标准的含义,虽然今天河南话“中”字至剩下了“是”这个肯定的意思,但这并无妨于我们了解其原始的来源所包含的全部信息,河南话里的这个肯定(中字),再次正面河南话为汉文化发源地,从4/4、3/5这两种分配来看,相对来说,最符合道家理论及儒家理论的,都符合两家的主张,而2/6这种分配,明显就不够平衡或中庸,因此,是我们学院不主张的。1/7和0/8这种分配,不仅不符合,甚至可以说是反平衡,反中庸的当然我们学院坚决反对,所以在作业中,作如此硬性规定,从重扣分,甚至直接判为不及格或者0分大家在课后阅读唐诗的时候,略为注意,就可以很清楚的读到这点,根据这个规定,每句的第一字,要不要论呢,答案不言而喻,如果不论,有可能走向了极端,那么说“1不论”的人,会替你负责不,当然不会,结果还是得由作者自己承担,因此,中华诗词学院,给大家的建议,是第一字,无论如何,是要论一论的,并且论过之后要检查一下,予以确认没有失误,我们再次欣赏李白的五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首作品,压了四个韵字。鉴于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可能讲唐朝话,也不可能讲《平水韵》时代的话,平时大家所讲,不是自己所在地的方言,就是普通话,因此,下面要讲的这个内容,在大家实际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妨以今天所讲的话来判定,至于是不是与《平水韵》相符,就不做要求。原因在于,大家都不是专业研究语言的,若要细致的去区分并运用,那么,诗就无法写了。看图图中的四个韵字,大家平时念的时候,“征”字,就是音之阴阳的阴音,其余三个,是阳音,说明一下,这是根据今天实际读和听的情况来判定,从图中可以看到的韵字情况是,并非全部为阴,或者全部为阳,换句话讲,是阴阳相结合的,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避免单调,使作品被读者读到的时候,不产生单调的感觉,我们在看杜甫的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这首七律,第一个分句,就使用了压韵的方式,因此,共压了五个韵字。其中,“哀、杯”两个为阴,其余三个“回、来、台”为阳,阴阳皆有,也是阴阳相结合的。看图
说明一下,图中所标注,是依据今天实际的地方发音或普通话来进行,并不表示与《平水韵》完全一致,如果要按照《平水韵》时期的语言发音,那么,就必须将今天的字,每个字都加以标注“阴阳”这个工程实在浩大,几乎与编辑一本字典差不多,甚至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消耗更多,才有可能得到一本相对全面的工具书,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工作。因为,不是简单的标出某个字是阴或是阳就可以,还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为什么是阴是阳,每个字的解释和证据,肯定不止一个证据,加上旁证等,就更多,这样编写出一本工具书,其内容,肯定非常浩大,非一人之力或数人之力所能完成,鉴于实际情况,依据大家平时的说话习惯,阴阳,不妨先以普通话来区别即可,只需要区分出平声的阴阳就行,在压韵的时候使用。我们看李商隐的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盘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篷。
李商隐这首七律,用今天的普通话读来,就好象是四阴(风、东、通、红)和一个阳(蓬)。着重解释一下“东”字和“红”字。在这个图中我们把 东 蓬 放在一起,为阳音,红,风,通放在一起,为阴音这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的读音,完全不同,按照普通话,“红、蓬”应该在一起,而“东”应该与“风、通”在一起。这是由于古人和我们今天读音差异所导致,比如,古人认为: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今天我们的普通话念出来,东是阴音,而不是阳音,但这并不妨碍李商隐他们那个时代,念作阳音。类似这样的古今不同阴阳的字,尚有很多。比如:天,申,等古人念阳音,而我们今天念阴音的字。也有古人念阴音,而我们今天念阳的字,比如“沉、凉”。介绍这些字,不是要求大家在实际的创作中,按照古人读音去使用,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介绍这些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大家平时在阅读古人的作品时。产生误会,误以为唐人的阴阳不合理或乱七八糟,用今天的话去读去吟唐诗,不能保证肯定就符合阴阳,这是由于发音历史的变化所产生的自然结果,这种古今在阴阳方面读音不同,绝对不可以拿来作为唐人不按阴阳压韵的证据。平时写作业或者创作律诗,加以大家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区别就可以。但是,一定要阴阳都具备,三阳一阴可以,三阴一阳也可以,禁止四阴一阳,禁止四阳一阴,禁止全阴全阳。今天所讲解的内容,总结说了,无非就是两个字“平衡”,首字要求平衡,韵字要求平衡。平衡,不仅符合道家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完全符合儒家文化的精神,这点,做起来,应该没多大的难度,从今天开始,作业中将增加这两项硬性扣分要求。重复申明:本讲义由中华诗词学院独家编写,中华诗词学院拥有无可争议之著作权。特别强调:任何外传讲义的行为,都是不被许可的,若被发现或被怀疑,结果就是两个字“开除”。怀疑不需要对被怀疑者出示证据。群里禁止任何一位学员向其他学员要讲义,自己整理讲义,要讲义者,将按照学院规定进行处罚。严重者,开除。被开除,没有申诉的机会。开除,亦不会给被开除者任何理由。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我们假设这首作品就是自己的作业,那么在粘,对,替三方面,应该怎么做呢?正确的方式是,在完成自己作业之后,逐字在自己的作品上,标注平仄,以这首为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在这样逐字标出来以后,去掉原诗,只把平仄保留下来,逐句排列整齐 ,结果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我们把得到的这个平仄标注,做成一个图如下从这个图上看 ,第2,4位置的字,竖着排列从上往下,每一列,上字与下字,平仄肯定是全部相反,如果得到这个结果,那么,作业的平仄就是完全对,没有问题的,其中,任何一个不相反,都是错误,这是一种办法。另外一种办法是,如下图从图上看,图中的平声,从上往下,呈现S型规则排列,仄声,同样也是呈S型从上往下规则排列,如下图经过这样的检查之后,平仄是不是有失误,就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下面介绍使用最快捷的办法 解决韵字入诗的问题,2分钟就能解决韵字入诗的失误具体看下图
鉴于大家对普通话比《平水韵》更熟悉,以及记忆中普通话的一些习惯不可能一下子除去,因此,我们按照普通话韵母一致的字,分别标注有可能照成误会的字,从图上看,城,蓬,征三个字 ,韵母都是eng,那么,只需要简单的去查一下,确认“蓬”字是不是在所压的韵部即可。青,情,鸣,按照普通话,韵母都是ing,那么只需要简单的查一下,确认“青”字是不是在所压的韵部就行。实际上,也是查两个字而已,这费不了多少时间的,但结果可以避免韵字入诗。以上是简单解决平仄和韵字入诗的最简单办法,所花的时间也非常少。但问题却可以得到彻底解决,结果是正面的,至少,使自己的作品,不会出现这两方面的失误,同学们一定不要吝惜这几分钟,宁可花这几分钟,也不要让自己的作品被诟病。上两节课,我们讲了意境,今天我们讲新的内容:先看例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们讲的内容,是每个分句的第一字,李白这首律诗,8个分句,分别有平声五个字,青,孤,浮,挥,萧。仄声三个字白,此,落
如下图这种每个分句第一字的平仄分配,中华诗词学院称为分句首字平仄分配,三平五仄或者三仄五平,均使用3/5表示,四平四仄,使用4/4表示,以此类推, 李白这首,就是3/5
我们看看杜甫的作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同样用图例来进行标注:
通过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杜甫这首作品,8个分句首字的平仄分配是三平五仄,继续看李商隐的,也是我们课堂一直作为例诗的作品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盘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篷。
通过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李商隐这首作品,是4/4分配,大家平时阅读唐诗的时候,可以略为注意一下每个分句的首字,看看实际的具体分配是怎样的,按照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作这样的排列:1.4/4这种情况,在唐诗作品中,很正常,其数量较适中,因此,我们学院对这种分配是支持并主张的。2.3/5这种情况,具体到唐诗作品中,数量亦同样的适中,所以,3/5分配,也是我们主张并支持的。3.2/6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就少了很多,少部分作品有这样的比例。4.1/7这种情况,属于极其罕见,即使读上三百首,也不一定能遇到。5.0/8这种情况,几乎可以忽略为没有,说没有,是目前尚未实际读到过。一.第1,2种情况,学院将其作为律诗作业的硬性规定,要求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两种分配比例执行。二.特别说明第三种情况,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实际创作中,若换掉其中一个首字,虽然可以达到3/5的分配比例但被换掉的这字,会使句子或作品大为逊色,也就是指,该字是属于根本就无法替换的字,没有别的字来替换它,必须使用该字,那么,在这个前提条件下,2/6也是被许可的,原因在于,任何文学体裁,内容高于一切。局部必须让步于全局。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那么作业中出现,2/6这种分配,明确扣分标准为5分。 三、如果作业中,出现分句首字1/7这种分配,作业将被直接判为不及格,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是不及格。四、作业中出现分句首字0/8这样的分配,该作业简单的判为0分。律诗,不仅是写来看的,更是写来读的,写来吟的,因此,读每个分句的时候,如果第一字,仄过于多,会给读者造成单调的感觉,没有疑问,单调肯定不符合“抑扬顿挫”的要求,单调,当然不美,我相信在座的朋友们,谁也不会拒绝美。
汉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不算远古时期的陶文,相对已经成型并且可以使用句子,而不是单独的字来表示相对完整含义的文化,有实际出土的实物甲骨文为证,距今已经3200多年,记载中的文字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汉文化,被继承并流传下来,一直影响到今天并同时影响世界,不外呼,道和儒。道家,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比如中医理论,一个人体内阴阳失去平衡,就会生病。方位上有南就有北,有上就有下,这是地球上最早的相对论,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早三千年以上。遗憾的是,道家本身强调阴阳平衡,但在科学技术上并不使用甚至到后来,抵制这个平衡,将之神话化了,丧失了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世界的机会,这种神话,实际就是极端,不符合道家主张的阴阳平衡。当三清(两天尊一道君)高高在上的时候,毫无平等可言。儒家的核心价值,强调的是中庸,这也是一种平衡,今天河南话里所说的“中”,就来自儒家这个中庸。比如问:我们晚上去唱歌,中不中?答:中。这个“中”,就是合适,符合的意思,不仅有肯定的含义,更包含了完全符合儒家之道德标准的含义,虽然今天河南话“中”字至剩下了“是”这个肯定的意思,但这并无妨于我们了解其原始的来源所包含的全部信息,河南话里的这个肯定(中字),再次正面河南话为汉文化发源地,从4/4、3/5这两种分配来看,相对来说,最符合道家理论及儒家理论的,都符合两家的主张,而2/6这种分配,明显就不够平衡或中庸,因此,是我们学院不主张的。1/7和0/8这种分配,不仅不符合,甚至可以说是反平衡,反中庸的当然我们学院坚决反对,所以在作业中,作如此硬性规定,从重扣分,甚至直接判为不及格或者0分大家在课后阅读唐诗的时候,略为注意,就可以很清楚的读到这点,根据这个规定,每句的第一字,要不要论呢,答案不言而喻,如果不论,有可能走向了极端,那么说“1不论”的人,会替你负责不,当然不会,结果还是得由作者自己承担,因此,中华诗词学院,给大家的建议,是第一字,无论如何,是要论一论的,并且论过之后要检查一下,予以确认没有失误,我们再次欣赏李白的五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首作品,压了四个韵字。鉴于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可能讲唐朝话,也不可能讲《平水韵》时代的话,平时大家所讲,不是自己所在地的方言,就是普通话,因此,下面要讲的这个内容,在大家实际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妨以今天所讲的话来判定,至于是不是与《平水韵》相符,就不做要求。原因在于,大家都不是专业研究语言的,若要细致的去区分并运用,那么,诗就无法写了。看图图中的四个韵字,大家平时念的时候,“征”字,就是音之阴阳的阴音,其余三个,是阳音,说明一下,这是根据今天实际读和听的情况来判定,从图中可以看到的韵字情况是,并非全部为阴,或者全部为阳,换句话讲,是阴阳相结合的,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避免单调,使作品被读者读到的时候,不产生单调的感觉,我们在看杜甫的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这首七律,第一个分句,就使用了压韵的方式,因此,共压了五个韵字。其中,“哀、杯”两个为阴,其余三个“回、来、台”为阳,阴阳皆有,也是阴阳相结合的。看图
说明一下,图中所标注,是依据今天实际的地方发音或普通话来进行,并不表示与《平水韵》完全一致,如果要按照《平水韵》时期的语言发音,那么,就必须将今天的字,每个字都加以标注“阴阳”这个工程实在浩大,几乎与编辑一本字典差不多,甚至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消耗更多,才有可能得到一本相对全面的工具书,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工作。因为,不是简单的标出某个字是阴或是阳就可以,还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为什么是阴是阳,每个字的解释和证据,肯定不止一个证据,加上旁证等,就更多,这样编写出一本工具书,其内容,肯定非常浩大,非一人之力或数人之力所能完成,鉴于实际情况,依据大家平时的说话习惯,阴阳,不妨先以普通话来区别即可,只需要区分出平声的阴阳就行,在压韵的时候使用。我们看李商隐的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盘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篷。
李商隐这首七律,用今天的普通话读来,就好象是四阴(风、东、通、红)和一个阳(蓬)。着重解释一下“东”字和“红”字。在这个图中我们把 东 蓬 放在一起,为阳音,红,风,通放在一起,为阴音这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的读音,完全不同,按照普通话,“红、蓬”应该在一起,而“东”应该与“风、通”在一起。这是由于古人和我们今天读音差异所导致,比如,古人认为: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今天我们的普通话念出来,东是阴音,而不是阳音,但这并不妨碍李商隐他们那个时代,念作阳音。类似这样的古今不同阴阳的字,尚有很多。比如:天,申,等古人念阳音,而我们今天念阴音的字。也有古人念阴音,而我们今天念阳的字,比如“沉、凉”。介绍这些字,不是要求大家在实际的创作中,按照古人读音去使用,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介绍这些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大家平时在阅读古人的作品时。产生误会,误以为唐人的阴阳不合理或乱七八糟,用今天的话去读去吟唐诗,不能保证肯定就符合阴阳,这是由于发音历史的变化所产生的自然结果,这种古今在阴阳方面读音不同,绝对不可以拿来作为唐人不按阴阳压韵的证据。平时写作业或者创作律诗,加以大家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区别就可以。但是,一定要阴阳都具备,三阳一阴可以,三阴一阳也可以,禁止四阴一阳,禁止四阳一阴,禁止全阴全阳。今天所讲解的内容,总结说了,无非就是两个字“平衡”,首字要求平衡,韵字要求平衡。平衡,不仅符合道家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完全符合儒家文化的精神,这点,做起来,应该没多大的难度,从今天开始,作业中将增加这两项硬性扣分要求。重复申明:本讲义由中华诗词学院独家编写,中华诗词学院拥有无可争议之著作权。特别强调:任何外传讲义的行为,都是不被许可的,若被发现或被怀疑,结果就是两个字“开除”。怀疑不需要对被怀疑者出示证据。群里禁止任何一位学员向其他学员要讲义,自己整理讲义,要讲义者,将按照学院规定进行处罚。严重者,开除。被开除,没有申诉的机会。开除,亦不会给被开除者任何理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