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战胜抑郁

养心


2010年也许是正念禅修在英国推广开来成为主流的年份,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方法,它已经为英国国家临床学研究所接受。而就在今天,一家主要精神健康慈善机构呼吁把冥想课程纳入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HS)中,以便将此服务推向更加广泛的人群。


我在写给精神健康基金的一篇文章中强调:有一种名为“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在临床上取得了惊人效果。八周课程使得那种曾反复遭受抑郁症折磨的人的抑郁症复发率减少了一半。但这个报告还表明,目前,原本可能从中受益的病人很少被送去参加接受这种治疗——二十个全科医师中只有一人会常规性地开具MBCT治疗处方,尽管事实上四分之三的医生都认为如果采取这种治疗,将对罹患精神问题病人的病情有帮助。这种情况如得到改观,将能为病人、甚至为全国经济都带来巨大影响——英国每年因抑郁症而造成的损失估计为75亿英镑。


尽管名字令人费解,正念认知疗法本身其实非常直接——它由一系列类似内观禅修的课程组成,帮助于人们以仁善、开放和非评判的态度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身体感觉和思想感情。用正念训练我们觉察自我体验并与之共处,而不是与之进行一场徒劳的斗争或采取逃避的态度。这听上去很简单,也许它本就不难,通过不断有意识地谅解,似乎能够缓解人们试图对抗生活本身的痛苦时所带来的痛苦。


正念训练与抑郁治疗密切相关。抑郁症患者往往陷于对痛苦经历不断“反刍”的怪圈——他们把负面记忆在头脑中反复咀嚼、发酵,这种模式让低落情绪不断延续。而正念使得这种情绪反刍短路,通过学习如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而不去执著于关于过去、未来的负面想法,我们在头脑中创造更多空间,以便新的更加有效的决策得以浮现。方法虽然简单易行,却也还是需要时间和努力来掌握,因此这也并不是一种神迹般的治愈。正念疗法得到大量实质性和数量迅猛增加的实际案例的支持,这表明内观疗法不仅有助于人们应对抑郁,还有其他一系列精神压力应激状态:包括慢性疼痛、焦虑、癌症和艾滋病等。


正念疗法从根本来说无可辩驳地得益于佛教修行的见地与修证,佛陀不但指出苦来源于跟体验的抗争(如对抗疼痛),而且开出灭苦之道的药方:即通过内观禅修之道来熟练地对治痛苦。然而,“佛教”这个词几乎从不曾在MBCT课程中被提出来过,因为他们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名声是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什么精神上的信仰。这也许是唯一的方式——也许一些佛教徒会争辩说正念训练能开启对于意识本质的智慧,这种智慧远超过随机受控实验能做到的有限地步。然而在此最重要的却是,如何让这种减轻痛苦的技术,以让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使禅修世俗化,并将其包装成能顺应临床试验的形式。这种本来很有可能会被医疗界视为“新时代的编造”的治疗手段现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重视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ICM在为精神健康基金会做的对全科医生的调查中,64%的医生愿意亲自接受正念训练。


这要部分归功于Morinaga Soko-Roshi,因为他是Jon Kabat-Zinn的内观老师。Jon Kabat-Zinn是上世纪70年代首先把内观训练引入美国保健服务的医生。Kabat-Zinn明白如果直接把佛教的精神修炼介绍给他的病人,会因宗教性质过于浓厚而不被接受,然而,他有强烈的直觉,这些据说能导致佛教徒开悟的禅修技巧也能帮助慢性病患者治疗他们的病患。由于不确定该怎么做,他拜见Soko-Roshi请求开示。“不要提到佛!”他得到的是简洁明了的指示。


由此,作为正念认知疗法(MBCT)的前身,Kabat-Zinn推出了一种世俗化的正念减压课程MBSR。现在,MBSR课程在数百、也许数千个美国大学中被传授——不单单局限于医院和医疗背景,而且在学校、社区中心、监狱和工作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在英国,我们这方面落后了。虽然在诸如牛津、爱赛特、班戈等大学现在已经有了正念禅修中心(苏格兰政府为训练职业保健人员而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值得表扬),然而大多数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HS)信托基金缺乏MBCT课程的基础设施和人员来使更多病人从中受益。虽然有说服力的医疗效果可由科学证明,也有全科医师的支持,人们却一直得不到足够的课程资源支持。但随着范围越来越广的、各种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开始接受正念禅修,尤其这种支持来源于事实证据而非某种佛教信仰,情况应该会开始转变。


来源:英国《卫报》网站2010年1月5日

作者:Ed Halliwell

译者:根让巴丹 校对:根让巴丹 圆韧(智悲翻译中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