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民广场
个人日记
长春人民广场坐落于城市中心的人民大街中段。
人民大街是长春第一街。是长春市区的主干道之一,它是笔直贯穿长春城市南北的中轴线,是长春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人民广场是长春的一张名片,那么人民大街是长春的一个缩影。
1931年9月,日本侵略者侵占了中国东北,
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于1932年3月成立了伪
满洲国,将国都定在长春,并改名为新京
1933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将中央通(今人民大街北段)由胜利公园延伸到工农广场,并命名为大同大街。当年的大同大街修建非常豪华:一是“三块板”路面;二是重要交叉路口设街心广场;三是给水、排水煤气、电缆全部埋在地下,尤其是高压线和照明线设置地下,就是现在也不多见。
大同大街,作为全市的南北中轴线,在其中心部位,与西安大路、长春大街交汇处,设置了全市最大的大同广场【人民广场】,外径达300米,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满洲国垮台,苏联红军
进驻长春。长春市各界人民为纪念在反法西斯战争
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在大同广场中心修建了苏
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塔顶为一架战斗机模型。

塔身断面呈方形,共分五层,通高27。5米,塔的底层四面均刻有文字,北面中部俄文是: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5年,国民党政府占领了长春,将“新京”重新更名为长春,将胜利公园北段的大同大街改名为中山大街,南段改名为中正大街,大同广场改名为中正广场。






般若寺,人民广场东北方,1936年建成。


人民广场南侧:长春市委


长春市工人文化宫

吉林省宾馆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人民广场北侧,长春百货大楼

人民广场北侧,长百对面:长春市医院

进驻长春。长春市各界人民为纪念在反法西斯战争
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在大同广场中心修建了苏
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塔顶为一架战斗机模型。
塔身断面呈方形,共分五层,通高27。5米,塔的底层四面均刻有文字,北面中部俄文是: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5年,国民党政府占领了长春,将“新京”重新更名为长春,将胜利公园北段的大同大街改名为中山大街,南段改名为中正大街,大同广场改名为中正广场。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长春,将中正广场更名为人民广场。
在1930年代,在人民广场周围陆续建成一批建筑,多数为办公和商务用途:
首都警察厅,大同广场西南方,1934年建成,今长春市公安局。

新京特别市公署,大同广场东南方,1933年落成 满洲中央银行,


今中国人民银行
新京特别市公署,大同广场东南方,1933年落成 满洲中央银行,
今中国人民银行
般若寺,人民广场东北方,1936年建成。
人民广场南侧:长春市委
长春市工人文化宫
吉林省宾馆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人民广场北侧,长春百货大楼
人民广场北侧,长百对面:长春市医院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人民广场中心变换着不同的装束,每个季节都展示着不同的景观。无论是绿树繁花,抑或是银装素裹,都有一份北方都市特有的精彩
人民广场中心变换着不同的装束,每个季节都展示着不同的景观。无论是绿树繁花,抑或是银装素裹,都有一份北方都市特有的精彩
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管其它城市多么美好,我都喜欢我的家乡。因为这里有我少年的欢乐,这里有我童年的伙伴,这里有我青年的梦想,这里有我青春的见证,这里有我五十多年的追忆,这里是我颐养天年的地方。我爱长春,我的家乡。
文章评论
天若有情
[em]e179[/em]图文并茂! 还记得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命题作文《人民大街》,并简要介绍了历史。当讲到人民广场时提到,最初为修建广场时,搬迁了有名的“孝子坟”,当时阻力还不小。
园丁
[url=http://upload.365jilin.com/2014/0326/1395820864363.jpg][img]http://ugc.qpic.cn/adapt/0/a422911b-28d4-b128-c0d6-33918847525b/800?pt=0&ek=1&kp=1&sce=0-12-12[/img][/url]孝子坟
月儿
中国很多古城现在都在建设高楼,弄得城市很现代,而长春这座渊于日本规划的城市却成了古城。
我心飞扬
可以当导游了。长春虽然去过多次,但第一次从你这里才真正了解。
w大草原
片片拍的大气[em]e179[/em]
太阳
“新京”是中国唯一仿照外国首都建造的城市,全市掩映在一片绿海中,有“森林之都”的美称。“新京”亦是中国最先规划地铁、最先普及抽水马桶、全面普及管道煤气、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新京”的建筑物大多采用“兴亚式”风格,略带中国特色而又充满威严与压迫感。伪满洲国灭亡后,“新京”复名长春。
若水
你这是要研究长春的节奏啊
海韵天歆
美麗長春,等著我!
有多远
身边的美景[em]e179[/em]
琼
姐姐的像片拍得真不错
高山流水
[em]e179[/em]
高山流水
[ft=rgb(0, 176, 240),,楷体,楷体_GB2312]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从山东农村来到长春,对长春的第一印象: 电车叫摩电,路灯无电线;龙头能放水,点火能煮饭。[em]e113[/em] 进屋有暖气,上学坐摩电;车分两边走,花园路中间。[em]e133[/em] 出门看电影,银幕特别宽;工人文化宫,总唱二人转。[em]e112[/em] [ft=rgb(0, 176, 240),,楷体,楷体_GB2312]
珍珠岩华
咱长春一拍出来也挺好的。
缘
人民大街原来是小日本修建的呀,之前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