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诗词精选! 祝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节日友情】

 






  




 

图片




 

今天,我们将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到了!朋友,我对您的思念,就像这元宵一样,塞得鼓鼓的,捏得圆圆的,煮在锅里沸了,盛在碗里满了,含在嘴里,呀,太甜了! 
水是山的相思,云是天的依托,风在夜里轻轻私语,我在您窗前鸣唱:一切团圆,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静若幽兰衷心祝朋友们元宵佳节快乐,团圆美满! 

空间的朋友们我送您一碗元宵: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和温馨!中间夹层,甜蜜!滑滑的……甜甜的……对您的感情黏黏的……月光如水,思念如风,让我叠一只漂亮的纸鹤,载我无尽的思念,在春寒料峭的夜晚,飞到您的窗前,愿纸鹤驻足您的心间,为您卸去昨日的疲惫,迎来幸福明媚的每一天!

被惦记是温暖的,被祝福是快乐的,被祈祷是神圣的,被保佑是安全的,您是被我惦记着祝福着祈祷着保佑着的朋友,祝元宵节快乐,幸福安康月儿圆圆,载着无尽的眷恋,春风渐渐,静若幽兰送去真挚的情感,愿元宵节夜晚,您潇洒美丽如愿,生活五彩斑斓,幸福与您相伴到永远!



 



图片


灯谜故事 

元宵节又称“灯节”,有猜谜的习俗,所以谜语也叫做“灯谜”。

好的灯谜不仅其谜面构思奇巧,猜谜的过程也是妙趣横生 。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文义谜大概要算东汉蔡邕的曹娥碑阴隐语了。它也被认为是开了灯谜即文义谜之先河。

曹娥碑立于浙江上虞,记录的是东汉时一个叫曹娥的孝女投江寻父的故事。曹娥的父亲叫曹盱,按现在的说法,他的职业应该是一个巫师。在一次祭奠海神时,由于水急浪大,曹盱不慎落水而亡,死不见尸。其十四岁的女儿曹娥不相信父亲已死,沿江号哭了十七日,投入江中寻父,五日后父女俩的尸体相拥一道浮出。

上虞县令被曹娥的孝义所感动,遂令其弟子撰写文章,记录此事,并勒石为碑。碑文生动感人,令人嗟叹不暇。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到过上虞,路过曹娥碑时天已黑。蔡邕就用手把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摸着读了一遍,读后题了八个字,表示了对此碑的评价:“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这八个字被人补刻在了碑的背面,但却无人懂得它的意思。 




  







       关于这条谜语,是由三国时两个著名人物——曹操与杨修引发出来的。据南朝刘义庆的《曹娥碑》记载:曹操曾经经过曹娥碑下,从碑背后发现题写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对杨修说:“你能解出来吗?”杨修说:“我能解出来。”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看。”

又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随即二人将猜到的答案分别写在纸上。杨修说:“黄绢,指有颜色的丝织品,合成绝字;幼妇就是少女,猜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猜字为好;齑臼,也就是盛装和研磨姜、蒜、韭菜等调味料的器具,它每天接受的都是辛辣之味的东西,所以是辞(繁体为“受辛”)。所以谜底是绝妙好辞。”再看曹操写在纸上的答案,果然与杨修相同。曹操只好感叹自己的才华和杨修的差了三十里。“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绝妙好辞”四字,蔡邕是用来赞颂才子邯郸淳为曹娥碑写的碑文的。但他不明说,却用了八个字的谜面巧妙地隐含四个字的谜底。并且最先创造了“曹娥体”这种离合字谜的方法,这是中华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谜。

唐朝诗人李白有个叫李谟的朋友,是一位善于吹笛子的音乐家。有一年,李谟喜得外孙,他想起李白很有才学,就抱着刚满月的外孙到李白家中,请李白给外孙起名。酒后的李白带着醉意写了这样一首诗:“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李谟看不懂这首诗,就说:“你又喝多了,我求学士为外孙取名,你却写首令人费解的诗。”

李白笑着解释道:“你仔细看看,你外孙的名字就在诗中啊!树下人是木子,合起来是个‘李’字;不语是莫言,合起来是‘谟’字;好是女子,女儿的子即‘外孙’;语及日中是言午,合起来是‘许’;烟霏谢成宝,即云出封中,乃‘云封’也。这四句诗连起来,即‘李谟外孙许云封’。”李谟满意且高兴地回家了。

这一段故事在《全唐诗》和《太平广记·卷二百四·乐二·许云封》中均有记载,看来是确有其事。






  

 
图片


  

一年元宵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好朋友王吉普来访。

席间,王安石说:“今天是元宵节,我出一谜助助兴——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王吉普想了想,没有说出谜底,却对王安石说:“这样吧,我也出一谜助助兴!”

说着,吟出一谜:“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以谜猜谜,果然有意思。王安石想了片刻,不禁微微地笑了。原来,二人所出灯谜的谜底均是同个字——日。

王安石是个很喜欢猜谜、设谜的人,民间盛传他曾有一首著名的取诗家姓名为谜底的诗谜,一度无人能破:“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肤。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这首诗谜起初没有被破解,后由一位著名学者郑子瑜先生所破,郑子瑜先生在《中国修辞学史稿》一书中,曾对这首诗谜破解:首句“佳人佯醉索人扶”以谐音衍义为“假倒”,再谐音作“贾岛”;第二句“露出胸前白雪肤”衍义为“肋白”,再谐音作“李白”;第三句“走入绣帏寻不见”,绣帏与罗账相近,故衍义为“罗隐”;末尾四句,“任他风雨满江湖”衍义为“攀浪”,再作谐音“潘阆”。而李白、贾岛、罗隐、潘阆这四人皆为唐代著名诗人。

一次,苏东坡去看望好友佛印和尚,见他正在喝酒吃肉,听到叫声就把酒肉藏起来。苏东坡佯装不知,进门就请教大师“犬”字和“吠”字怎么写,佛印回答道:“一人一点为犬,再加一口为吠。”东坡听罢哈哈大笑:“既然如此,快把酒肉拿出来,我有‘口’福,咱就‘一人一点’共享美味吧!”佛印无奈只好拿出酒肉俩人同饮。

过些日子,苏东坡刚把做好的鱼摆上桌,忽闻佛印来了,忙把鱼藏在书架上。佛印也佯装不知,说是来向东坡请教“苏(繁体为‘蘇’)”怎么写?东坡回答:“草字头下面左边是鱼,右边是禾字。”佛印又问:“把鱼放在上边行吗?”东坡答:“不行!”佛印道:“既然不行,那就拿下来吧!”东坡只好端下鲜鱼和佛印一起进餐。

关于苏东坡、佛印和尚、苏小妹、秦少游等人的灯谜故事和对联故事实在是不少。






图片 



相传某年秋,苏东坡邀好友秦少游登高饮酒赏秋菊。

酒酣时苏东坡问秦少游:“贤弟,你才貌并秀,可为何迟迟不择佳偶?”秦少游羞笑道:“弟非草木,岂能无情,吾心中久幕一位窈窕淑女,只是难以启齿。”苏东坡追问:“不知是谁家的闺秀?”秦少游沉吟片刻道:“待小弟打一字谜请仁兄一猜。”说罢,即赋词一首:“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秋日灿红萤火飞。”

“园中花,化为灰”,空余“艹”字头;“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夕”坠去“一点”,“思”字碎去“心”字,马蹄即为繁体“马”字的底部,即“灬”,合为繁体的“鱼”字;“秋日灿红萤火飞”,萤火飞则天已晚,故“秋日灿红”去“火”去“日灿红”余“禾”;这样,“艹”字头与“鱼”的繁体字、“禾”字拼合为繁体字“蘇”,也就是现在的规范字“苏”。苏东坡听了这谜语,再一琢磨,恍然大悟,原来秦少游是喜欢上了自己的妹妹苏小妹。忙说:“原来如此!这不难,包在愚兄身上。”于是,引线穿针做红娘,成全了一桩美事。

不过,如今的史学家经考证发现,秦少游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传说中的苏小妹,苏小妹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秦少游一生多情,有人统计,他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

明代的蒋一葵在《尧山堂外记》中则透露了秦少游的另两次艳事。

“秦少游在蔡州,与营妓楼婉字东玉者甚密”,他专为情人写了一首《水龙吟》,还费心地将楼东玉的名字写进去,“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就是谜面。秦少游还有过一位叫陶心儿的情人,他曾赠一首《南歌子》给陶心儿,未句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就是为陶心儿的“心”字打的灯谜。

明代,每年的元宵节,杭州西湖边都要举行元宵节灯谜会。徐渭,字文长,明代著名画家。




  

图片


  


  

有一年元宵节,徐文长路过杭州时,也随众人到西湖边观灯猜谜。

在观灯过程中,他见一群人围着一盏大红灯笼争论不休,便挤进去瞧个究竟。

原来灯上写着一副对联:“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打一日常用物,并用一谜对出下联。

这则灯谜谜面很是平常,徐文长很快便想出了谜底,他上前对出了下联:“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众人看着这两副灯谜都惑然不解,直到徐文长走后,才有人想出谜底:原来两谜的谜底分别为油灯和杆秤。

又一灯谜,上面写着:“二人抬头不见天,十女巧种半亩田。八王问我田多少?土上加田有一千。”众人思量许久也未能猜出,徐文长看完却是一笑,说:“这有何难?”旁边的人一听,都围了过来,请他赶快解释一下。徐文长说:“‘二人抬头不见天’就是‘夫’字;‘十女巧种半亩田’是个‘妻’字;‘八王问我田多少’就是一个‘義’字(即繁体的义字);最后一句‘土上加田有一千’就是‘重’字。夫妻义重,但愿世间家家能如此。”说完便走了。

一年春天,一位土财主望子成龙,慕名请蒲松龄教家馆。

不到三个月,蒲松龄拱手告辞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另谋去处。”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忙设宴为先生饯行。

酒过三巡,财主笑问:“吾儿的文章如何?”蒲松龄回答:“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大悦,捋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必通了吧?”蒲松龄诙谐一笑,接应:“八窍已通七窍,八窍已通七窍。”

说罢,蒲松龄道上一声多谢,便挑起书箱启程了。

蒲松龄前脚刚走,财主后脚赶到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要其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先捞个“秀才”当当。那师爷听罢叙述,哭笑不得,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接着解释一番。原来这“高山响鼓”取其谐音,意为不通不通;而这“八窍已通七窍”实在就是一窍不通。财主一听,气得鼻子就快歪了,直骂儿子是蠢猪。



图片




【静若幽兰音画空间】QQ909517417
【静若幽兰音画空间】QQ909517417 



 
元宵诗词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烧灯节”。古人在元宵之夜,都要点起千万彩灯,举办观灯赏月、燃灯放焰、戏猜灯谜、共吃元宵等活动,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精选选5首著名宋词,以供大家元宵节欣赏。

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

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

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

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

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周汝昌)




  


图片 







图片







  


2、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

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