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民渴望真正的改革?(系列文章之一)
个人日记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时,略有删改)
作者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人民满怀期待,人民渴望真正的改革。
今时今日,中国人民对改革期待之切,寄望之深,要求之高,为多年来所未有。人民为什么渴望真正的改革?盖因我国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多方面巨大成就之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亦日益彰显和剧烈。
经济社会矛盾最显著和最剧烈者,首推六大失衡。(1)收入分配失衡,表现为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投资消费失衡,突出表现是“三依靠增长模式”难以为继。(3)产业结构失衡,核心问题是几乎所有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4)国际收支失衡,突出表现为我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过度依赖美元霸权。(5)虚拟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整体经济体系“脱实向虚”趋势日益严峻。(6)地区发展失衡,首先是“二元经济机构”依然固我,“三农问题”仍然没有妥善解决。
此六大失衡,咋看起来纯属经济问题,实则皆是政治经济社会多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之必然结果。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所出现之深层次严重失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再平衡,必然酿成重大危机。
深化改革之核心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深层次的严重失衡,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重新平衡和协调发展。如果认识到我国今日所面临之诸多问题,皆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多重因素相互影响之结果,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仅仅依靠经济体制之改革和调整,就难以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的重新平衡和协调发展。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互相制约。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没有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借用矛盾分析方法,我们认为,如果说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面向未来,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向则必然是政治体制改革。
本系列短文,侧重从经济视角简要阐述六大失衡,以资读者概要理解我国今日所面临之诸多严峻问题,从而深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命之伟大和任务之艰巨。
本文先说收入分配严重失衡。
我国收入分配严重失衡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从宏观角度看,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体现为政府收入占GDP之比例持续上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例持续下降。其二、从老百姓收入结构看,收入分配失衡体现为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无论是基尼系数测算,还是其他各种抽样调查和直观观察结果,皆表明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分化加剧是不争事实,亦是老百姓强烈不满的首要问题。
其三、如果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分化加剧是源自合法收入增长,则不太会引起全社会普遍的强烈不满。造成我国收入不公和贫富分化日益恶化的直接原因,是各种非法和灰色收入快速增长,包括各种腐败、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低价变卖或侵吞国有资产等等,让少数特权分子转眼牟取巨额利益。垄断特权、资产泡沫、不公正竞争,亦是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如此造成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老百姓意见最大,抱怨最多。须知老百姓并非天生仇富,更不是不加区别地盲目仇富。
综合分析统计数据,自1990年代以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构成中,企业和政府部门收入总体占比呈上升趋势,家庭和个人收入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截止2012年年底,企业部门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1.5%,比1992年上升9.8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2%,比90年代以来的低点(2000年为14.7%)上升3.5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0.3%,比1992年下降8.0个百分点。
根据GDP收入法估算,初次分配里,我国居民薪酬收入占GDP之比重,1995-2007年期间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53.16%下降到39.74%,竟然下降了12.4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3%。其中2004-2007年期间,从46.14%下降到39.74%,年均下降4个百分点。2007-2008年略有好转,上升到46.62%。然而,2009-2011年期间,居民薪酬收入占比又从46.62%下降到44.94%。
再分配之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从2002年的65%下降到2008年的57%,下降8个百分点,最近几年仍维持持续下降态势,目前占比大约为51%。政府收入占比则从17.52%上升到21.28%,上升近4个百分点。企业收入占比维持较快增长,增长9个百分点,占从18% 上升到27%。
为什么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广大农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里,原本应该属于农民的土地增值收入,绝大部分被政府和企业占有。据统计,2001-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从1300亿元剧增到2.7万亿元,增长近20倍(这当然只是部分统计,实际土地出让收入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然而农民获得的征地和拆迁补助收入平均仅占土地出让收入的37%。辽宁、浙江、河南三省征地补偿费占土地收入之比重,分别只有10.37%、2.91%和12.99%。围绕土地拆迁的各种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关键就是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甚至赤裸裸的掠夺。
其二是城市居民收入占比亦持续下降。首先是薪酬收入偏低。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出口大国,由于绝大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产业工人的收入仍然非常低。按照人均小时工资计算,我国人均工资收入仍然只有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的1/14。相当美国的1/17,德国的1/16,日本的1/15,法国的1/16,俄罗斯的1/4。其次是财产性收入没有实现稳定增长。股市长期萎靡,许多普通股民一直赔钱。很长时间里,通货膨胀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是负利率,相当于国家对普通储户征收了通货膨胀税。1996-2002年中国平均真实利率为2.93%。2003年至今,平均真实利率为-0.3%。8年时间96个月里,有52个月(四年多)是负利率。有研究机构测算,仅2011年,通货膨胀税就高达1.5万亿。真实利率每压低1%,居民消费增长率就下降0.287%。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另一个最突出表现是贫富分化日益严峻。基尼系数是衡量贫富分化的指标之一,国际上比较通行。对于我国的基尼系数,不同机构估算方法不同,结果差距很大。最低值是0.48,最高达0.61。国际公认危险线是0.4。美国是0.42。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估算,2000年到2008年,我国收入差距一直持续扩大,基尼系数从0.44上升到0.49以上。虽然近几年收入差距似乎出现了缓慢下降势头,全国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2年的0.474(当然许多人不大相信这个数据),我国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非常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中国日益严峻的贫富分化,各种说法很多,都指向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越来越少的人群却控制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譬如,调查表明,10%收入最高家庭群体之收入,是10%最低收入家庭群体的65倍。2011年《纽约时报》曾经发表文章,说2000年中国财富分配还是二八开,2011年已经变成一九开了。换句话说,10%的人群占有90%的财富,90%的人只占有10%的财富。10%的人怎么构成的呢?90%是党政干部及其子女或者亲属;5.5%是海外或者港澳台有亲属的那些人;还有4.5%是经营有方,运气又不错的民营企业家。此类数据可能并不那么准确,却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现实,而且与老百姓日常观察和感受相符。
还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劳动者人均月收入分布,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人群占35%,1500元以下的人群占51%。易言之,仅够温饱的穷人占劳动者一多半。此外,从每年出台的各种富豪排行榜亦能看出端倪,巨富群体收入增速远远超过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速。我国近75%的富豪来自房地产、资源矿产及其相关行业,从一个重要角度说明了贫富差距急剧放大的内在原因。
上述因素之外,造成我国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峻的因素还包括: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第二产业占比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显然处于弱势地位;要素价格改革迟迟不启动或滞后启动;资本和权贵勾结,官僚资本横行,腐败蔓延;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加剧收入和财富分配两极分化。此处不再一一细说。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各国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是导致政治社会动荡不安的首要因素。社会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分化加剧是导致老百姓仇富、仇官、心理失衡、对社会不满乃至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的核心原因,也是所谓“中等收入陷进或中等收入焦虑”的主要表现。“不患寡而患不均”,并非中国社会独有的现象,而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如何确保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适度平等和动态均衡,是世界各国都曾经和正在面临的重大难题。中国亦不例外。
单纯从促进经济增长角度看,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过大,将直接拖累消费和投资增长。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财富越多的人,边际消费趋向就越小。如果财富过度向少数人集中,必然会严重制约我国消费增长。实际上,我国目前已经部分出现“富人有钱不消费,穷人消费没有钱”的现象(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选择到国外消费或购买国外产品)。有学者估计,中国富人的消费趋向只有62%,穷人的消费趋向为92%。美国著名的中国经济专家尼可拉斯.拉迪的估计结果是: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解释了中国消费率下降的75%,预防和储蓄动机只能解释了消费率下降的25%。
遏制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趋势持续恶化,应该是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关系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遏制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持续扩大之趋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非某个部门某项具体短期政策可以奏效。我们需从四个方面实施彻底改革,才有望遏制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持续扩大之趋势,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其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制度上根除各种腐败和权钱交易。根除腐败,就必须约束权力;约束权力,就必须制衡权力;制衡权力,就必须监督权力。没有边界、没有约束、没有制衡、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人类政治制度数千年演变的一个基本规律。老百姓对贫富分化和收入差距的强烈不满的抱怨之中,最不满意的就是腐败和权钱交易所导致的贫富分化。
其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制度上消除垄断,从制度上保障私有产权,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最大多数的中小微型企业(私营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超过1000万家,它们是创造GDP的主力,是创造就业的主力,是确保最广大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力。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最大多数的劳动者没有稳定的就业,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就会愈加严峻。根除垄断和保障产权的关键,仍然是政治体制改革。
其三、深化财政收支制度改革,确保广大低收入群体有最基本生活保障;显著加大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投入,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社会问题,减轻最广大老百姓的教育、就医、养老和退休负担。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必然牵涉到政治体制改革。首先需要约束政府公务员的数量,遏制政府行政开支快速增长,遏制吃饭财政挥霍人民的血汗钱。政府财政收支必须接受人民的独立监督,坚决根除一把手一支笔,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独立监督,才能确保财政收入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其四、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核心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尽快全面开征房产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和资源税。我国个税起征点仍然偏低,低收入工薪阶层不得不缴税,富人却能轻易逃税避税。富裕阶层拥有大量房产、证券金融资产和其他各类资产却不缴税,是造成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