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窗花(七律)

我的图志

 

 

咏窗花(七律)(新韵)

 

                   摄、 诗/雨桐

 

万朵银花夜里栽,千姿百态映窗来。

若非玉帝来描就,定是神仙巧剪裁。

画绢不着兰或紫。挥毫只点透合白。

依依承受阳光暖,默默离别泪满怀。

(霜花之景为我家 之窗——摄于三九第七天)


图片
羽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林海雪原

图片

图片

凤凰展翅

图片

 

文章评论

古莲子

[ft=,2,]天公画匠窗为纸,悄悄等俺熟睡时,莫非怕俺偷学艺?凭心领会敬天值![/ft]

高山流水

[M]霜花的情操[/M] 也许是平日里睡懒觉的原因,今天因事起了个早,拉开窗帘,玻璃上的美景紧紧地扯住了我。那一树树的梨花,一簇簇的礼花,一朵朵的梅花,是那样的逼真,那样的鲜艳。那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一帘帘瀑布是那样的壮丽,那样的雄奇。呵,是大自然造就这神奇美景,是人力所不能比拟的自然。没有刀劈斧蜇的残缺,没有雕琢研磨的做作,浑然而成。站立窗前,奇峰险壑尽手眼底;红叶青松赏心悦目;刀仞峭壁迎面扑来。我久久不愿离去,惟恐一旦离去而失去如此之壮观场景。 霜花,不被人们注意,没有牡丹的鲜艳娇贵,没有菊花的纯洁高雅,没有腊梅的气质傲骨,没有兰花的典雅清丽,它不被文人骚客赞美,不受丹青渲染描绘,不被金钱所收买,不被权势所占有,不入大雅之堂,不登高贵之门,开也自然,谢也自然。 霜花,没有受宠者的娇气,没有被喧噪者的豪气,没有离群索居者的傲气,默默地与热量相望,悄悄地为热量遮寒,在凛冽中诞生,在寒风里成长,无铜臭之熏染,无物欲之迫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霜花,不为名所累,不被物所绊,热爱自然,融于自然,和自然肝胆相照,与风雨同舟共济。当万花盛开之时隐于自然,在百花凋谢之时点缀自然,痴心不改,矢志不渝。 霜花,不计较人们的耕耘播种,不争夺土地的贫瘠肥沃,不羡慕蜂蝶的钟情眷恋,小小的一方玻璃就可以安家,无论你高楼大厦,还是你土窑草庐,只要有玻璃的地方就有霜花的开放。 我赞美霜花,它不怕寂寞,只希望在太阳升起之前给人们带来一天的喜悦心情;我喜爱霜花,它纯净恬适,纯洁神圣,在最黑暗最寒冷里才自由怒放。赞美霜花,就是赞美像霜花一样的人类的先驱者,为后人谋福不掂量利害得失;赞美霜花,就是赞美像霜花一样神圣的人民教师,为人类的希望潜心育人甘守清贫。

自由风儿

[M][ft=#ff0000,4,]寒月撩影银花栽[/ft][/M] [M][ft=#ff0000,4,]池舞悠悬在窗台[/ft][/M] [M][ft=#ff0000,4,]韵丰妖曳冬日爽[/ft][/M] [M][ft=#ff0000,4,]夜洒白羽落姑寨[/ft][/M] [M][ft=#ff0000,4,]谁描画景画图中[/ft][/M] [M][ft=#ff0000,4,]霜照成趣大地裁[/ft][/M] [M][ft=#ff0000,4,]娇影顾盼太阳怜[/ft][/M] [M][ft=#ff0000,4,]韶华斗丽雨桐心[/ft][/M] [M][ft=#ff0000,4,]...........快乐吉祥[/ft][/M]

自由风儿

[ft=#ff0000,5,]寒月撩影银花栽[/ft][ft=#ff0000,5,]池舞悠悬在窗台[/ft][ft=#ff0000,5,]韵丰妖曳冬日爽[/ft][ft=#ff0000,5,]夜洒白羽落姑寨[/ft][ft=#ff0000,5,]谁描画景画图中[/ft][ft=#ff0000,5,]霜照成趣大地裁[/ft][ft=#ff0000,5,]娇影顾盼太阳怜[/ft][ft=#ff0000,5,]韶华斗丽雨桐心[/ft][ft=#ff0000,5,]...........快乐吉祥[/ft]

青悠

[ft=#ffcc99,4,黑体]随着“三步节能”和“断桥”工艺的普及,在城市楼宇敞亮的外窗上已再看不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色了,这照片让我想起儿时的老宅,趴在窗台上用“钢镚”在厚厚的“窗花”上排列粘贴各种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景致就像小小那年自己喜爱的“万花筒”中变幻万千的神奇世界。久违了那纯真的童趣,久违了那依稀的怀念.......[/ft]

枫叶依旧

[ft=#cc0000,4,楷体_gb2312] 哇!好美呀姐姐,这冬天竟然还有这么奇妙的美景呀,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嘛。我们这里虽然也很冷,但这样奇特美丽的现象,我几乎没见过。看这多情的冰雪不但装扮了北国的原野,还装饰了人们温暖的小家。啊!美丽的花窗,休闲的小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浪漫,那么的富有诗意。我真是大开眼界了,姐姐,谢谢你呀![/ft]

辽东野鹤(蛇)

[ft=,2,][ft=#00ff66,5,][B]好漂亮的玉窗霜花,好美的诗意!欣赏了。[/B][/ft] [/ft]

雨心

[ft=,2,]哇塞`~ 姐姐,原来窗花也这般美丽啊,怪不得姐姐能写出这么多美妙生动的诗词,这都来源于姐姐的心思细腻,是用心写出来的,好的做作品源于生活,一点不假呀。我以前也老见到窗花,但从没在意过,更别说欣赏了,今天总算从姐姐宝地开眼界了。真美![em]e183[/em][/ft]

童心

[ft=,2,]读雨桐<<咏窗花>>随笔[/ft] [ft=,2,][ft=,5,]寒夜匠神悄下凡,携玉带银到人间. 恐惊美梦窗前滞,精雕细凿美景观. 忽见东方晨光现,闻得饭香冒炊烟. 神仙妒忌不留餐,银刻玉雕转庭天[/ft] . [/ft]

东篱把酒

[ft=#ff0000,6,楷体_gb2312][B]虎兄诗词讲义(集锦):[/B][/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律诗的基本知识第一讲:[/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律绝,(律诗绝句)[/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第一节:介绍有关几个基本概念古风古风:[/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 诗体名,即“古体诗”、“古诗”。风,即诗歌的意思,是由《诗经》中的《国风》而引申出来的。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作古体诗,还有以“古风”作诗题名的,如唐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古体诗相对称,产生较早。每首句数不拘,句式有三、四、五、六、七言和杂言等形式,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比较自由。 [/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 古诗[/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1、古代的诗,如《文选》中收录的《古诗十九首》,因不能确定作者和写作年代,故称古诗。2、古体诗的简称。参见“古体诗”。[/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它的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此名是唐人的说法,后人沿用。[/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新体诗:指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又称永明体。当时的诗歌创作,特别注重声律对仗,同汉、魏、两晋的诗歌比较,在形式上有了显著的区别,因而称之为新体诗。它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注意:今体诗,不是现代诗,而是“近体诗”。主要就是指格律诗。[/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格律诗: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若有变化需按一定的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七言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初唐。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或押或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不许换韵。中间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一般必须对仗。每一句各字的平仄都有规定。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凡一首诗超过十句的,称之为排律。[/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排律:诗体名,又名长律,近体诗的一种,是律诗定格的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至二百句以上,句数必须偶数。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排律一般是五言,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 第二节:律诗[/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见前边介绍。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声。仄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第一、五律及五绝。[/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ft] [ft=#66ffff,5,楷体_gb2312](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ft] [ft=,5,][ft=,,楷体_gb2312][ft=#66ffff,,](2)平平仄仄平。首字一般不可变(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ft][/ft][/ft] [ft=,5,][ft=,,楷体_gb2312][ft=#66ffff,,](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ft][/ft][/ft] [ft=,5,][ft=,,楷体_gb2312][ft=#66ffff,,]第(2)个:平平仄仄平。[/ft][/ft][/ft] [ft=,5,][ft=,,楷体_gb2312][ft=#66ffff,,]首字一般不可变,变了就犯了“孤平”,以后再讲。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ft][/ft][/ft] [ft=,5,][ft=,,楷体_gb2312][ft=#66ffff,,]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ft][/ft][/ft] [ft=,5,] [/ft]

东篱把酒

[ft=,5,][ft=,,楷体_gb2312]第二:有关七律与七绝。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在五言(律绝)的前边加上相反声调的两字就是七律或七绝 [/ft][/ft] [ft=,5,][ft=,,楷体_gb2312]“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七言句式可看作是五言句式的增长。在五言律句前加与首节平仄相反的二字既成七言律句(就是七言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所以就不介绍五言绝句的写作章法了)下面介绍一下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律诗规律:平仄交替,粘对循环 [/ft][/ft] [ft=,5,楷体_gb2312]一、平仄交替。[/ft] [ft=,5,][ft=,,楷体_gb2312]五言基本格式有四:七言各前加两字即可: [/ft][/ft] [ft=,5,][ft=,,楷体_gb2312](1) ---丨丨 (1)丨丨 ---丨丨 [/ft][/ft] [ft=,5,][ft=,,楷体_gb2312](2) 1 1 1-- (2)-- 1 1 1--[/ft][/ft] [ft=,5,][ft=,,楷体_gb2312](3) 丨丨--丨 (3)-- 丨丨 --丨[/ft][/ft] [ft=,5,][ft=,,楷体_gb2312](4) --丨丨- (4)丨丨 --丨丨-[/ft][/ft] [ft=,5,楷体_gb2312]其要求是:[/ft] [ft=,5,][ft=,,楷体_gb2312](1)丨丨 ---丨丨 首字可平。[/ft][/ft] [ft=,5,][ft=,,楷体_gb2312](2)-- 丨丨丨-- 首字可仄。[/ft][/ft] [ft=,5,][ft=,,楷体_gb2312](3)-- 丨丨--丨 同上[/ft][/ft] [ft=,5,][ft=,,楷体_gb2312](4)丨丨 --丨丨- 第三字不可[/ft][/ft] [ft=,5,][ft=,,楷体_gb2312]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如,李白 下江陵: [/ft][/ft] [ft=,5,楷体_gb2312]朝辞白帝彩云间,[/ft] [ft=,5,楷体_gb2312]千里江陵一日还。[/ft] [ft=,5,楷体_gb2312]两岸猿声啼不住,[/ft] [ft=,5,][ft=,,楷体_gb2312]轻舟已过万重山。 [/ft][/ft] [ft=,5,][ft=,,楷体_gb2312]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ft][/ft] [ft=,5,][ft=,,楷体_gb231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如,曾几 三衢道中 [/ft][/ft] [ft=,5,楷体_gb2312]梅子黄时日日晴,[/ft] [ft=,5,楷体_gb2312]小溪泛尽却山行。[/ft] [ft=,5,楷体_gb2312]绿阴不减来时路,[/ft] [ft=,5,楷体_gb2312]添得黄鹂四五声[/ft] [ft=,5,][ft=,,楷体_gb2312]3、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平)平(仄)仄平平仄,[/ft][/ft] [ft=,5,][ft=,,楷体_gb2312](仄)仄平平《仄》仄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仄)仄(平)平《平》仄仄,[/ft][/ft] [ft=,5,][ft=,,楷体_gb2312](平)平(仄)仄仄平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如,刘禹锡 石头城: [/ft][/ft] [ft=,5,楷体_gb2312]山围故国周遭在,[/ft] [ft=,5,楷体_gb2312]潮打空城寂寞回。[/ft] [ft=,5,楷体_gb2312]淮水东边旧时月,[/ft] [ft=,5,][ft=,,楷体_gb2312]夜深还过女墙来。 [/ft][/ft] [ft=,5,][ft=,,楷体_gb2312]4、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ft][/ft] [ft=,5,][ft=,,楷体_gb2312](仄)仄(平)平《平》仄仄,[/ft][/ft] [ft=,5,][ft=,,楷体_gb2312](平)平(仄)仄仄平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平)平(仄)仄《平》平仄,[/ft][/ft] [ft=,5,][ft=,,楷体_gb2312](仄)仄平平仄《仄》平。 [/ft][/ft] [ft=,5,][ft=,,楷体_gb2312]如,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ft][/ft] [ft=,5,楷体_gb2312]独在异乡为异客,[/ft] [ft=,5,楷体_gb2312]每逢佳节倍思亲。[/ft] [ft=,5,楷体_gb2312]遥知兄弟登高处,[/ft] [ft=,5,楷体_gb2312]遍插茱萸少一人。[/ft] [ft=,5,楷体_gb2312]诗词简单知识先介绍到这,下面介绍我的学律诗的一个心得。[/ft] [ft=,5,楷体_gb2312]前天这个问题在其他群(网上中华山水人文诗词学院),我以“辽东野鹤”的名义,讲了一个口诀。有参加听过课的就算是复习一下。[/ft] [ft=,5,][ft=,,楷体_gb2312]诗词雕虫小技之一 :[/ft][/ft] [ft=,5,楷体_gb2312]口诀:一、三、五悬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是:一、三、五悬论,二、四、六分明。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同时又有点陌生啊?[/ft] [ft=,5,][ft=,,楷体_gb2312]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有没有搞错啊?“悬?…?………”?本来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啊。没有弄错,我辽东野鹤就这样用自己的话来记的。我的不同就在于这一点点,就是这个“悬”字。 (雕虫小技之一)[/ft][/ft] [ft=,5,楷体_gb2312]我改了这个口诀,关键就是记住最主要的一个字“悬”。我这节课较适宜有点律诗基础的同时又是初学者。对熟知韵律者有点浪费时间了。[/ft] [ft=,5,楷体_gb2312]口诀意义:[/ft] [ft=,5,][ft=,,楷体_gb2312]一.、是讲律诗绝句每一句中字的声调,要遵守平仄要求的[/ft][/ft] [ft=,5,楷体_gb2312]对“二、四、六分明”,没说的,必须遵守。可是“一三五不论”我就将其改为“一、三、五悬论”,悬者,未定也,是个“悬案”。因为对于律诗的句式,有些要“论”,有的则“不论”,故曰“悬”。[/ft] [ft=,5,楷体_gb2312]先说一下什么是“孤平”,所谓孤平,是指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ft]

东篱把酒

[ft=,,楷体_gb2312][ft=,5,][ft=#ffff00,,][ft=,,]我习惯用“—”表示平;“丨”表示仄;“丅”表示本平可仄;“丄”表示本仄可平[/ft] [/ft][/ft][/ft][ft=#ffff00,5,楷体_gb2312]如五绝五律中的——丨丨—句式,一二字是平,不仅第二个字,第一字也要轮的,要用平声字,不许用仄声。不然就是“孤平”。除了句尾辙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故为孤平。一般来说,孤平是一种错误,不允许出现的(对出现“孤平”,进行“拗救”,只是处理特殊句式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另外的问题,不是正格)。七绝或七律中的丨丨——丨丨—句式,第三个字声平,不允许用仄声。否则也犯“孤平”错误。我的这个“一、三、五悬论”,就是要先看是什么句式,然后再对一、三做定论 例如:丨丨丨—丨丨— 塞北岭南洒月光 先看:如果按一三五不论,就可以不管它。再看:二、四、六字,北(仄)南(平)洒(仄)。[ft=,,]2[/ft]、[ft=,,]4[/ft]、[ft=,,]6[/ft]分明,没错。句子合格了吗?用一三五“悬”论,即不定论,先分析再定。 将“孤平”的含义来衡量此句:这是七言的仄起平收句,其要求是:除了句尾韵脚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 此句: 丨丨丨—丨丨—[ft=,,] [/ft] 塞北岭南洒月光[ft=,,] [/ft] 将句尾韵脚去掉后,成为: 丨丨丨—丨丨[ft=,,] [/ft] 塞北岭南洒月 看到了吧,就剩一个横线“—”平,“孤平”了。正是第三字,“岭”字为仄非平。按正格就是违规了。 按本来的正格句式(丨丨——丨丨—[ft=,,] [/ft])可以改为: 丨丨——丨丨—[ft=,,] [/ft] 塞北江南洒月光 就符合了要求。 同理:如果是五言句: 丨—丨丨—[ft=,,] [/ft] 岭南洒月光 将句尾韵脚去掉后是: 丨—丨丨[ft=,,] [/ft] 岭南洒月 第一字为仄,犯“孤平”。 除了对孤平的所忌之外,还有一些如三平头,三仄尾等。见下面所列: 若此句:丨丨△—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犯孤平。……甲 若此句:——△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头。……乙[ft=,,] [/ft] 若此句:丨丨——△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仄尾。……丙 若此句:——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尾。……丁 除了对孤平的所忌之外,还有一些如三平头,三仄尾等。见下面所列: 若此句:丨丨△—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犯孤平。……甲 若此句:——△丨——丨,如第三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头。……乙 若此句:丨丨——△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仄尾。……丙 若此句:——丨丨△——,如第五字△处不论,则有可能三平尾。……丁 带有△处,是一定要轮的。甲句中△一定用平;乙句△一定用仄;丙句△一定用平;丁句△一定用仄。 下面举例:按旧韵。于无人处向天哭 ——△丨——丨 第三字“人”为平,此句三平头。见上面列的乙句的要求。老是七律的要求,一般不能三平头。 但如果是五律 这样的:———丨丨 是可以的 [/ft]

东篱把酒

[ft=,5,][ft=,,楷体_gb2312][ft=#ffff00,,]举例: [/ft][/ft][/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在病房中抑慨慷[/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丨丨——△丨丨[/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第五字是“抑”为仄,如按旧韵第七字“慷”是仄。如:“白日青冥逐转黑,”第五字是“逐”为仄,按旧韵的说。这两句就是三仄尾。见我上边所列的丙句的要求。 (当然用了救拗解决,这节课不讲) 。[/ft] [ft=,5,][ft=,,楷体_gb2312][ft=#ffff00,,] [/ft][/ft][/ft][ft=#ffff00,5,楷体_gb2312]从上述看来,你还能说“一三五不论”了吗?在清末民国初年的刘公坡(有的说是叫刘坡公,不过我在两部书中看到的都是刘公坡,我的那本是1991年按1928年版印刷的版本,)就是这位刘老先生,也很注意,“平仄可以通用,非可任意为之,而不必讲究也;今人误做不拘之解,则危害非浅。” 看来对一三五还是有所拘束的。[/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上面说的是口诀的正用。另外从类比的角度,下面略谈借用这个口诀的另用。[/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二、这句“一、三、五悬论,二、四、六分明”。也可以用在句尾的韵脚的如何押韵(合辙)问题。帮助初学者记忆的。[/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 [/ft][ft=#ffff00,5,楷体_gb2312]只是将前边口诀中所指的“第几字”的意义,变为“第几句”就可以了。即口诀的另用。只是将前边口诀中所指的“第几字”的意义,变为“第几句”就可以了。即口诀的另用。就拿七律来说:一、三、五不论,是可以用来说不入韵;而二、四、六分明也可以借用来表示,处于偶数位的句子的句尾是入韵的,主流是平声入韵。而这里“不论”也是要变为“悬”论,“悬”在第一句,按律绝诗的主流规定,凡属于首句(无论是仄起还是平起)平收的就要入韵的,而仄收的首句则不入韵(如果整首诗每个句尾都押韵,那是柏梁体,不是律诗)。所以是不定式,故为“悬”。[/ft] [M][ft=#ffff00,5,楷体_gb2312]年期庆节钓金钩,[/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白虎青龙晲伴游。[/ft][/M] [M][ft=#ffff00,5,楷体_gb2312]半百余天娄宿处,[/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玄冥东聚蓐收谋[/ft] [/M] [M][ft=#ffff00,5,楷体_gb2312]此为七绝首句平起押韵式(平起平收 首句入韵)[/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丅—丄丨丨—— ⊙平⊙仄仄平平,(韵)[/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丄丨——丨丨— ⊙仄平平仄仄平。(韵)[/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丄丨丅——丨丨 ⊙仄⊙平平仄仄,[/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丅—丄丨丨—— ⊙平⊙仄仄平平。(韵)[/ft][/M] [ft=,5,][ft=,,楷体_gb2312][ft=#ffff00,,]这是我在前几年写的一首预报天象的诗,写的不大好,现在拿来来举例说一下,第一句是押韵的。不论一,是不行的。再举一个可以允许的。[/ft][/ft][/ft] [M][ft=,5,][ft=,,楷体_gb2312][ft=#ffff00,,]七绝·元旦晨月伴金星 [/ft][/ft][/ft][/M] [M][ft=#ffff00,5,楷体_gb2312]元旦黎明呈妙景[/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嫦娥少昊兔氐融[/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虽言白月非联璧[/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却示昭人取众同[/ft] [/M] [ft=,5,][ft=,,楷体_gb2312][ft=#ffff00,,] [B][ft=,6,] [/ft][/B][B][ft=,6,]这个是仄起仄收 首句不入韵的。当然这里的一,就可以不论了。那么,写格律诗如果在韵脚上,整首诗都论呢,即句句入韵那样行不行呢?不行,那就不是格律诗了。但也是诗,如“柏梁体”诗就是句句押韵的。 [/ft][/B][/ft][/ft][/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今天关于“一、三、五悬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介绍到这。是自己学习的一点经验。关键点是“悬”字。[/ft] [ft=#ffff00,5,楷体_gb2312] [/ft][ft=#ffff00,5,楷体_gb2312]这句口诀,意义是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主要的,是说律诗绝句每一句中字的声调。而第二方面,则是借用此句口诀,来说明律诗每句的句尾入韵问题。[/ft]

东北虎

[ft=#ffcc33,4,楷体_gb2312][B]看到我的笨手拙作,雨桐妹妹竟打字放到此处。实在是顽石充玉了。[/B][/ft]

深蓝

[ft=,5,]七律 咏荷 [/ft] 晨光晓露落珠盘,紫雾轻烟绕水仙[ft=,5,] 弄影临风莲步碎,邀云入画雅荷闲 奇葩本是瑶池草,菡萏又开梦泽花 玉骨冰肌非素物,兰心蕙性伴霓霞[/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