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

个人日记

图片
    
    四十多年前,我出生在一个叫“土台”的地方;那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子,名字里都带个土字。
    我出生的前两年,爷爷被配到这里当大队支书,于是举家从一个叫“毫堑营”的村子搬迁到这里。营,是蒙古族人对村寨的称谓,我们这里的许多村名都带“营”字,比如:南营、北营、头道营、二道营、厂汉营等等,其实这些营子里现在也很少有蒙古族人,它们是当年蒙古人南下中原,经过这里休整人马的地方,后来一直被沿袭下来。
    爷爷的祖居在东头号;因为他很少谈及他的过去,所以我们也很少知道。听父亲说,爷爷很早失去了双亲,有个兄弟十几岁的时候到田里锄地,把一件崭新的白洋布上衣挂在树枝上,等他返回地头时发现上衣被人偷走,气得回家吃不下饭,接着生了一场病,后来竟久病不愈而亡。现在的人们听了这样的故事,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在那个年代,做一件新洋布上衣多么不易啊,又因他年纪小,想不开,出了意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爷爷不愿提起过往,大概和这些痛苦的记忆有关!所以我们只知道爷爷不到20岁就离家出来给大地主张玉魁当长工,定居毫堑营,直到解放后翻了身、入了党。我爷爷连一天私塾都没读过,但他通过自学,竟可以读报写字,在那个人才奇缺的时代,识几个字,人缘又好,自然而然被推举当了干部。
    如果按县令为七品来推算,我爷爷当时的官职应该是九品,是中国最小的基层官职,所以他到别的村子工作时常常带着炒面干粮,并且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步行着去、步行着回。我小时候很少能见到爷爷,因为他常年在附近的八个村子里轮流“蹲点”。稍大的时候,对爷爷才有了印象。因为爷爷年轻时当长工苦重,所以落下了严重的肺病,在我十三岁那年冬天,爷爷就走了;他走的时候,我和父亲都不在身边,这是爷爷留给父亲很大的一个遗憾,就像父亲临走时没和我说一个字一样!
    爷爷把家搬到土台村时,花140元买下了以前魏姓富户大院中的两间房子,又给我父母在老屋不远的地方建了一处新房。我小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说那个老院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房子虽然不高,却插飞走檐,整齐的松木椽檩,曲曲拐拐的木质窗棂很是漂亮,土打的板墙将近一米厚,冬暖而夏凉。按现在的说法,它应该是这个村子的地标性建筑,相当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追溯这个村的历史,最早只有魏姓和田姓两大户人家,渐渐地,魏姓人数少了,田姓占了多数,后来才迁进其它的杂姓。
    关于这个村子名字的由来,以前我问过许多老人,有人说,村子东北边有个很大的人工堆积的土丘,村名的来历应该与之有关。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土丘,老人们也说不上来,后来我在各种地方志中也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地方处在相距20多里的两山正中地带,周围皆是平原,古人垒这么一个大土台是为了方便于瞭望观察四周,有点平原烽火台的意思;二是古人建的一个阅兵台,因为在大土台的旁边有一条河,这条河现在虽然断流了,但在古籍里就早有记载;有水有草的地方最适宜屯兵,既屯兵,必有阅兵台,所以这种可能性很大。最近几年,这个土丘被搞建筑的挖得已经不留痕迹了。
    其实土台村除了村边的那个人造土台,地形极平整。因为过分平整,每到夏季,雨水不易排走,所以经常会发生水涝灾害。这里的土质属碱性,杨树和柳树的成活率很低,但特别适宜榆树的生长,多数榆树不是人为栽培,成熟的榆钱掉在湿土里就能成活,我们新房的周围就有许多榆树,都是自己长出来的;小榆树长到一尺高的时候,我们把不直的拔掉,留下直的让它继续生长。榆树的生长周期很慢,材质却特别坚硬,是做家具和农具的好材料。
    老屋后面有四颗大榆树,每到夏天,绿荫蔽日,是我小时候度夏最好的玩处。我们的新房离老屋不过百米,我在新旧两个院子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爷爷走后,奶奶又在那间极有人气的老屋生活了五年,三个姑姑陆续从老屋走向了外面的世界,没过几年,我也离开了那个叫土台的村子。
    后来的好多年,老屋没人再居住,但是我和父亲每年都会修缮它,直到父母也搬到城里居住,我们才把老屋和新屋一起卖掉。本来,卖房时我们可以把那些成材的榆树伐掉卖些钱,但是父亲当时没有这么做,他跟买主商量,这些树一颗都不伐,留着让它们长着。
    父母搬到城里的第二年,因为上游水库决闸,村子被淹没了,一半的房子被冲毁,我们的老屋和新房都没能幸免;不过买我们房子的人得到的赔偿远远大于卖房时所花的钱,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水灾过后,我回去看了我们曾经住过的老屋和新房,站在残垣断壁处,看着那些依然挺立的榆树,忽然理解了父亲的用心:房子终究会被拆除或改建,只有那些榆树,我们不去伐,它们会一直在!然而,几年后,我们的大榆树还是被别人偷偷地伐走了。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曾经,土台是土台村的坐标,大榆树是老屋的坐标,老屋是我们家三代人的坐标;现在,那土丘、那老屋、那大树,那所有曾经是一代代人生命轨迹的坐标都不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它们终将会消失,也终将在一些文字和记忆里留下来!故乡,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个熟悉而陌生的字眼,它也许是我们祖辈曾经生活的地方,它也许是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有时候,它只是一种情感、一种安慰、一种语言文字符号,或者,只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岸;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作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个坐标,早已刻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这些年我很少回过土台村,每次坐车路经那儿,我都会摇下车窗张望我们曾经的旧居,虽然我再也看不见插飞走檐的老屋,再也看不见绿荫蔽日的大榆树,但是我知道,它们以一种抽象的形象固化在了我的脑海里。车子飞逝而去,过往飞逝而去,莫名的惆怅却留在心里。
    世上有两种坐标,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有形的坐标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有形的工具描制它、定位它,而无形的坐标我们只能以无形的文化、历史、家传,以及脉脉相承的亲缘延伸它、珍藏它……
 
图片
 

文章评论

正点

[ft=#974806,3,黑体][/ft]无形的坐标我们只能以无形的文化、历史、家传,及脉脉相承的亲缘延伸它、记忆它……

秋水无痕

很多有形的坐标随着岁月的变迁成了无形的坐标,一直延伸到记忆的深处。

在人间

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清晰地刻印在心灵的坐标点上!

耕耘

有形的坐标,难忘的记忆。

天昊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岸、情感的坐标。

春天不爽约(拒聊)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记忆中的美好,总是抹不掉的!而被人为破坏掉的东西,让人伤感!

人生

心中有坐标,生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关山月明

人生有很多坐标,给我们记忆深刻的就那么几个,而且难以忘怀!

坐家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在变老却记忆犹新。

怀旧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心中的坐标永恒不变。。。

笑对寰尘

好在故乡的根,以一种血脉的形式传承下来了。

叶子

好奇怪,有些过去的事情现在反而会越来越清晰。老屋里有童年有美好的时光。

小哥

家乡永远是人们最眷恋的地方。[em]e160[/em] 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