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围龙屋里的故事

个人日记

  离我家不远的围龙屋
围屋后面的墙上还残留着当年粉刷的各类标语
围屋最高的是炮楼,守夜人就在上面保护着围龙屋的安全。
半圆形围龙屋已无人居住,成了堆放柴草的杂物屋。
    我们龙川县通衢镇的空气很清新,山是山,水是水,树是树,十分明晰、干净。锦归村玳峰南山下的禾笔中(地名),有两座分别约80岁、200岁的半圆形围龙屋。80岁的半圆形围龙屋保存得尚好,但另一座已经完全破败,周围杂草丛生了。


                                   围龙屋里的故事

    我们锦归村的村民大多数都姓何,我也正是,这座约岁的半圆形围龙屋里,住着何善良兄弟三家人。何善良是这座围龙屋原主人的后代。关于这座围龙屋的历史,善良了如指掌。
    大概是80年前,何氏有火旺、景堂、发科、玉泉四兄弟,他们想合建一幢房子住在一块。如果他们现在还在人世的话,他们都有100多岁了。整个围龙屋修建了近20年,但还没有正式落成,通衢就解放了。四兄弟在那个历史大动荡的时代,各自上演悲欢离合的故事。当年,何发科去别的村里的佃户家里收租,有一个佃户是个寡妇,后来因故自尽了。土改评定阶级成分时,有人就拿着这事来大作文章,说何发科剥削佃户,逼死农民,何发科因此被判处了死刑。
    关于何玉泉,人们说他家是“两党对立”,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投了国民党,一个加入共产党,几十年不曾见过一面。后来他们两人在香港终于会面,兄弟俩抱头痛哭了一场。何火旺没什么故事,他早年横遭不幸,在车祸中死亡。何景堂的儿子何仁添生了三个儿子,都在这座围龙屋里居住。土改时,当时的人民政府分来了11家贫下中农来住,大约有五六十人,其中有几家人是外姓人。寥寥的几家外姓人,夹杂在众多的何姓人之间,感到很不是滋味,于是在“文革”时或“文革”前,搬到别处去了。

    建筑特点

    这座半圆形围龙屋背后建有围屋15间,横屋、正副厅、各处厢房等,共有大小房间45个。屋两角有炮楼两个,作防匪防贼的了望台用。守夜者站在炮楼上,就能对整座围龙屋的情况一目了然。围龙屋里的墙砖多是泥砖,有的地方已坍塌。围龙前面的坡状地坪都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地面平整。因久无人打理,坪上已长满了杂草。
    围龙屋里的门框都是用木材做的,横屋里的厢房有部分门框用石材做成。从外面看这座围龙屋,可看到围龙屋和炮楼都是用白灰刷好的,给人以很坚固的感觉。围龙屋的正厅与很多旧式大屋一样,在“文革”等历史时期被涂上了许多时代性和政治性很强的标语。厅里的地板已长满了碧绿的青苔,成了人们堆放杂物的地方。
    这座围龙屋做得很朴实,其梁檩、窗棂等并没有繁富的雕花。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客家民宅。
    离这座围龙屋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更为古老的半圆形围龙屋,村里人说它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了。但这座围龙屋,只剩下半圆的围龙还没倒,其他的房间、厅堂,都成了断壁残垣,留给后人凭吊。
    何善良住的房子并不是围龙屋里面的泥砖房,他在围屋一侧的水泥红砖房里住着,不时打扫一下围龙屋。何善良说,何家这座近百年的围龙屋如果没有人管理的话,它也会像那座已被弃置的围龙屋一样,成了“遗址”。
    我市地处粤东北,最常见的是“府第式”、“四合院式”(如苏家围等)的房子,并不常见圆形或半圆形的围龙屋,而通衢镇有两座,这里大概也有地域上的影响。通衢镇离客都梅县、兴宁都很近,而梅县常见半圆形围龙屋,我们通衢镇不免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文章评论

無形の形

这个陈年故事听谁说的?怎么没听过何善良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