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十八年之回忆——第十六章 神箭之约

经典转载

 神箭老兵  文



一. 征战吕梁
1975年8--11月,我们基地
战斗团奉命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简称“太卫”),实施某新型导弹训练测试发射任务。如同1968年那次“东风二号”导弹测试发射一样,我们基地司、政、后三大部门组成联合指挥组, 同样下设军训、政工、后勤保障三个工作小组。整个训练、测试、发射任务,由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任波涛同志任总指挥。军训组: 组长为基地司令部作训处祁副处长。成员为作训处参谋黄茨胜后他晋升任到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一职、中将军衔 和王文之两位同志。 政工组:组长为我们基地政治部保卫处汪德泉副处长。他同育轩副处长一样,在我的心目中有很高地位。后勤保障组:组长为基地后勤部装备处江副处长。成员为基地后勤部工厂技术员刘奉根同志(后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副教授、教授)。在此次执行任务期间, 我感觉德泉副处长的工作方法与作风也很具其特点:一有空就深入测训现场、深入战士之中,如发现问题,就及时向连队干部提出改进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执行任务的几个月里,他对我从不以领导者自居,谈工作总是与我有商有量,很注意倾听我的意见,从不对我“居高临下”,让我感到很轻松、很宽松、很放松;工作之余还同我一起散散步、聊聊天、下下棋(主要是翻军棋),有时奉根同志也参与战斗走“暗棋”, 一人当裁判, 谁输谁下,轮番上场。

在整个测训期间,我依据各个不同环节,总结出了一份近万字的某新型号导弹训练测试发射全过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材料,汪副处长审阅后未作什么大的修改和补充,他感到比较满意,并赞扬我说:“写的不错、写的很严谨、想改动一下、想增加一个字都难”。可我用今天21世纪的观点看问题,反思我当年在“太卫”所写的那份“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材料,是不太令我满意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我当年写作能力欠缺的因素,写不出什么高质量的材料来;二是我不懂导弹专业技术、专业述语和操作规程,也难以写出能联系具体实际、反映客观本来面貌的材料来。总之,现在忏悔、内疚、惋惜——晚也!但我深深感到:我们政治部首长、及我们本喜处长在1968年就让我赴“酒卫”执行“东二”导弹训练发射任务,这次又让我到“太卫”执行新型号导弹训练发射任务,这是组织上对我的高度信任与着意培养,我感到很荣幸与欣慰!同时,身为炎黄子孙,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国防科技力量和战略防御能力、在日益强大与提升为之振奋与自豪!

在旧中国的一百多年间,由于受帝国主义烈强的欺辱,我们中华民族受尽了磨难,究其原因就是:当时的反动统治阶级腐败无能, 造成国不强、兵不壮、力之弱。自1949年10月1日起,我们中华儿女,从此站立起来了, 尤其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事务中, 已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其原因就是由于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英明正确的领导,有众多爱国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国家才渐显强大的结果。当看到我国的战略导弹发展如此之快,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从内心不仅感激党的好领导,而且也十分感激我国广大高科技工作者的高超智慧、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的可贵精神,都值得我敬重,他们才是我们炎黄子孙中精英的精英、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是我们伟大祖国宝贵财富中的财富。

10月底的吕梁,气温已进入零下4——5度了,吕梁大地已盖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天气显得有些干冷干冷的。但是,气温虽冷,我们此次导弹发射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我同全体参试官兵一样,内心是热乎乎的,一点冷的感觉也没有。任务完成后,我们凯旋而归,基地首长和机关的同志们,热烈地欢迎我们的归来,并赞扬我们的保障工作做的好,使发射任务完成出色,为党和人民争得了荣誉。 

二. 再蹲基层
1971年,我重回基地宣传处工作后,总的感受到部、处两级老领导对我是非常信任与关心的,也可能是从培养、锻炼和考验我独立工作的能力出发,我除跟随基地和政治部首长、我们处长及其他处室、主要是组织处、干部处和保卫处领导同志,到所属部队蹲点或跑面外,故在相当一段时间里, 曾专门派我一个人下基层蹲点。而蹲点最多的又是我在本章“重回基地”一节里所讲的工程
团十五连和机械连;工程团四连和十连;某战斗团一连和三连、以及后在战斗团三连,其中在团十五连和某团四连、十连蹲点的次数为最多,时间也最长。

说起某团四连,这是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连队,在全团可称得上是一个“尖子连”。不论执行什么任务, 四连完成的都非常出色,这个连队不仅善于、而且敢于打“攻尖战”、打“恶战”,无论何等艰巨的工程任务,只要交给四连,连长周成虎同志总会顺利保质保量保时把它拿下。所以,某团的首长对四连和成虎连长,都十分赞尝与关爱!四连真可谓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连队!可能是由于同乡的关系、及成虎同志平时为人可交的原因, 我俩相处很密切,既是战友、又亲于兄弟!我俩是同龄人,他略大我的月份。可惜的是,后来成虎同志随团赴老挝执行国际主义义务去了。在老挝两年完成任务回国不久, 因身体原因他就转业回到我们的老家武汉了。自此,我俩见面的机会也少了。更令我痛心的是:成虎同志转业回汉不多长时间,患上了致命之病:“脑蜘蛛网破裂”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时年四十九岁!他病重住院期间, 我正好回汉探亲了,故我同先前转业在汉的老战友杨相楚同志商定,并邀约退伍在汉的另外两位老战友钱天章和彦文堂同志,昼夜在医院轮班照顾成虎同志,以尽我们多年的战友之情。成虎同志离世时,我们四人一起为他“送行”,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1973年前后,我在四连蹲点期间,曾遇上一起更令我终生难忘的悲壮事件: 即四连在皖南另一处坑道开始掘进施工时,由于这个坑道口上方部位的石质较差,团、营两级首长和专业技术人员、及四连干部,经共同堪测现场后, 均认为此处险情较大,为严防坑道口塌方,故研究决定:对这一坑道口已掘进的地段,先行快速浇灌被复,做到掘进一段被复一段、以防万一。可是,正当四连部分人员,在工地对这一坑道口部位,实施浇灌混泥土前安装被复框架模板时,一天中午,全连正在吃午餐,突然从施工现场(离连队驻地约一公里)传来一声巨响,坑道口正如事先预测的那样大塌方了, 几百立方米的大小石块倾泻而下,塌方的石流将快要安装好的木制框架模板和正在安装框架的十多名干部战士,连同框架顺着同一个方向推出10多米远,摔在了地上,已基本安装好的框架全都砸散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老天爷在保佑四连的官兵呀!如此巨大的塌方事故,竟无重大人员伤亡,只有几名安装模板的战士受到一点撞伤和擦破皮的轻伤。可是,从框架上摔下的几个战土都一时象惊吓傻了似的,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这时他们也不知道怎么逃生了。正在吃午饭的全连官兵,听到这声可怕的巨响,预感到工地出大事了。于是,全连干部战士立即丢下碗筷, 在连长周成虎同志的带领下直向工地飞奔而去,实施紧急救援,我也随同迅速跑到了惨烈的现场。

可是,这次事故虽未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但事件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四连的官兵精神极度紧张、阴影笼照着整个连队,而与四连在同一工区施工的一、二、三连及一营的全部领导,也都感到十分恐慌,一时心理压抑巨大。特别是四连的干部,当时连讲话的劲都没有,营里四个主要领导也几乎都是如此。面对这种惊恐局面,营长、教导员也都措手无策,他们考虑我是从XXX团调出的老同志,这时我又正在四连蹲点,他们便决定在发生事故的当天下午,召开全营干部战士大会,让我在大会上作主讲,做做思想动员工作、打打气、提提神、鼓鼓劲、稳定一下军心。我出于情感、出于责任、出于事业,我没有推辞,觉得这是我应尽的义务与职责,也可以说是份内的事,我没有任何顾忌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不知怎么回事,我那时非常有灵感。正如俗话所讲的:真是“急中生智”啊!我从受领任务,到下午大会开讲,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我未做什么准备,再说,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坐下来做准备, 只是稍稍进行了一下构思、在脑子里列了个“讲话提纲”、没有写成文字讲稿、连个文字提纲都没有写,就这样草草地上阵了。可能因我是从XXX团调出去的老人,原在军委工程兵第XX师时,也同在一个团。由于这种情感的作用,我在这次“讲话”中,既激情、顺畅、鼓劲、又放的开。我记得当时大约讲了近两个来小时,通篇讲话一气呵成,没有什么重复、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个”、“那个”与“哼——哪——哈”的习惯口语,给了一营全体官兵极大的鼓午,一致赞扬我“怎么这么能讲、讲的这么好啊!” 事实上,我自己也感觉到这次在数百名官兵面前的即席讲话,可以说是我在军营生活十八年中讲的最利落、最具感召力、最值得我回味的一次!我记得当时讲了这么六层意思:

一是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明确了责任。肯定此次事故没有任何人为的责任,有它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也是一次无法避免的事故。事先都预测到了这一事故因石质问题有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说,首先考虑浇灌被复坑道口的办法,就是防范这次事故发生的重大举措之一, 如若不这么事先防范,后果将不堪设想。请大家放下思想包袱,总结经验教训, 不要被困难和险情吓倒,继续轻装前进。
二是指出了事故发生后,连、营两级领导所采取的救助措施是适时、得力与有效的,也是极认真负责的。
三是讲述了革命军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职责与义务、以及四连是一个敢打“攻尖战”、能啃“硬骨头”的过得硬的好连队!四是根据毛主席“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教导,讲了革命军人应具备一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五是进行了“热爱祖国”、“热爱山区”、“热爱工程兵”的“三热爱”现场教育。六是讲了当时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也讲了我们部队在大山深处、实施国防工程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总之,我的这次讲话,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我自己也弄不明白、也不知怎么搞的这次两个来小时的讲话、确实非常流畅、非常鼓劲、也非常有说服力、号召力和感染力, 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种奇象!我讲完话后, 迎来了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感到精神轻松多了。营教导员张茂胜同志(祖藉:山东、抗美援朝入伍的老兵)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讲数句:“X干事,你讲的真好、我谢谢了、谢谢了!”一句话,我的这次讲话,的确可以说是我在部队生活十八年里、在口语表达上最有趣、最成功、又最难忘的一幕!由于工作的顺利,当时我的心情也是非常舒畅的!但是,我在工程
团四连、十连;团三机连;战斗团一、三连;战斗团三连蹲点时,没有为这些连队总结出象样的经验,也没有为这六个连队写出一份象样的典型材料,这是时隔40年来仍令我惋惜的往事。

三.率团慰问
1975年底,第二炮兵文工团来我们基地所属部队慰问演出完后,政治部首长和我们处里领导决定:由我率团赴江西景德镇市进行慰问演出。此次赴景市两场慰问演出很成功,受到地方同志的热烈欢迎!因这次慰问演出仍处在“文革”动乱时期,故在景市未组织什么大型的欢迎仪式,依据我当时的经历与社交能力,若真举行一定规格的欢迎仪式,我还真有些担心难以应付这种场面呢!在景德镇演出期间我也留下了一个遗憾:景市是我国著名的瓷都,这次二炮文工团从京城来到景德镇市机会难得,我事先没有考虑、也没有想到联系相关瓷厂为文工团的同志们、战友们、由他们自己花点钱、组织买点小瓷器之类产品作个纪念,已快40年过去了, 如今我想起这件没办周全的事,还感到有些愧疚呢。
                                                                                                                     (未完待续)


图片 

文章评论

倾風

我爸曾经也是二炮的老兵,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

骂人妈的地地道道。呵呵呵!

条理清晰,记心超好。

黑山

战友之情重于兄弟,老前辈在战友病重期间,利用短暂而宝贵的探亲时间到医院照顾,好感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