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寺塔
个人日记
高陵县位于关中平原以北,经河与渭河交汇之处,春秋时,因县东有高陵邑,秦孝公时期设高陵县,又因县南有秦政原,形似高陵而得名。 塔在一个独院内,院门向北开,这是一座八角密檐式砖塔,底层周长近30米,高13层,通高53米,除底层南北开两门外,其余各层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券门。按塔的造型结构看,当是宋、辽时期建造,据塔下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碑石载,塔原建于昭慧院内,故名昭慧寺塔。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圆宝瓶式塔顶。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二砖交错砌筑,至第八层后作出假飞椽挑檐,即反叠内收,各檐角微上挑,结构精巧而坚固。塔的每个角有柏木出挑兽头,下面挂有铃铛,清风徐来,檐上108个风铃叮当作响,甚富诗意。下面8层塔身几乎没有收分,其上则渐次收减,塔身上满布小孔,或为通风之用。塔身整体结构坚固,历经风雨地震,不倒不裂,高耸挺拔,造型秀丽,气势雄伟。 塔的西北面有李晟碑。李晟是唐末名将,甘肃临洮人,善骑射,作战英勇,有万人敌之誉。曾在此击退过兵变作乱的泾原节度使朱泚,收复了京城,迎回了德宗,死后便葬在他曾得胜的东渭桥旁,“三十年河东又河西”李晟墓的墓道部分沉入水下,此碑便移至塔旁,碑高4.37米,宽1.40米。是良相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写,因其碑汇名将、名相、名书于一体,俗称“三绝碑”。 由于昭慧寺在新阔建之中,到处都是建筑材料,连塔下厢房也住满工人,塔内照明设施损坏,不能登塔以观“泾渭分明”之清浊,甚觉遗憾。 早上10点 西北方向拍的,逆光,塔秀丽挺拔,碑在亭子下面. 正面拍的,高耸入云. 古柏掩映 东侧面 比树高多了 东北拍的,塔基地势高出地方一米多. 后院 精美的叠檐.塔身上的洞是透气用的. 风中的铃铛 碑亭 高大的青石碑,石龟好丑! 柳公权书写的碑文 李晟简介
昭慧寺塔坐落在县城东南1.5公里的高陵一中北侧,因地处咸阳、渭阳、泾阳交会地,因此又叫“三阳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