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21复习题

个人日记

第一课

1、偶句:偶句的特征就是按照音节,相同的位置名词对名词,成为一对。其他的都是非名词。以名词放在同一位置为基础,在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同一步骤中两个句子组成一个步骤,就是偶句。

偶句讲究的是“义对”, 义对可以忽略词性。“偶句” 的重点是“句”, 其次是“偶”。

在偶句形式中,诗句的词性或词组对得并不十分严密,原因是李白、杜甫、王维们根本就不知道词性之类的东东的,

但也常有人把它认为是句的情形,由于它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就称这种对为宽对

2、景语: 用景来写成的句子,我们中华诗词学院定义为“景语”。景语,指的就是,选择符合主题的景物来作具体的描述。

3、所谓的章法就是:两章的内容要有区别,但不能离题。

4、起句的要求:

必须直入主题,忌讳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以景语起句,这就是著名的“比兴”中的“兴”。 我们主张继承选择符合内容格调的景来起句。

选好符合内容格调的景以后,首先要把握的就是直入主题,不要偏离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慎重的选择适合主题的景来作润色。比如,内容是好心情的话,起句就不能用雷电雨雾这样的景,也不能用秋雁寒风这样的景,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起句的选择!

5、起句为什么是景语:起句一般采用借景语来说情的手法来完成,首先选择符合主题的景物来作具体的描述的过程。是从眼睛外向眼睛内(也就是内心)的过程是被动地接受景物。

6、承句:颌联又叫承句,就是34分句。承就是承接,既然是承,那么就必须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还是在景语上作文章,但承句的景有别于起句的景,得换一个角度看事物(否则就成了罗嗦,或是拖泥带水 让人看了不舒服)也就是由外向内心进入的过程。承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句的要求

①承句采用的也是景语。

②承句必须是偶句。

③承就是承接,必须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在景语上换一个角度看事物作文章。也为转句做准备。

起句和承句为上章,上章以景语为主。

7、转句:56句是律诗的颈联 我们叫它转句。转句必须是偶句;转句绝对不可以在承句的内容上继续了,转句的内容必须是不同于承句的内容的,但也不可以脱离主题,如果承是一个外在的景,由外向内心进入的方向,转则是反方向的,恰恰是由内心向外传递信息!转句若是直接由景语转入情语的话,上下章却又会断裂!因此,转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五句要跟着第四句来,转情语时也是跟着颌联的内容来延续,这样才不会发生断裂!

 转句的要求:

①情语,

②必须是偶句。

③转句绝对不可以在承句的内容上继续,转句的内容必须是不同于承句的内容的,也不可以脱离主题!由内心向外传递信息,简单地说,是由主观(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心情)发出的信息。

+承是诗的上章,是景语。

+合是诗的下章,是情语。

-----------------------------------------------------------------------------------------

第二课  起句

1、偶句: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偶句,特点是各自表达部分意思,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表述,两个分句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并且下分句提升。单论一个句子,意思,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

-----------------------------------------------------------------------------------------

第三课  承句

1承句为什么是偶句:其原因是:单个分句不能完整的实现承的功能,也不容许凭单个分句去实现承的功能,这正是律诗的美之所在。也是偶句特征所决定的。

2偶句的特征:需要在两个分句内完成。达到张弛目的,这个张弛,不是海面上的波浪那样,层层推进,每一层,都是完全一致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向高潮演进。其螺旋的中心,就是主题。围绕着主题,步步提升,所提升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特色。

3、承句的功能:承句,承接起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扩张;

对仗与偶句的区别:偶句和对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都同时指向律诗的承句或转句,但所强调的含义以及具体到写作时候的细节要求,大不一样

1对仗对词性以及结构等现代汉语的要求较高、较严谨,并不强调分句之间的关系,与起承转合的关系,更是提也未提及。 (2比如,对仗具体有什么作用、对仗的目的是什么、对仗究竟应该如何写才能符合起承转合、对仗本身两个分句是什么关系、两个分句应该如何安排、音律在对仗中的作用等等。在这一系列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无法使用对仗去说明格律诗。对仗不能够准确的解释,对仗丝毫没有提到承句的功能,更没有偶句的特征。

承句为什么要扩张?

律诗的基本结构就是起承转合四部分。承句的功能就是承上启下,承接起句,为转句入情作准备和作辅垫,而不是在起句上写个没完没了。承句不能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写景那样就会给人感觉拖泥带水 没有层次感 也就显示不出来律诗独特的结构美,承句它完全、彻底、干净的离开了起句的物,走向更为广阔、开阔的视野,把诗者带向更为远大的空间,它为转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和辅垫。承句是通过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方式才能实现转的功能,所以必须要扩张。假如不扩展,就始终停留在起句的位置,这样的诗就没有层次了。

-----------------------------------------------------------------------------------------

第四课  转句

1、转,就是转变,这个转变,只是在承句的基础上,加入主观的东西进行转变,使起承客观的描写,让位于主观的转合。

①意和情,并不是简单的平仄相对,平仄,不过是最基本的工具,由意到情,意情的组合(二者合而为偶),使转句的功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得到了最大的提升。

起承的偶句内容,相对略松散一些、平淡一些,那么,转处的偶句,则相当的紧凑、相当的突出,读来,令人为之一震、为之一叹。

③作为偶句的前分句,都意味着,后分句,绝对有提升、有升华,

④偶句的前分句,与后分句的功能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前分句是提升,那么,后分句起到了升华的作用,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

-----------------------------------------------------------------------------------------

第五课  合句

1、合句:决不容许停留在起承转之任何一个步骤,还在前三个步骤上转圈、不肯出来。

①合句,是对前三个步骤的总结,特别是对“承、转”两个步骤的总结。

②最后一个分句,严格按照“比兴”来做。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余地

请说说写律诗中对于合句的要求?

合句是对前三个步骤的总结,特别是对“承、转”两个步骤的总结。合句前分句总结前面六句,后分句提升主题,用比回扣主题。合句,是对前三个步骤的总结,特别是对“承和转”两个步骤的总结。

 

重点

1、偶句:

A偶句的特征就是按照音节,相同的位置名词对名词,成为一对。其他的都是非名词。以名词放在同一位置为基础,在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同一步骤中两个句子组成一个步骤,就是偶句。

偶句讲究的是“义对”, 义对可以忽略词性。“偶句” 的重点是“句”, 其次是“偶”。

B、偶句: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偶句,

C、特点是:各自表达部分意思,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表述,两个分句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并且下分句提升。单论一个句子,意思,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

D、偶句的特征(功能):需要在两个分句内完成。达到张弛目的这个张弛,不是海面上的波浪那样,层层推进,每一层,都是完全一致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向高潮演进。其螺旋的中心,就是主题。围绕着主题,步步提升,所提升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特色。

E作为偶句的前分句,都意味着,后分句,绝对有提升、有升华,

F偶句的前分句,与后分句的功能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前分句是提升,那么,后分句起到了升华的作用,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

2、景句: 用景来写成的句子,我们中华诗词学院定义为“景语”。景语,指的就是,选择符合主题的景物来作具体的描述。

3、起句

A、起句的要求:

必须直入主题,忌讳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以景语起句,这就是著名的“比兴”中的“兴”。 我们主张继承选择符合内容格调的景来起句。

选好符合内容格调的景以后,首先要把握的就是直入主题,不要偏离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慎重的选择适合主题的景来作润色。比如,内容是好心情的话,起句就不能用雷电雨雾这样的景,也不能用秋雁寒风这样的景,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起句的选择!

B、起句为什么是景语:起句一般采用借景语来说情的手法来完成,首先选择符合主题的景物来作具体的描述的过程。是从眼睛外向眼睛内(也就是内心)的过程是被动地接受景物。

C、起句的功能是什么:

4、承句

承句:颌联又叫承句,就是34分句。承就是承接,既然是承,那么就必须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还是在景语上作文章,但承句的景有别于起句的景,得换一个角度看事物否则就成了罗嗦,或是拖泥带水 让人看了不舒服)也就是由外向内心进入的过程。承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A、承句的要求

①承句采用的也是景语。

②承句必须是偶句。

③承就是承接,必须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在景语上换一个角度看事物作文章。也为转句做准备。

B承句为什么是偶句:其原因是:单个分句不能完整的实现承的功能,也不容许凭单个分句去实现承的功能,这正是律诗的美之所在。也是偶句特征所决定的。

C、承句为什么要扩张?

律诗的基本结构就是起承转合四部分。承句的功能就是承上启下,承接起句,为转句入情作准备和作辅垫,而不是在起句上写个没完没了。承句不能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写景那样就会给人感觉拖泥带水 没有层次感 也就显示不出来律诗独特的结构美,承句它完全、彻底、干净的离开了起句的物,走向更为广阔、开阔的视野,把诗者带向更为远大的空间,它为转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和辅垫。承句是通过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方式才能实现转的功能,所以必须要扩张。假如不扩展,就始终停留在起句的位置,这样的诗就没有层次了。

D、承句的功能:承句,承接起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扩张;而正是这种功能,才能提显出诗的完美之处!
承句的功能:(承上启下)承接起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进行铺展,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扩展、扩张同时也为转句做好铺垫(承:就是承接。既然是承,在起句的地点的基础上,进行说明,承句的扩展就是为转句的入情做铺垫

5、转句

转句:56句是律诗的颈联 我们叫它转句。转句必须是偶句;转句绝对不可以在承句的内容上继续了,转句的内容必须是不同于承句的内容的,但也不可以脱离主题,如果承是一个外在的景,由外向内心进入的方向,转则是反方向的,恰恰是由内心向外传递信息!转句若是直接由景语转入情语的话,上下章却又会断裂!因此,转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五句要跟着第四句来,转情语时也是跟着颌联的内容来延续,这样才不会发生断裂!

A、 转句的要求:

①情语,

②必须是偶句。

③转句绝对不可以在承句的内容上继续,转句的内容必须是不同于承句的内容的,也不可以脱离主题!由内心向外传递信息,简单地说,是由主观(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心情)发出的信息。

 B、转句的功能:1、转就是转变,这个转变,只是在承句的基础上,将主观的东西进行转变,使起承客观的描写,让位于主观的转合,而转句必须是偶句。 2转,是根据客观,而由主观(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心情)发出的信息。最直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起承景,转合情

4.转句的功能 
转句,由上章的景而引出内心的感情,属于情语。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的过程。是由眼到心由景到情来完成对主题的升华 

6、合句

合句:决不容许停留在起承转之任何一个步骤,还在前三个步骤上转圈、不肯出来。

①合句,是对前三个步骤的总结,特别是对“承、转”两个步骤的总结。

②最后一个分句,严格按照“比兴”来做。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余地

请说说写律诗中对于合句的要求?

合句是对前三个步骤的总结,特别是对“承、转”两个步骤的总结。合句前分句总结前面六句,后分句提升主题,用比回扣主题。合句,是对前三个步骤的总结,特别是对“承和转”两个步骤的总结。

3、结合本诗说说承转句为什么必须是偶句?承句如何扩展、转句如何提升的?(30分每问10分)

根据自己对讲义的理解,分析为何律诗中的承句是偶句 
首先,从内容来看,承句中只有使用偶句,利用偶句的特征才能完整的表达我们所需要表达的完整意思。 其次,从功能来看,承句的功能在于把起句扩展延伸并转换角度,而单句不能完整的、不能全部的展现出起或承(单个步骤)的全部内容,必须是两个分句结合在一起,共同诠释出起或承各个步骤的功能。经过无数先贤们的试验,只有承句使用偶句,才能既达到延伸拓展首句又具有对称的美感的效果。
最后,从审美来看,偶句前后呼应的张合产生扩张作用,是非偶句所难以表现的。律诗中强行要求偶句来完成这个扩张,以其独特的结构,呈现给世人独特的韵律美。偶句承句这种结构美的特征是其构成因素之间相互的紧密关系,表现出互为补充、和谐统一的美感,如果承句不使用偶句,则不能体现这种独特之美。 
3.
承的功能 
是扩张扩展,就是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写景并拓展,承接起句承句的上分句,扩张,下分句也要扩张,所以要有进一步上升,而这一步要在后分句来体现。并为转句做准备。
4.
转句的功能 
转句,由上章的景而引出内心的感情,属于情语。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的过程。是由眼到心由景到情来完成对主题的升华 
承句相对于转句偶句稍微松散,转句的偶句更加紧密
单句无法充分展现出承句的张弛,只有偶句,方能使承充实齐整,
前分句与后分句,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