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的灯

个人日记

图片图片                                                                                                                                                                                                       好多年以前,我家住在这个城市的一条南北向的老巷子里,整条巷子住着几十户人家,巷的北端连着大街,且是唯一出口。北端巷子口有一边是一堵高高的长十几米的围墙,这一段路只有一边住着人家。那时候路灯还没有接入到这条麻石板铺成的小巷,一到晚上巷子口黑咕隆咚还不说,由于巷子地势南高北低一到下雨天坑坑洼洼的麻石路面排水不畅,形成不少的积水洼。因此凡是风雨夜这条路很不好走。。
           那时我在一家化工厂上班,下了中晚班骑自行车回家,途经巷口下雨天常被坑洼的积水弄湿了鞋子和裤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晚上,住在巷子口的一户人家,总会在自家门口,用绑在的屋檐下的竹竿挑挂起了一盏灯,那是一盏带着灯罩的白炽灯,尽管灯光不像现在的路灯那么耀眼光亮,但还是给在乌漆麻黑的夜里路过这段路的街坊邻居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大家每晚点灯的是个寡居的瘦瘦老妇人,街坊们谁也说不清她的来历;有的说她的丈夫解放前就跑到了台湾;有的说她是个大资本家的遗孀,丈夫的工厂由国家赎买,她靠拿定息过日子,也有的说她是个退休的老教师。。。大家也没见过老妇人有儿女在身边,都只看见她一个人在过着日子。
         老妇人燃起的义务“街灯”就这样风雨无阻,每晚不息的在巷子口的路上照明了好几年。突然一天晚上这盏灯没有亮起来。。。。第二天上午街坊邻居们才知道,老妇人走了,头一天的傍晚做饭时老妇人倒在厨房,再也没有起来。。。
         一辆殡仪馆的车接走了老妇人,巷子里居民小组的组长带着几户近邻放了送行的炮仗。老妇人走了,这一天整条巷子的气息显得十分的凝重,孩子们似乎变得都很懂事停止了平日的高声嬉笑喧闹,也没有了以前时常爆发的街坊邻居为了鸡毛蒜皮小事而发生的争吵。不少人在低声叹息着说;“以后谁来为我们点路灯!”
          老妇人走后的那天晚上,我正好在外面办点事,当我骑着自行车回家,突然发现我们居住的这条小巷变得灯火通明,巷子里几乎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亮起了一盏灯。。有白炽灯,有日光灯,有台灯,甚至有纸灯笼,有蜡烛。。。。
          从那以后小巷的居民们变得和善,居民们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而争争吵 吵的现象少了,邻居们互相帮忙照顾的事例多了。好多年以后我还常听到不少老街坊在掰着指头,叹息着说;她老人家走了第X年了! 
                                                                                       
                                                                                                   2015.2.16  -- --小桥创作于羊年春节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