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2012.5.28
个人日记
第五讲 2012.5.28
如梦班C-叶蓓蓓对大家说: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20:02:03)
平衡,就作业来看,基本符合,没有什么失误。但是,有的学员忘记了以前学的东西, 犯了一些根本就不应该犯的失误。
比如,景+情。有学员起句就写上了情, 完全不记得“兴起”这个东东。 有的学员,起承转合不仅没进步, 退步却很明显,起承颠倒,甚至混乱,希望引起重视。
今天要讲的内容,
还是如何实际写作律诗,:如果说题目是主要的,是队长,
那么,作品中的物,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队员。
所有的队员,都应该统一在一个队长的旗帜下。 此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们来具体看例诗,首先是李白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们大家对这首作品,再熟悉不过了,
谁还记得这是第几次引用李白这首作品呢。 先看第一点:
A、“队长与队员”。
总的来看青山、北郭、白水、东城、此地、孤蓬,
基本就是一个画面里,具备两个特征:
⑴ 这六个物,相互关系紧密。
:无论作者身在其中哪一个,都是可以看见另外五个,
这点,非常明确,没有疑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看看是不是这样。
⑵ 题目是送别友人,这六个物, 全部和送别友人有关系, 并且,这个关系很紧密, 没有一个与送别扯不上关系。
从这首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没有东拉西扯, 也没有非得选什么好听好看的东东, 放进作品里去,放进作品的东西(队员)
按照是不是符合主题(队长)的要求, 去考虑、去写,无一个偏离了主题, 无一个队员不归在队长的旗帜下。
由此看出,同学们以后在自己实际写作律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点 ,切记不可乱拉队员,随意想放什么景就放什么景,队员必须服从队长,队长一职,就是管理好队员, 不使其乱跑,脱离组织。 这点,将是以后作业增加的一个明确要求,
具体来讲,就是“队长与队员”。 B、“队员与队员”。
还是看李白这首五律,我们继续用图例来明示,这样看得较清楚。
从这个图中,我们看到,除去“蓬”字,其他的四个,都直接与地有关, 属于地上固定的东西, 换句话讲,不具备移动性,
这些,不具备移动性物, :全部位于起句部分, “此地”二字,就是它们的“小队长”。同样的,这个画面,也有两个特征:
⑴ 移动与不可移动的区别, 这种区别,非常明显,使用所处的位置来区分,一在起,一在承。
⑵ 承句后分句的“蓬”,所起的作用不仅是移动,更是六个物中,最主要的物,就重要性而言,蓬为主, 其他五个为辅。
换句话讲,就是主辅相互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功能,不可主到了别处,
当然也不可辅错了地方。 鉴于承句有扩展、扩张的功能,那么,承句后分句, 作为主,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之所以说唯一,是没有之一。 任何事物, 一旦扯上“之一”, 其重要性,就会降低。 所以同学们以后在实际律诗的创作过程中, 队员之间,是有“主辅”关系的, 队员,就其重要性而言, 并不完全相同,相互的区别, 应该是明显可以区别。凡不能区别、或者区别不够明显, 就是失去了主辅。
C 辅助队员中的主。
我们简称其为“次主”, 与前面的主辅进行区别。 还是先看图例:
我们看到,山、郭、水、城中, 只有起句的水与承句的蓬,两者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没有水,蓬只能在地上跑,这不现实;不在地上跑,在天上飞可以不,同样不行。
因此,水,在所有的辅中, 具有突出的作用。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必须有个可以使自己寄身的地方,蓬指船,没有疑问只能在水里行驶,离开了水,搁哪儿都不成, 水就是次主,仅次于蓬。 这个部分的内容,同样具备两个特征:
⑴ 水和蓬,虽然关系很密切, 但并不直接产生关系,而是通过“此地”来衔接。 比如,如果直接写“白水走孤蓬”, 那么,导致的结果, 就是水与蓬,均成为了兴起的一部分,孤蓬二字后面,因为已经没有空间 如果要发挥孤蓬,只能写到下面一个分句去,:这样,将使孤蓬的作用,在两个分句中表现, 导致的结果,是必然侵占下一分句的空间, 然后另一个该写的东东, 只能继续让位到再下一个分句 ,局面当然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最后,写出来的作品,不是少了这样,就是多了那样。 因此,我们看到,李白并不这样做,在起句阶段,仅仅按照起句兴起, 没有使蓬,过早的出现 ,换句话讲,没有使“承”的功能,出现在“起”中。 通过此地的衔接,在承句的后分句,才明确扩展出“蓬”的使命,这就是:万里征。 “别”是扩展之初,“征”是扩展的最终目的。决不可先征后别, 扩展之初与终,秩序不可颠倒。
⑵ “辅主”,在写起句的时候,
必须预先给承句的主, 设立一个次主,次主与主之间, 有一个中间衔接的纽(此地), 少了这个纽,主与次主,就会直接发生联系。 这种直接的联系,如果出现在不同的分句中, 就是衔接不紧密,
为了使衔接紧密,必须使用一个纽来完成 这个纽,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鉴于承的最后扩展, 在承句的后分句,因此,纽,就只可安排在前分句中。比如李白这首五律。
现在,我们接着来看杜甫的七律, 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登高》:
根据上面所讲内容, 先看第一点A、“队长与队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队长是登高,起承中的队员有哪些呢,一一看来,同样以图例来表示。
在登高队长的旗帜下,我们看到的队员有“风、天、猿、渚、沙、鸟、木、长江”共八个, 比刚才李白的五律,多出了两个。 虽然是多出了两个,但是,有一个未归在队长的旗帜下吗,显然没有,所有这八个,都是登高所见 ,全部纳入在一个画面里。 按照前面五律所讲的内容,我们来具体看:
⑴ 这个八个东东,相互关系紧密。
..
风,与其余七个,完全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画面中。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不一一说明,
归纳起来,简单的讲,这八个东东,无论其中哪一个,都可以看到另外七个,这点,与李白是完全一致的。风,也是可以看见的,当水面起了皱纹,就是吹掠过;当叶子跳动,就是风经过。 尽管看到的不是实物,但并非完全就看不到。
⑵ 此八个物,全部和主题登高有密切的关系,
杜甫在这个方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