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作70幅赏析
学习资料
怀素《自叙帖》局部
1.《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称为中华第一草书。
3.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4.白雪石《阳朔风光在穿岩》 阳朔景色秀丽,穿岩一带尤为人们所喜爱,相传有一首民间歌谣赞美这个胜景,“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白雪石的作品以境取胜,在实景的描绘中注入感人的空间意象,以桂林漓江山水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白派山水”。 5.《大道帖》是典型的“一笔书”,笔势连贯回绕,气势畅达,而单字之结体却近乎行书。末字“耶”的长竖一反常态,特意夸张,纵长劲挺,约占四五字的空间,在王字风格中极为少见。 6.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7.宋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8.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 颜真卿《刘中使帖》 9.此帖又名《瀛州帖》,是著名的颜书墨迹之一。从帖的内容看,讲的是讨伐安禄山叛乱取得了胜利,颜真卿闻讯感到十分欣慰。此篇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用笔飞动圆活,富于虚实变化。元鲜于枢称此帖与《祭侄文稿》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张大千晚年精品《疏池暗香》
李苦禅画鹰
关山月《梅花对联》三屏
鲁迅 手迹 20.鲁迅先生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很高,他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他的书法,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
慈禧 书法
24.此图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巨石峥嵘突兀,一丛丛兰竹,舒散而出。以枯笔淡墨勾石,浓墨劈兰撇竹,兰叶竹叶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俨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秀劲绝伦。“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此幅即为佐证。 25.郑板桥 书法 齐白石《葡萄图》
27.这幅作《境泊飞瀑图》摆脱了古人的笔墨,章法不落常套,“抱石皴”绘出的山峰矗立,飞瀑直下,云烟迷蒙,形成遮天盖地的磅礴气势,其艺术魅力撼人心魄。
32.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33.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墨梅图》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清润洒脱,神韵盎然。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4.毛泽东草书二幅唐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38.帖上并没有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该帖经乾隆二次题识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 39.黎雄才主张作画时,“不管重彩还是淡彩,务须以墨为主”,在这幅作品中再次得到印证。他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还表现出一种幽光,因而弥漫着氤氲的气象。黎雄才的努力,使山水画不再停留在表达社会背景的层面,而是在艺术上的推陈出新。 八大山人画 40.八大山人的画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就是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严整而能放。 傅抱石 郭沫若《无限风光在险峰》
郭沫若 行书 42.郭沫若此作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情绪飘逸激荡,韵味十足,充分体现了郭沫若书法“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特征。 李白手迹上阳台 43.李白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44.《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45.颜真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二行书”。 46.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三行书"。 47.王珣书《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48.《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 49.柳公权书,相传穆宗皇帝曾问他笔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蒙诏帖》,墨迹纸本,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 50.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51.《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书。 52.黄庭坚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的行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53.李建中,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后随母迁居洛阳。官至工部郎中。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被人称“李西台”。 54.林散之书法名重当代,他擅用长锋羊毫作书,行笔平实劲健,曲中寓直。并以画法入书法,拖泥带水的墨象,极尽焦淡枯润之变,苍劲淋漓。潘天寿荷花 55.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花、松、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56.启功,字元白,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58.沈鹏,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 60.关山月,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1948年任广州市艺专教授。1958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61.吴昌硕,浙江安吉人。中年后始作画,其绘画内容以梅、兰、竹、菊、藤萝、葡萄等为主,设色大胆,别开生面,用色混而不脏,艳而不俗,自有一种古朴的美。他把书法用笔融于绘画。成为“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工诗、书法,擅写“石鼓文”,精篆刻,远宗秦汉,近取浙皖精英,自创面目。 张大千《赏荷图》
文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