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玉之完美
个人日记
玉雕之美一定是以材料为基础、工艺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内涵是灵魂,是这几方面的综合体现,成玉在人。在实践中体会到,玉之完美体现不仅仅依靠娴熟的工艺技巧,更依赖于琢玉人的设计构思等综合素质,技术和技艺仅仅是基本技能,如果一味炫耀技巧,就永远摆脱不了“雕虫小技”的匠气。玉是载体,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玉料自身独特的外在形式,巧妙构思、精工细作,赋予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有了思想,注入了灵魂,作品就活了,人见人爱。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和构思,再加上做工不到位,就算玉质再好,也只是死物一块,很难讨人喜欢。
琢玉要投入感情,需要与作品沟通对话,这样交流才能感受到玉料的引导、启发和感悟,寻找到玉质的灵性和天意,从而获得恰当的切入点,自由的驾驭玉料,手随心动,以“砣”代笔。在琢玉前,审料时要如同你是牛,让他牵着你走;一旦吃透了它,涌动的创作灵感就能像牧牛者牵着牛一样,牵着它走。设计者永远不能离开实践,就像一块玉料,只能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才。
可回过头看看当代的玉雕现状,不得不使人堪忧。一部分人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为了尽快回本,在很多材质很美的玉料上,不假思索的重复着同样的题材,千篇一律的重复着一个又一个低俗的内容,忽略了因材施艺、量料取材的基本原则,忽略了创意与文化内涵,雕工像机器化生产一样,大同小异,缺乏思想、更无内涵,几乎完全被经济主宰者。高涨、快速、张扬、躁动是当代相当一批琢玉人的共同特点。新生族群更是锐利有余,温润不足,锋芒毕露、不知韬晦,一心祈望高攀,没有休养水准,使得是蛮勇,做的是商品,拼的是狡智,着实亵渎和暴敛了天地之美玉,以至于精品难求,可悲可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