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个人日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较比《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来讲,《似水流年》在张的小说中并不出彩,作者也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无情又残忍的叙述了一位普通青年学生迷失在青春的流年中;如此的普通现实不珍惜,仿佛如你我他,这才并不像金粉那么难以触及,是活生生的。
      青春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美妙的不得了;她魅惑天下,小说、电影、诗歌都是她的裙下之臣;无论怎样,她最终还是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终究成了记忆,成了那朦胧美!
      恨水不惜时,而《似水流年》的主人公恰恰叫黄惜时,也是张用来勉力自己不要让时光像水一样白白流逝。张的小说场景描写简单能让人不由自主的在脑海绘制出来,放佛那就是那年那月。在芦苇荡的小河上,黄惜时第一次遇见了白行素,偶睹佳人之妙曼,心生向往,而白却不知他的存在;张只是几笔简单勾画,那场景,却让很多人都深有体会,那是青春吧。
      白行素,一位品行素雅的女学生,正如大多人心中所想的那样的。惜时在家乡所求女子信息无果,怅然若失中赴往北平读大学,在火车上又再一次与白巧遇,且相谈甚欢,(读到这里我只能感叹小说毕竟是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遇也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能有的),
抵京后又追求不舍,与她相约一同上课,想她所想,为她排忧,和大多数人的青春没啥却别。惜时文学功底深厚,加之又刻意接近,日久也能生情。这时白已潜移默化的在心底接受了他,与惜时一同上课一同完成学业,在她看来放佛也成了理所应当,故事到这里也应该结局了,讲故事那能不一唱三喊,百转千回?
      黄惜时终究不是圣贤,人在青春的时候难免迷失在形色中。刚到北平的惜时尚能与那些混子划清界限,心底自有分寸。日子一如平淡,人心就沸腾。他认识了学校的交际花——米锦华,锦缎奢华是穷学生不能触及的毒药,为了他们的奢侈日子,惜时一而再的向家里催款,美名曰北平消费高学校交费多。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他为了能讨好米锦华,几次租车,充装阔人,可怜家里的老父亲,本来殷实的家底,渐渐被掏空;老父来京看儿子,却被儿子当佣人,(那种场景想想就让人愤懑不平),父亲没地方住宿,儿子极尽奢华;可能是老天也看不下去,让惜时病痛缠身,为了米锦华他放弃了白行素,可钱花光了,奢华也不再来。也只有不辞劳苦的父亲来照顾他。读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黄惜时是No zuo No Die,痛心他的所作所为;这只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无关是非,张只是要写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破碎在爱情里不能触及爱情的人,破碎在理想里不能触及理想的人,写的遍体鳞伤。黄惜时只是一个这样的人。
      白行素,作为女主人公却没有尽到女主人公的义务与权利,她是喜欢惜时的,在他迷失的时候却无能为力,她也只是普通的。当在的时候没有珍惜,失去后空留怀念,人都是如此的。惜时最后一次见到她也是在一个芦苇荡,她和她的未婚夫游河,他却躲在几尺不远的地方,这距离只是流年。
      惜时最终没有勇气面对父母面对爱人,他选择了做一个徒步旅行家,把他的所见所闻写稿发给报社,赚的稿费寄回家乡给父亲办学。 这个时候的他可能比最初好些,但也只是从一个悲剧变成另一个悲剧,现实与浪漫的转变。
      黄惜时、白行素、米锦华他们都没有错,错的也不是青春,他们只是一群迷失了的孩子,最后有的人走出来了,有的人还在迷失。
      “多年以后,泛着泪光闪烁,我愿这一夜长醉,似水流年般滋味。”


ps:突然的就想起来这本书,还是去年和室友一起逛图书馆看的,当时各种感慨愤懑,叫惜时不惜时;如今刚入社会,看过的书遇过的人,放佛突然变成流年。
      

文章评论

Passerby

好长的读后感,没看过所以不妄加评论…不过真的好喜欢金粉世家

胤麒

劳资就问你约不约?

戴、

[em]e141[/em]本文以读后感的形式,衬托出作者内心深处对往事的缅怀,及对身边世界的无奈;作者感慨万千,初心犹在……时间会让人变得更成熟,然时间也会让人变得跟现实;世事无常,做好自己,不忘初心,你就会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