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的小说《蛙》想到的..........
原创
初识莫言的小说《蛙》,就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小说取名为蛙有何寓意?蛙与计划生育又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些追问一口气读完了这部长篇小说。阅读中,我常常被书中经典的语句所触动,当读到主人公姑姑回忆她退休的那个晚上,喝醉了酒,回家的路上,路过洼地,行医几十年,从未怕过什么的她,却体会到了恐惧的心理,那晚的蛙声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的哭声时,灵魂深处悲悯之情如泉喷涌而出,久久的陷入生命之痛、人性之痛的沉思之中,既而转化为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在看似平实简朴的文字中,也深切的体会到了莫言的小说揭示人性的魅力之所在。
蛙以书信体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一位乡村妇产科医生“姑姑”复杂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她的一生,伴随着计划生育的发展史,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所走过的艰巨的历史过程。
“姑姑”是莫言塑造的众多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典型形象,她对工作忘我的境界,如小说的叙述人蝌蚪所述:她“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她铁面无私,为工作鞠躬尽瘁。五十年代,我国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姑姑是一位接生能手,她用新法接生了数千个婴儿,是高密东北乡人敬重的圣母般的人物;在阶级斗争年代,姑姑因为恋人飞行员驾机投敌受到牵连,身体和精神遭受双重摧残,曾以自杀向党表示自己的清白与忠诚;在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年代, 在姑姑的手中不知道有多少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可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姑姑没有选择、没有退路的逼死了几位即将临盆的妇女,也逼死了她侄子蝌蚪的媳妇和腹中八个月的胎儿。她为维护国家的法律,赴汤蹈火,她为革命工作牺牲了爱情,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这样一个充满精神光辉的人物,最后却变成了剧作家蝌蚪代孕生子的帮凶,因为姑姑退休那个晚上青蛙的叫声触及了姑姑,也触及了读者灵魂深处最真实的疼痛,那就是对生命、对人性的敬畏。姑姑曾看到,那些吃青蛙的人,让一群女人,在河边,用剪刀,剪下青蛙的头,然后,像脱裤子一样,把它们的皮褪下来,它们的大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产床上的妇女。而蛙的繁殖力很强,蛙与娃同音,蛙的叫声如初生婴儿的哭声,而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与蛙的卵子也没什么区别。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变态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晚年,她想通过自己的丈夫将那些被流产的婴儿重新捏出来,以赎回自己的罪恶感,这也是姑姑精神背负的罪恶之源。
“姑姑”是莫言塑造的众多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典型形象,她对工作忘我的境界,如小说的叙述人蝌蚪所述:她“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她铁面无私,为工作鞠躬尽瘁。五十年代,我国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姑姑是一位接生能手,她用新法接生了数千个婴儿,是高密东北乡人敬重的圣母般的人物;在阶级斗争年代,姑姑因为恋人飞行员驾机投敌受到牵连,身体和精神遭受双重摧残,曾以自杀向党表示自己的清白与忠诚;在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年代, 在姑姑的手中不知道有多少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可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姑姑没有选择、没有退路的逼死了几位即将临盆的妇女,也逼死了她侄子蝌蚪的媳妇和腹中八个月的胎儿。她为维护国家的法律,赴汤蹈火,她为革命工作牺牲了爱情,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这样一个充满精神光辉的人物,最后却变成了剧作家蝌蚪代孕生子的帮凶,因为姑姑退休那个晚上青蛙的叫声触及了姑姑,也触及了读者灵魂深处最真实的疼痛,那就是对生命、对人性的敬畏。姑姑曾看到,那些吃青蛙的人,让一群女人,在河边,用剪刀,剪下青蛙的头,然后,像脱裤子一样,把它们的皮褪下来,它们的大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产床上的妇女。而蛙的繁殖力很强,蛙与娃同音,蛙的叫声如初生婴儿的哭声,而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与蛙的卵子也没什么区别。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变态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晚年,她想通过自己的丈夫将那些被流产的婴儿重新捏出来,以赎回自己的罪恶感,这也是姑姑精神背负的罪恶之源。
读到这儿,绣阁内心填满了悲怜与震颤,作为一名读者,一位女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我为姑姑的一生而叹息,更深切的体会到了乡所医生这个职业的辛苦与无奈。她们为偏远落后、生活贫困、缺医少药的乡村妇女默默的付出着,为每一个家庭的生殖健康和幸福默默的付出着。我曾结识很多乡所医生,每年的单月孕检日,她们每隔一个月就要下到村里为育龄妇女孕检,有时持续一个多月,顾不上家务,顾不上孩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门,道路泥泞,她们拎着B超机,翻山越岭,走也要走到村里,几乎是天不亮就起床,半夜才回到家。记得有一则形容计生人员工作的短信:“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的比猪差,”我亲眼目睹一位怀孕近三个月的乡所工作人员,在入村的途中,由于山路崎岖,陡峭,一路颠簸,晚上回到家就流产了。她们在没有选择的投入工作的同时,也在承担着作为女人应尽的责任。无论是乡所医生的职业形象还是工作的性质,她们都应是这个时代的最美乡村医生。
人类需要繁衍生命得以长存,千百年来的生育观念: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已渗入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中。而控制生育,又是我国现阶段得以发展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曾经的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半工业化的农业国家,要想扭转人们根深蒂固的生育观念,何其之难。计划生育,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而莫言说,他想触及人们灵魂的最疼处,莫言做到了,他另辟蹊径,以独到的眼光和平铺的语言在叙述一个故事,这里包含有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有同情、有怜悯、有颂扬,给人们留下许多感慨和想象的空间去回味。莫言说:“这是一次灵魂深处的革命,是人类生存困境更深度地思考”。
我曾经结识过一位妇产科的女医生,她跟我说,她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因为在她情犊初开之时就目睹了将要做女人的痛苦。你要问一位母亲,这辈子最疼的是什么,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分娩的过程。作为女性,是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承担者,结婚后,就承担起避孕、怀孕、孕育、生育、哺育、节育、养育的整个过程,并且不得不承担非意愿妊娠所导致的人工流产和生育节育中所受到的健康风险,我时常想,为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祖国就是母亲,黄河、长江就是母亲河,因为母亲无私的付出,足以证明母爱的伟大,所以生命之痛、人性之痛是与个人的善恶人性和道德无关的。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实现理性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么棘手的问题摆在中国人的面前,摆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特别是面临着国际上从人权角度而来的种种责难与批评,却在姑姑对乡亲们朴实的一段话中阐述的明明白白:“计划生育不搞不行,如果放开了生,一年就是三千万,十年就是三个亿,再过五十年,地球都要被中国人给压偏啦。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这也是中国人为全人类做贡献!”而面对自己的亲人蝌蚪的埋怨,姑姑也说了一大堆的气话:“我们愿意野蛮吗?在你们部队,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城市里,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外国,更用不着野蛮——那些洋女人们,只想自己玩耍享受,国家鼓励着奖赏着都不生——可我们是中国的农村,面对着的是农民,苦口婆心讲道理,讲政策,鞋底跑穿了,嘴唇磨薄了,哪个听你的?你说怎么办?人口不控制不行,国家的命令不执行不行,上级的指标不完成不行,你说我们怎么办?”这几个“怎么办”,真真切切的倒出了计生人员的苦衷,也正是这项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事业,伴随计划生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
我曾经结识过一位妇产科的女医生,她跟我说,她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因为在她情犊初开之时就目睹了将要做女人的痛苦。你要问一位母亲,这辈子最疼的是什么,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分娩的过程。作为女性,是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承担者,结婚后,就承担起避孕、怀孕、孕育、生育、哺育、节育、养育的整个过程,并且不得不承担非意愿妊娠所导致的人工流产和生育节育中所受到的健康风险,我时常想,为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祖国就是母亲,黄河、长江就是母亲河,因为母亲无私的付出,足以证明母爱的伟大,所以生命之痛、人性之痛是与个人的善恶人性和道德无关的。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实现理性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么棘手的问题摆在中国人的面前,摆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特别是面临着国际上从人权角度而来的种种责难与批评,却在姑姑对乡亲们朴实的一段话中阐述的明明白白:“计划生育不搞不行,如果放开了生,一年就是三千万,十年就是三个亿,再过五十年,地球都要被中国人给压偏啦。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这也是中国人为全人类做贡献!”而面对自己的亲人蝌蚪的埋怨,姑姑也说了一大堆的气话:“我们愿意野蛮吗?在你们部队,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城市里,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外国,更用不着野蛮——那些洋女人们,只想自己玩耍享受,国家鼓励着奖赏着都不生——可我们是中国的农村,面对着的是农民,苦口婆心讲道理,讲政策,鞋底跑穿了,嘴唇磨薄了,哪个听你的?你说怎么办?人口不控制不行,国家的命令不执行不行,上级的指标不完成不行,你说我们怎么办?”这几个“怎么办”,真真切切的倒出了计生人员的苦衷,也正是这项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事业,伴随计划生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
我们无意去评判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和思想高度,但它在你灵魂的深处抖动的震颤却是真实的,它获得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是无可厚非的。计划生育牵扯到千家万户,这一代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和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如今,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向服务型转变,为女性的生殖健康和降低人口出生缺陷做了大量的工作。功过是非就留给历史去评说吧!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文章评论
红颜
红颜坐沙发了,呵呵,先坐沙发,再慢慢看友发表的新作吧!
红颜
红颜没有读莫言的这篇《蛙》,但从朋友这篇对《蛙》精彩的读后感,而领悟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许多无奈与矛盾,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像外国一样不计划生育,甚至鼓励生育,那不到五十年,地球都要被中国人给压偏啦。所以,计划生育迫在眉睫,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但在计划生育这个十字路口,有许多棘手的问题,正如莫言小说写道:她铁面无私,为工作鞠躬尽瘁,从她手中接生了上万的婴儿,可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姑姑没有选择、没有退路的逼死了几位即将临盆的妇女,也逼死了她侄子蝌蚪的媳妇和腹中八个月的胎儿。。。。。。读到这里,红颜不禁感叹:多么残酷的现实哟!
大漠孤鸿
计划生育简直就是一部恐怖游戏。
月儿
评论的很到位,可见用心去看的。
阳光人生
好久没来绣阁家了,又看到你的文字,写的很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我们喊了n年,好像现在仍然是我行我素,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落实?
苏世
[em]e163[/em]
海风
看绣阁的文字就是你即使没有亲自看原著都能从她的读后中看得出原文字内容精彩。计划生育影响多少人家的政策,写的深刻,深入分析[em]e179[/em] 。
海风
看得出绣阁阅读很是用心才能写出如此读后感。[em]e163[/em] 好久不见绣阁的文字[em]e181[/em] ,再见还是欣赏,学习你的认真。问好夏安
[em]e257378[/em].绿意盎然
写得很好,容易理解,感情丰富的读后感,有空多写文让我这么一个小读者多受慰[em]e163[/em]
春江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切忌单一化,如《三国演义》中对刘备诸葛亮的描写,为历来文人所诟病。皆用鲁迅的话讲,欲显刘备之多仁而近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水浒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成功得多——人物性格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物形象的真实。《蛙》这一长篇我粗略地看过。小说根植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曾有人指责莫言为缺乏人性的计划生育政策摇旗呐喊,假如不是对中国当时严峻的计划生育现实的深刻了解,是读不懂这一作品的积极意义的。然而作者并没有一味地为姑姑唱赞歌,也写出了她内心深处矛盾甚至负罪的一面。这是广大计划生育工作着性格的一个缩影。现在再看这篇作品的思想性和倾向性,读者大众已经能够理解了,然而在当时社会是需要勇气的。 这让我又想起了八十年代的一部小说《汉家女》。小说讲述了汉家女从军,升任护士长到赶往战地医院救治伤员牺牲的经历。七连长的妻子违反了计划生育,怀上了第二胎,汉家女竟然冒名顶替连长的妻子,支走了查访者,为此背了行政警告。看到伤员们很可怜,她竟然用女性的爱去关怀他们。她洗澡被七班长偷看,出于女性的尊严,她愤怒的打了七班长两耳光。然而,当她读到七班长的道歉信,特别是明白他偷看的动机,原来明天就要投身前线,“可想想自己长到十九岁,临死还没见过女的身子是啥样”后竟能以非凡的勇气,在道德层面上突破传统“贞洁观”樊篱,让七班长看了一回自己的胴体。汉家女作为农民血统的女军人,身上不乏女性的善良,温柔和同情心,但又带有小生产者的狡黠,自私,重利心,爱猜忌等不足和局限,作者从文化意义层面上挖掘汉家女复杂的人性内容,使她显得既平凡,又不平凡。这样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生活真实性,汉家女也成了一个不朽的典型。 扯远了。
黄山雪松
记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到书店把已出版的莫言的书几乎全买了,读得第一本就是《蛙》,我很佩服莫言对计生工作的熟悉程度和演进过程,他叙述的一个个事件仿佛我们都经历过,好像一位老计生工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月夜,坐在大槐树下,慢慢讲述以往曾经发生的“精彩”故事。我对过去的计生工作只能说:血泪交集,功不可没。
榕树
老朋友出山了[em]e113[/em] 干计划生育这工作很辛苦吧?看看满大街上人头攒动,挤挤攘攘,川流不息人流心里就在想:计划生育得抓!不抓泛滥成灾啊!可现形是宽严不均,越穷越生,有钱的多生,有权的偷生,工薪的限生。现计划生育好象只抓工薪阶层。[em]e120[/em] 个人以为;一个有点少,三个有点多,两个才正好。
阿乡
读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读后感别有一番滋味。朋友文笔细腻, 动情,动人,网络空间难得一见。[em]e179[/em]
吴钩
说来惭愧,鄙人没有拜读过莫言的书。但读完楼主这篇言简意赅的读后感,我却对原著恨不一睹为快!楼主此文,于网友有起予之功!问好才女!
心情如诗
真情实感,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