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散记
个人日记
今日谷雨,是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名源于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象征着美好寓意。
只是,美好的日子不一定会发生美好的事情,甚至会蒙上一层厚重的黑色:上午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万平方公里,震源中心房屋倒塌十之八九、基础设施毁损严重,伤亡已超万人,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从汶川──玉树──雅安,近年来我国西南部的地壳就从来没有安分过,频频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发难。有专家指出:上述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板块间长期逆冲挤压,故而地震频发;还有专家分析:汶川地震后因积累几千年的应力已经释放完全,四川地区将百年无强震。
第一种说法毕竟专业性太强,难置可否;而第二种说法现在已经不攻自破,纯属谬论。
每当灾难发生,总会牵动亿万人的心。在过去的24小时里,国家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抗震救灾,李克强总理飞抵一线视察灾情,企业、名人纷纷慷慨解囊,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表达对受灾同胞的关心和支持,失去公信的红十字会也顶着不受网友待见的压力为灾区筹集款项与物资……
而我,对此沉默了整整一天。既没有点蜡烛、也没有祈福,甚至都没有打开电视机关注救援行动的进展。是因为麻木吗?不,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无法直面废墟下那一幕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五年前那段撕心裂肺的记忆仍历历在目,而悲剧又一次上演。我在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面前有一幅中国地图,滑动放大镜,我的视线定格在了距川渝往东数百公里的一处位置,我于两年前发表的日志《初夏随笔》中曾提及过那个地方。关于那座著名的自然改造工程与周边区域气候、环境的联系,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仍将继续,但终有揭晓答案的一天。
有时候,真想说点什么,又怕说得太犀利了,不合时宜,也就忍住了。可是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不得不说:如果我们的房子足够坚固,能够承受相当级别的地震,那么除非是在野外遭遇山体滑坡跟泥土流等不确定因素,相信伤亡是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的,至少不必从那么多倒塌的建筑里扒人。
在预防灾害方面,地震频繁的岛国日本做得比我们完善得多。即便灾后的应对,相比也更加有条不紊。此次雅安地震发生后,各地救接队伍踊跃而至,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各种大大小小车辆将通往灾区的绿色通道堵得水泄不通,致使伤员出不来、物资进不去,甚至有满载士兵的军车因避让私家车坠落悬崖……虽然爱心人士扶危济困、传递正能量精神可嘉,但是作为业余人员你们进去能干什么?是献了爱心还是添了乱?这种局面从08年5.12开始就一直没得到改观。呼吁政府今后在这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爱心人士理性安排行动,各方面应当服从统一指挥调度,尽可能地把专业人员和设备优先输送灾区开展工作。很有必要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不在应急预案内或未经许可的车辆一律不得驶入红线范围,使绿色通道成为真正的生命通道!
另外对于新闻媒体的数量也要有所限制,不要进去太多。及时跟踪报导现场情况很有必要,但是媒体多了,报导内容内质化必然严重,比如同一件事情,经数百名记者采访、数十家媒体报道,内容几乎雷同,有意思吗?动动手指转发一下就可以了嘛,难道这个时候还要搞什么独家!毕竟第一是救人、第二是救人、第三还是救人!再说灾区物资有限,保障受灾群众跟救援队伍都不够,媒体人员多了更会徒增消耗。有时侯从电视画面里看到施救现场媒体记者们簇拥着大汗淋漓的施救人员、心急如焚的家属、奄奄一息的伤者问这问那、喋喋不休,我很想爆粗。
原本是想写篇短文,手指划着屏幕就停不住了。时针早已过了零点,离天亮只差几个小时,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越来越宝贵了,但愿废墟下的生命能坚持住!
凝视窗外沉沉的黑色,我什么也不想做。我不点蜡烛,因为我知道除了增加碳排放无它意义;我不祈福,因为我知道如果祈福有用灾难就不会反复降临。我记得有一位老者在黑板上写下过“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我想,倘若多难真的可以兴邦,那么就是我们整个社会都痛定思痛,切实总结每一次灾难的经验教训,加强认识,改进方法,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灾难时,所有人都得以劫后余生!
今日谷雨,是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今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今日也是我父亲去世13周年的忌日。我向遇难者致哀,同时悼念我的父亲。
── ︶ㄣ十月2013.04.20于天勤草堂
只是,美好的日子不一定会发生美好的事情,甚至会蒙上一层厚重的黑色:上午8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万平方公里,震源中心房屋倒塌十之八九、基础设施毁损严重,伤亡已超万人,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从汶川──玉树──雅安,近年来我国西南部的地壳就从来没有安分过,频频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发难。有专家指出:上述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板块间长期逆冲挤压,故而地震频发;还有专家分析:汶川地震后因积累几千年的应力已经释放完全,四川地区将百年无强震。
第一种说法毕竟专业性太强,难置可否;而第二种说法现在已经不攻自破,纯属谬论。
每当灾难发生,总会牵动亿万人的心。在过去的24小时里,国家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抗震救灾,李克强总理飞抵一线视察灾情,企业、名人纷纷慷慨解囊,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表达对受灾同胞的关心和支持,失去公信的红十字会也顶着不受网友待见的压力为灾区筹集款项与物资……
而我,对此沉默了整整一天。既没有点蜡烛、也没有祈福,甚至都没有打开电视机关注救援行动的进展。是因为麻木吗?不,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无法直面废墟下那一幕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五年前那段撕心裂肺的记忆仍历历在目,而悲剧又一次上演。我在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面前有一幅中国地图,滑动放大镜,我的视线定格在了距川渝往东数百公里的一处位置,我于两年前发表的日志《初夏随笔》中曾提及过那个地方。关于那座著名的自然改造工程与周边区域气候、环境的联系,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仍将继续,但终有揭晓答案的一天。
有时候,真想说点什么,又怕说得太犀利了,不合时宜,也就忍住了。可是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不得不说:如果我们的房子足够坚固,能够承受相当级别的地震,那么除非是在野外遭遇山体滑坡跟泥土流等不确定因素,相信伤亡是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的,至少不必从那么多倒塌的建筑里扒人。
在预防灾害方面,地震频繁的岛国日本做得比我们完善得多。即便灾后的应对,相比也更加有条不紊。此次雅安地震发生后,各地救接队伍踊跃而至,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各种大大小小车辆将通往灾区的绿色通道堵得水泄不通,致使伤员出不来、物资进不去,甚至有满载士兵的军车因避让私家车坠落悬崖……虽然爱心人士扶危济困、传递正能量精神可嘉,但是作为业余人员你们进去能干什么?是献了爱心还是添了乱?这种局面从08年5.12开始就一直没得到改观。呼吁政府今后在这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爱心人士理性安排行动,各方面应当服从统一指挥调度,尽可能地把专业人员和设备优先输送灾区开展工作。很有必要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不在应急预案内或未经许可的车辆一律不得驶入红线范围,使绿色通道成为真正的生命通道!
另外对于新闻媒体的数量也要有所限制,不要进去太多。及时跟踪报导现场情况很有必要,但是媒体多了,报导内容内质化必然严重,比如同一件事情,经数百名记者采访、数十家媒体报道,内容几乎雷同,有意思吗?动动手指转发一下就可以了嘛,难道这个时候还要搞什么独家!毕竟第一是救人、第二是救人、第三还是救人!再说灾区物资有限,保障受灾群众跟救援队伍都不够,媒体人员多了更会徒增消耗。有时侯从电视画面里看到施救现场媒体记者们簇拥着大汗淋漓的施救人员、心急如焚的家属、奄奄一息的伤者问这问那、喋喋不休,我很想爆粗。
原本是想写篇短文,手指划着屏幕就停不住了。时针早已过了零点,离天亮只差几个小时,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越来越宝贵了,但愿废墟下的生命能坚持住!
凝视窗外沉沉的黑色,我什么也不想做。我不点蜡烛,因为我知道除了增加碳排放无它意义;我不祈福,因为我知道如果祈福有用灾难就不会反复降临。我记得有一位老者在黑板上写下过“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我想,倘若多难真的可以兴邦,那么就是我们整个社会都痛定思痛,切实总结每一次灾难的经验教训,加强认识,改进方法,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灾难时,所有人都得以劫后余生!
今日谷雨,是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今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今日也是我父亲去世13周年的忌日。我向遇难者致哀,同时悼念我的父亲。
── ︶ㄣ十月2013.04.20于天勤草堂
文章评论
光速大师兄
生者坚强,勿弃希望!
摇曳的烛光
唏嘘啊唏嘘。早年失去如山父爱,一表英俊的十月,才思敏捷的十月,幽默豁达的十月,文采奕奕的十月,坚强不息的十月,不正是“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却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的极佳写照! 问安,十月父亲的在天之灵 !
昭熳
[em]e105[/em] 十年前,我失去了我最亲爱的母亲。没想到小十也同样承受过那种生命不能承受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