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 贤言慧语:(十一)

人生感悟

 



 小窗幽记:活着是大修行


图片

    九一、穷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
    穷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势未催,生死之关先破。求之今人,谁堪语此?
    在还未遭受贫穷或显达的境遇时,便先确立自我生命的方向;在还未受到年老和疾病的折磨时,预先看破生死的道理。在现今的社会上,能和谁谈论这些呢?
    一般人总要经过种种波折后,才能看透生命的真相,对自己该怎么活才是最好的方式,才会有某种体任。然而,到了有这种体悟的时候,已是中年以上的人了。青春不再,而错误早已铸成。只能在午夜梦回时,顿足长叹:“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低迷,红泪偷垂。”有的人一生就在不经意中度过,过得懵懵懂懂,不知不觉。
    其实,每个人都有智慧,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敢确认罢了。因此,随戏迷情,终要悲叹于白发衰鬓,而对生命有种种悔恨,死犹不甘的大有人在。这些人倒该想想“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小窗幽记:云本无心而出岫
   
    九二、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秋天树枝上黄叶,即使将要落下,仍然眷恋着枝头。屋檐下的野鸟,除非死去,否则不肯离开它的巢。人生在世,就像这秋叶与野鸟一般可怜。
    秋叶和野鸟着一“恋”字,所以可怜。黄将落不落,在秋风中颤抖摇曳,令人望之酸苦。野鸟一饮一啄,死守旧巢;飞既不及数里,生也不过数年。老鸟死去,幼鸟又如此终其一生。反观大多数人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呢?
    谁能视生命如浮云,无所留恋?谁又能像浮云,以天为家?而谁又能阻止生命不像浮云一般消逝?云本无心而出岫,人却有情相挽留。一个要走,一个要留;一个短暂,一个却要长久。生命的可怜与无奈就在这里。然而,又是谁在可怜呢?无非是人让自己可怜罢了!
 


 

小窗幽记:天下莫柔弱于水

 

图片

 
    九三、刚强,终不胜柔弱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及乎圆融
    舌头还存在的时候,往往牙齿都已掉光了,可见刚强总是胜不过柔弱。当门户已朽败时,却不见门轴为蠹虫所侵毁,可见偏执总是比不上圆融。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说明了柔弱中的生意,以及刚强中的死意。牙齿极坚硬,我们用它来咀嚼食物,然而它却很容易毁损。舌头虽柔软,却受牙齿的保护,发挥味觉的功能。滴水可以穿石,却依然是水。由此可知,柔能克刚。因此,老子力主“柔弱胜刚强。”
    门之易损,在其不动;而枢之不蠹,在其常动。因为不动,蠹虫才有机可乘;因为常动,蠹虫才无法入侵。枢因为圆,所以仅损磨擦的表面,且能照应各面;门因为方,所以两面皆损,而只能照应一方。偏执与圆融的差别就在此。行事刚强偏执的人应引为借鉴。


小窗幽记:天地的大文章
 

 
   图片  
 
 
    九四、声应气求之夫
    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句一字之奇。
    心意相投的好友,绝不必经由文字斟酌才能互相了解。自然天成的文章,不在于一句或一字的晦涩奇特。
    心意相投的两人,绝不在寻行数墨上了解,因为,文字所能表达的非常有限。有时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能使双方尽在不言中。我们说两个人声应气求,等于说他们的频率很接近一样,好像是同一个电台似的。别人怎么拨都找不到那个频道,如同寻行数墨一样,就算找到了,声音也不清楚,甚至根本听不懂呢!
    以“风行水上”来形容文章,可见是出乎自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至于“拈断数茎须”之句,虽然不乏警字奇句,但大多有些苦涩之味,若是刻意推敲一字一句之奇,所以文章必忸怩造作之态,终不能成风行水上之文。所谓风行水上之为,大概要像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不可不止。?那样的文章才堪当吧!
  



 
小窗幽记:学问与修养

图片
 
       
 
 
    九五、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
    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
    才华和智慧敏捷出众的人,最好能用学问来收摄浮躁之气。志气和节操过于激烈高亢的人,应当修养德性来融合个性偏激的地方。
    才智英敏的人反应很快,由于天资聪颖,对事情可能不爱多加考虑。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往往他们所作的决定显得操切或浮躁。因为自恃聪明才智,在追求学问上,可能较为偷懒,不肯脚踏实地学习,反而变得志大才疏。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是良材,只是没有好好琢磨而已。如果他们肯努力在学问上脚踏实地扎根,而不那么急切地想跑想飞的话,成就一定会比许多人都要大。
    志节激昂的人嫉恶如仇,对社会的看法,往往是正反黑白过于分明。他们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共鸣和支持,很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他们对人性需要有更多的了解和宽恕之情。因此,只有通过本身的修养和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才能缓和个性中过于激昂的部分。
  


 
小窗幽记:心怀天下的隐者
 
    
图片

 
    九六、居轩冕之中,有山林气味
    居轩冕之中,要有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的经纶。
    在朝为官显达之时,必须要山间隐士那股清高的志趣。闲居在野的处士和隐者,也应怀抱治理国家的长才,不可忽略国家大事。
    所谓“山林的气味”,是指达官显贵的人,在胸臆中应保有一点天地的清气。因为富贵荣华易使人迷失本心。而沾染上许多物恋。若名利的欲望太重身心不得自在,就很难保证不会假公济私,做出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来。
    难道隐居山林的人是最“清高”的吗?倒也未必。因为,他们只能独善其身,而无法兼善天下。隐士中如吕尚、诸葛亮者,可说是能处林泉而怀廊庙经纶的人了。他们即使居轩冕之中,也不失其山林气味,因此,既能不老死于山林,徒然过一生,也能不沉溺于轩冕,完成志业。

 

小窗幽记:心灵的飨宴

 图片
 
   
 
 
    九七、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
    以少说话为贵。多著书立说为富有;把极好的清名当作车,美好的文章当作肉。
    贵是一种自尊。我们说沉默是金,其实,言语何尝不是金?多言就如钱币贬值一般,使言语成为破铜烂铁,一文不值。反之,如果是经过心灵的酝酿,生活的体验和学问的熔铸,将所要讲的话化为文字而著书立说,那么,将是字字珠玑,启人心灵。这难道不是精神上的富翁吗?
    有清名的人即使布衣草履,也能使人尊敬;有恶名的人即使乘坐最名贵的轿车,仍然令人厌弃。想要在众人心中的马路上开车奔驰,是不容易的。除非车上载的是清名美誉。至于论到美味,肉的滋味不过一时,而且又太厚腻,吃多了反而伤肠胃。只有美好的文章,才是心灵的丰盛飨宴,耐人寻味,不会使人神昏气怠。所谓“开卷有益”,还是多读书吧!



小窗幽记:古道漫漫心向往 

图片 
 
    九八、要做男子,须负刚肠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
    要做个真正的大丈夫,必须有一副刚毅不阿的心肠。想要学习古人,应当坚定吃苦耐劳的志向。
    什么叫做刚肠?就是一种充满正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心志;要为人间伸张正义,要有为世人打抱不平的抱负。“刚”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阿谀,不逢迎。世间男子都应如此。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讲求的志气和节操,以及生命的价值观,对许多现代人来说,似乎是很难做到的事。大部分人都认为,像古人那样活得太辛苦了。这就是由于物质的发达,使人忽略了精神生命使然。同时,也是因为人性的懦弱和怕吃苦。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物质方面或许没有我们丰富,然而,在精神方面我们却贫乏极了。要学古人并非不可能,但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改变价值尺度。若真能如此,古道就不远了。
  

小窗幽记:空花水月不堪挂 

图片
 

    九九、柔玉温香,观想可成白骨
    荷钱榆荚,飞来都作青蚨;柔玉温香,观想可成白骨。
    荷叶和榆荚,就是我囊中的金钱。柔美的女子,通过时空的想象,不过是白骨一堆。
    金钱和美女,人见人爱。对于金钱,甚至想象有一种叫做“青蚨”的昆虫,只要用它的血来涂钱,便能让使用出去的钱自动回来,真是痴心妄想。不如把荷叶和榆荚当作钱,这就很有趣了。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财富,胸中丘壑,不言可谕。
    倾国倾城的美女令人如痴如醉,却不过是时空中的幻相。假以三十年,花容即以老去,再假以三十年,全成了累累白骨。事实上,凡是我们眼所观、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心所想,都是时空中的幻影。明白这点,就能从无尽的贪爱痴缠中解脱出来。然而,凡夫俗子总是放不下。



 
小窗幽记:清凉世界自在心

图片   
 
 
    一○○、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
    将烦恼的世界看破了,此身便能安住在清凉无比的世界里;营营求取的念头断绝了,此心便能在天地间获得自在。
    日本的快川和尚在诸侯织田信长纵火焚烧寺庙时,仍与全体僧众静静打坐。在火堆里,他临终开示徒众两句偈语:“安禅何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当我们烦恼时,好像处在极热的火堆里,一刻都不能安住;而有一些厌世者,极度厌恶这个世界,甚至走上自杀之路。事实上,若能了解一切烦恼的本质其实是空的,也就不会被这些烦恼所干扰了。能如此想,所谓的清凉世界就在心中。像快川和尚在火堆中仍能保有清凉的心境,那是何等的彻悟和定力啊!
    我们的心本来是自在的,却因种种营求的念头,才把心束缚住了。追求金钱的,他的心就被金钱所束缚;渴望美人的,他的心就被美色所束缚。许多人的心从来没有自由自在过。其实,内心若无非分之想,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自在的。
 

图片
      

 

(未完待续)

简介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另一说是
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
       此书与《
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图:老树画画            音乐: 我们在土地上 

素材:网络   整理:宁馨儿芊芊 

 http://672012123.qzone.qq.com
 
宁馨儿芊芊小屋欢迎您
 
 
. 


 

 




文章评论

湘女

[em]e100[/em] [em]e163[/em] [em]e176[/em]

夕照月阑

图文并茂,经典之作[em]e179[/em] [em]e160[/em]

时空

[em]e183[/em][em]e181[/em]

问道

[em]e179[/em] [em]e160[/em] 禅心永存。

时空

[em]e181[/em][em]e183[/em]

序雪轩阳【怀念军营】

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内积千金,外行好运![em]e179[/em]

序雪轩阳【怀念军营】

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内积千金,外行好运![em]e18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