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错过孩子的"黄金阅读期"
个人日记
而如果应该打基础的时候就没有做好亲子阅读的引导工作,到孩子上小学了才发现这个浅阅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在孩子已经形成不良阅读习惯的情况下,阅读引导的难度就会很大了。
0-6岁是阅读的黄金阶段,7-12岁是白银阶段,12岁以上就是青铜阶段了。
在白银阶段,想要改变一个孩子的浅阅读状态,必须要改变的其实是他阅读的素材,如果一直只给他看故事类的课外读物,同时还想要他改变只看故事情节,不关心人物的这种阅读习惯,其实是基本上不可能。
1、重复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朗读时,有时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从当下的角度看是增强了参与感,提高了阅读兴趣,但更深远的,是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的锻炼,有助于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但应注意应适度,就像精读和泛读一样,篇篇精读就倒胃口了,过犹不及啊。
2、一本书可以启发思想,点燃希望,引起恐惧,带来发现。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感受,但关键是用孩子自己愿意的方式。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故事的解释。——哪些值得思考,讨论话题设计,可以随意,当然也可以精心做准备。可简易,也可费许多心思功夫……
3、在朗读时,大量运用表情。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匆促朗读会使朗读者没时间运用表达技术。——非常实用,有助于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或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不仅加深了印象,还激发想象力。
4、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在朗读前或朗读后,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书是人写出来,不是机器制造的。你还可以鼓励个别孩子写信给作者,分享阅读心得。把作家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他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
5、不妨手中拿着铅笔阅读。当你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发人深省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画个小星星。孩子应该与书有所互动,方式之一就是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笔迹。——开始实践!这也是一种参与感,和选择能力的练习,也为回顾打下基础。
6、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也是一项对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很乐意谈论书和电影的差别。
7、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头脑体操啊。听的理解能力一般比孩子自身的阅读能力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