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读到的《幸福了吗》
个人日记
无意间从女儿屋子里发现了一本书,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其实我是不看所谓的知名人士“跨专业”著书的,他们不过是在借借名再钓钓利罢了,如冯巩小品《笑谈人生》中说的“电视主持人没事出书是不自信的”,倒认为要真是那个原因倒还可以给予原谅了。
但说起白岩松,一张板着的脸,一张有正义感的嘴,时而犀利的剖析实事,时而温暖地报道出现存的不平与不公,央视里面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新闻人物了。因为时不时地看《新闻1+1》和《新闻周刊》,所以翻这本书的时候他的音容也是伴随着书的解说在脑海里浮现的。很欣赏他对新闻事件的总结与评议,听他的评论还可以认为即便是在强势面前,在政治面前,老百姓也是还可以讲些真话实话的 ,有时他的话让人充满力量和正义感,有时又充满着感动和温暖。虽然有时你找不到,他的话语里是理性多一些呢还是感性多一些呢,他似乎有些狡黠地以置身事外立场地剖析事情的真面目,又一方面,又似乎像一个真正的“勇士”在极富良知情况下,用善良,同情的勇气帮着人们呐喊。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 却仍有那么多人 / 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
自已是一个理解能力特差的人,不知在开始他为何要附上这么一首诗。看到这只想到:一个人能在人才济济的人海中脱颖而出可能只仅仅有才能还不够,有时还得附庸点机智狡猾。
开篇写的是工作境况,写得如此的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又游刃有余。似用一种炫的方式描述着工作环境,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 的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美好。观点鲜明的他还是让我看到了那种谨小慎微的是中庸之气。他看身边人总是用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善良极其友好的态度来描述的,当然这些都是暴露在公众眼前,阳光之下的,如此好像也能时刻显现出他的本质是“心中有佛”的。
后来写人文。他的解释人都是有其两面性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 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他
还说,“理想主义者在生活巨大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任何人都不是非黑即白,每一个人都是多元复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轻易说不,谁也无法百分之百地清洁。我也同样如此”——看了这些不知他想为此解释些什么?————这就是我所读到的他的狡黠之处吧,好象他对某人某事某段政治某段关系 的评议中用他自己的话说“你可以为它添加很多的联想与解释”,好在这些说的都蛮真诚的,看不出有什么虚伪之处 。人曰“文如其人”,或曰“言为心声”,认为他的智慧在于他对人对事的议论语句即便在“事过境迁”“沧海桑田”之后也依然找不到“此言差矣”这一说。——也许是他“作为一档天天直播的评论节目,让我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压力感”之下 所经过的细细的字斟句酌之后才公示于人的吧,也应算一种生存本能。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有,因于此他才能久居名嘴之首吧!
当然他写他光辉灿烂的日子里也时不时地加上些沧桑点评,这种“春风得意”中的“小忧郁” 倒是让人有感叹他亦有“高处不胜寒”的无奈与清高孤傲,虽他也偶现呵呵一笑,“笑的理由不多,但似乎还是拥有笑的能力”。他说“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平静。”——这话中是理性的呢还是感性的呢?
往后的回忆篇幅中恐怕加杂着更多的感性吧。有着我们普通中年人对得与失的感慨,有着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他的人生似乎还没有让他觉得有遗憾的地方)。他说“任何一个时代, 一经回忆,总会被多少笼罩上一层玫瑰色。”——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甚至千奇百怪的过往,但许久以后再回过头看的时候,总会有“那种日子不再有”的落寞心情。因为真心所以开心吧。人生的路上走久了,就很难再找到当初的那份简单 ,复杂的当道所以会的复杂的心情,所以会生出郁郁之情。
最后是有关他的喜好,他讲起喜欢古龙作品的原因。“英雄都会有残缺,而对手也时常会有优点,这江湖才像人间,而不是英雄就一定完全无敌。——说这些也许是跟他无关,他只是想娱乐大众而已。
看过此书之后,我忽然地想起我高中末期在《正大综艺》中看到的一部美国电影〈师生情》, 讲述的是一位白人教师去种族混居小镇执教的感人故事。清楚记得他跟那些“野蛮无知”孩子讲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死神来敲门了……。现在网上居然搜不到这个电影,果真是“那种日子不再有”……
但说起白岩松,一张板着的脸,一张有正义感的嘴,时而犀利的剖析实事,时而温暖地报道出现存的不平与不公,央视里面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新闻人物了。因为时不时地看《新闻1+1》和《新闻周刊》,所以翻这本书的时候他的音容也是伴随着书的解说在脑海里浮现的。很欣赏他对新闻事件的总结与评议,听他的评论还可以认为即便是在强势面前,在政治面前,老百姓也是还可以讲些真话实话的 ,有时他的话让人充满力量和正义感,有时又充满着感动和温暖。虽然有时你找不到,他的话语里是理性多一些呢还是感性多一些呢,他似乎有些狡黠地以置身事外立场地剖析事情的真面目,又一方面,又似乎像一个真正的“勇士”在极富良知情况下,用善良,同情的勇气帮着人们呐喊。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 却仍有那么多人 / 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
自已是一个理解能力特差的人,不知在开始他为何要附上这么一首诗。看到这只想到:一个人能在人才济济的人海中脱颖而出可能只仅仅有才能还不够,有时还得附庸点机智狡猾。
开篇写的是工作境况,写得如此的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又游刃有余。似用一种炫的方式描述着工作环境,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 的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美好。观点鲜明的他还是让我看到了那种谨小慎微的是中庸之气。他看身边人总是用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善良极其友好的态度来描述的,当然这些都是暴露在公众眼前,阳光之下的,如此好像也能时刻显现出他的本质是“心中有佛”的。
后来写人文。他的解释人都是有其两面性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 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他
还说,“理想主义者在生活巨大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任何人都不是非黑即白,每一个人都是多元复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轻易说不,谁也无法百分之百地清洁。我也同样如此”——看了这些不知他想为此解释些什么?————这就是我所读到的他的狡黠之处吧,好象他对某人某事某段政治某段关系 的评议中用他自己的话说“你可以为它添加很多的联想与解释”,好在这些说的都蛮真诚的,看不出有什么虚伪之处 。人曰“文如其人”,或曰“言为心声”,认为他的智慧在于他对人对事的议论语句即便在“事过境迁”“沧海桑田”之后也依然找不到“此言差矣”这一说。——也许是他“作为一档天天直播的评论节目,让我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压力感”之下 所经过的细细的字斟句酌之后才公示于人的吧,也应算一种生存本能。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有,因于此他才能久居名嘴之首吧!
当然他写他光辉灿烂的日子里也时不时地加上些沧桑点评,这种“春风得意”中的“小忧郁” 倒是让人有感叹他亦有“高处不胜寒”的无奈与清高孤傲,虽他也偶现呵呵一笑,“笑的理由不多,但似乎还是拥有笑的能力”。他说“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平静。”——这话中是理性的呢还是感性的呢?
往后的回忆篇幅中恐怕加杂着更多的感性吧。有着我们普通中年人对得与失的感慨,有着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他的人生似乎还没有让他觉得有遗憾的地方)。他说“任何一个时代, 一经回忆,总会被多少笼罩上一层玫瑰色。”——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甚至千奇百怪的过往,但许久以后再回过头看的时候,总会有“那种日子不再有”的落寞心情。因为真心所以开心吧。人生的路上走久了,就很难再找到当初的那份简单 ,复杂的当道所以会的复杂的心情,所以会生出郁郁之情。
最后是有关他的喜好,他讲起喜欢古龙作品的原因。“英雄都会有残缺,而对手也时常会有优点,这江湖才像人间,而不是英雄就一定完全无敌。——说这些也许是跟他无关,他只是想娱乐大众而已。
看过此书之后,我忽然地想起我高中末期在《正大综艺》中看到的一部美国电影〈师生情》, 讲述的是一位白人教师去种族混居小镇执教的感人故事。清楚记得他跟那些“野蛮无知”孩子讲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死神来敲门了……。现在网上居然搜不到这个电影,果真是“那种日子不再有”……
文章评论
淡定的微笑
看后我有想买此书的想法,他也是我喜欢的主持人。现在我就去网上购去。[em]e100[/em]
莫、相离
刚看了开头,还没看到此文与题目的关联之处,正在反思自己的信仰何在,貌似大多是他对新闻犀利而又独特的见解,不太关心国内政事,不过我觉得你的文章比他写的还要精彩,赞一个[em]e142[/em]
狂奔的蜗牛
中国新闻界象白岩松这样敢讲真话,实话的太少。