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美
个人日记
由于不能真正感悟、体会书法的艺术魅力,我对书法长期存在着一种本能的偏见。比如文学之美,在于作家对题材的选择、情节的组织、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运用、主题的提炼等,从而组成出人意表的动人故事;绘画之美,在于画家以其敏锐的眼光,熟练的技巧,或准确把握视觉形象,或通过变形,构成画面特有的审美效果;舞蹈之美,在于舞者根据脚本情节和人物的角色和命运,通过肢体语言将其生动逼真地加以表现。那么书法之美,它的艺术规律又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书法要么称不上艺术,要么就是一种无法解读的“艺术”,我的这种貌似合理的看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其结论是:书法就是写字,而写字不是艺术。然而事实却是,有唐以来,书法这门艺术却得到了无可辩驳的确认,其结论是:书法来源于写字,但写字不是书法。于是,一个有趣的诘问便出现了:如果写字不是书法,那么,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是写字还是书法?如果是书法,他们是不是写字呢?带着这样的疑惑,2014年年末的一天下午,我特意拜访了樊贵敏先生。
我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不仅身居三门峡书画院院长之位,还因为他善章草,工行楷,能隶书,是圈内公认的大家。尤其是他的章草,拙朴中见酣畅,稳健中显奇崛,波挑浪翻,蟠龙曲致,雄浑大度,气韵高格。书艺上说:“章草高古,能者稀少。”而他从年轻时起就对《石门颂》、《乙瑛碑》、《郑文公碑》寝淫已久,对《十七贴》、《月仪》、《出师》、《平复》,下足了功夫,尔后又从皇象、索靖、赵子昂、邓文原、杨维桢、宋仲温那里得到了真趣,从而使他的书写,既凝聚了古人高古的面目,又揉入了自己雅致的精神。
早在在义马煤矿时,他就对临帖痴狂到黑白颠倒的地步,往往从吃罢晚饭会一气练到凌晨三点,要不是第二天还要上班,他真想一直临到天亮呢!也许是心境使然,有一次他真的一下写到日出,蓦然想起上班的事,他扔下毛笔换就往外跑,到了外边才发现不是日出,而是一轮明月静照窗前。还有一次,是他刚调到三门峡时,晚饭后他还像以往一样独自下楼钻到狭小闷热的地下室,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开始临摹颜真卿的“祭侄稿”,第二天早上老婆醒来,发现身边没他的人影,便下楼到地下室找他,而他忘带手机,加上亮着灯的地下室没有时间参照,他还以为是夜里,便对老婆说:“你先走,我再等一会儿就回去睡!”他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我是知道的,但他精于绘画,我还真不知道。更不知道他曾经像临帖一样,下苦工研习过五代山水大家董源、赵幹,北宋画坛巨擘巨然、范宽、许道宁和赵令穰的山水。虽说是书画一家,但一个人同时精于书画两道毕竟还不多见,所以尽管和他关系不错,却并不知道他能书会画。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件事:有一次,我要他帮我从别人那儿求一幅四屏山水,两边再配上他的字,好挂在书房,制造一种意境,装点一下门厅。他听后漫不经心地说:“费那是干啥,我画不行吗?”我惊讶地看着他,不相信那是真的,笑说你是在开玩笑吧?他有点不高兴:“谁和你开玩笑!”我说:“真的?”他说:“真不真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没想到,一周之后真的就拿到了带着明显樊氏风格的精美的四屏山水和我喜爱不已的章草古联:谢草郑兰窦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
现在,我想看看,对于我的疑惑他又会怎么说呢?
我的疑惑让他有些惊讶,他似乎没有想到一个搞文学的人竟然不懂书法艺术。但他还是摇摇头告诉我:“如果文学之美、绘画之美、舞蹈之美如你所说,那么书法之美,就是通过汉字的书写,创造出具有生动面目的文字形象,是一种在寻常之中创造不同寻常的造型艺术!说它寻常,是因为或多或少每一个人几乎都会写字;说它不同寻常,是因为虽然写人人会写几笔,但真正要把字写好却并不容易,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充分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律的。然而,并不是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律就可以成为一个书法家。事实上,所有的大书家都是通过临帖,熟练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律,然后通过刻苦的阅读以及对相关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提升自身的学养修为和文化底蕴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真正的书家,不但能将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的字帖默写下来,而且能默写不同风格书法家的字贴,如此写了几十年,才对书法艺术有深刻的体验,从而获得书写自由,使其创作的书法作品,在内容上具有文学的词语章句之美,在整体性上具有绘画的构图之美,在动态变化上具有音乐和舞蹈的气势、韵律之美。
“当然,要一般大众对于在写字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法艺术有所认知,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他们弄不明白,不就是写字嘛,怎么就能称得上是艺术呢?因为他们认为,书法虽然与文学、绘画、舞蹈相通,但文学、绘画、舞蹈可以理解,而书法除了写字本身,似乎看不出更多的内涵,充其量只能说这个人的字写得好,那个人写得不好而已。并不能说明什么,很难以说它是一种创造,因为汉字早就被创造、固定下来了,而其他艺术则始终面临着创造的无限天地。这就是很多人的看法……”
我笑着说:“也是我的看法。”
他也笑说:“那是你不会欣赏!”他用手托着下颌沉思一会儿说道,“书法欣赏就最低层次的结字构成而言,也会涉及到许多一般人不可能弄清的关节,如线条的质感,提、按、顿、挫等书法语言的问题,还有对称平衡、造险破险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从一般欣赏到书家的表现,书法这门我们熟悉的艺术实际上就有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的技艺。如书法的空间构成、书法的时空特征,笔法、力度、质感、节奏、意境、情趣、格局、笔势、拙朴、变形、寓美于丑、先质后文、弃形取神、金石氣、文人氣、静止与运动、抽象与具象等等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我以为欣赏书法艺术和欣赏戏剧非常相似。看戏,即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也能做到,然而要真谈到欣赏,谈到懂戏,那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一般观众是一种看法,票友是一种看法,圈内人又是一种看法。书法当然也是如此。可以这样说,书法是写字,但写字却不等于书法。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儿童识字阶段,要求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作品则像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文章有文章的构成方法和规律,书法同样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因此,前人便总结出了一个欣赏书法作品的十六字箴言,‘首观神采,次论章法,三审结字,四看笔墨’,对于书法欣赏是很管用的。”
他这样一说,我立刻感到似乎有一点意思了,窥见了一些书法的妙趣,便要他往深里细里说。
“这样说吧,”他抽一口烟,接着说,“汉字是书法艺术的造型依据,而书写是书法的魂魄。因此,书法的美就应从书法的外在形式和内在韵味两个方面来说。首先,书法的外在形式之美来自汉字的形态。因为汉字的方块式结构由点画穿插而成,经历过多次演变,形成了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形式上的美感特征。比如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楷书的笔画形状丰富多彩,结体欹侧而又端庄。行书也是欹侧的体态,但笔画牵连映带,具有飞扬流畅的之感。草书线条连绵盘曲,尤其是是狂草,舍弃更多的外在装饰,结构简略,奇异奔放,酣畅淋漓,犹如舞蹈。其次是书法的内在之美,她不仅来自书写的笔力、笔势,更源于书写者的学养、情怀、心境、个性和格局,是支撑书写背后的底蕴,是书家超越字词含义之上的一种内心世界的展示,所以,前人才有“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的说法。这是就结字本身而言,那么如何整体欣赏一副书法作品呢?甚至往白里说,既然都说书画同源、书画一家,那么一幅书法作品和一幅画,它们又有着怎样的艺术联系呢?”
“是啊是啊!”我说。
“正如文章不能有头无尾,一幅画不能没有平稳的构图一样,”他竖起一根手指自信满满地说,“一个字的构成,即使不象形,也要有一个完整的形体意味,一幅书法作品即使不那么完美同样也要有像文章结构和绘画构图一样的整体布局。首先,根据要写的内容,纸幅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字体形态,行列安排,落款格式及配印等,在纸上作出恰当的安排。首先要留出天头、地脚、左右边。横写时,开头要空一、二格,最后一行不宜写尽,要有空脚。竖写式开头不需留空格,但一定要留下脚,以便落款、加印。在进入书写后,不但要做到生气灌注、笔势连通,使得整篇作品一气呵成,笔势连贯,前后呼应,格调统一,而且还要使每行字的大小、肥瘦、长短、宽窄、疏密、向背、承接、俯仰、顾盼,搭配得当,不堆砌,不疏离,自然流畅,气势优美。其次,还要注意终篇收势,既要避免最后一行只留一个字,显得孤立、悬吊,又要避免通行到底,显得拥塞、过紧。然后就是落款和加印。虽然落款和印章处于“配角”地位,但落款可对正文起说明、发挥、补救、点睛的作用,而印章更是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印之后才能形成白纸、黑字、红印的色彩对比效果,既具有装饰和衬托作用,又能起到调节疏密,补救虚实,稳定平衡等重要作用,再加上图章有多种形状,有粗细巧拙等多种风格,与墨字配合,可以丰富书法作品的形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样,你就明白,一幅书法作品并不是写字那么简单。不仅要求单个字的结构得当、造型优美,而且还要求点画线条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不仅要求字本身写得好,而且还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排列美观;再加上提款、印章的点睛提领,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才算真正完成。因为它完成了优美和谐的构图,创造了可以让思绪情感驰骋的空间,而书法和绘画一样,不同的构图空间会带给观赏者不同的哲学感受,如看颜真卿书法空间,能联想到儒家的庙堂之气,看到董其昌的空间,让人联想到禅宗意味等等。”
“这样看来,书法还真像绘画,除了需要考虑构图布局之外,即便是单个汉字,它也和绘画一样,都是线条切割空间创造形象的艺术,是不是?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书法家,首先就要对汉字具有审美造形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运用线条表现出书法造型之美?”我说。
“一点没错,”他说,“实际上,说书写像绘画,是因为真正的书家面对每一个要写的汉字,都要进行二度创作。因为汉字很大一部分是象形的,取象于自然,是自然物象的反映。比如火字,真实中的火形不是这么简单,这么对称,但当它由现实的火的形象被变为文字形象时,它被简化了,对称了;现实中的山、水,也不像所造之字这么简单、对称。这说明人在造这些字时,不仅有对自然之象的借取,还意识到客观存在的形象所体现的形体构成规律,具有了超越自然之象的平衡对称意识和简洁、抽象的简化意识。可以这样说,对中国汉字的前世今生理解的越深刻,我们在进行抽象书法创作的时候,才越会对所写的每一个字的点画节奏中,获得有一种具象还原,一种探本求源的审美感受,而这样写出的字才耐看,才会具有某种玩味的质地。
“最后,我想说的是书的三理一性:物之理、字之理、情之理和文学性。物之理,要求书家必须对书写工具要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运用好它们。字之理,要求书家对字的间架结构、笔画顺序下足功夫,并通过研习历代书法经典,找到符合个人特点的造型规律。情之理,书法既是书家情感、认知的个性化表达,也是书家自身修为的具体表现。我们看一个书家的作品,有时会说他胸有沟壑,有时会说他雅致平和,不仅是他的性情或性格,更多的则是指他的阅历学养、文化底蕴和内在修为。而文学性,从历代大师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书法与文学总是相伴而生,完美匹配,高度和谐,从而创造出千古不朽的经典。这样的书法作品,即可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文学,如黄庭坚和苏东坡,他们的每篇传世诗文都是经典书法;亦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书法,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寄侄稿》等,同样也是彪炳史册的名篇。”
樊贵敏的话终于说完了,而我还没有从书法这门艺术的内在之美中跳脱出来。
我在想,如果欣赏书法就像欣赏戏剧,那么,我们这些喜欢或热爱书法的人,就应该努力从一个普通观众变成一个票友,再从一个票友尽可能地向行家的行列靠近,而不能总是以外行自居,就像一个写小说的大言不惭地说他不懂诗歌一样,沾沾自喜地标榜自己的无知。现在,我正在做着这样的努力,那么你呢?
文章评论
文风
体会深刻,论述精彩,行内行外您都是通透的,源于您本身的厚重与修为!
文风
[em]e179[/em] [em]e179[/em]
曾经沧海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娓娓道来,小溪潺潺,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