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药亦茶巧调养
手机日志
《亦药亦茶巧调养-1》清法、清肝火、心脏病、猝死、清心
专家: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代茶饮可以辅助缓解病症呢?从今天开始,连续五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将从清、补、通、调、养五大方面,分别给大家配药处方,品茶论道。
《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见茶原本就是药,最初就是用来防病治病的。中科院院士陈可冀教授编写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也提到,药茶已成为清代宫廷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慈禧太后活了74岁,平时非常重视养生,时常用药茶的方法调理身体。据王院长介绍,其中的清热化湿代茶饮,就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在这个季节清饮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根据春夏交际,热多的特点,先跟大家说说清的问题。中医里有个词叫“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就是生理之火,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供给人体必需的正气。如果火过大了,就叫壮火,是病理之火,就是相反消耗人体的正气。我们平时所说的清火,就是抑制壮火,清除病理之火。
肝开窍于目,所以春季眼病发生率高。专家特别提醒糖尿病眼病患者,在春天一定要保持平稳的情绪,控制好脾气,要不然特别容易牵动肝火,导致眼睛出问题。
专家提示,可以参照以下典型表现,看看是不是有肝火的产生:
如有上述表现,专家建议可以试试用夏枯草、薄荷、白菊花这三种搭配在一起的清肝饮。夏枯草可以降压,同时还能清火、清头目;白菊花平肝明目;薄荷有疏肝的作用,逍遥丸里面就有薄荷,《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少量薄荷可以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这三个药一起,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郁,药味轻清平和,适合作为清肝降火的茶饮,日常服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在中医五季对五脏中,夏天与心相对应,说明夏天要格外注重心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心血管疾病是冬天的“专利”,其实夏天也是心脏病人猝死的高峰。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十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心脏病人夏季猝死者平均占全年死亡人数的47%,不少名人都是在夏季突发心脏病猝死的。
为什么夏季心脏病高发易猝死呢?专家提示,因为中医有“暑气通于心”的说法,本身人体的心就主火,夏也属火,所以心与夏天有同气相求的特点,这两火相加,火热攻心,极易导致气血逆乱;另一方面,天气热,人就爱出汗,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之阴液,诱发心脏病发作。
专家提示,如果出现了舌尖红、糜烂生疮,或者伴有小便黄赤、烦热、自汗盗汗、失眠多梦、心慌不安、胸闷憋气的情况,就要注重对心的调理了。可以尝试用下面的这个方法调理身体。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亦药亦茶巧调养-2》通法、中心性肥胖、腰臀比、脏腑不通、血脉不通、通腑宣肺
专家: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金匮要略》说:“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就是说五脏精气运行通畅,人体才会不生病。如果五脏经络、血脉不通,疾病自然随之而来。每个人的身体都会存在“不通”的情况,如何早期发现?出现症状如何调理?请继续收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主讲的《亦药亦茶巧调养》。
腰臀比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对照下图,如果您的腰臀比超标,说明您的身体可能存在脏腑不通、血脉不通的情况。
专家提示,“六高”是脏腑不通的主要表现,饭后一杯消脂茶,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决明子消脂减肥,冬瓜子利水除湿,水红花子可以协助决明子、冬瓜子清除肝脏过多脂肪,三味药一消一排一通,用于治疗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特别提醒:素食者最好不用,脾胃虚寒者人少用或不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通法可用于治疗各类疾病。中医临床常用通腑宣肺治疗慢性咳喘胸闷。
老年人本身脾胃运化不好,容易生痰,经常有胸闷痰多便秘的情况。专家推荐通腑化痰汤,白萝卜入肺和大肠,上可理肺化痰,下可通腑消食,陈皮理气化痰,蜂蜜润肠通便。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人体血液运行就像交通一样,小的血管堵了,还可以走岔路;如果大血管堵了,就容易出现血栓、心梗、脑梗。现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心脑血管事件在全世界的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专家提示,血脉不通的危险性很高,应及早干预治疗,防止血管阻塞不通。
针对上述情况,专家推荐三参饮。方中用西洋参益气,丹参活血行血,三七参就是三七,因为它在植物学分类上和人参是同一个科的,也是人参家族的一支,所以也叫三七参,具有补气的作用,但三七善于活血,所以能补而不滞,对于心脑血管病血脉不通具有防治作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亦药亦茶巧调养-3》补法、血虚、气虚、气血同补
专家: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当发现指甲苍白、口唇色淡、面色苍白等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望诊是中医诊断手段之一,望而知之为之神。可以根据面、口唇、指甲颜色来判断气血充盈状态。如果一个人面色红润,唇如樱桃,指甲鲜亮,肯定气血充盈。如果面灰如土,口唇苍白,指甲无华,肯定存在血虚。中医血虚证突出一个“色”字,即面色苍白、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等。
有些人听到中医讲自己是“血虚”,便以为是贫血。实际上,这是两个概念。有贫血一定血虚;但血虚不一定贫血。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如老年人血虚不能濡养肌肤,出现皮肤瘙痒;血虚不能涵养心神会出现头晕失眠;成年女性血虚不能充养冲任二脉,会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这些血虚情况,化验血红蛋白并不贫血。
在各种人群中老人和女子多易出现血虚的情况。女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伴随女人一生的经、孕、产、乳的不同生理过程,与血结下了不解之缘。女人的美丽,更是离不了血的濡养。所以妇科大夫十张方子九张都有补血药。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个感冒发烧很快就好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体弱多病,抵抗能力也下降了,其实这跟气血的盛衰有着很大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补血的同时还应重视补气。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的生成和运行靠气推动,气的运输和布散靠血承载。所以养血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配合补气药物,疗效才会更明显。”
结合血虚的情况,专家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药茶,这个药茶方子是在一个补血名方的基础上化裁出来的。有血虚情况的朋友不妨试一试。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亦药亦茶巧调养-4》肾虚、固肾、健忘、腰膝酸软、尿频、排尿无力、排尿困难
专家: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王院长在节目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要想长寿,先要固肾。下面是一张反映人体肾气变化规律的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人体的肾气随年龄而变化,虽然说在中年以后总的趋势都是下降的,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下降的速度是有差别的。如果善于养生,肾中的精气维护得好,人就衰老得慢,寿命也就长。
中医讲的肾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包含了身体各个方面的问题。
老年人肾虚是生理的必然,只不过是出现的早晚和轻重的区别。专家总结了一些肾虚常见的表现:
针对肾虚表现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忘问题,王院长为大家推荐了一个古方——孔圣枕中丹。这个方出自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是历代医家大为推崇的益智效方。“孔圣”,指孔子;“枕中”,古时候指枕头一样的小箱子,可以储藏一些小物件。起这样的名字,寓意着服用此方后,会像孔子一样博闻强记,如藏在“枕中”,牢记不忘,能改善健忘,使人智慧聪明。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肾虚了,就会出现腰酸、腰软无力。骨骼好坏与肾精的强弱息息相关,如果肾精不足,髓不能养骨,人就会出现骨骼方面的疾病,如腿疼、腿软、乏力,其实是肾虚的表现。临床上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多从源头入手,从补肾入手,通过补肾来达到强腰壮骨的作用。最常用到的两味中药,就是杜仲与补骨脂。专家推荐腰腿痛代茶饮,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坐车憋尿难,咳嗽尿出来,入夜小便频,尿尿滴湿鞋”,这四句话,是老年人常有的尴尬问题,有不少老年人,坐车因为憋不住尿而提前下车,咳嗽两声结果裤子湿了,一到晚上就老起夜,小便却老没劲,尿线过短而滴湿鞋子。这些尴尬问题,归根结底,是肾气亏虚以后,肾主水的功能差了,固摄不住导致的尿频、排尿无力、排尿困难。对此,专家推荐缩泉茶,可用来辅助缓解。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亦药亦茶巧调养-5》脏躁、更年期、伤神、调神、失眠、缓解压力
专家: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本来性格挺好的一个人,到了某些年龄段,可能会脾气大变,总觉得心烦易怒,烦躁不安,什么都不对劲,中医形容这类症状为“脏躁”,都是“神”出现了问题。哪些行为最伤神?生活中应该如何调神?请继续收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主讲的《亦药亦茶巧调养》。
脏躁的症状以更年期为代表,但是又不局限于更年期。有的人很年轻月经正常,或者有人都绝经十几年了,仍然有上面说的这些症状,其实这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从中医看来,他们的病机是类似的,称为“类更年期”。
脏躁症的表现以更年期为代表,或以喜怒无常、心烦不安、心悸失眠、潮热汗出为主要表现,此时治法以调为主。安躁饮中用了甜味的大枣、甘草,中医认为甜味药有舒缓急迫症状的作用。桑叶可以稳定人的情绪,缓解情绪激动,还有很好的止汗作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民间有句俗话“吃得好不如睡得好”。睡眠不足除了第二天头昏脑涨、精神不集中,久而久之会影响个人情绪,烦躁易怒,消沉,严重的可能导致高血压,体重增加,最后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如果您平时失眠或睡眠质量低,可以泡一杯助眠茶,帮您安稳入睡。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养神还要有好心情,中医常用花类药物缓解精神、情绪压力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这类人经常胃胀满、胀痛,两肋胀满,总是打嗝,尤其是一生气或者紧张,症状就会加重。现代药理研究花类药物中含有挥发油的成分,能被机体快速吸收,增强胃肠蠕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