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人物如何取景最佳
手机日志
现在,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因为“人物”和“构图”可以迸发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因果关系:
A:为了拍好人物,而去寻找好的构图方法;
B:为了更绝妙的构图,而加入人物元素到画面中;
我觉得,A和B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下边会同时聊A和B。
A:为了拍好人物,而去寻找好的构图方法
首先,假如你有人物了,如何取景会让画面更美?
这大致需要三个要点:基本的构图方式、人和景的呼应以及用人和景讲故事(以下简称为【构图】【呼应】和【故事】)上图:
我们当时想拍个合影留念,但阳光和地中海实在太美。我的想法是,站远,然后用长焦压缩空间,把人融入到景中去。让大家先在悬崖边站好,给我留个位子(图中右2),然后在大约一百米外架好三脚架,用接近200的焦距拍摄,倒计时1分钟自拍,连拍好几张,筛选之后得到上图。
下边讲讲我说的三个要点:
【构图】本身的学问很多很复杂,但你想单纯地拍好照片,其实仅仅需要那么几种构图方式就够了。比如最基本的对称构图、1/3构图,以及井字构图。上图就是最简单的井字构图,把画面等分成九块,然后把画面突出元素”人“放在左下角的那个交叉点周围。完全就够了!
【呼应】这里的呼应其实也算构图,只不过需要人物的肢体或者眼神来产生与景物的相互关联。比如上图,大部分人伸出的手,特别是左一伸出的右手,以及眼神,都能让你感受到这些人有种与画面中大海的相互交流的感觉… 我不想说太多,因为说多了没太大意义,分析图片本来是不该这么仔细的,毕竟不是做语文题目。我在下边好几张图都会谈到呼应,大家慢慢感受下就好了。
【故事】其实就照片本身来说,这张的故事性并不强,其实就是一堆人在看海、傻嗨而已。但在LOFTER和微博上有很多人告诉我,看了这张图后觉得很受激励,觉得一定要来一次这样的旅行。所以,摄影就是在共鸣中讲故事的,即使我没有详细介绍这个故事,看的人也会自己为它构建故事。那这个故事就是有关"旅行"、"青春"、"大海"、"友谊" 等等的集合体,如果你取的景能让人看到(或者猜到)里边的故事,即使人家猜的风马牛不相及,这张照片也算是成功了。下面的图我重新从简单的开始讲。
没有故事,呼应也很弱,基本就是人被美景包围,仅此而已。我想说的其实是构图。很多初学者对构图把握不好,那你就从最简单的对称构图,或者居中构图开始嘛!把人居中,然后把景包进去,就是最简单的了。
对称构图的还有比如下图:
这张图的构图再简单不过了,两个关键主角对称放置,背景是佛罗伦萨的夏夜广场。当时深深被街头吉他手吸引,大家都坐在佣兵凉廊下,吹着凉爽的晚风,气氛非常舒服。那个时候我想尽最大努力留住这一刻(所以当时只是想把吉他手拍好),在他面前蹲了好久,拍了很多照片,全是井字构图,其实是可以出好图的。但恰好来了右边的老奶奶,她低头认真地挑选街头吉他手自制的CD片。
这时候画面的呼应和故事立刻就蹦出来了。果断连抓了好几张,最后得到上图。所以你看呼应确实是构图的一部分,两人呼应到了,构图自然也就变成了对称了。这很简单。至于说故事,上边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相信你还能从他们的服装、神态、灯光、路人以及这极具古典氛围的背景中猜到更多。
很多人也许会说,虽然构图简单,但是要做到好的呼应和故事却需要人物的配合。
我承认,这种配合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容易。我能给的简单的建议就是:拍背影。如下图:
傍晚的英格兰西海岸,夕阳确实很美,初衷是拍人,但舍弃了正面,舍弃了细节而采用剪影来突出氛围。构图如果不想多想,那就居中或者对称。背影可以帮大家做到。呼应则只需要让大家嗨皮地伸出她们的双手,给点轻松愉快的情绪就好了。故事在这里完全可以不要。但是景色这么美,大家又这么自在,没有大故事也可以有小情绪呀!再来张背影:
这样的照片初学者绝对拍的出来(绝对只是初学者水平)。为了合影,同时避免表情简单(颜值不高会导致片子像普通旅游照)避免情绪缺乏(旅行中的情绪大多都没有什么戏剧性),拍背影真的是好处多多。三个要点基本都有了,故事感和上一张差不多,把游乐园的旋转木马虚掉以后,小情绪就一点点出来了。
个人很喜欢摄于哥本哈根游乐场的这张,把我和朋友们的旅行回忆、青春回忆都包进去了。有时候自己喜欢的照片真的和它的技术无关,而和拍的地方、在一起的人最相关。
下边放的全是三分法或者井字法构图。这种方法用多了其实也是很简单的,甚至有时候自己还会觉得俗气。那么在构图变俗气时,你的呼应和故事就得出彩了。先来一张不出彩的:
这张的亮点仅仅只是色调而已。构图三分法到位了,会觉得片子看着就还算凑合的。而呼应和故事很弱。其实如果能把画面左边的观众(没拍进去)加入会更好点,但当时考虑到人群太杂乱了,就没有拍。而故事,要看你怎么想了。这是布拉格一个广场上演奏多种乐器的老爷爷,人还特别逗,但他只有一个人在那表演…
同样是街头演奏,下边这张的故事就会稍微强点:
伦敦深夜,某个桥墩下面,孤独的黑人街头表演者在那吹笛子。这条路人流超级少,右边确实是空空的街道而不是故意处理掉的。即使根本没有观众,但他却吹得很认真,很专注。这里边的故事,由他的专注、右边的空荡、昏暗的灯光以及略重口的调色共同造就。具体是什么样的故事,就交给看照片的你吧。而构图,最简单的三分法,真的不难吧!
再来一张强呼应的:
当时正在瑞士马特洪峰旁边的半山腰歇脚,那边有个小酒吧,画面中的吉他手正在卖力地唱着。我用长焦拍了很多他转过头看我的照片,但这种拍摄对象与你交流的片子并不容易拍出感情。除非他身份特殊,比如是个东正教教徒,是个满脸沧桑的流浪汉,是个刚绽放微笑的小女孩。但他作为一个带着墨镜的吉他手,看我时基本没太多特殊的情绪。
所以我就给了他一个呼应:玻璃上倒映的是Matterhorn glacier paradis,是马特洪峰最主要的一个观景点,本身也就是个雪山。这种呼应在有的人看来会挺牵强的,但实际上很多有趣的街头摄影都是用类似这种方法,而在我的画面中,相互呼应的是一个人和一座海拔3883的山峰。最后给大家看一张三要点都有,但是都挺平淡的片子是怎么样的:
这是用120胶片机(EXAKTA 66)拍的佛罗伦萨露天音乐会。我自己很喜欢这张。论构,很简单;论呼应,有现代指挥家和古代雕塑的呼应;论故事,就是个普通的街头交响音乐会而已。当时佣兵凉廊还在维修,后边的脚手架挺扎眼的……
这张片子一点也不出彩,但放在这儿只想说明,如果你像普通旅游者那样给指挥家来个大头照,那真的没太大意思;如果你就把指挥家和乐队拍进去,那也就是个记录照而已。但如果你把右上角的雕像拍进去,那故事和感慨就很多了,我能拿着这张照片和朋友们描述当地人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他们像快闪似的几分钟内集结好,所以交响乐也可以很街头。而如果再去了解下右上角的雕像,以及我当时听到的那几只曲子,对我来说,故事就更多了。
讲了那么多为了拍人而取景,下一期进入第二阶段,“为了更绝妙的构图,而加入人物元素到画面中”。其实想拍出好片子,第二阶段更重要。本文来源:蜂鸟网 作者:firs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