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手机日志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主讲嘉宾:尹建莉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读者,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公益讲座活动。今天上午活动是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国图讲座中心联合举办的,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尹老师从事教育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她的著作《好妈妈是好老师》发表以后,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好评,今天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我们掌声欢迎。

  尹建莉: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到国图跟大家有这样的一个交流,感谢主办单位给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在座的大多数都是家长,我看也有爷爷奶奶们,甚至也有更年轻的人,也许现在你们还不是家长,但将来你们肯定会成为家长的。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家长,很多家长谈到带孩子感到很发愁,还有人说早知道做家长那么难,就不要孩子了,做家长真得那么难吗?其实不是那么难。只要在方法稍微改变一下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举个我自己亲身所见的例子,我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两个园丁在浇水,两个人都拿着管子在浇水,其中一个就浇的很急的,水也不够均匀,水流将小草都压倒了。另外一个园丁拿着管子,只是轻轻捏一下,他的水就像雨一样洒在草地上。我就想到教育,教育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轻轻改变一下方法,就像轻轻把管子口捏一下,这样取得的效果就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家长说到,她的小孩特别爱吃糖,她怕每天吃的糖太多,把牙吃坏了,就规定孩子每天吃两块糖,但是孩子还是愿意多吃,妈妈为了防止孩子多吃就把糖桶放得高高的,孩子说妈妈我要吃糖,妈妈就取下来给他两块。过了不久,她发现孩子偷糖吃。孩子将凳子放到桌子上,然后踩到凳子上取下糖桶拿糖吃,因为小孩太小了,不懂得把凳子撤走,妈妈就发现这个问题。妈妈开始反思,每天管他吃糖,却发展成说谎的坏毛病。后来她换了一个方法,和她的孩子说到:“宝贝你看你那么爱吃糖,妈妈总是忘了主动拿糖给你吃,以后要不你自己管糖桶,自己去取怎么样?”孩子一听非常高兴,孩子说行,妈妈接着说:“但是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我们还是按规定,每天只吃两块,你看这样可以吗?你自己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吗?”孩子说能管住,妈妈就特别信任的把糖桶拿下来,然后母子两一起将糖桶里的糖数过,一共有26颗糖,妈妈对孩子说:“你可以吃13天”,孩子说我肯定能吃13天,妈妈就很信任的把这个糖桶交给了孩子。过了几天,她再去数糖,孩子一块都没有多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一个教育的细节,一方面很好的控制了孩子吃糖,另外一方面,又培养了孩子一种诚信的道德品质。这个比妈妈每天提防着孩子,孩子会每天偷偷偷糖,这个效果是不是好得多,家长改变一点,孩子就改变很大。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好的教育不用搞得太复杂了。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共同的,一般来说家长都是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希望孩子智力出色,一个是希望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智力出色方面,家长们会做很多的功课,现在在孩子出生之前,就会加强营养,孩子出生以后,不但母亲要有好的营养,也会非常关注孩子的营养,同时现在可以有很多早期的亲子班和智力启蒙班等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这些方法做的再多再好,充其量只是加法手段,只是做加法的一点一点往上加。人们在孩子的智力启蒙方面,忘掉了最重要的手段,运用这个手段可以让孩子的手段以几何递增。是什么手段呢?,就是阅读。所以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话题,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

  阅读对儿童的成长有多重要?虽然耳朵里面经常听到大家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就像家庭教育一样,尽管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很重要,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抱有一种漠视的态度。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国家人均的图书拥有量非常低,像我们国家,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一本图书,能卖到6、7万册就算是畅销书,能卖到20万册就是超级畅销书。想想我们的人口有多少,即使一本超级畅销书卖到30、40万,读者拥有量也不过是万分之三。从这些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国民阅读量是非常低的。国民阅读量的低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形成,除了家庭中对阅读的认识不足以外,学校在这方面到目前为止认识仍然是不足的。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他自己对阅读是有很好的认识,他屡次给孩子学校的老师提建议,在学校应该加强阅读。学校方面对此也有所感觉,也提倡阅读。结果有一次他去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就跟家长们说,读课外书可以,但是跟语文无关的课外书不许读。这就是误区,哪一本是跟语文无关的书。对阅读的认识,使得教育有很多的问题产生。家长经常会责怪孩子学习不够好,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源是什么。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这个是千真万确的。

  很多家长都来问我,尹老师,我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越往后越不爱学习,我怎么做思想工作让他喜欢学习呢?我就说,孩子不爱学习可能有厌学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就是不会阅读。在小学仅仅凭聪明和用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是一个孩子不阅读,基础会非常的薄弱,智力结构就非常单一,面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力不从心,这就是孩子越大学习越力不从心根本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的出色,但是他酷爱阅读,这个孩子将来的爆发力是非常强的。到他知道想要学习的时候,具有超常的学习能力,使得学习成绩一日千里,飞快的进步。我曾收到一个家长的来信说:她是70后,是农村出来的一个女孩子,她自己从小学习是非常优秀的,可是在农村那个环境中,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的严重,她妈打算让她小学毕业以后就不要上学了,她妈一心想把弟弟培养成大学生,她妈妈每天监督弟弟学习,每天让她干活,她每次干完活以后,就跟她妈一块看电视,结果她一看电视,她妈就又让她干活,一刻也不让她闲着,后来她为了逃避干活,偷偷躲开找书来看,搜罗了当时农村能找来的书都读了一遍。她自己从上小学一直学习就非常好,她弟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她妈妈总是怪弟弟不争气。她看了我的书,也意识到原来阅读那么的重要。也正是因为她从小用劳动的业余时间读了那么多的课外书,最后成全了她自己的梦想。她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所以在小学和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的就是课外阅读。

  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有一个家长一次去开家长会,这是小学生的家长,班主任自己掏腰包买了40本我的书送给家长们,我的书里面,特别强调阅读,关于阅读的篇幅比较多。他在班里面推广阅读一开始并不被家长理解,很多家长非常反感,反问她怎么不讲课本?而是让学生看闲书。这个班主任为了劝说孩子读书,都流下了眼泪,现在很多教育界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了,如果我们家长能及其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阅读那么重要,很多人就会提出一个疑问来?为什么阅读那么重要?为什么可以让孩子聪明?可以让孩子学习好?这个讲起它的原理来是非常简单的,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这句话普通人也可以理解,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阅读所成全的就是语言。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语言增速发育的非常好。一个人思维的清晰度和语言的清晰度是成正比的,思维越清晰,语言越清晰。反过来可以说,如果你的语言越清晰,思维也会非常清晰。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2)
新民教育讲坛活动现场

  再一个,学习新知识,必须依赖已有的知识背景。这也是不断被心理学证实的也是从常识中得来的。我们举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从小没做过面食的人,和一个从小会做馒头的人,当他们学习做烙饼的时候,谁学习的更快?一个人没有做烙饼,我做过很多次面食了,和从来没有做过面食的人是不一样的。他在学习做烙饼的时候可定更容易。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当我们具有某方面的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再进入这方面的学习就会容易得多。知识经常呈一个网络状的,我们在这边学习的知识,通过语言的媒介会通到其它的地方。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观察一些人,是不是那些平常有大量阅读的人,他们在分析一些问题,在陈述一些问题,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方面,往往比从不去读书和学习的人一定会快得多。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告诉我们说,我们的母语为我们创建了主要的理智分类,这是思维活动有效的资本,离开语言就没有思维,阅读真的可以被形容为是智慧的水份和阳光。它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力的一个助推器,我们想要让我们的孩子聪明,是决然不可以离开阅读的。

  关于阅读我有几点需要强调一下:第一点,一个孩子的阅读一定要开始的越早越好,有很多家长误认为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阅读一定要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开始,哪怕这个孩子刚几个月,我们在哄孩子玩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读一些儿歌。我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当我一边拍着她睡觉的,会念念有词的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她这个时候可能听不懂,但是你的这个声音会刺激她语言中枢的发育,到了她开始能懂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讲故事,这些对儿童的智力启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开始的越早越好。很年轻的妈妈们,当你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可以跟她说话:“宝宝妈妈给你换尿布了,宝宝你撒尿了,宝宝你该穿衣服了”这都是儿童对语言最初的接触,也相当于阅读。

  再一点,阅读的内容可以非常的广泛。现在很多家长孩子可能上学了。光是酷爱读历史和小说,家长就觉得光读这边没读那些内容,非得强行让孩子读另外的东西,这用不着,我们尽可能把丰富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孩子,至于孩子选择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阅读的内容不要忘了另外一块,“经典背诵”。我们提到阅读,就知道拿到一本书读,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东西,非常的丰富,非常的优秀。这些东西是我们人类传承的最宝贵的财富,一定不要把这部分东西丢掉,一定要关注孩子从小的经典背诵,背诵一方面可以使孩子记忆力得到一个锻炼,宋词也可以使他的语言中枢得到很好的发育。在经典背诵方面,现在有些家长会疑惑,到底背什么?经典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背诵。唐诗、宋词、论语、大学、中庸等等都可以背。从我个人的爱好来说,比较幼小的孩子,背诗歌是比较好的。因为诗歌是琅琅上口的东西,节奏和旋律感非常好,容易引起孩子的爱好之情,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拉着他背《大学》、《中庸》,孩子会觉得很枯燥,不利于让他产生兴趣。

  很多家长担忧,阅读,我孩子不识字,我得教他认字,认够足够多的字再教他读书,这个顺序是错的,表面上听起来是对的,但是不符合一个人类的认知顺序,在阅读中,应该是先有阅读,才有认字,或者应当让孩子认字要在阅读中进行。我书上有篇文章,叫《让孩子识字不难》。我的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第一天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拿回来之后,打开书可以从头读到尾,基本上没什么生字。很多人看到这个细节,都认为你的孩子是神童,怎么会认那么多字,是不是前面花了很多时间教他认字。我必须强调一点,我没有特意教他认过一个字,没有给他做过一张认字卡。我的做法非常的简单,让孩子在生活中认字。比如说我抱着她到外面,看到包子铺,我会告诉她那是包子铺,看电视打出新闻联播4个字,我会告诉她那是新闻联播。平时给她讲故事的时候,我会指着书上的字,用书面语读。孩子慢慢就知道,这些东西叫文字,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内容的,她从这儿看到一次,从那儿看到一次,慢慢就学会了。开始我不知道她从什么时候认了多少字,她上小学前,5、6岁,突然间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童话书都不再需要妈妈讲了。在认字方面,家长不要专门做一个刻意的过程,今天认识10个,每天认识20个,这样的启蒙教育是很差的。

  我有一个同事,她每天带着孩子去上班,工作地方就一个孩子,百无聊赖,妈妈怕他碰着了,只允许他坐在角落上,坐在板凳上,而角落上有一堆报纸,小孩子就开始看报纸,开始零零散散认识几个字,实在没事干,看看这些字,后来发现偶尔能将一句话看懂,对有不认识的字再问问大人,一年多下来,他一个6岁的孩子就可以读报纸了。很多人不相信,大人也没有刻意教他,别人考他,他果然能把一篇文章读下来,这就是可以证明人是在阅读中去学习认字的,而不要是在认了字以后才阅读。

  再一点,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快乐阅读,如果孩子阅读不快乐,最后什么也实现不了。有的家长也认识到阅读对孩子很重要,特别想让孩子一天读很多书。孩子有时候想去玩,家长说不行,必须读完这本书去玩。妈妈想让孩子跟他一起背唐诗,看到孩子乱动,就责骂到:妈妈教你背唐诗你怎么乱动呢?不许乱动,然后很生气。如果学习的过程弄成这样的情形的话,已经失去意义了,孩子会开始厌倦阅读,厌倦背诵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关注,在你跟孩子互动的阅读当中,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愉悦,一定要想一些方法。

  我跟我女儿从小背了很多古诗,为了不让孩子感到讨厌,每次背古诗的过程当中,都会表现出这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比如我会说宝宝,妈妈好几天没有时间跟你背古诗了,今天终于有时间可以背古诗了。这样让孩子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想吃肉的人,很久没有吃肉了,现在有肉吃了,感到很开心。有时候很想带着女儿背,她不愿意,我也不强迫。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孩子天生是喜欢阅读,喜欢背诵的,只要我们不把这个事给孩子弄拧了,孩子一般是愿意接受这些东西的。

  当然有的家长,可能会对阅读有那样一些顾虑,我听到有的家长这样说,我就要让我的孩子快快乐乐的生活,不要让他学习什么东西,从小看书、背诗太累了,让他有个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很错误的。我们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难道阅读就不快乐了吗?不是的。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当他拿着书读的时候,不亚于上网、看电视的事情。我见过一对留学生夫妻,在国内经受住了严酷的高考,他就觉得学习是非常苦的事情。出了国以后,他们有两个孩子,他就认为,我要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在孩子学前什么都不教,每天就是让孩子看电视、玩。结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正当孩子需要上学的时候,他们必须要回国来工作。回国以后,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他才发现,他的孩子学习真是太吃力了,孩子前期什么阅读基础也没有,学什么都很吃力,导致孩子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厌学,这种后天再弥补的话,代价是很大的。还有人担忧,让孩子从小读那么多书,是不是束缚他的想象力或者是才能。但读图和读字,这两者是一点不矛盾的,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读一些图画书,文字是非常正常的,一个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孩子,自然会喜欢文字更精彩,文字更为多的书,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表现出来,我只爱读漫画书,可能是基于前期的阅读量积淀的不够多。如果真的有一个很好的阅读基础的话,自然会进入一个比较高端的阅读的层面的。

  还有的家长是担心,太多的阅读会不会影响孩子数理化的学习。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阅读多的孩子,文科学得比较好,数理化经常很差,这种担忧也是完全不必要的。事实上,从高考来看,每一所学校,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一定是文理兼佳的,阅读量一定是非常好的。我女儿学校,高考前5名的孩子,我差不多都认识,我后来跟他们了解了一下,都是从小有大量的阅读。至于那些阅读非常多,文科学的很好,数理化很差的孩子,他们数理化的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可能是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像韩寒少年成名的孩子,文科学的很好,数理化之所以不好,也许是因为没有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在数理化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了某种挫伤,原因是不一样的,所幸他喜欢阅读,像他这样的孩子,如果连阅读也不喜欢,那他就一事无成的,阅读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的。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智力启蒙、道德养成、素质的培养,以及他创新能力的发展等等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对教育的作用真的可以说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怎么说都不夸张,怎么想象也不过头。

  我们总是强调一句话,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们可能会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但是我想说的如果你忘掉了阅读,你从起跑线上就慢了一步,肯定是这样的。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教育任何一个细节,想让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不要一想到阅读的重要性就强迫孩子去阅读,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把阅读这个事情做得单纯一些。像对待一个游戏一样去对待,当成共同的爱好去呵护,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至于,有些太具体的问题,由于今天时间所限,这块就不多交流了。我在书中写到了很多东西,我的书和博客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回答了这些问题,怎么样选择阅读书目,要是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阅读中到底该做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我博客中也跟大家经常会有交流,书里面也谈到了很多。如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上我的博客留言。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3)
教育专家尹建莉现场谈教育

  前面我们谈了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确实现在家长们越来越理性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仅有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商高也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怎么样能够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呢?我认为,品格和心理成长有三个途径,这就是我要和大家交流的第二个话题,很多学校都开设一个品德课,媒体上一报道,少年儿童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马上就想,我们应该给他开一个心理健康课之类的。但是我认为,品德或者是性格的养成,以及心理的成全不是靠课程来成全的,开设课程无助于这些方面的成长,我认为品德和心理成长的三个途径,首先我们如何和别人相处,所有对孩子形成的影响者,主要就是家长。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跟孩子相处。第三个途径,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阅读。如果这三个途径都做好了,你的孩子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途径,我们如何和别人相处。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出一个表率作用,但是在细节中,我们是不是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呢?这个就需要大家去反思一下。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尹老师,我读了你的书受益匪浅,我读了书中有一篇文章,给小板凳揉揉痛,里面就提到,我的女儿跟小板凳碰了一下,我绝不打这个凳子,我除了领我女儿揉痛,还要给凳子揉揉痛。这样的行为让孩子看到,碰撞是互相不小心的结果,两个人都要负责任的,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去责怪别人,这就教给孩子如何跟他人相处。这个家长看了给小板凳揉揉痛这个文章很受益,并请教了我一个问题,说:,我们出去在小区里面玩,一到晚上有很多孩子在那边玩。昨天我遇到一个孩子,新买了一个自行车,不断故意用自行车来撞我们,开始两次撞我没在意,就躲开了,结果一过来撞,结果我一把把他推倒了,后来大人找来:你怎么能这样。他很迷惑,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不管他,他一个劲的撞我,孩子看到妈妈很懦弱,看到妈妈觉得会很懦弱。我说撞了小板凳都要揉揉痛,孩子撞你是无心的,你怎么能推倒。我建议说,你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解决:“小朋友,你刚买了自行车,还没学去骑自行车,阿姨认识一个孩子,两天就学会骑自行车不撞人了你看你刚才好几次就撞到了,看看你会不会学会不撞人呢?”这样说,孩子很快就不会撞你了。孩子都是喜欢善和美的,不要用厌恶的目光看待他,像看待坏孩子一样看他,反而暗示他是好孩子,他很快变得自我认定,我是好孩子,不撞别人了。这样给孩子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而不是孩子侵犯你的时候,以牙还牙。

  我的小孩也会遇到跟小朋友先生纠纷、打架的情况,我从来不会让事件扩大化,不会大惊小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社会观念,会为了一个玩具去抢夺和打别人,我们要一点一点教给他如何跟别人相处。当我的孩子跟别人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会转移他的注意力,不会责怪别的孩子,也不会怂恿我的孩子去保护自己。比如有一次,我的小孩到别人家玩去了,让孩子咬一口,胳臂上咬出小牙印了,女儿就哭着回家了,我第一感觉肯定是心疼的,但是我就笑笑说:跟小朋友打架了,没事的,还疼吗?妈妈吹一吹就没事了。我就淡化这个事情,过一会,还问她,要不要跟小朋友玩,想玩就玩去吧,因为我知道,那个小朋友也不是大人怂恿打我女儿的,所以小朋友这种正常的纠纷都是无所谓的,孩子一会就忘了,又高高兴兴跟小朋友玩去了。当然在另外的场合,我会跟那个小朋友谈一下,你看你跟我女儿越来越好,以前还咬她,现在不咬她了。你要暗示他,后来咬我女儿的小孩跟我女儿成为好朋友,现在虽然不在一个城市里,但是还经常打电话联系。

  当然有时候,我们在小区里面玩,确实能遇到一些真正的小霸王,那些孩子在家长的教唆下欺负孩子,我一方面会提醒家长反省自己,千万不要鼓动孩子去欺负别人,如果遇到有的家长真的不可理喻,躲开就行了,千万不要跟小霸王去较真,没有必要的。当然有的家长肯定会有那样的担心,老师你这样说,总要求躲开、退让,和善的处理这些东西,会不会我的孩子成为受气包。有些孩子总是被别人欺负,但是我跟家长说,受气包不是别人欺负你成为受气包的,受气包是因为家庭生活中长期得不到尊重,这种受气包是从家庭里面带出去的。我在学校里面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在这个环境下,很受人欺负,可能事因为班里面很多同学,联合起来欺负他。没办法,就换一个班,甚至换一所学校,不知道为什么?隔了一段时间,他又成为被众人攻击的对象,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非常生气,你看你天生没出息,这些孩子,我们只要去了解一下他的家庭环境。这样的孩子他在家庭中遭受到了太多的指责、苛责,他的不自信,从家庭生活中就带出来了,他到了学校,由于他内心的不自信,他就会在言语中,以及跟其他人交往会有很多不良信息传达出来,不知不觉他就成为受气包了。而有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始终得到尊重,在家庭生活中是很很快乐的,到后面会带出一种凌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不会成为受气包的。如果孩子出现了过分的胆怯,我们得反思下,是不是我们对他呵护太过了?往往就是说你对孩子要求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自信心会降低,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到外面是很难正常和他人交往的,这一点家长们是要特别注意的。

  我觉得还有一点,怎么样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去跟他人交往,最重要的一个我们如何跟配偶相处,这一点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中这种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人际关系,父母亲相处的态度是最好的教材,我们如何跟配偶相处,是孩子看到的第一个最深刻的人际交往关系,他从父母亲交往的身上会学到很多他自己该学到的东西。很多人会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会有一些变态、扭曲,心理总会有一些不健康的阴影。人们总认为这是缺了父亲,或者是缺了母亲,其实本质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父母亲在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苛责、吵闹、不体谅对方等等,那种思维方式等等给孩子形成了很坏的影响,如果父母亲在相处中,哪怕你是离婚,你处理得非常得体,对孩子不会有太深刻的影响的。比如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但是奥巴马为什么会成长得那么健康呢?我们看一下奥巴马自传可以发现背后的玄机,奥巴马的父亲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走了。他的父亲是很不负责任的,但是他的妈妈从来没有在奥巴马面前抱怨一句,奥巴马是姥姥、姥爷养大的,姥姥、姥爷经常在他面前说你爸爸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多么多么出色,妈妈多么多么出色,虽然他没有那么贴近的父爱,但是在他的心目中早早树立了美好的父亲的印象,并且家人跟孩子相处过程中也非常健康,这样才会成就健康的人。离婚本身是一件不幸的事情,离婚本身对孩子的伤害来说,是你们前期相处的方式真正伤害了孩子,而不是离婚这个事件本身对孩子有造成的影响,这一点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二点,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

  如果说前面一条,我们如何和他人相处很好理解的话,如何和孩子相处这一点,真的不被我们所关注。我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跟我说,我那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特爱打人。他也是个挺好的家长,我们两口子学历不低,与人为善,跟别人交往的很好,我每次带我的孩子,5、6岁的孩子,一到小区花园里面玩的时候,小孩子有时候就莫名其妙打别人的孩子,我打过他多少次了,他也改不了。这个问题大家也听出来了,家长是如何跟你的孩子相处的。还有一个家长跟我说,我有两个男孩子,总是因为什么事打架,妈妈认为作为哥哥要让弟弟,其实哥哥不比弟弟大几岁,我说你一视同仁。过一段时间,他说还不行。我说你讲讲细节,他们俩一发生矛盾,什么原因,我就判断,到底是你错了,还是他错了,如果你错了,伸出手来打,他错了伸出手来打,结果小哥俩的纠纷总也断不了。我说你整天用打手的方式来解决,可不是他们俩就学会了,他们俩有一点什么矛盾,总是用打架的方式来处理,我说你这样下去,三个人越打越热闹了,总解决不了。我们跟孩子相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你就告诉了孩子,他可以用什么方式跟他人相处。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4)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

  这是当下的问题,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传统观念对我们的一些误导。比如说很多人说打是疼,骂是爱。很多人都认可这一点,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话说了很多年了,很多人觉得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甚至有的人打了孩子之后,用这些话来辩解,但是我不相信。我觉得这些理念一定是错误的,打架不一定教育出好孩子,只能教育出一个逆子、心理变态者。打架能让孩子变得听话,但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只是让家长出一口恶气,仅此而已,对孩子没有一点点好处。所以说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一打就很乖,但这种作法很坏,你的暴力教育,它只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一定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周围经常挨打、受骂的孩子,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童年,如果我们的童年遭受到了暴力教育,真的对我们有成效吗?绝对没有的。现在校园侵害案频频在发生,人们一说就是社会怎么怎么了,对这些人是不是不公正,我觉得真的不是社会对这些人不公正,这些罪犯的问题,一定可以追究到家庭教育生活当中去,虽然媒体没有报道。但是我们深入调查一下犯罪者童年成长经历,一定会发现,他的童年或许遭受了挨打、受骂、不被尊重等等。我见过一个人,他现在也成年了。他当时是考了一个很好的大学。他上这所大学的时候,人人都在羡慕他,但是最后他上下学中间,因为谈恋爱不成,就拿刀去杀他的女朋友,虽然没杀死,但是也重伤,因为这个没领到大学毕业证。后来到一个单位工作,当时是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正是当时人才稀缺的年代,进入这个单位之后,单位很想重视他,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只要跟领导有一点点冲突就表现出很暴躁的样子,后来我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生活情况,是他的家庭害了他。他父母都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但是他妈妈是个心理有些变态,从小他们家里面的三个孩子,不是打就是骂,这个人是老大,他父母亲一发生什么矛盾和冲突,或是其他的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发泄在他大儿子上,他心理的创伤是非常大的,后来单位待不下去,得了精神病,又住精神病院很多年。由于家长不会跟孩子相处,彻底毁灭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们看一些人和事情的时候,最好追究一下根源,反思一下我们现在对孩子培养的方式,一定不要让这些暴力行为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果说这些硬暴力很容易让人警惕,一些软暴力很容易让人忽略,现在家长们大多数都有文化了,真正的实行这种硬暴力比较少了。但是我就想提醒大家,我们要注意生活中对孩子实行的一些隐型暴力。举一个例子,很多家长给我写信,我的孩子有毛病,总是不爱跟人打招呼,他的孩子就两三岁,或者是四五岁,很小。每次因为要求孩子跟别人打招呼,这个事情总是跟孩子发生冲突,你为什么见到叔叔不打招呼,有时候孩子跟家长拧着来,就是不说话。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礼貌,可是却不断跟孩子发生冲突,又导致自己生气,最后也导致孩子更拧了。像这样,你有点南辕北辙了,后来我提醒这些家长,你要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这个目标是非常好的,但是你有没有关注,你在培养孩子有礼貌的过程当中,你自己对孩子的行为礼貌吗?你去强迫孩子跟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或者说强迫孩子说一句他不想说的话,你是不是已经不礼貌了?一个不礼貌的家长怎么会教会孩子礼貌呢。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很多事情是顺其自然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真的是会害羞,可能在某一天,因为某个原因,真的不想跟其他人打招呼,我们做家长的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同时我们自己做出一个很好的表率,见到什么人热情跟别人打招呼。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在于今天这一天怎么了,或者哪一天那件事怎么了,教育是一个很长的事情。今天孩子身上表现的不够好,见了叔叔没跟他打招呼,但是我们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我们自己做出表率,热情跟他人打招呼,热情的把孩子郑重介绍给其他人。孩子看到了一个好的榜样,慢慢会学会这些事情的。不要着急,要允许孩子做得不好,做错事,允许他有一个过程,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为了成全儿童的社会道德,有时候会设计一些小细节。有这样一个事情,妈妈和一个孩子两个人登山去了,带的水都喝光了,包里就剩两个苹果了,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这时候妈妈考验孩子?就剩两个苹果了,谁吃大的,谁吃小的,孩子说了,我在每一个上头都咬一口。妈妈立刻就很生气,我问他为什么?孩子说我尝尝哪个甜,再给妈妈吃,妈妈就觉得很欣慰。我看到这个就把这个例子作为好的例子呈现出来了。但是我非常不认可这个例子,不认可她的做法。单单从妈妈进一步问孩子为什么,这一点还是可取的,但是作为一个道德教育的细节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个母亲是恶意试探,孩子如果说我要吃大的,妈妈肯定批评孩子。这个大的该谁吃?妈妈吃了就正确吗。这个搞的太复杂了,出于一个母亲天然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又渴又累,你也是,做为母亲我会把大苹果给孩子吃,孩子可能会推让,可能不会推让,就让孩子吃了。但是孩子从和妈妈相处的细节中会体会到那种深刻的爱,他长大了也会把这种爱回报给妈妈的。在跟孩子相处中,不要动用太多的聪明和技巧,以朴实为好,以我们的善意投注给孩子,最后孩子回报你的就是简单、朴素、善意。我经常看到一些教育类的书,他们在教给家长一些,应该怎么样,很可能是不对的。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家长,他写了他跟孩子相处的一个小故事,他肯定认为是正确才写出来,报纸也发出来了。有一天他们家里面只有两个橘子了,爸爸妈妈孩子三个人都在,三个人都很想吃橘子,孩子拿出来说,就剩两个了,给谁吃。两个人为了培养孩子孝子,两个人一人一个就把橘子吃了,没给孩子说,孩子眼泪汪汪的,家长觉得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教育孩子要孝顺。但我非常不认可这种教育方法,家长教给孩子的是自私,家长希望孩子做出的表率,自己却表现得那么自私了,怎么教给孩子爱呢?你为什么不能把橘子掰开好几瓣,或者说今天妈妈不想吃,你吃,在这个过程中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做人的。

  卢梭,他是一个哲学家,或者是思想家,也可以称他为教育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别人听你所讲的话,就要设身处地为听话的人想一想,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如果家长自己的行为已经不合乎人情了,怎么可能教给你孩子一些好的东西呢,怎么可能打动孩子的心呢。所以我觉得跟孩子相处,首先要有一份爱心,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我还在一个场合下听到一个人,他也是在教育界是比较有名的一个人,他谈到这样一个例子,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当时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当时这个专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妈妈是个非常遵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小的时候,他妈妈要求,你们不许跟我说你,必须得说您。然后在吃饭的时候,也必须要不能出声等等,反正家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规则,给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小事是,有一次在吃饭过程中,他自己先吃完一碗饭,站起来给自己盛完饭之后,问他妈,妈,你还要饭吗?因为这句话,他妈一下子生气,把筷子摔掉了,问道:你怎么跟我说话,第一你说了你,你怎么能跟我说你呢?第二你问我要饭吗?我是讨饭的吗?这个专家他举这个例子,是想要说明,他妈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是要求非常高的人,对他们有很高的教义。但是我非常不认可他这个例子,他自身成长的不错,妈妈可能在很多方面做得确实不错,但是就这一个例子来说,一定是有问题的,我就想一个母亲那么苛刻,故意曲解孩子的用意,恶意猜测孩子的用心,教给孩子不是善良,不是理解他人,也不是礼貌,那也就不是孝顺了。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概念和我们的行为是否和谐,是否统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跟孩子的相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我们与其给孩子讲很多的道理,告诉孩子说应该怎么做,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品德,不如关注一下我们自己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表现的是怎样一种面貌,家长面对孩子,你的行为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的语言是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所以说要关注的永远是你自己。

  如果说现在的道德教育方面,单从道德方面来讲,我们可能给孩子谈了一些,也会关注到一些,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道德教育的层面,可能容易被忽略,就是对学习的管理,我们现在经常把学习管理和道德教育分为两部分来谈。事实上家长和孩子相处得每一个细节,都是他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尤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现在我们对儿童的学习管理方面,我们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全部贯穿着我们对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个话题。

  我去参观过一所国际小学,国际小学的学生穿着是很随便的,没有统一的校服,看起来都是很随意的。那一天举行活动,孩子们排队也不是很整齐,三三两两来到操场上,只要主持人一说安静的时候,马上没有一个孩子说话,非常安静,孩子们都非常的遵守秩序。不像我们小学或者是中学操场上一开会,任你老师在上面喊破嗓子,大家在下面交头接耳的。还有我参观了教学楼,布置得非常漂亮,有几个古董商,有的古董没有地方放,就放到了教学楼大厅里面,孩子们来布置这个大厅,有的壁橱是开放式的,放着很精美的工艺品,在那样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孩子乱去动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保护得非常好。如果这个场景移到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怎么可能?我们的小学,学生动不动砸玻璃,乱七八糟,白白的墙一会就有黑脚印上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孩子平时太不自由了,他的精神和情绪太受压抑,只要一有不被监督的角落的时候,他就要去放纵自己。如果孩子平时能够充分的享受自由,这个孩子多半是会非常安静的。所以我们看过分闹的孩子,往往也是生活中被管制的太多了。

  我还在一个小学里面见到一个场景,那个老师要求孩子,平时孩子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老师规定好的,必须怎么做。有一天老师也是突发奇想,让孩子们自己管理一下自己,拿了一些需要贴到走廊上面的标语,一共是4层楼,告诉孩子们说,你们自己去贴吧。结果这些孩子就完全找不到感觉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来行使他们的权利,胡乱贴,根本不可能均匀把这些标语贴出来,这些小细节就显现了我们教育上的失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不听话,真的因为我们平时压抑得太多了。他们为什么做事情那么没谱,连个标语都不会贴,这个真的不能怪孩子,我们平时对他的管制和教导太多了,我们平时不懂得给他放权,不懂得让他去犯错误,不懂得给他自由,最后他感觉真的什么都不会。

  所以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他面对了很多的问题儿童,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对付许多孤立的问题,只要一个问题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础,我们怎样给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最初是研究儿童精神病学的,他后来就发现,很多儿童精神病患者,他的病因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不是遗传,不是其他的问题,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所以说他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一个问题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础,就是怎么样给孩子自由,只要给了孩子自由,只要我们给了他尊重,给了他选择,允许他犯错误,孩子很多的问题,都会慢慢的消失掉。

  品格和心理成长第三个途径就是是否给孩子足够过的阅读,关于阅读刚才我们讲了很多,这一块就不多讲了。简单得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心灵的导师,让孩子去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在跟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阅读对孩子的品德成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说,人们已经发现,情商和智商是直接相关的,一个智商非常高得人,情商往往也是不错的,一个情商高的人,智商也不会很差,阅读可以促进孩子智商的发育,同时对情商也是有很好的成全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所以说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人,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同样不要忘记了阅读,阅读有时候也是心灵的自我修复,包括成年人也是这样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长大成人的,在后天自我完善当中,同样也离不开阅读,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深有体验,从我周围很多人身上,我也看到了这一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这一点也有阐释,因为思维的力量使我们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惯例的奴性和屈从。比如说反思精神,我们童年没有培养出来,如果我们有很好的阅读的话,这种反思精神,可能会慢慢回来的,很多优秀的品德,也会慢慢回来。

  现在我觉得有些教育的观念还是需要我们去理清、梳理一下,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说法,是最能误导家长的,家长们也经常听到,孩子和孩子不一样,老师你讲的虽然都挺好,我也认为你讲的是对的,但是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认为世界上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一个孩子一个样,我的孩子就得用我的方式教育。我非常反对的一句话,孩子和孩子不一样,世界上没有普遍适应的原则,这是对公众的误导。我想说的是孩子和孩子是一样的,世界上就有一些共有的教育原则需要我们去遵循。

  我经常觉得教育可以和医学进行类比,大家想,人和人是不一样,病人A和病人B不一样,我们不能说天底下这么多人,每人都有一套医疗办法,不可能的。在千差万别的变化背后一定有共同的东西,比如说张三这个病需要这个治疗,那个人需要那么治疗,但是背后是不是对症下药,教育也是这样的。我们首先不把握共有的教育原理,而强调孩子的差异性,最后你就可能走偏了,走到教育的反面,首先我们要关注教育的同一性,再关注差异性。畅销书《命运》的作者说,对一个人有效的方法,也会对所有人有效。

  如果我们能够赋予孩子一种责任感和欣赏,那么我们的孩子会发展出勇于担当和自信自尊这样一种品格来,这真的是教育中的公式,教育中的真理。如果我们总是在生活中跟孩子讲条件,不断的去命令孩子做什么,用一种家长的强权姿态去管理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发展出一些这样的品行来,讨价还价,自卑或者是逆反,这些是永远成立的,对任何的孩子都适用。所以教育中真的有很多这样的公式,我们可以说教育具体的方法确实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它背后的原理和原则一定是相同的,就像一条红线一样,我们首先要把握住原理的这条红线,才可能产生围绕它的无穷无尽的方法。

  讲到这里,有人也会问,老师,我怎么能够做到把握住重点这条红线去产生这么多的方法呢?你需要有两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就是书本,书本这个老师是不是很好理解。我们做家长的要多读书,看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现在这方面的书也很多,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记得我女儿刚出生那会,我当时想要找到一些家庭教育的书,在90年代初期,真的不是很容易,现在我觉得家庭教育的书太多了,我们可以读一些,当然也要注意挑选。现在教育的书确实是鱼龙混杂,在挑选图书方面我有几点建议:首先,我不太赞同过分详细的年龄划分。人前面的东西,都为后面东西做了垫底了,打下了基础。一个孩子12岁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8岁,甚至2岁就开始形成了。所以说你不可能到后面,中间的那个一节中凭空寻找一个答案,很多的教育问题要追溯到最初,开始做好了,很多的问题会做好的,再一个教育的原理,我觉得永远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在面对孩子,3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尊重他,该给他自由,到了他18岁的时候,同样,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一以贯之的,前后的价值观一定要统一的,不可能这个阶段有一个教育,那个阶段有一个教育。我看到一个教育协会做了一个课题,我觉得有一些是假课题,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研究,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我不认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没有的。而这作为一个课题去做,显然有点不太靠谱。

  还有,关于选择图书方面,我也不赞成把性别隔开了谈,比如说男孩子怎么教育,女孩子怎么教育,其实这背后的教育原则都是一样的,男孩、女孩都可以用同样的教育手法,只要不刻意把男孩子当女孩子培养,给男孩子穿花衣服,把女孩子当男孩子一样,这就够了,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需要健康、正常的教育,在健康、正常的教育下,男孩子自然会长成一个阳刚的男孩子,女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优秀的女孩子。这可能有小的差异,男孩子活泼一些,女孩子安静一下,我们共同尊重他的天性就可以了,不需要分那么细,有人说尹老师,你写那本书,你的女儿是女孩子,能不能写一本男孩子怎么教育的书?我说不是的,我那本书不只是写我的女儿,杂七杂八写了几十个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

  还有的书特别的可笑,《你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应该是写给妈妈的,我是个爸爸,你能不能写一本《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呢?我说那你这样要分的话,爷爷和奶奶还要教育孩子,我还得写一本《好爷爷胜过好老师》《好奶奶胜过好老师》,现在保姆也参与教育儿童教育也很多,是不是专门要给保姆写一本书,我认为这用不着的。我们知道,大学教育系,不可能说男老师教育学,女老师教育学,是不是?这跟医学一样,男医生和女医生学的教育原理是一样的,我们作为父母亲要学习的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可能爸爸做一套,妈妈做一套,在家庭生活中,恰恰要防备的是父亲一套,母亲一套,包括爷爷奶奶,教育价值观必须要统一,只有统一的东西才是美好的,最后才能形成儿童统一的价值观,两个人一人做一套的话会把孩子搞乱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要掉入概念的陷阱。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特别喜欢对产品进行细分,对产品进行细分是商业时代的营销手段。比如说我的杯子要分成咖啡杯、茶杯进行产品细分。教育一定要做得简单一些,不要分的太细,分的太细反而会把自己搞得特别复杂,特别乱了。一个碗在教育中可以用来吃饭,可以盛菜也可以吃水,做的简单点,我们做家长也轻松,孩子也会觉得很轻松、很简单。

  经常别人会问我,能不能推荐两本家长们应该看的书,我想了一下,这有三本书,我今天推荐给大家,一个是卢梭的《爱弥儿》,这本书我建议家长们一定要看。有人说凭借卢梭使世界发现了儿童,我觉得这个话得真的不过分,我们想要理解自由的价值,尤其要读一下这本书。买书的时候不要买简写本和改编本,要买原著,我建议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比较好,或者是其他一些好的出版社的。

  再一个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这个书也非常好。陈鹤琴是30、40年代的一位家长,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到今天,大部分还是不过时的,也是非常先进的。

  魏书生是当代的著名教师,也是一个教育家,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可能原本这本书是写给老师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书对家长来说同样适用,很多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非常好的,这本书做家长的也可以看一看。

  当然我最推荐还是我自己的那本书,我那个书用很多的心血写出来的,它能够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本身也证明了它确实对家长是非常有效的一本书。

  我们说到第二个老师,就是孩子,很多人就会对这一点感到奇怪,第二个老师怎么是孩子呢?这个我举一个小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带他儿子出去旅游,回来以后,走了一个星期,误了一个星期的课,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来以后,妈妈赶紧把这一个星期的家庭作业找来,想让孩子把这一个星期的家庭作业补上。孩子是急于想把出去写的游记整理出来,把拍的照片,一起放到博客上。小孩当时是小学生,4、5年级,由于这个事情两个人发生冲突了。后来这个妈妈给我打电话,你说该怎么办?我说这个事情太简单了,你就听孩子的就行了,以后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事情,就该听见的。她说不写卷子怎么办?我说如果这种情况下,你强行让孩子写作业,第一,这些作业的内容进入不到孩子的知识系统;第二你还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逆反情绪,从长久的发展来看对孩子是伤害而不是成全,反而是更坏。如果你让孩子写博客,无意中让他练了笔了,写了几篇作文,这个对孩子多好,他有一个博客,去操作博客,这本身是很好的教育。家长们在这些小细节上,类似生活中的细节很多,我们要多听听孩子的,小到写作业,大到孩子选专业,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学文科,以后工作不好找,非得让孩子选理科,为此跟孩子发生冲突,有人就来问我学文科好,学理科好,后来我说,只有你的孩子知道学文科好,还是学理科好,条条大路通罗马,上帝创造了一个人,就一定会为你准备一份事业,准备一个好的人生。只要没有破坏,那么你的孩子,不论怎么样去生活,都会生活的很好的,都会找到他应有的位子的。这个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的一句话,他虽然可能是谈论经济,但是用到教育中同样适用的,就是我们一定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自己所做出的判断,会比你做出的判断要好得多。

  做父母的似乎看起来还是比较难,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家长都很用心,我们在做家长这件事,完全可以坦然一些,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只要我们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经常反思一下自己,其实每个人都会成为好的父母的。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就是这四个方面,举了很多的例子,大家想一下,我们提炼一下今天的内容,其实是很少的。应该就是前面这4个词,就是尊重、自由、阅读、表率。我们做家长的,做到了这几个方面,其实教育真的就做得又简单,又美好了。最后我加了一个运动的词汇,我今天虽然没有谈运动,但是我通过研究,越来越觉得运动对一个儿童非常重要,我们在培养孩子智力和情感方面,不要忘记了他的运动方面的培养。运动的培养,他不仅是在于身体体能方面,也在于情感和智力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做一个好家长其实是很简单的,最美的教育真的是最简单的教育,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做到这5个方面,记住了这5个词,我们就做到了美好的教育,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家长。今天跟大家就交流这些,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