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中国二胡演奏 古典曲13首》音韵欣赏
个人日记
《中国二胡演奏 古典曲13首》音韵欣赏
到中国乐器十大名曲的那一刻开始,你将会找到属于自已的中国。
当音乐自你的音响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看等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山,是水,是落叶,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里,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是你从未经历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单曲介绍:
《赛马》 (二胡独奏)黄海怀曲沉利群改编 乐曲描写蒙古族牧民在欢庆民族传统节日时举行赛马的盛况,气氛热烈,形象鲜明。 《二泉映月》 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作者以“二泉映月”命名这首曲子,以江苏无锡惠泉山“天下第二泉”为乐思的契机,通过对“清泉”、“月夜”等画面的描绘,使乐曲情景交融,深情而动人。 演奏该曲的特点: 1、此曲的切分弓法用得较多,显得刚劲而有力,表现了阿炳刚直不阿、性格倔强的一面。 2、定把滑子。由于阿炳特殊的演奏姿势是常站立或行走进行演奏,因而不能频繁地进行换把,当虎口处在第二把位或第三把位时,需要按更高或更低些的音时,常常是把位不动,只用手指滑向上面或下面去按弦。 3、带起手指的特点,乐曲中有七处出现了类似轻轻拔弦的声音效果。这是借鉴古琴演奏和琵琶演奏的手法,利用按弦的力量顺势带出来的,并不是拔弦取得的声音,注意带起时右手指要将弓毛贴在内弦上,才能使外弦被“带”出最佳的效果。 《江河水》 《江河水》最早流传在东北地区,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人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后由鲁丁改编为双管独奏曲,由民族乐队伴奏。乐曲开始,双管从最低音区起奏,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随后旋律层层下落以引出主题。 《江河水》曾被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音乐,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闲居吟》 刘天华作于1928年暑假,乐曲带有假日休闲的生活意趣。旋律清妙,并用了从未在二胡上用过的泛音。这一年国乐改进社成立了,他的心境比较愉快,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在Adagio段(第Ⅲ段与第Ⅴ段)可以感到他内心的期望与牵挂。 此曲速度变化每段不一样,应以他生前出版的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四期及《刘天华先生纪念册》中的五线谱版本为准(因为工尺谱记谱法简陋不能细致表达,而此首五线谱为刘天华生前所订)。 乐曲开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缓,悠闲自得。接着节奏轻快,乐段反复加花演奏;第二段节奏又转慢,反复吟唱,抒情中略带点忧思;后在一段快板后转入慢板。整个曲子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 《阳关三叠》闵惠芬改编。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取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不朽之作,以二胡奏出"阳关三叠"的诗意,更发挥了深长的韵味及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病中吟》 又名《安适》、《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作者遭受失业、丧父、贫困之厄运,自已又患病,感触颇多,孕育了初稿。1918年在江阴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时首次向人传授。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采用西洋三段体形式: 第一段旋律悠长、低回高转,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第二段旋律紧凑,节奏有力,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想摆脱苦闷的愿望; 第三段又再现第一段绵长的曲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无能为力; 尾声中节奏又加快,简短而有力地把两个主题概括成一句,用八分音符把B段情绪加紧达到顶点,突转入A段素材,简括结束在宫音表达出虽然苦难,仍坚持斗争的愿望。 《良宵》 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 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光明行》 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 在这首曲中,他借鉴了西洋音乐的进行曲曲式和转调手法,但音调风格仍然完全保持了民族音乐的语言特色,并在技法上创新立异地把小提琴跳弓、颤弓用到二胡上。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林石城在1958年将此曲改编成琵琶曲。 《空山鸟语》 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 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 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 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听松》 又名《听宋》。据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全曲短小精悍,气势浩大,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旋律流畅,一气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多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因而乐曲气势豪放。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在音乐格调上与《二泉映月》的细腻委婉截然不同。 《汉宫秋月》 是1929年刘天华先生根据同名粤胡曲记谱而成,后经过一些二胡演奏家(尤其是蒋风之先生)在演奏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再创造,使之在技法上、艺术上趋于完善,成为二胡传统乐曲中的一首经典作品。 《满江红》 由四川二胡演奏家车向前作曲。 此曲是以中国宋代爱国著名军事将领岳飞的词——《满江红》为意创作的抒情性叙事二胡独奏曲。它以及大的热情、优美抒情的旋律、磅礴宏大的气势歌颂了岳飞光明磊落、忧国忧民、金戈铁马趋寇卫国的“精忠报国”的伟大一生。 《满江红》采用四川曲艺扬琴音乐曲牌为素材,不管是慢板乐段还是快板乐段,其旋律都非常优美动人。此曲抒情悠扬,气势宏大,内涵非常丰富。表现手法上几乎涵括了二胡演奏主体技巧的全部。要演奏好此曲,既要有坚实的二胡演奏功力,还应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音乐感受能力。当然,这是高要求。 大陆著名二胡演奏家闽惠芬称此曲为现代二胡曲中的精品之一。 《战马奔腾》 陈耀星在《战马奔腾》一曲中采用了许多高难度的二胡演奏技巧,描写了骑兵士兵战场杀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乐曲的引子是一段在蒙古民族音型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富于草原特色的进行曲旋律,栩栩如生地表现了骑兵士兵跃马驰骋的英武身姿。接下来的第一主题音调激奋昂扬,节奏铿镪,绘形传神地塑造了战马疾风般奔腾,士兵们强悍有力,挥舞战刀蔚为壮观的场面。乐曲的第二主题是如歌的行板,表现了骑兵们自豪奔放的心情,抒发了士兵们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与和平的真实愿望。在乐曲中段,作者运用“大击马”摹仿激烈飞奔的马踢声,又用由弱到强的“双弦快速抖弓”逐渐向上摸进,表现骑兵士兵冲锋时粗犷的喊杀声,再用快速的连顿入弓和下滑音的结合,模仿战刀快速划过的空气嘶裂声,把听众带入一个战马嘶鸣,硝烟弥漫,激烈格斗的艺术景象之中。乐曲的最后是第一主题的再现,接近尾声时又模拟出冲锋号角,全段乐曲在战马嘶鸣中突然放慢速度,强而有力地结束。 |
|
友情提示:以上资料(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友处转载编辑
注:可点击关闭下播放音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